在 N 到達烏拉爾山脈後,曾經在伊朗高原和 NO 新亞洲人分離北上的「中亞部落」P 也分化成R與Q兩支,其中的Q 向東北進入西伯利亞和 N 系與C3系的北亞黃種人相遇,如今 Q 的後代主要分為三支。
一支往西遷到烏拉爾山脈,和 N1 單倍群的烏戈爾人長期共處,最後混合成與烏戈爾人語言及外貌相似的薩摩耶族,薩摩耶德語族和芬蘭—烏戈爾語族共同構成烏拉爾語系,薩摩耶人以馴化雪橇犬「微笑天使」薩摩耶而聞名,在今天西伯利亞的馴鹿土著薩摩耶族的塞爾庫普人 Q 高達60% 以上。
一支往東遷到西伯利亞東部和北亞黃種人東支N3混血成為愛斯基摩人,如今愛斯基摩人單倍群中 N 佔 50%、Q 佔 47%,愛斯基摩人後來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並擴張到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成為生活在地球最北面的民族。
最後一支 Q3 是 Q 系下最純種、最重要的一支,他們約在 1.6 萬年前比愛斯基摩人更早到達美洲,並擴張到整個美洲大陸,他們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由此可以看出印第安人並不是過去所說的是東亞人北上遷移過去的,而是從中亞部落 P 中分離出來。之所以印第安人和東亞人長得更像,是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母系祖先N與M,當時在西伯利亞生活著新亞洲人N,及老亞洲人C3,Q要橫穿西伯利亞抵達美洲,不可避免要與新老亞洲人發生通婚和戰爭,如今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父系基本全都是Q,但是其母系既有新亞洲人原配N下面的A、B,也有老亞洲人原配M下面的C、D,而A,B、C,D也正是中國人母系的主體類型,可知印第安人與中國人算得上表親戚,因此兩者之間也擁有較為相似的外貌。
雖然印第安人也被劃為黃種人,不過他們體型外貌和歐洲人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鼻根較高,鼻梁多呈凸形且前突,眼窩也更深,明顯不同於亞洲人,印第安人的血型也與歐洲人一樣多O型血。這是因為印第安人與歐洲人算得上堂親戚,留在中亞的單倍群 P分化出的Q成為印第安人的男性祖先,而同樣由P分化出的R則成為了大部分北印度人和歐洲人的男性祖先,如今歐洲60~70%的男性都R下的R1類型。
Q與R最初分化時兩者之間的外貌應該沒有太大的差異,隨後Q在途徑亞洲東進美洲時,途中不斷娶亞洲黃種人女子為妻,最後使自身也變成黃種人。而R在西進歐洲時,同樣也不斷娶歐洲的白人女子為妻。從線粒體分析可知,歐洲女性97%的的母系祖先都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到45000年前冰河時代的7個不同女人,這7個「歐洲祖母」除了最年輕的j 外,其他都誕生在歐洲境內,女兒最多的母系祖先h 大約誕生於2萬年前的法國,早於R1進入歐洲的時間,至於R1最初的原配反而在今日的歐洲難尋蹤跡。也就是說大多數歐洲男人和歐洲女人都不是原配,是R1系人群替代了大部分早期的歐洲男人,並搶走了他們的女人作配偶。
在R1系人群進入歐洲時,最初並非白人,而且他們的數量極少,遠不能與歐洲的白人土著相提並論,在以後的數千年裡,R1系人群在徵服歐洲過程中,不斷與歐洲當地的白人女子混血,最終被漂白,所以雖然今日歐洲人的父系祖先大多不是歐洲土著,但歐洲人的常染色體仍然大多源自歐洲土著。
如今R1的後代主要為使用印歐語系的族群,所以 R 1人群又常被稱為印歐人,對應印歐語系民族。R1 在 2 萬年前分為 R1a 和 R1b 兩支。
R1a 向西北進入東歐,後來又擴張到亞洲,在語言上 R1a 的後代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西亞、南亞地區,使用印歐語系東支 S 類語言,包括:
印度的印歐語系民族
1. 印度—伊朗語族:主要包括今日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中西亞的伊朗、阿富汗、塔吉克各國的印歐民族的語言,其中南亞印歐語系民族的約 40% 都為 R1a 類型。
2.斯拉夫語族:對應歐洲東南部的斯拉夫民族,共分為東部、西部、南部三大語支。東部語支包括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對應東斯拉夫民族;西部語支包括捷克語、斯洛伐克語、波蘭語、盧薩提亞語,對應西斯拉夫民族;南部語支包括保加利亞語、馬其頓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和斯洛維尼亞語,對應南斯拉夫民族。如今斯拉夫語族中波蘭人的約56.5%、烏克蘭人的約 50%、俄羅斯人的約 46% 都為 R1a 類型。
3. 波羅的海語族:主要分布在蘇聯波羅的海沿岸的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兩國的語言,如立陶宛人的約 38% 為 R1a 類型。
R1b 向西南進入西亞,並在 約7000 年前進入歐洲西部,如今在語言上R1b 的後代主要分布在歐洲西部,使用印歐語系西支 K 類語言,包括:
1. 凱爾特語族:使用者稱凱爾特人,目前主要分布在英倫三島的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地區,佔威爾斯人的約 82%、愛爾蘭人的約 79%、蘇格蘭人的約 72.5%,今日歐洲西北部是 R1b 比率最高的地區。
2. 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和除芬蘭外北歐各國的主要語言,使用者被稱為日耳曼民族。如今英格蘭人的約 67%、荷蘭人的約53.5%、德國人的約45%、丹麥人的約44.5% 都為 R1b 類型。
3. 拉丁語族:包括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這些國家使用的語言都是從古羅馬的拉丁語演化而來的,羅馬拉丁語相當於漢語文言文,現今拉丁語國家語言相當於漢語方言白話文,歐洲的拉丁語國家在過去都屬於羅馬帝國的領土,所以拉丁語族又稱為羅馬語族。如今西班牙人的約 69%、法國人的約 61%、義大利人的約 49% 都為 R1b 類型。
4. 希臘語族:目前主要在希臘和賽普勒斯兩地使用,由於希臘位於西亞和歐洲交界處,希臘人長期和亞非閃含語族、南歐斯拉夫人混血,是R1b 比率較低的地區,其R1b與R1a各佔12%左右。
到此,歐洲成為由 I、N、R1a、R1b 四大單倍群後代主導的大陸。其中 I 集中在北歐和巴爾幹,N 在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R1a 在歐洲東部,R1b 在歐洲西部,古代人類遷移活動大體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