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市中心黃金地帶的北京飯店,是名副其實的北京老字號,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末。1900年,法國人傍扎和白來地在東郊民巷外國兵營東側開了一間小酒館,店面不大卻生意火爆。翌年,小酒館搬至兵營北側,懸掛響亮而矚目的「北京飯店」招牌。此後二人先後撤出經營,義大利人貝郎特和盧蘇隨即加入。
作者:劉冬雪
貝郎特去世後,盧蘇成為小酒館唯一的主人。經營獲利後尋覓新址,最終選定之地便是現今北京飯店的位置,即東長安街與王府井的交匯處,毗鄰天安門與故宮。盧蘇欲蓋五層樓,但憑一己之力難以為繼。中法實業銀行將其收購後,在原有基礎上斥資修建歐式五層紅色磚樓,一直使用至1954年改擴建之前。從晚清進入民國後,北京飯店聲名鵲起,與六國飯店齊名,成為北京最知名和最高檔的餐飲、住宿場所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北京飯店隸屬於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是新中國接待與宴請國內外貴賓、舉辦國務活動的重要場所。這一特殊性使得北京飯店成為新中國歷史發展的無聲見證者。
北京飯店承辦的重要宴會不勝枚舉,令北京飯店員工最為自豪的還是「開國第一宴」。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舉行的開國大典,標誌著中國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在這樣的歷史性時刻,中國人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典禮結束後的國慶招待會選定在北京飯店舉辦。當晚,北京飯店宴會廳裡一片喜悅、祥和的氣氛,多位技藝超群的頂級廚師以百般的工作熱情,在後廚緊鑼密鼓地煎炒烹炸,用心製作每一道菜餚。上世紀三十年代便進入北京飯店工作的鄭連福安排宴會事宜經驗豐富,此次「開國第一宴」被任命為「宴會總管」,負責總調度。重任在肩的他穿梭於前廳、後廚,忙得不亦樂乎。
據了解,「開國第一宴」頭道菜是燕菜湯,涼菜有醬牛腱子、蘭花幹、四寶菠菜、餚肉、熗黃瓜、桶子筍雞、油吃冬菇、醉冬筍、五香肉乾等。熱菜有扒黃肉翅、燒四寶、紅燒雞塊、冬菜扒鴨、大煮乾絲、紅燒鯉魚、紅燒獅子頭、冬筍太古菜、糖醋排骨、羅漢齋等。點心有淮揚湯包、炸春卷、黃橋燒餅等。菜品種類非常豐富,用餐人數多達600餘人,總廚師長朱殿榮面對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一番思忖後決定動用大鍋,一鍋燒出供幾百人吃的主菜。誰說「大鍋菜」是平庸甚至是難吃飯菜的代名詞?北京飯店名廚憑藉高超的烹飪技藝,讓「大鍋菜」華麗轉身,成為人人讚不絕口的美味佳餚。
在1959年人民大會堂落成之前,歷次國慶招待會多在北京飯店舉辦,或由北京飯店選派廚師及服務員協辦。除了國慶招待會,北京飯店還承辦各種國內會議招待宴會,以及外事活動中重要的一項——國家領導人招待外賓的國宴。如1957年,毛澤東主席宴請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胡志明在革命時期曾多次來到中國南方地區,對粵菜情有獨鍾。北京飯店的粵菜名廚、來自廣東順德的康輝根據客人的飲食習慣用心烹飪,其中的一道炸脆皮雞成為胡志明最為喜愛的菜餚之一,每次訪問中國都要邀請康輝做這道菜,有時還叫上康輝一同用餐,並多次贈送小禮品,以表謝意。康輝的烹飪技藝得到國內外多位領導人的認可。多位像康輝這樣的國寶級烹飪大師在北京飯店服務,因此每次宴會上的菜餚總能令人驚豔,北京飯店的名號越發響亮。
北京飯店除了提供餐飲、住宿、會議等常規服務外,還有一點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理髮業務。北京飯店在1949年以前便設有理髮室,為客人提供理髮服務。新中國成立後,此服務項目延續下來,多位中國領導人以及外國政要曾來此理髮。理髮師朱殿華早早進入北京飯店理髮室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二十餘年來為周恩來理髮,與總理結下深厚的友誼。另一位理髮師郭文福,新中國成立後進入北京飯店理髮室工作,曾參與過毛澤東標準像上的髮型設計。
此外,據曾在北京飯店會計科工作的彭曉東回憶,1979年冬季的一個夜晚,他曾在北京飯店樓道裡偶遇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同志。鄧小平同志當時是與夫人卓琳同志一同來北京飯店理髮的。在等候的空閒時間裡,鄧小平同志還不忘向偶遇的彭曉東了解北京飯店外賓入住以及客房出租率等有關情況。
作為北京老字號的北京飯店,矗立於長安街上一百餘年,歷經滄桑卻仍煥發著神採,迎接八方賓客。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北京城百廢待興,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接待場所尚未修建。然而,內政、外交各領域的工作千頭萬緒,在實際的工作推進中,北京作為新中國首都,較多承擔接待的事務。在那樣的時刻,北京飯店凸顯了其歷史使命,也在隨後的歷史中堅持著服務於國家、服從於大局的初心,擦亮了這塊北京老字號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