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律師揭秘政府信息十大不公開理由及應對策略!

2021-01-09 網易

2021-01-01 18:35:09 來源: 小陳說法

舉報

  政府在徵地拆遷中,徵拆雙方地位不對等,可能造成被拆遷人獲取信息不及時,當被拆遷人想了解徵拆手續文件時,就需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獲得。2019年5月15日,新修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的修訂對被拆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史西寧律師指出史律師總結出政府拒絕信息公開的「十大」藉口和理由:

  

  一、申請理由不公開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也即,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應該是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申請人應該證明這一點。

  但在實踐過程中,行政機關卻常常濫用上述規定,隨意給申請人扣上「申請理由不合法」的帽子,並以此為由拒絕信息公開申請。如:政府會先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其信息用途的說明,如果申請人提供了信息用途說明,有的政府機關就會再要求申請人提交其他的證明材料。總之就是要找各種藉口為難申請人,從而達到拒絕信息公開的目的。

  二、申請內容不明確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21條第4款規定:申請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

  實踐中,部分政府則利用這一規定,只要不想公開,就以「所申請的信息不明確」為由拒絕信息公開,或者據此要求申請人補正材料,而實際上當事人已經提供了法律要求的所有材料,政府要求補正的材料申請人根本無法獲得,政府只是想藉此來阻礙當事人行使權利。

  三、申請公開的信息涉及國家秘密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審查。行政機關對政府信息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公開時,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實踐中,這一藉口比較少用,但還是存在著部分政府以「國家秘密」為幌子,拒絕政府信息公開的情形。

  

  四、申請公開的信息涉及第三方權益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認為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公開後可能損害第三方合法權益的,應當書面徵求第三方的意見;第三方不同意公開的,不得公開。

  實踐中,這也是政府最常用的藉口之一,只要申請公開的信息涉及到第三方,哪怕只是涉及到第三方的名稱、經營範圍這種基本信息,政府機關也將其作為「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來處理,再以第三方不同意公開為由拒絕當事人的申請。此時我們就此作罷嘛?肯定不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應當公開的內容,但是能夠作區分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向申請人提供可以公開的信息內容。可以區別處理再做答覆。

  五、不拒絕也不作答覆

  實踐中,還有某些政府部門遇到信息公開申請,就採取沉默態度,既不拒絕,也不答覆。

  這些政府機關的心態往往是:一是認為大多數申請人都不懂法律,即使自己不作為,申請人也無可奈何;二是認為一般的申請人根本不敢或者不願去起訴政府機關。

  六、不屬於本機關

  實踐中,政府信息公開的答覆往往回復不屬於本機關,這樣也就可以糊弄申請人了,但是真的如此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依法不屬於本行政機關公開或者該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對能夠確定該政府信息的公開機關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聯繫方式。因此這樣的回覆是不合法的。

  七、沒有利害關係

  近年來,隨著公眾權利意識日益增長,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數量也出現了猛增。其中,要求國土部門公開政府信息的申請佔比較大,在此情形下往往要求申請人和所申請的信息具有利害關係。例如,成都四川某商場承租人拆遷利益案件中,在面臨拆遷的過程中,向當地國土部門申請相應的徵地批覆等材料。但是國土部門以申請人是承租人,不具有利害關係為由拒絕公開上述材料。幸運的是,經過史律師的努力,當地國土部門公開了相應的信息。

  

  八、過程性信息

  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或者行政機關自己制定的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規範性文件,往往任意限縮政府信息公開的範圍。他們動輒以文件屬於「不宜公開的內部政府信息」為由拓寬《條例》規定的不宜公開的範圍。正如史律師代理的都江堰市的案件中,對於依據徵地批覆作出的安置方案,被告律師一直主張系過程性信息,可是該過程性信息已經付諸於實施,對當事人的土地進行了清表,可見不屬於過程性信息,過程性信息是屬於政府部門之間的公文來往,並不對外發生法律效力。

  九、主體不適格

  在一般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中,申請政府信息公開需要提供申請人的主體資格證明,比如申請人的身份證、土地承包證、營業執照等相關材料。除了需要上述主體資格證明之外,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申請者需要具備「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條件,才能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最高人民法院公開徵求意見的有關審理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司法解釋中,也要求「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是否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由原告履行證明義務。」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行政機關濫用上述規定拒絕信息公開的情形。

  十、不符合「一事一申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一條 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的意見》第三條的規定,申請要求公開的信息類別和項目繁多,應按照「一事一申請」原則。

  在行政與司法實踐活動中,負有信息公開義務的行政機關怠於履行職責的方式和情況多種多樣,以「一事一申請」為由拒絕答覆,或者通知重新提交信息公開申請的情況並不少見。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行政機關刻意逃避履行職責或者是拖延履行其法定義務的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史律師複議訴訟多勝訴緣由揭秘:政府信息不公開理由及應對策略
    史律師進行複議或訴訟維權經常會收到勝訴的決定書、裁定書、判決書。每每有人問到史律師經常贏官司的秘訣,針對這類案件,史律師為大家揭秘自己總結的政府信息十大不公開的理由及應對策略。咱們先看一個陝西省的勝訴案例。
  • 「勝訴案例」複議訴訟多勝訴,政府信息十大不公開理由及應對策略
    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涉及政府信息的案件又收到勝訴的決定書!史律師進行複議或訴訟維權經常會收到勝訴的決定書、裁定書、判決書。每每有人問到史律師經常贏官司的秘訣,針對這類案件,史律師為大家揭秘自己總結的政府信息十大不公開的理由及應對策略。咱們先看一個陝西省的勝訴案例。
  • 史西寧律師四川省雅安勝訴案例:信息公開複議
    因與徵收方多次協商未果,聽周圍拆遷戶介紹史西寧律師辦理拆遷案件非常專業,於是找到了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委託其作代理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接受委託後,在史西寧律師的幫助下,王女士向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擬徵地方案公告、徵地方案公告、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等相關信息。
  • 法院採納史律師意見,撤銷政府拒絕公開徵地補償方案,責令公開
    眾所周知,政府信息公開是了解政府行為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百姓監督政府行為的重要依據,尤其是在徵地拆遷中,政府信息公開是非常重要的。但實踐中,也會遭到徵收方各種理由拒絕公開。例如,因雙方信息不對稱,在申請信息公開時不能明確所申請公開信息的準確名稱,被以「申請內容不明確」駁回。
  • 政府拒絕信息公開,老百姓如何維權?史律師講解解決之道
    政府信息公開權利就是被拆遷人一個強有力的武器,可以得到在拆遷過程中的相關政府信息,如果被拆遷人在信息公開中遇到政府不作為時,該怎麼辦呢?>結合多年辦案經驗,通過代理的一個勝訴案例告訴大家政府信息不公開該如何應對?
  • 權利在手不可濫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權
    如果利害關係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權益,為了達到訴的利益,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是權益救濟的策略之一。由於2019年新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取消了申請公開的條件,再加上申請公開不收費等,導致濫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權的不良行為出現。
  • 對於被拆遷人而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非常有效的維權手段
    、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對此事發表意見:在現實生活中,對於被拆遷人而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拆遷維權手段。例如被申請人作出的不予公開政府信息答覆時,該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做出區分處理,以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為由拒絕公開的是否徵求了相關方意見等。同時還要對被申請人答覆內容是否完整進行審查,被申請人未全面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情況經常出現。行政複議機關要堅持複議案件全面審查的原則,責令被申請人依法履行職責,重新作出答覆。
  • 拆遷律師:補償款的發放和使用是否屬於政府信息公開範圍?
    律師針對此案件的具體情況,首先決定先對案件情況進行取證,申請公開「徵收土地公告」「徵地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及使用情況」「徵收補償方案」「收受補償工作的實施意見」四項政府信息,但被申請人並未依法公開上述四項政府信息。律師隨即申請了行政複議,請求複議機關撤銷被申請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回函,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對於律師的主張,複議機關予以認可。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三十條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內容不明確的,行政機關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自收到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補正,說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答覆期限自行政機關收到補正的申請之日起計算。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放棄申請,行政機關不再處理該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三十條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內容不明確的,行政機關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自收到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補正,說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答覆期限自行政機關收到補正的申請之日起計算。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放棄申請,行政機關不再處理該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 金文博訴大連西崗區政府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案
    委託訴訟代理人:馮巖,遼寧昭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再審申請人金文博因訴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西崗區政府)政府信息公開告知一案,不服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遼行終708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
  • 餘波訴北京通州臺湖鎮政府政府信息公開案
    經查,該項信息系向我機關提出諮詢,根據《信息公開條例》第二條和《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該項信息不屬於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範圍。原告餘波訴稱:2019年11月5日,餘波向鎮政府郵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書,申請公開涉案信息。同年12月9日,鎮政府作出16號《告知書》,不予公開涉案信息。
  • 致被搬遷人:為啥律師接案後不幫我告政府,讓我去申請信息公開呢
    我請律師是來幫我打官司的,幫我告政府的,律師怎麼先讓我去申請信息公開呢?可能大部分被搬遷人在日常諮詢中,都有這樣的疑問,俗話說的好「不打無準備之仗」,對於徵收搬遷更是如此。只有全面了解徵收搬遷信息之後,律師才能有的放矢,更有把握的開展工作。什麼是政府信息公開?想必一定有當事人還沒有搞清楚什麼是「政府信息公開」,下面我們就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政府信息公開是什麼。
  • 貴州省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規定
    第三章 申請接收第九條 行政機關收到申請後,應對以下事項進行審核: (一)申請人姓名或者名稱、身份證明、聯繫方式(包括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有無錯誤; (二)申請人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名稱、文號或者便於行政機關查詢的其他特徵性描述是否明確,有無歧義; (三)申請人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包括獲取信息的方式、途徑等是否明確。
  • 稅務機關如何應對律師調查令?
    持該文件進行的調查視同法院調查,被調查方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稅務機關應當依法依規應對律師調查令請求,否則可能面臨司法制裁的風險。12月4日,中共浙江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轉發《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規範律師調查令制度的辦法》,該辦法「既擴大律師調查令適用範圍,又保護被調查對象權益」的創新引發廣泛關注。
  • 「勝訴公告」讓政府信息公開成為被拆遷人維權的一把「利劍」
    最終,廣信區人民政府認為:上饒市廣信區自然資源局對熊先生申請政府信息公開不予理睬的行為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十六條第六款「(六)行政機關已就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作出答覆、申請人重複申請公開相同政府信息的,告知申請人不予重複處理;」的規定,應當告知申請人。因此,上饒市廣信區自然資源局對申請人申請政府信息公開事項未予答覆行為確認違法。
  • 國慶的喜悅|聖運律師各地捷報頻傳,以法律智慧應對徵收「套路」
    行政機關一般都或多或少的掌握著相關的土地或者房屋的徵收信息,而被徵收人剛開始知之甚少處於極度的信息不對稱狀況。因此,利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挖掘徵收方相關環節中程序違法點,在與徵收方的博弈中佔據優勢,為後續在爭取合理補償的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 ​申請公開的信息不掌握,能打電話口頭答覆嗎?
    這些信息,有的是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有的是依申請公開的信息。對於依申請公開的信息,被徵收人就可以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要求相關政府機關提供。但是,實踐中,地方政府信息公開的職責範圍總會存在些差別,可能會出現存在該機關不掌握所申請的政府信息,或者徵地項目不存在導致申請的政府信息並不存在的情況。那麼,在此情況下,政府機關就能以電話口頭告知申請人信息不由其掌握或者信息不存在嗎?
  • 如何界定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範圍
    □ 周漢華   如何界定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範圍,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的難點,也是本次《條例》修訂的重點,更是整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良性運行的基點。通過本次修訂,不予公開的範圍界定更為科學、明確、具體,必將推動《條例》實施邁上新臺階。
  • 信息公開書面答覆的兩大證據功效,被徵收人須重視!
    【合法合規信息公開答覆的外在形式】既然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有上述諸多作用,委託人理應對政府信息公開的過程和結果高度重視。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一、二十四條之規定,政府應對政府信息公開予以答覆。(二)信息公開答覆函中所載的答覆信息(文中答覆內容第(4)項),也是我們提起政府信息公開不作為訴訟的重要依據。答覆信息中包含了政府信息不存在或不予公開的理由,若提起行政訴訟,則應抓住答覆信息中列明的理由展開論點,政府部門也需要對該理由成立與否承擔舉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