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復活頒布大使命
【太28:19-20a】「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所以」,表明下面主耶穌的吩咐,使天國降臨到地上的大使命(19-20節),必須根據祂在18節所得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在這句話原文的文法結構上,句子的主動詞(祈使語)是:「使…作…門徒」,然後是三個從屬的分詞:「要去」、「施洗」、「教訓」。這就表達出大使命的內容。包括一個核心的目標:「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以及完成這個核心目標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要去(傳福音);第二步是施洗(讓人歸信得救);第三步是教訓(門徒訓練)。
1、一個核心目標。
「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是大使命的核心目標。
傳福音只是個過程,使人作門徒才是目的。我們不要以為傳福音只是單純的傳,就認為我們的責任盡不了,傳福音乃是要使他們作門徒。
「門徒」就是主自己的學生,主耶穌沒有教導作門徒的方法,只教導了作門徒的道路,就是主耶穌自己走過的十字架的道路:「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太10:38)。因此,所有的基督徒都應當是耶穌的門徒,而不是那些有更深委身的人才是門徒。
「作門徒」的含意,不但是使人接受福音、相信基督而已,並且還要加以訓練教導,使其內涵(包括生命和認識)能與外表身份相配。耶穌用了三年多時間,使這十一人作祂的門徒:祂呼召他們、教導他們、訓練他們,使他們與祂建立生命的關係,叫他們跟隨祂的腳蹤,作祂所作的事情,活祂所活的生命,這就是作門徒。
作門徒,簡單的說,就是作徒弟。從前在做土木工程,曉得很多在土木裡作學徒的,前一二年最先做的工作就只是提水、挑磚頭,幫磚頭灑水,按照配比拌水泥。三年後就開始學做土木工程的技術,直到學成。就可自己成為師傅,就可以帶學土木工程的徒弟……
我們信耶穌就是要預備當耶穌的徒弟,我們就要跟隨耶穌,祂要我們作什麼,我們就要作什麼。直到自己成為耶穌的門徒。成為耶穌的門徒之後,你要傳福音給人,領他信主,輔導他也成為門徒,再讓他也去傳福音給人……。就這樣一環叩著一環,一圈接著一圈,圈圈向外拓展,直到萬民都成為門徒。
2、三步關鍵程序。
要完成「使萬民作門徒」這一大使命的核心目標,在這段經文中提供了三個關鍵性步驟,或者說是大使命的三項基本內容:「要去、施洗、教訓」。
(1)「要去」——傳福音
「要去」是「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的第一個行動,第一項使命。「要去」,包涵了主動性、普世性、迫切性。
主動性:「要去」,蘊含了主耶穌對人靈魂得救的渴望和迫切的愛。對門徒而言,是力量;是責任,是信任。「要去」的意思是順服主,按照主所吩咐的,去主所要我們去的地方。就是毎個基督徒預備好,主耶穌把你放在你所處的環境中,你要將福音傳給你所接觸的人。
使徒們聽見了「要去」的吩咐,他們就披星戴月、歷盡艱辛,足跡踏遍了當時他們所能到達的地方:巴勒斯坦、小亞細亞、羅馬、西班牙、印度、北非……
【林前9:16-17】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時日不多,今生易逝,有太多的靈魂需要我們去為主贏得。這一場屬靈的戰爭是激烈的,不勝則敗,不進則退,我們若不主動去贏得靈魂,我們將賠上自己的生命。
普世性:主耶穌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並且人要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路24:47)。
【羅1:14】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
這裡所講的這四種人,已包括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人。因為基督的福音能滿足世界上所有人的一切需要,能解決所有人的人生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不論哪個民族,不論哪種文化,都需要福音,福音的啟示高於一切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需要福音的重生,才能獲得其最高的價值。
所有蒙差遣的人,都當明白福音的普世性價值,明白大使命的普世性幅度,胸懷世界卻腳踏實地,志向高遠卻從眼前著手,直到萬民都歸信基督作祂門徒,這使命才算完成,因為【太24:14】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迫切性:「要去」,包含了主耶穌迫切的心情。
【路12:49-50】祂說:「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主耶穌迫切希望是福音的火在大地燃燒,福音早日傳遍普世;主耶穌的焦急是人靈魂的得救,祂甘願為此上了十字架。耶穌在十字架上「我渴」的呼聲直到如今,祂心的傷口今天仍然敞開!願我們都能聽到十字架上那愛的呼喚!願我們都能看見主肋旁那洞開的傷口!
戴德生說:「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都能把耶穌、中國和人靈魂的得救放在首位的工人」。要有一顆為人靈魂迫切、為福音燃燒的心。
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人心饑渴的時代,是福音在中國復興的時代。人們發覺在物質的追求中找不到生命真正的價值、人生真正的意義。人們心靈空虛,開始去追求一些靈性的事物,尋求生命的意義,這是聖靈給我們創造的一種人心對福音的渴慕,給我們創造的一個傳福音的大好時機。
【約4:35】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作「發白」),可以收割了。
莊稼一片片地成熟、一片片地倒下,收割的人在哪裡?合主使用的工人在哪裡?主心焦急、主心憂傷,有誰懂得主的心意,有誰明白大使命的迫切性?
(2)「施洗」——洗禮:
「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這是大使命的第二個步驟,是人聽了福音之後,引人歸信的行動、使人得救的行動。洗禮是作門徒的入門禮儀。
洗禮的意義至少包含兩個方面:既是神救贖性的行動,也是人歸屬性的抉擇。
神救贖性的行動:
【可16:16】主的吩咐是:「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使徒行傳》記載,彼得第一次布道就有三千人受洗,那時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因此,洗禮是 神救贖性行動的外在標記,是 神使人得救、使人罪得赦免並領受聖靈行動,是 神使人因「水和聖靈」而重生的行動(約3:5)。
今天我們需要明白大使命的救贖性。主將大使命託付給我們,是要藉著我們去救人,這是何等的一種使命!
【徒26:17-19】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 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亞基帕王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保羅知道他身上的重負和使命,就盡心竭力、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一生奔跑不息、奮鬥不止,以極大的熱忱去傳揚福音。他對人靈魂得救的渴望,是源自主十字架上的渴望。
【羅9:2-3】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
人歸屬性的抉擇:
洗禮也是人歸屬性的抉擇,委身性的行動。「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乃是表明歸屬於父、子、聖靈的名下,與父、子、聖靈建立生命的關係。作門徒決定性的一步,乃是抉擇向主委身,確定生命的歸屬,與主建立生命的關係。這是新生命的開始,新生活方式的開始,新人生的開始。
這個歸屬和委身,同時也包括了對門徒群體的歸屬,即對教會的歸屬。受洗就是加入教會的團體,成為耶穌基督身體——教會的一個肢體。為此,洗禮常是公開的、隆重的,是在教會的眾弟兄姊妹面前,向神向人宣告自己的信仰,選擇自己的歸屬,表明自己的委身。
(3)「教訓」――門徒訓練: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是大使命的第三項內容。「都」字表示我們的教訓不可偏枯、極端,乃要全面且均衡。「遵守」表示重點不在於客觀道理上的認識,乃在於主觀經歷上的實行(參太7:24-25)。聽信福音,信而受洗,重生得救成為耶穌的門徒,這只是作門徒的開始。作門徒是一生追求的過程,門徒的生命需要不斷地成長,最終長成耶穌基督的模樣,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這才是一個成熟的門徒。這就是「門徒訓練」。
耶穌曾經用三年的時間,用祂的言語和行動,教導了這些門徒如何作門徒。如今,耶穌吩咐門徒用所領受和所遵行的教導,去教導那些要跟隨耶穌作門徒的人。這教導不僅是言語的教導,也包括行動的教導,所謂言傳和身教。這教導的重點,不只是使人學習一些作門徒的知識,而是使他們遵守耶穌所吩咐的一切。耶穌「凡我所吩咐」,包括了耶穌所說和所作的一切,即耶穌用言語、行動、生命所啟示出來的一切,都是門徒當遵守的。順服乃是作門徒的主要標記,真正的門徒乃是「聽了 神之道而遵行」的門徒(路8:21)。
《馬太福音》,就是一卷教導人如何作門徒的訓練手冊。訓練門徒對天國君王有更深的認識,建立和祂之間更深的關係。馬太福音中,有耶穌的五個重要的講論部分,訓練門徒生命在各方面的成長。其一,登山寶訓,是訓練有天國生命的門徒。其二,天國使命,是訓練有天國使命的門徒。其三,天國比喻,是訓練明白天國奧秘的門徒。其四,教會生活,是訓練能活出團體共融相愛生活的門徒。其五,末世言論,是訓練擁有正確末世觀和末世盼望的門徒。
「教訓」的目的是為了「遵守」,不但要明白主耶穌的心意,更要接受主耶穌的權柄、遵守主耶穌所吩咐的,這樣才能成為在天國裡「與基督一同作王」的「門徒」。
總之,訓練門徒的生命成長、成熟,長成基督的樣式,並使他們成為「使人成為門徒的門徒」,這是大使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完整地理解大使命,平衡地實踐大使命的各個部分,以此成全主的心意。
主復活賜予大應許
【太28:20b】「……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就」字是條件式的應許,表示我們得著主同在的先決條件,乃在於我們是否履行前面的三個大使命內容:(1)要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2)給人施洗,將他們歸入父、子、聖靈裡面;(3)教導人遵守主的話。
這是耶穌升天前對門徒的最後囑咐,也是對我們所有信徒的囑咐。在這囑咐中,給的是一個偉大的應許,也是門徒生命中最重要的應許——復活之主同在的應許。
1、大使命中同在。
主耶穌的同在,是我們完成主所託付使命的要素。
神呼召、差遣摩西、約書亞、耶利米的時候,都有同在的應許。
【出3:12】 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侍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
【書1:9】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
【耶1:8】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
被神呼召、差遣的人,能完成 神託付的使命的勇氣和力量都來自於主的同在。如今復活的主差遣門徒們的時候,也賜下了同樣的應許——主的同在。
主的同在,是我們履行大使命的動力:我們的人生,乃是為祂而活的人生。當我們不斷經歷祂的同在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便得到祂的滋養。當我們因著祂的同在而不斷品嘗到福音的甘甜的時候,我們便情不自禁地想把這福音傳出去,渴望「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
主的同在,是我們執行大使命的力量:祂比我們更清楚我們的軟弱和一無所有,但祂仍揀選我們去完成這偉大的使命。祂要在我們的軟弱中彰顯祂的大能,好叫人們看見是耶穌在作,而不是我們,我們只是「在瓦器中存有這寶貝」(林後4:7)。為此,我們便不再擔憂我們的弱小,不再害怕我們的無能,靠著主的同在我們就得力量、就得剛強。
主的同在,叫我們跨越大使命的阻礙:世界的權勢、撒但的勢力不會甘心讓福音在世上的廣傳、天國在地上的拓展。在大使命的實踐過程中,艱難迫害在所難免,苦難十字架是必然的經歷。再加上我們人性的軟弱,人生命自身的限度所造成的困境、掙扎,都是這條路上的攔阻和障礙。主的同在使我們超越這一切,祂會親自帶領我們飛躍在一切風暴之上,在大使命的屬天領域裡翱翔。
主的同在,叫我們在大使命中多結果:【約15:5】主曾說過,「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當主的同在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的時候,人心便被吸引歸向主,那福音的果子便結了出來,且是碩果纍纍。
感謝神!使命路上主耶穌一直陪伴!祂的恩典和應許永遠伴隨!
2、生活中的同在。
主耶穌同在的應許,是為著所有的門徒及他們的生活。從創世記的樂園——神人同在的象徵,到啟示錄的新耶路撒冷——神人同在的終極實現。從舊約的會幕聖殿——神人同在的預表,到新約的教會——神人同在的實現。最最重要的乃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祂就是神與人同在的實際,祂是以馬內利。這是新舊約聖經最偉大的啟示,也是 神心意的核心。馬太在福音書的一開始就宣告了這個事實:
【太1:23】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 神與我們同在」。)
在福音書結束的時候又重申了這個事實。這個同在的事實,在主復活之後,又有了新的、更深一層的含義。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世上的日子與門徒的同在,是受時空限制的同在。耶穌三十三年的生活,是生活在人性限制裡,生活在受時空的限制裡,這是道成肉身的奧秘。耶穌不能同時在巴勒斯坦又在中國,門徒們一不小心就跟不上祂的腳步,就會失去祂的同在。
當耶穌復活之後,祂的人性分享了神性的大能,祂的身體由物質界進入屬靈界、由暫時界進入永恆界、由有限界進入無限界,完全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復活的主超越時空臨在於門徒的生命中,超越時空臨在於門徒的生活裡,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樁樁件件。
主應許的是「天天」與我們同在,那是一刻也不離的「時時」的同在。我們喜樂時,祂同在;我們哭泣時,祂同在。我們歡笑時,祂同在;我們傷心時,祂同在。我們成功時,祂同在;我們挫折時,祂同在。我們工作時,祂同在;我們休息時,祂同在。我們走路時,祂同在;我們躺臥時,祂同在。我們與人交往時,祂同在;我們獨處時,祂同在。我們得勝時,祂同在;我們遭難時,祂同在……
今天,我們憑著信心抓住祂同在的應許,隨時隨地將心轉向祂同在的事實,就能觸摸到祂的同在、經歷到祂的同在,並從祂的同在中汲取生命的力量、生活的勇氣。
我們的人生從不孤單,祂牽著我們的手,帶領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臺階、每一個小站。我們從不缺少這位最知心的朋友,這位永活的救贖主。即使走過人生的低谷,我們也將坦然無懼,正如【詩23:4】所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禰與我同在;禰的杖,禰的竿,都安慰我。」
感謝神!復活的主與我們同在,直到祂的再來!
結語
隊伍人微力不強,
領袖偉壯誰能擋,
徵服全地指顧間,
勝利終屬我君王。
——巴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