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蠶籠箱密閉育是根據小蠶生理特點,結合目前農村養蠶面廣、分散、條件差、技術落後的實際情況,由西南農業大學研究出的一種養蠶新方法。它的特點是保溫、保溼、保鮮,給桑,除沙次數少,省工、省葉,蠶兒生長發育齊,防鼠防害,收蟻結繭率高。該法所需設備簡單,成本低,便於普及。
1.飼育籠箱的製作
飼育籠箱為竹製圓形容器,外觀似蒸籠。籠箱直徑75~80釐米、高8~10釐米,籠箱底在箱高的2.5釐米處,用竹片並列鑲嵌而成。
要求箱底平坦、留縫。箱的周沿不能漏氣,箱與箱重疊結合要緊密。養蠶時,根據飼育量的多少可重疊起來,在上層加蓋。箱蓋用竹製成,似圓形蠶箱,直徑與籠箱口徑相等。
2.飼育技術要點
(1)蠶前消毒養蠶前3天,連同洗淨後的蠶網、蠶筷等小型蠶具裝入飼育籠箱內,一起放到灶上用高溫蒸氣消毒30分鐘以上。籠箱育蠶室消毒與普通覆蓋育相同。
(2)統一進行補催青,集中收蟻,統一發蟻蠶種點青期應立即發種,發種後,以村為單位,選擇條件好的共育室或養蠶戶,將蠶種平攤在飼育籠箱內進行補催青。待蠶卵孵化後集中收蟻共育。
(3)調節好溫溼度溫度標準:1~2齡為27~28℃,3齡為26~27℃;相對溼度標準:1~2齡為85%~90%,3齡為80%~85%。
當飼育室溫度低於25℃時,室內要升溫。有電源的地方可在籠箱外面套一張專用的電熱升溫套;無電源的地方,可在籠箱外面罩上一層塑料薄膜,箱的最下層底面墊上一層隔熱木板,再在腳架下面放熱水壺或火盆升溫,經常檢查記載溫溼度,防止溫度過高造成危害。
夏秋蠶期,飼育室溫度高於標準時,在飼育籠箱外面罩上溼布吸熱降溫,或將籠箱移到室外陰涼處飼育。
(4)合理給桑與除沙桑葉要適熟新鮮,最好隨採隨用。切葉前,用乾淨溼毛巾將葉面擦乾淨。切葉大小為當齡蠶體長的1.5~2倍,切葉為長條形或方塊形。每日給桑2~3次,每次給桑前半小時將籠箱打開換氣,給桑後重疊起來,最上一層加蓋。1~3齡除沙4~5次。
(5)眠起處理蠶兒入眠前要減少給桑量,全部入眠後撤一層焦糠和石灰。同時將飼育籠箱打開透氣,眠期不密閉。餉食前用2%有效氯漂白粉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除沙給桑後再重疊密閉飼育。
(6)防病與衛生養蠶人員應做到洗手給桑,換鞋或踏石灰入室。隔日用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各齡眠起時,用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
飼育室應該經常保持清潔、衛生,隔日用0.5%有效氯漂白粉水噴灑消毒地面。蠶室內不準堆放蠶沙及其他非養蠶用具。未經消毒的器具不準帶進蠶房。
(7)適時移座:籠箱密閉育一般飼養1~3齡小蠶。3齡末期,結合眼除將蠶移出箱外作普通飼育或其他形式飼育,也有飼育到4齡餉食後第2天移出箱外進行條桑育或室外棚架育。
以上就是小蠶籠箱密閉育及其飼育技術,餵養蠶寶寶的時候最好是選擇新鮮的樹葉哦,大家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