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認識論中的50個問題,自測下你能回答幾個

2020-12-13 文眼看世界

直播答題最近很火,但是裡面的問題是哪個行業都有,而且哲學詩畫認為裡面的問題有些很不專業,答完之後很快就遺忘或拋諸腦後了,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多抽時間學學哲學,回答些關係人類全局的問題。

今天,精選了哲學認識論中的50個問題,一起來自測下吧,看看你對哲學認識論的掌握情況到底如何。雖然這些沒有獎金,但是卻比獎金更有意義,更能促你成長,提高你的心智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

1,什麼是哲學認識論?是認識論早還是本體論早?

2,從認識論看問題和從本體論看問題的區別?

3,西方哲學認識論分為幾個基本的派別?

4,古希臘的文明程度很高為什麼會被羅馬人打敗?

5,如何比較不同文化的文明程度高低?

6,什麼是感性思維?什麼是理性思維?

7,東方文化(中國禪宗,印度佛教)的「悟性」能力具體如何理解和表達?

8,什麼是「證偽」理論?

9,何為現象?何為本質?

10,什麼是「量」的概念?

11,什麼是「質」的概念?

12,什麼是「度」的概念?

13,什麼是「一元論」?請舉例說明

14,什麼是「二元論」?請舉例說明

15,時空的定義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為什麼?

16,達爾文進化論是什麼?達爾文進化論對嗎,它的問題在哪裡?

17,什麼是「神創論」?

18,神創論和進化論的爭論你怎麼看?

19,科學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20,科學為什麼僅在基督教文化而並沒有在佛教文化或伊斯蘭文化中產生?

21,科學的範圍有多大?

22,科學的局限是什麼?

23,什麼是「邏輯」?推理、論證出的知識是真知識嗎?

24,懷疑或疑問有沒有界限?如果有,界限在哪裡?

25,你是否認同進化論?

26,是否古人比今人聰明?

27,真理是首先被集體發現還是個人發現?

28,如何理解西方哲學史上的「理性派」?

29,如何理解西方哲學史上的「經驗派」?

30,什麼是當今哲學的「分析派」?他們的代表思想和主要方法是什麼?

31,什麼是「語言分析」?

32,什麼是「現象學」?

33,你喜歡哪位西方哲學家的核心思想?

34,為什麼只有哲學研究才被認為是追求真理?

35,為什麼物理學家霍金也說「哲學死亡了」?

36,為什麼黑格爾,德希達,海德格爾等都認為哲學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死亡了)?

37,中國「國學」是不是哲學研究?

38,為什麼說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是哲學研究的兩條主線?你認同嗎?

39,為什麼懷海特認為,西方哲學以後近千年的發展都不過是柏拉圖哲學體系的註腳?

40,什麼是「蘇格拉底轉彎」?有什麼意義?

(案例1——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衝衝的跑過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弄來一桶水,猛的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溼透的衣服,風趣的說:「我就知道,打雷之後,一定會下雨的。」

案例2——蘇格拉底臨死前說:「克裡託,我們向克來皮烏斯借過一隻公雞,切記要付錢給他,不要忘了!」

這句話可謂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實含意。因為克來皮烏斯並不是蘇格拉底的朋友,也沒有借過公雞給蘇格拉底,他是希臘神話中的醫藥之神。他叫朋友們去給克來皮烏斯奉獻一隻公雞,顯然是在說感謝醫藥之神賜予了這杯毒酒。也許在蘇格拉底看來,活著是一種病態,需要用死亡來醫治?平時一直和朋友們高談闊論人生意義、宇宙奧妙的蘇格拉底終於在最後一刻流露出他生命中最深刻的悲劇意識,難道蘇格拉底一直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這句話的意義,並不像一般人聯想的「謹記別人的恩惠」那樣簡單。如果我們不開動腦筋,讓大腦飛速旋轉,是很難理解蘇格拉底說的話的深層含義的。)

41,為什麼蘇格拉底認為每人都應該重新檢驗自己生活的意義?

42,人是什麼?和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43,為什麼很多現代哲人認為「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4,什麼是歸納判斷和演繹判斷?

45,為什麼說「演繹判斷」是科學產生必要條件?

46,什麼是因果規律?有普遍性嗎?界限在哪裡?

47 ,「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和」內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的論斷是否矛盾?

48,為什麼說一個集體的認識成熟過程和一個孩子一樣,都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

49,如何理解中國古人說「白馬非馬「,如果這個觀點正確,那我們是否就可以說「黃種人非人」?

50,為什麼「認知來自感官,知識來源於思維對經驗材料的加工和綜合概括」,已經成為哲學的共識?

相關焦點

  • 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懷疑論的存在
    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於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現實?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個問題叫做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1](P221)思維與存在的統一性問題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關係,對這種統一性的研究與探討構成了近代以來西方認識論哲學的主要內容,在此之前,哲學除了懷疑論而外,只是把這種統一性當作人類理性的一種自明的能力,只有到了近代人類理性才自覺地深入到自身存在的前提,反思人類理性認識的可能性,探究人類理性認識的方法,這種反思和探究的問題實質上就是關於思維與存在能不能統一以及如何統一的問題。
  • 哲學問題的特質——日常生活的「三個問題」與哲學的「三個問題...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也經常被幽默化為哲學問題,體現著人們普遍對哲學的「熟知」。哲學家們通常也都會孤獨地追問與此類似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那麼,哲學家的「三個問題」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三個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不同於常識與「科學」中的人們,哲學家何以成為哲學家?哲學為什麼是哲學?
  • 300年前的哲學問題,腦科學回答上了?
    因此,如果人可以通過觸摸來區分立方體和球體,那麼,他自然也能通過視覺區分二者。幾個世紀以來,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不斷交鋒,雙方都為自己的觀點進行了激烈的辯護。但是就如同大多數的哲學問題一樣,這個問題也始終沒有定論,直到腦科學進入人們的視野。
  • 康德哲學認識論的起源的概談
    我們援引百度百科詞條的對於兩大主義來源的說法: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哥白尼是打破傳統的「地心說」理論提出「日心說」的古代天文學家,康德認為他的哲學是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即從探討「世界的本源是什麼」的形上學的本體論,轉向到「我能否認識世界的本源」並為科學建立牢固的認識的基礎和尊嚴的認識論。另外的近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諸如分析哲學的創建、現象學的創建等等。
  • 倪培民:知「道」——中國哲學中的功夫認識論
    雖然火能燃木、水可溺人,但我們並不把它們的這些能力稱為「功夫」。功夫是一種涵蓋知識與智慧在其中的能力。那何種知識或智慧是功夫所必須具備的呢?(一)技能之知(Know-How)的「發現」在腦海中直覺地閃現出的一種回答是,功夫大師所具備的是實踐之知,或者說是與命題之知(know-that)相對的技能之知。
  • 淺議哲學的認識論轉向
    研究存在問題的是本體論,研究思維問題的是認識論。如果把世界歸結為水火氣或原子等本體,就與宗教把造物主設定為上帝類似,都是把理論教條建立在斷言上,即沒有實驗的證明,也缺乏現實的依據。早期哲學研究大都把精力集中在世界起源和萬物本性上,試圖搞清楚構成萬物元素、宇宙發展動力、世界因何存在,以及究竟有沒有至善等等,也就是說,存在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核心在於因何而存在,以及依何形式而存在。
  • 哲學及其基本問題: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昨天我們學習了哲學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即什麼是世界的本源的問題,今天我們來看看第二個基本問題: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即「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是可知論還是不可知論,這一點很重要,同學們要在審題正確的基礎上再進行作答。正確答案為A, 人類終將智慧的彼岸屬於可知論,認為思維最終能夠認識存在。【幹擾選項分析】B選項為幹擾選項,是不可知論的觀點 C選項為幹擾選項,是主觀唯心的觀點。D選項為幹擾選項,是主觀唯心的觀點。
  • 文獻 認識論的框架問題
    來源:《自然辯證法通訊》2009年第4期  作者:張華(江蘇大學)摘 要:框架問題已經困擾了人工智慧領域40年之久,並成為認識論研究的一大難題。本文藉助實例綜述了框架問題及其衍生問題,並概述了為解決該問題而發展出的邏輯工具。文章重點闡述了框架問題在西方哲學界引發的討論,包括認識論視角、科學哲學視角、對心智計算理論的挑戰,以及邏輯和哲學的關係諸方面。
  • 如何認識「中國哲學是不是哲學」這個問題?
    在哲學這個一級學科之下,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技哲學、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美學等二級學科。前四個是加字的,後四個是不加字的。但是,仔細考慮,倫理學也叫「道德哲學」,所以,它實際上也是加字的或可以加字的。這樣,不加字的哲學只有後三類。
  • 哲學:託馬斯·阿奎那的認識論觀點
    ,他從教派古老的遺產中找到原生的教義,並利用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方法重新解釋宗教和哲學。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理性和信仰的不相容,哲學和神學的研究方法的對立。哲學上他採取的辦法是自然主義的,從事實開始到上帝(理念/本質),認識上主要是經驗主義的(亞里斯多德的方法),證明方法是邏輯的、理性主義的。 (後面介紹認識論和形上學)神學的研究方法,上帝存在的確證或者說信仰的來源、教義的合理性,來自於天啟。
  • 哲學問題的特質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問到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也經常被幽默化為哲學問題,體現著人們普遍對哲學的「熟知」。哲學家們通常也都會孤獨地追問與此類似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16個哲學問題,你都能回答上來麼?
    它總能成立嗎?戰爭時如何?出生前怎麼祥?對一個生命已經不可挽回而又忍受著極大痛苦的人來說怎麼樣?如果世界變得如此擁擠,以致不是這些人死,就是另一些人死,那又將如何?不論你對這些困難的問題作何反應,你的回答都反映出一張信念與思想之網,你很可能在對這些觀念進行初次反思之前從未理清過它。
  • 現象學作為質性研究的哲學基礎:本體論與認識論分析
    古希臘哲學家的回答是:「真」就是實事的存在,它使事物是其所是;人日常所見的僅是實事的顯現,我們需要通過實事的顯現去把握實事的存在,即通過現象把握本質。2 問題在於,如何經由現象通達本質?這是西方哲學自產生以來,主流哲學就一直致力於解決、但又始終未達圓滿的一個核心問題。[9]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哲人們進行過各種各樣的嘗試和努力。
  • 哲學六大要素:回答什麼是哲學
    對於不同的人,哲學可以是種種不同的事物。當被問到哲學是什麼時,任何人都會在略微沉思之後想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定義。」如果仔細閱讀現在流行的以解釋哲學為目的的著作,你不難從中找到那個學生回答的證據。當代的哲學家們對哲學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這些定義不僅存在語言表述上的差別,而且也有實質上的區別。而且,每個定義都包含了一部分真理。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如果你能把這些問題全部搞懂,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面對醒來的一切,世界將會在你面前呈現出更為本真和更為明晰的姿態。3)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貫穿於哲學發展的始終,決定著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對哲學其他問題的回答。存在、思想和語言的關係問題,實質上是上一個哲學問題的變種。在西方的哲學家看來,惟有本體才是真實的「存在」,而其他則是「幻相」和「非存在」。正因為此,西方的「本體論」也被稱之為「存在論」。
  • 第一次嘗試回答「什麼是哲學?」這樣的問題
    因為從一開始,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對待世界(客體)與自我(主體)的認識上就各自在走著不一樣的路。作為東方人,咱們先了解下西方,看看人家是如何看待哲學的或者他們是如何去定義和發展哲學的。到了亞里斯多德,哲學被他發展為一種通過觀察分析、經驗積累和邏輯推理等方式去探索世界的科學,他不僅重視理性,還把日常中的經驗也納入了哲學研究領域,更難能可貴的是亞里斯多德提出了領先時代很多年的「什麼是存在」的問題。講到這,你可能覺得我依然沒有解答「什麼是哲學?」
  • 專題十 哲學思想與唯物論、認識論
    1.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 (思考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智慧之學。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抽象和概括,對具體科學的發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2.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的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
  • 西方哲學中的29個基本問題丨收藏
    古希臘時,一個青年來找蘇格拉底想跟著他學習哲學,蘇格拉底問:「你究竟想學到什麼呢?學了法律,可以掌握訴訟的技巧;學了木工,可以製作家具;學了商業,可以去賺錢。那麼,你學了哲學,將來能做什麼呢?」青年無法回答。馬克思講過一個關於哲學家和船夫的故事:「你懂哲學嗎?」
  • 康德的偉大之處——把西方哲學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
    然而研究自然現象與研究人類心靈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道德哲學的生硬也是因為研究對象的混淆,這在西方是一種文化傳統。其實真正透徹理解科學的人,通常反而比較低調,比如波普爾的科學定義,只把可證偽性視為科學與否的標誌,發人深省,如果你能從廣義上理解他的總結。康德真正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反思精神。
  • 哲學邏輯學中的20問,你知道幾個?答對的數理分析能力自會提高
    邏輯學在哲學中一直很重要,已經成為大學哲學系的必修課程。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專門對邏輯學形成了富有體系的論證學說,可見邏輯學對於開啟人們智慧,提高人的推理、歸納和演繹、直覺判斷等能力具有著何等的作用。邏輯學發展到今天,形成了很多富有意義的問題,其中下面的20個尤其突出和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