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國第一宴」菜譜:淮揚菜為主 酒有三種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關於「開國第一宴」,有三個歷史問題還需要澄清:舉辦「開國第一宴」的大餐廳在什麼地方,具體位置在哪?經辦「開國第一宴」的廚師共多少人?他們都叫什麼名字?「開國第一宴」的冷菜、熱菜、湯菜、主食的原始菜譜有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本文作者彭曉東曾是北京飯店會計,他的發現值得注意。

  國內外很多人都參觀過富麗堂皇的北京飯店國宴大廳,很多人也都以為「開國第一宴」就是在國宴大廳裡舉辦的,多年來這是個誤區,其實金碧輝煌的國宴大廳是在1954年才建築的。舉辦「開國第一宴」的地址在北京飯店何處呢?截至目前,各種媒體、書、刊都沒有明確的報導。

  「開國第一宴」在哪舉辦?

  當年參加國宴製作的北京飯店的181名老職工,大多數人均已謝世作古了。要想弄清楚「開國第一宴」的地址,就必須對新中國成立前北京飯店的建築做一下簡單介紹。

  法國人經營紅磚老樓北京飯店時,於1917年在紅磚樓房的西邊又蓋了一座七層高的法式洋樓(現稱中樓),在一層的北面建有一個可供300至400人用餐的很大的西餐廳,其中在西餐廳前邊也就是南面又建有一個很大的可供200至300人跳舞的舞池,舞池木質地板下鋪有軟彈簧,人們翩翩起舞時,木質地板便輕輕地顫動,不傷人腳。在舞池的東邊還有一個很大的前廳大堂,也可容納200至300人休息。如舉行有上千人參加的大宴會,便可把西餐廳的大門打開,這樣西餐廳和舞池與前廳大堂三處自然相連成為了一個整體。這個絕妙的位置,擺滿10人大餐桌,大約可供千人同時用餐,縱觀1949年的北平城在哪也找不到這麼大的餐廳了。

  我認為1949年舉行的「開國第一宴」的地方,一定是在法式七層洋樓的前廳大堂和舞池與西餐廳相連在一起的這個大地方,「開國第一宴」主席臺一定是設在面北朝南的西餐大廳裡。

  發現9名廚師薪餉冊

  既然「開國第一宴」,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應享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影響力,那麼國宴烹飪菜餚的製作者,就應該在中國烹飪史上留下美名。

  《北京飯店史聞》記載:「1949年6月,北京解放不久,黨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少數民族、海外華僑等130多人來北京,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共同商討建國大計。為了接待好這些住店代表,飯店現從坐落在錫拉胡同的『玉華臺』飯莊聘請了朱殿榮、王杜堃、孫久富等9位廚師。『玉華臺』是地道的淮揚風味,專門做大菜筵席的高級飯莊,在過去的北平頗有名氣,來的這幾位廚師也各有擅長……1949年開國大典的盛大宴會,就是完全用淮揚菜舉辦的。」

  書中只記載了「開國第一宴」中3個廚師的名字,另外6人是誰?從此之後,我便注意關注此事。後來偶得一本有新中國成立後經周恩來同志親自任命的首任北京飯店經理王靭手跡和蓋章的「北京飯店職工1949年10月上半月薪餉領收證明冊」。古色古香的宣紙上寫著經手製作「開國第一宴」的淮揚菜9位廚師是:朱殿榮領小米175斤、王杜堃領175斤、李福連領165斤、楊啟榮領165斤、孫九富領165斤、王斌領150斤、李世忠領150斤、楊啟富領140斤、景德旺領140斤。

  以上9人的名字下都蓋著各種樣式的私人朱紅色印章。此冊還有經理王靭領小米275斤,最後一頁標明「以上小米價格按每斤人民劵壹佰玖拾伍元計算(舊版人民幣)」。

  幾口大鐵鍋是主角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和朱殿榮二弟、在北京飯店給周恩來總理理過20多年發的朱殿華,學過幾手按摩推拿的功夫,也可算做是他的私塾弟子吧,他談起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第一宴」時說:「我當年是北京飯店的理髮員,所以給住店的100多名政協代表中的很多人都理過發,我也參加了那一天晚上的國宴服務。」

  朱殿華還說:「1949年10月1日那天的晚上,我是和現在中國足協大名鼎鼎的史萬春一塊負責給代表們服務,我負責端菜,史萬春負責給代表們斟酒、布菜。我大哥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剛都特別能幹,他們身手都不凡,都身揣淮揚菜絕技。在那天晚上,他們給他幫了不少的忙,讓我大哥露足了臉。單說那孫九富吧,別看他走路一瘸一拐的,可在勤行(指廚師行業)裡都叫他『孫快手』,開國大典宴會那天,光他一個人就做了整整供600多名政協代表們吃的『淮揚湯包』。……我大哥朱殿榮,在1949年10月1日的前幾天,他還特地讓飯店的瓦工新盤(砌)了幾座新灶,裝上幾口大鐵鍋,10月1日那天他在廚房裡總指揮其他廚師的同時,也親自上陣(灶),他站在灶臺前,手使一把特製的木柄大鐵鏟,不顧熊熊煤火的火烤菸燻,手舞大鐵鏟,在大鐵鍋內上下、左右翻飛,主料、配料、調料的分量下得準,火候掌握得恰當。與單獨小炒無異,那真是色、香、味、形俱全。代表們吃後也都讚不絕口,我大哥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剛,使用幾口大鐵鍋,就在10月1日開國大典那天的晚上,他們分工合作製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第一宴。」

  「開國第一宴」的菜譜

  經過我和已去世的參加「開國第一宴」製作的麵點師孫九富、「開國第一宴」現場招待管理員鄭連福、參加「開國第一宴」服務的理髮員朱殿華和參與了肉類、魚、蝦、蔬菜加工的西餐廚師龐恩元了解,「開國第一宴」是沒有留下原始的文字記錄的,也見不到當年的菜單了。

  但據他們的回憶,我們可以大致拼湊起來一個「開國第一宴」的菜譜,冷菜是:醬牛腱子、蘭花幹、四寶菠菜、硝肉、熗黃瓜條、桶子筍雞、油吃冬菇、醉冬筍、五香肉乾,熱菜是:扒黃肉翅、燒四寶、幹(左火右靠)大蝦、紅燒雞塊、冬菜扒鴨、大煮乾絲、紅燒黃河大鯉魚、燒獅子頭、冬筍太古菜、糖醋小排骨、羅漢齋,湯菜是:清湯官燕,甜品是:冰糖銀耳,主食是:大米飯,點心是:淮揚湯包、炸春卷、黃橋燒餅等,水果有大鴨梨,酒是:紹興黃酒、山西汾酒、竹葉青酒。(彭曉東)

相關焦點

  • 揭秘「開國第一宴」,淮揚菜為何入選宴會菜單?
    69年以後,2018年9月10日,鄭州,由中國烹飪協會舉辦的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暨全國省級低於經典名菜、明宴發布會上,「開國第一宴」入選「北京主題名宴」。北京玉華臺飯莊國宴級」大鍋菜「開國第一宴的共60桌,菜品分為冷菜、熱菜、湯品、點心四道,從菜單不難看出是按照傳統中國桌飯標準和程序設計的,這對於以西餐,尤其是法餐見長的北京飯店來說
  • 揭秘:開國第一宴
    開國大典之夜,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們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共600餘人出席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國宴,自此,「開國第一宴」名揚天下。新中國的誕生,人民政權的建立,這是一個民族獨立、振興、發展的新標誌。在這麼喜慶的日子裡,招待中外嘉賓的第一次國宴該會是個什麼樣的場面呢?
  • 沈嘉祿:回味「開國第一宴」
    話說1998年秋天,上海大廈為迎接新中國五十華誕而復刻了「開國第一宴」,有一天總經理在17樓擺了一桌,請專家學者品鑑,我有幸忝列末座,餐後就收藏了這份菜單。年初,我為尋找一份歷史資料,意外地發現了插在某本書裡的老菜單,驚喜之餘就拍了照片傳諸微信朋友圈:美味四小碟:揚州乳瓜、琥珀核桃、白糖生薑、蜜醃金桔。
  • 中國頂級飯局開國第一宴吃了啥?據當年主廚回憶,都是「家常菜」
    無價的山珍海味有很多,可真正稱得上是頂級飯局的,只有70年前的那場「開國第一宴」,關於開國第一宴,留下的資料並不多,想要知道開國第一宴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能從前輩的口中得知!,就是「開國第一宴」!距今為止,開國第一宴正好是70年前發生的事,這場開國第一宴之所以會在北京飯店舉行,是因為當時的北京城只有北京飯店可以容納下這麼多人同時進餐!
  • 你知道「開國第一宴」都吃了些啥嗎?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天安門隆重舉行了開國大典,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當晚在北京飯店舉行盛大國宴,史稱「開國第一宴」。中外賓客對此次宴會的菜點給予了高度評價,而這次國宴就是以淮揚風味製作的菜品,其質樸、清鮮、醇和的菜品,為國宴的精陳簡約定下了基調。
  • 新中國「開國第一宴」的21道菜你吃過幾道?看完菜單我沉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在開國大典的當晚,在北京的北京飯店承辦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國宴。開國大典之夜,中共中央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工人、農民、解放軍代表等600多人出席了中國第一次國宴,總共60多桌,這次宴會後來也被稱為「開國第一宴」。那麼當時的「開國第一宴」到底吃了什麼呢?因為參加宴會的人來自五湖四海,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就選擇了口味適中的淮揚菜。
  • 汾酒第一國宴用酒生產70周年紀念酒今日拍賣
    縱觀白酒行業,有資格在2018年拍賣第一國宴用酒生產70周年紀念酒的只有汾酒,主要原因有二:一,在名酒企業中,只有汾酒廠生產的老白汾酒、竹葉青酒成為了第一國宴用酒;二,在名酒企業中,只有汾酒廠於1948年就已經恢復生產
  • 「開國第一宴」竟是「大鍋菜」 中國最頂級的「飯局」究竟什麼樣?
    「開國第一宴」竟是「大鍋菜」?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宴,開國大典之夜的「第一宴」定是榜上有名。為了適應來自五湖四海賓客們的口味,周總理特意選定了兼容南北菜系之長的淮揚菜作為國宴菜,為此還專門從京城裡的淮揚飯莊玉華臺請來了淮揚菜大師掌勺。您可能會想,這麼高規格的飯局,一定是極盡奢華。其實不然,比起108道菜式的滿漢全席來,「開國第一宴」略顯「樸素」。不信?
  • 歷次重要國宴菜單解密 開國第一宴
    歷次重要國宴菜單解密 開國第一宴時間:2015-09-04 20:5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次重要國宴菜單解密 開國第一宴 歷次重要國宴菜單: 1949:開國第一宴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之夜,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飯店舉行了新中國第一次盛大的國宴。
  • 北京飯店「開國大宴」的九大名廚都是誰?服務人員中竟有位日本人
    老北京飯店舞池局部,這裡也是舉辦「開國第一宴」的部分區域。如今,開國大宴的諸多細節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開國大宴的服務人員中,竟然有一位日本人:小關勝二,他當時是北京飯店的一名員工。曾參加「開國第一宴」服務的宋寶貴老人(當時是電話室話務員),給我講了更多關於小關勝二的故事:小關負責修理電器,飯店地下室有他的工作間。那會兒,北京市面上賣的多是日本的電器,大多數小關都會修。另外,小關勝二還會開汽車、修汽車,他還教飯店的幾名職工學開汽車。北京飯店舉行開國大宴的那天晚上,小關勝二在做什麼工作呢?
  • 1949年「開國大宴」的服務人員中竟有位日本人,工資比首廚還高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辦。開國大典結束後,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與會的六百多名代表,來到距天安門城樓咫尺之遙的北京飯店,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開國第一宴」,即「開國大宴」。老北京飯店舞池局部,這裡也是舉辦「開國第一宴」的部分區域。
  • 又有哪些美食?
    新中國第一宴在哪舉行、採用何種菜系、一桌上幾道菜?這些問題一直是老百姓感興趣的事。今天,時隔第一宴70周年,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當時的第一宴是怎樣的!第一宴所遇到的問題北京飯店在當時舉辦第一次國宴時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北京飯店沒有中式廚房。原來北京飯店一直經營西餐,尤其是以法餐為主,為解決這一難題,於是便臨時搭建一個200平方米的中式廚房。也就是在一個臨時廚房裡誕生了第一次國宴。
  • 國慶招待會揭秘:國宴用餐以淮揚菜為基準
    魯培新:9月30日晚上6點招待會開始,整個國宴時間約一個半小時,主席臺上方有一個會標「1949-2014」。領導人進場時會奏響歡迎曲,待所有人入席後,主持人宣布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之後國家領導人發表致辭講話,主要以慶祝、展望、當前國家形勢等內容為主。  隨後主持人宣布正式用餐,正式活動時間約20分鐘,晚宴開始後,國家領導人會和來賓一起祝酒乾杯,併到群眾中間進行握手、交流。
  • 淮揚菜大師:居長龍
    其代表作有:"全絲燕菜煮乾絲"、"天麻鱔魚"、"河豚魚 燒裙翅","宮燈照明珠"、"檸檬香酒仔牛"、"吉濱香螺"、 "魚翅燈籠豆腐"、"乾隆官燕"、"雞包魚翅"、"清燉蟹粉獅子 頭"等乾隆官燕談到淮揚菜的特色,居長龍認為:有三個方面最為重要,其一就是要講究色香味形,這是淮揚菜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人們鍾愛淮揚菜的原因之一。
  • 揚州淮揚菜廚王爭霸擂臺賽開鑼 市委書記親臨助威
    揚州淮揚菜廚王爭霸擂臺賽開鑼 市委書記親臨助威 2016-09-25崔佳明 攝  中新網南京9月25日電 (記者 崔佳明)25日,揚州2016秋冬旅遊套餐大賽暨淮揚菜廚王爭霸擂臺賽開鑼,175名廚師同臺競技。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親臨助威,他表示辦賽的目的就是要弘揚淮揚菜經營理念,更好地服務遊客。  揚州副市長何金髮在致辭時說,揚州是具有2501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美食文化源遠流長。
  • 揭秘國慶招待會:國宴用餐以淮揚菜為基準
    魯培新:9月30日晚上6點招待會開始,整個國宴時間約一個半小時,主席臺上方有一個會標「1949-2014」。領導人進場時會奏響歡迎曲,待所有人入席後,主持人宣布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之後國家領導人發表致辭講話,主要以慶祝、展望、當前國家形勢等內容為主。隨後主持人宣布正式用餐,正式活動時間約20分鐘,晚宴開始後,國家領導人會和來賓一起祝酒乾杯,併到群眾中間進行握手、交流。
  • 世界美食之都|躍上「開國第一宴」的魚
    ▲ 鯽魚隨處可見從歷史文獻中可知 「開國宴」的菜單上是以淮揚菜為主的,以至有幾道菜眾所周知。然而其中有一道小菜「酥鯽魚」卻很少被人提起,而現在很多飯店也不見其蹤影,至於如何烹飪更是無從知曉。近日,筆者知悉揚州望潮樓大酒店淮揚菜大廚茅愛海研製了這道菜,於是便相約前往了解詳情。
  • 1949年「開國第一宴」都有啥菜?北京飯店歷經滄桑卻仍煥發著神採
    北京飯店承辦的重要宴會不勝枚舉,令北京飯店員工最為自豪的還是「開國第一宴」。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舉行的開國大典,標誌著中國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在這樣的歷史性時刻,中國人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典禮結束後的國慶招待會選定在北京飯店舉辦。當晚,北京飯店宴會廳裡一片喜悅、祥和的氣氛,多位技藝超群的頂級廚師以百般的工作熱情,在後廚緊鑼密鼓地煎炒烹炸,用心製作每一道菜餚。
  • 春遊興化品「板橋宴」,淮揚菜與當地人文結合,美味還漲知識
    這次來到這座城市賞花,正好趕到午飯時間,和朋友先是品了一頓「板橋宴」感受了興化這座城市。這頓飯是在興化市區的英武路118號拱極臺私房菜裡吃的,飯店裝修的古色古香,有多層包廂,客容量很大。吃的「板橋宴」顧名思義就是這桌飯菜都和鄭板橋有關。把本幫的淮揚菜與當地人文相結合,十分具有當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