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蠶寶寶製作一個家,滿足蠶寶寶的生活條件?答案在這裡

2020-12-16 養蠶結出致富繭

小蠶籠箱密閉育是根據小蠶生理特點,結合目前農村養蠶面廣、分散、條件差、技術落後的實際情況,由西南農業大學研究出的一種養蠶新方法。它的特點是保溫、保溼、保鮮,給桑,除沙次數少,省工、省葉,蠶兒生長發育齊,防鼠防害,收蟻結繭率高。該法所需設備簡單,成本低,便於普及。

1.飼育籠箱的製作

飼育籠箱為竹製圓形容器,外觀似蒸籠。籠箱直徑75~80釐米、高8~10釐米,籠箱底在箱高的2.5釐米處,用竹片並列鑲嵌而成。

要求箱底平坦、留縫。箱的周沿不能漏氣,箱與箱重疊結合要緊密。養蠶時,根據飼育量的多少可重疊起來,在上層加蓋。箱蓋用竹製成,似圓形蠶箱,直徑與籠箱口徑相等。

2.飼育技術要點

(1)蠶前消毒養蠶前3天,連同洗淨後的蠶網、蠶筷等小型蠶具裝入飼育籠箱內,一起放到灶上用高溫蒸氣消毒30分鐘以上。籠箱育蠶室消毒與普通覆蓋育相同。

(2)統一進行補催青,集中收蟻,統一發蟻蠶種點青期應立即發種,發種後,以村為單位,選擇條件好的共育室或養蠶戶,將蠶種平攤在飼育籠箱內進行補催青。待蠶卵孵化後集中收蟻共育。

(3)調節好溫溼度溫度標準:1~2齡為27~28℃,3齡為26~27℃;相對溼度標準:1~2齡為85%~90%,3齡為80%~85%。

當飼育室溫度低於25℃時,室內要升溫。有電源的地方可在籠箱外面套一張專用的電熱升溫套;無電源的地方,可在籠箱外面罩上一層塑料薄膜,箱的最下層底面墊上一層隔熱木板,再在腳架下面放熱水壺或火盆升溫,經常檢查記載溫溼度,防止溫度過高造成危害。

夏秋蠶期,飼育室溫度高於標準時,在飼育籠箱外面罩上溼布吸熱降溫,或將籠箱移到室外陰涼處飼育。

(4)合理給桑與除沙桑葉要適熟新鮮,最好隨採隨用。切葉前,用乾淨溼毛巾將葉面擦乾淨。切葉大小為當齡蠶體長的1.5~2倍,切葉為長條形或方塊形。每日給桑2~3次,每次給桑前半小時將籠箱打開換氣,給桑後重疊起來,最上一層加蓋。1~3齡除沙4~5次。

(5)眠起處理蠶兒入眠前要減少給桑量,全部入眠後撤一層焦糠和石灰。同時將飼育籠箱打開透氣,眠期不密閉。餉食前用2%有效氯漂白粉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除沙給桑後再重疊密閉飼育。

(6)防病與衛生養蠶人員應做到洗手給桑,換鞋或踏石灰入室。隔日用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各齡眠起時,用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

飼育室應該經常保持清潔、衛生,隔日用0.5%有效氯漂白粉水噴灑消毒地面。蠶室內不準堆放蠶沙及其他非養蠶用具。未經消毒的器具不準帶進蠶房。

(7)適時移座:籠箱密閉育一般飼養1~3齡小蠶。3齡末期,結合眼除將蠶移出箱外作普通飼育或其他形式飼育,也有飼育到4齡餉食後第2天移出箱外進行條桑育或室外棚架育。

以上就是小蠶籠箱密閉育及其飼育技術,餵養蠶寶寶的時候最好是選擇新鮮的樹葉哦,大家記住了嗎

相關焦點

  • 蠶寶寶
    河南商報小記者 金水區緯五路一小四(2)班 李晨溪  我家養了許多寵物,可我最喜歡的就是蠶。   蠶長得很可愛。蠶的全身是白色的,它有三對小前爪,四對後爪。它的後爪大,前爪小。而它的爪子都很有黏性,這應該就是為什麼很難把它從葉子上弄下來的原因吧。它爬行的樣子非常有趣。它的最後一對爪子先往前挪,然後,其他的爪子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對一對地往前挪,讓人覺得又滑稽,又好笑。  蠶也會拉屎,可是它的屎卻對我們有著很大的作用。蠶屎也叫蠶沙。蠶沙黑黑的,短短的,胖胖的。
  • 蠶寶寶的一生
    你小時候養過蠶嗎?那時候,可沒有這些五顏六色的蠶繭 手捧著一盒盒蠶寶寶,孩子們很興奮,他們要回家親自養。但是,養過這些小蠶後,他們也許就會慢慢懂了。 絲綢是我國一大特產,因其華美輕軟的質地,頗受海內外人士喜愛。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你了解蠶的一生嗎?在這個明媚的春天,一群孩子在重慶蠶科院的科普教育基地裡,見證了蠶寶寶從蠶種孵化到吐絲結繭,最終紡成絲線的全過程。看著這些白乎乎的小生靈,是否勾起了你養蠶寶寶的童年回憶?
  • 「一張」晚秋蠶:細而黑的蠶寶寶正在孵化出殼
    「一張」晚秋蠶9月21日傍晚,期待已久,村裡終於下發了之前已預訂的一整盒(專用木質網盒)家蠶卵。在本地農村,大家都稱這一盒叫「一張」,用張數多少來表示養蠶的數量。當晚,蠶卵均還沒有孵化出來,就要馬上把它們從專用盒內取出來,鋪開放在大蠶扁中,並用小扁罩住,上面用厚布遮起來,以保持黑暗環境。聽長輩們說,這種做法很有講究,能延緩那些原本要先出來的蠶寶寶的孵化出殼速度。
  • 華北首個蠶桑文化園,就在山西陽城這裡,好多人爭相目睹蠶寶寶!
    遊覽大好河山,享受美好生活,今天,朦朧夢客帶你繼續我們的旅行探索。禹珈豪蠶桑文化園,(蠶桑研學蠶寶寶領養項目),試運營儀式順利舉行啟動儀式10月5日上午9點,禹珈豪蠶桑文化園鑼鼓喧天,拉開了禹珈豪蠶桑文化園(蠶桑研學、蠶寶寶領養項目)試運營儀式的序幕。
  • 蠶寶寶作文(精選五篇)
    我家的這些蠶寶寶現在已經褪了一次皮了,我一定要好好照顧它們,陪著它們度過這短暫的一生。  篇三:蠶寶寶  三周前,張阿姨送給媽媽十隻蠶寶寶。蠶寶寶白白的,每隻像大螞蟻那麼大。前面有六條細腿,後面有八條粗腿。我們天天都堅持給它們餵四到五片桑葉。  過了幾天,蠶寶寶長大了,長得又白又胖,形態各異。
  • 可愛的蠶寶寶作文(精選4篇)
    又過了一段時間蠶寶寶的身體開始越來越亮了,躺在蔟裡一動不動,給它桑葉也不吃,我還以為我精心養的蠶寶寶要死了呢!第二天我一早就去問自然老師,才知道蠶寶寶們要吐絲了,我按照自然書上的步驟幫蠶寶寶做了二個蠶蔟,我把它們一個個放進了自己的蔟,吐絲了。蠶繭樣子很漂亮,有白色、黃色、粉色,真像五彩繽紛的小花生殼。
  • 蠶鄉月令丨蠶寶寶等你領回家!和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記錄它們...
    蠶寶寶小課堂   蠶寶寶的生活習性: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   蠶寶寶的生活環境:不喜歡曬太陽,溫度在20~30℃,塑料或木質的盒子裡。   蠶寶寶喜歡吃的食物:桑葉。   (注意:桑葉使用前需要用紙巾擦拭乾淨,吸乾水分,不然蠶寶寶吃了會拉肚子的哦。每天用幾張桑葉,其餘的灑點水裝在冰箱裡冷藏保鮮。)   蠶寶寶會蛻皮:經過一次蛻皮後,就是一齡幼蟲,幼蟲脫一次皮就算「增大一歲」啦,蠶寶寶一生共要蛻皮四次。   蠶寶寶會結繭:四次蛻皮後再過7-10天,蠶寶寶不再吃桑葉,身體開始發亮,開始尋找適當的位置結繭。
  • 科學匯|蠶寶寶的一生,你真的了解嗎?(思考題答案也在這裡哦)
    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六年級科學教師 章利洋開學之後,老師注意到很多三年級的小朋友每天神神秘秘地守著一個小紙盒,一到下課就忍不住看兩眼,還不時往裡面添加一些植物葉片。好奇心驅使下,向孩子們詳細地詢問了一番,原來,他們盒子中裝的正是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寶寶。蠶在分類學上屬於昆蟲綱、蠶蛾科。蠶寶寶與科學課堂的淵源由來已久,在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動物的一生》單元中,就有對蠶的詳細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蠶卵蠶的一生以蠶卵開始。
  • 看「蠶寶寶」動手DIY蠶繭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吳晶平)來廣東科學中心科技影院和「蠶寶寶」約會!8月31日,廣東科學中心、廣東省農科院將聯合舉辦「我家後院的農產品」系列科教活動第二期活動,現場將有不同生長期的「蠶寶寶」亮相,並為小朋友們送上新奇、有趣的科學體驗。
  • 蠶寶寶生病,千戶蠶農絕收
    大圖為張福紅展示生病的蠶寶寶;小圖為生病的蠶寶寶只長了五六釐米    秋高氣爽,正是蠶桑養殖戶收穫蠶繭的大好時光自9月28日發現蠶寶寶生病以來,大規模的病害仍在不斷蔓延。村民們介紹,他們養了20多年的蠶,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病害,懷疑蠶種質量有問題。    肥西縣蠶桑生產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不止一個品種出現了病害,受損農戶有1000多戶。根據專家論證,由於今年肥西地區受到冷空氣影響,前段時間氣溫一直很低,蠶桑才出現了大規模病害。
  • 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圖片詳解
    蠶寶寶也叫桑蠶、家蠶,是完全變態昆蟲,桑葉為食,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和生理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圖片詳解吧!蠶寶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當溫度升高了蠶卵就開始發育,經過7-15天,當蠶卵變得透明並可以看到裡面的輪廓,就表示蠶寶寶快要出來了!(圖:蠶寶寶的卵)
  • 東江「蠶寶寶」難抵酷暑病夭
    還有幾天就可以上蔟結繭了,但「蠶寶寶」卻騷動不安,到處亂爬,甚至拒絕食桑而死亡,蠶頭數日漸銳減。眼下,金城江區東江鎮的蠶農手裡最忙的活不是採桑餵蠶,而是揀死蠶餵魚。這批蠶是否還有收成?    永興村拉垮屯村民蘭美核第6批養0.5張蠶,分為兩邊在一樓客廳飼養,靠正門這邊的蠶寶寶死亡率大大超過另一邊。蘭美核邊撿死蠶邊說,這幾天每天都撿得2個塑膠袋(至少700條)死蠶,正門這邊佔了其中的1袋半。同在客廳飼養,卻出現死亡比率不一致,蘭美核百思不得其解。
  • 大班主題教案:認識蠶寶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主題教案:認識蠶寶寶   設計思想   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一直為古今中外人們所讚頌。
  • 「淮南師出」2020年安徽教師招聘面試小學科學《觀察蠶寶寶》教案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蠶寶寶觀察日記的製作。教學難點:從哪些方面記錄觀察日記。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上課前展示蟻蠶出殼的動畫,並提問學生看到了哪種小動物。引導學生思考黑黑瘦瘦的蟻蠶是怎麼變成白白胖胖的蠶寶寶的,又是怎麼吐絲的?進而引入本節課題《觀察蠶寶寶》。
  • 臺灣生活:來宜蘭農場餵蠶寶寶、還能自己採桑葚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的「匏侖蘭陽絲綢農場」入園採區預約制,民眾在農場內不僅可以觀察蠶寶寶還可以採桑葚,農場內有些園區尚未完工,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就在社團中帶領大家去匏侖農場玩一天,體驗大自然!▲匏侖農場一片綠意盎然,農場內有許多主題生態園區,小朋友們在這裡一定可以玩得很開心。匏侖農場現正式營運中,免費入園參觀,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
  • 特別尋人啟示 濟南市一幼兒園為蠶寶寶尋找主人
    齊魯網教育頻道5月22日訊(通訊員 劉健)5月 16日下午,濟南市槐蔭區實驗幼兒園童心園班的的小朋友們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的帶領下來到了和諧廣場,為自己養大的蠶寶寶尋找新的主人。
  • 彼爾百科|把蠶寶寶變成絲綢,總共分幾步?
    蠶的生命蛻變,在自然生物中最具有獨特性和典型性。2021年初,盛才開展了一次生命教育——蠶寶寶養成記。感悟生命的神奇與偉大,享受成功的喜悅與快樂,學會關愛,學會奉獻,學會負責,學會生活。孩子們收穫的決不僅是蠶寶寶形態變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親近與珍愛生命的情感、認真與負責的態度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 蠶寶寶吃了石墨烯之後 竟吐出了「超強」絲
    最近,一則來自《科學美國人》雜誌網站的報導,讓蠶寶寶成為了話題的「主角」。報導稱,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給蠶寶寶餵食石墨烯或者單壁碳納米管後,其吐出的蠶絲更加結實強韌。這種含有碳納米材料的蠶絲可應用在耐久防護織物、可生物降解的醫學植入物及環保型可穿戴電子設備中。被高科技「加持」的蠶寶寶吐出的「超強」蠶絲,或許只有蜘蛛俠噴射的蛛絲能媲美。
  • 蠶寶寶吐絲結繭的徵兆、過程及注意事項
    蠶寶寶經過4次蛻皮後,蠶寶寶要開始吐絲結繭了。這個過程很神奇~~1、徵兆:蠶寶寶會變得安靜,不再吃桑葉,身體開始變得發亮,大便比平時的大很多時,頭不停地擺動,頭部的肌肉隨著擺動來回伸縮,大家要開始注意咯,蠶寶寶開始尋找適當的位置開始結繭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古蓬上浪:專攻四齡蠶培育 蠶農受益又增收
    ,重點培育四齡蠶,蠶農在這裡拿回去的四齡蠶不僅成活率高,結繭率也很高,讓貧困戶養蠶更有信心;同時,為周邊蠶農提供質量有保障的四齡蠶和跟蹤服務,滿足蠶農養殖需求,提高蠶農標準化養蠶技術。標準化養殖+上門指導黃國秀在門口幫大家整理好四齡蠶,並交代拿到家後怎樣消毒處理後再搬到自家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