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上清華北大「知青一號驕女」吳獻忠,晚年生活怎麼樣?幸福麼?

2020-09-06 養老新生活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為了促進農村等偏遠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要素的發展。在主席「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哪裡你們可以盡情發展」的號召下,一段屬於知青的時代文化浩浩蕩蕩的展開了。吳獻忠、柴春澤、朱克家都是這個時代的文化代表,都是上一輩人的知青記憶。

1968年,吳獻忠是撫順市第十中學品學兼優的學生,能歌善舞,是班長、校革委會副主任。當年,毛澤東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號召,她二話沒說,扛起行李,毅然到遼寧省黑山縣耿屯一隊插隊,成為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吳獻忠真誠地把農村當成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把自己當成縮小城鄉差距的實踐者,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那片熱土上,並把名字「吳風琴」改為「吳獻忠」(意為無限忠於農村這塊廣闊的土地)。堅定的到遼寧省黑山縣耿屯一隊插隊,成為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從那以後,春種秋收,她從不吝惜自己的汗水和力氣。僅僅一年時間,她就學會了扶犁、點種、收割等農活。在那五年時間裡從沒有請過一次探親假。在家鄉撫順開會時,經過領導和同志們再三勸說,也只回家住過兩夜。在這五年,她沒有回家過春節,也從來沒有計算過工分,生活過得極其儉樸。

可以說,吳獻忠當之無愧為「上山下鄉」時代的一號驕女。她深深地愛著這片片黑油油的熱土,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這片土地。

吳獻忠萬萬沒有料到,她的青春誓言——「紮根農村,願做荒山開拓者,不做花園享樂人」會不脛而走,而且成為當時全國「知青」中最響亮、最有號召力的口號之一。自然,她也成為了「知青」典型中最突出的一個。隨著事跡見諸全國各大報刊,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她獲得的榮譽也越來越多。於是,她穿著農田鞋,穿著打補丁的衣褲,作為遼寧省「知青」的唯一代表,登上了當時最先進的三叉戟飛機,到北京參加黨的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得到他老人家的高度讚揚。這時,她已是耿屯黨支部書記。

慢慢的,在艱苦的農村環境中吳獻忠的愛情萌發了。他是吳獻忠志同道合的「知青」同學,同時也是耿屯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在他們即將走進婚姻時,吳獻忠出事了。她因在縣裡的一次會議上,坦率地說了「新一代領導人能否像毛主席一樣受到人民愛戴,那就要看他的行動」之類的話,而被掛上「現行反革命罪」被逮捕。吳獻忠也從「知青一號驕女」變為了階下囚。

吳獻忠在監獄中艱難度過了3年多,漫長的牢獄生活奪去了她的健康。清查人員沒有發現吳獻忠與「四人幫」及其死黨有任何瓜葛,她交代材料對所有問題的說法從始至終都一模一樣。1981年春,吳獻忠被釋放。

從監獄出來後吳獻忠遇到了她第一任丈夫。在她丈夫的追求下,兩人很快便結婚生子。但在婚後,丈夫的性格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如此,因為孩子,吳獻忠依舊堅強忍耐了多年。但是隨著時間的消耗丈夫的行為最終使吳獻忠向法院提交了「離婚起訴書」。

原本以為一蹶不振的她可能就這樣生活下去了。沒想到在家鄉人的支持下,吳獻忠這次帶著兒子一起回歸農村。在回到農村後,領導先安排她在農業研究所做一個民工。後來吳獻忠通過自己的努力,她又擔任了公司的保管員,接著升了辦公室主任,後來又當上了經理。

這樣過了幾年後,吳獻忠又決定創業然後拿出自己畢生的積蓄,成立了一家遼寧知青食品有限公司。後來,在她的苦心經營下和其他知青的共同努力下,她的食品公司也慢慢走上了正軌。

歲月的洗禮,成就了現在的吳獻忠

那段早已經被歲月封塵了的歷史,每次回憶都是心酸和苦難但是也是滿滿的經歷。而現在的她年邁70卻還能從容自如地面對著生活的一切,歲月對她來說不是一把刀而是一陣陣春風溫柔待她。

在吳獻忠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清華北大,為了實現自己把一生紮根農村,為農村的發展事業做出一番天地的時候,也就奠定了她這不平凡的一生。如今,年邁70的吳獻忠不僅擁有了幸福的家庭,還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曾在磕得頭破血流,在感情生活上傷痕累累。但是從來沒有打到過吳獻忠,她的堅韌像那頑強的草即使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也能茁壯成長。從知青到董事長,吳獻忠書寫了屬於她自己的歷史。

一直堅持的道路並沒有辜負她,可能是她的堅持打動了上帝,但無論怎樣,吳獻忠都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她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不光是農村的發展還有國家的發展她都一往無前。

作為「知青」典型,吳獻忠目睹了「知青」那代人付出的沉重代價——他們大多數人的「無奈三部曲」是:想讀書不行,趕上了下鄉;想工作不行,趕上了待業;等40多歲家庭剛剛穩定,又遇上了下崗……為此,她希望自己的夢想能成真:建一座知青大廈,讓老「知青」們在那裡愉快地工作、生活……

如今,吳獻忠已年過60了,她惟一安慰的就是有一個與她相依為命的兒子,惟一樂趣就是工作,惟一追求就是建起她夢寐以求的知青大廈,為「知青」那代人真正地做點什麼。

也許她的執著會感動上帝而贏得成功,也許她會又一次失敗。但無論怎樣,像她這樣真誠生活的人,應該得到生活的回報、人們的喝彩。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讓更多人看見你精彩評論!關注作者,轉發點評點讚收藏有價值的資訊!!!

相關焦點

  • 70年代,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發誓留在農村生活,如今怎樣了?
    在如今這個重視知識的時代,許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能夠進入到一所好的大學中學習專業知識,從而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上能夠擁有更大的競爭力。在國內,清華和北大無疑是無數寒窗苦讀的學子所嚮往的大學。作為國內頂尖的高等學府,清華和北大每年都會從全國各地招收優秀的高材生,而學生們也會因為能夠上清華北大而自豪。
  • 1970年,女知青拒絕上清華北大,發誓一輩子紮根農村,現在過得怎樣
    1970年,就有一位女知青拒絕走入清北的校園,表示自己要一輩子紮根於農村,而她的這個去清華北大學習的機會還是當時被眾人推薦才有的,在當時我們國家採取方式的是推薦上大學。這其中的故事究竟是如何的呢?不一樣的女知青,一生堅守自己的理想這個拒絕上清華北大的女知青叫做吳獻忠
  • 1970年放棄清華北大招生,誓要留在農村的女知青,現在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作為我國最出名的兩大學府,他們的師資力量和影響力,不是一般學府可以相比的,無數的學子做夢都想進入這兩所大學接受深造。但在1970年,有一位女知青在眾人的推薦下,獲得了進入清華北大的資格,但她並沒有接受,反而將機會讓給了其他人,而自己發誓留在農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那麼這位女知青現在過得如何呢?
  • 1970年,一女知青拒絕清華北大,誓言一生留在農村
    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是我國的最高學府,而這兩所大學也可以說是無數學子都有過的夢想,每個人都會以能夠上清華北大為榮。不過在1970年的時候,有一位女知青在眾人的推薦下獲得了清華北大的入學資格,然而她本人卻對此表示了拒絕,還發誓要紮根農村。那麼,這個拒絕上清華北大,還誓言一生在農村的女知青,現狀如何?
  • 拒絕上清華北大,還誓言一生在農村紮根的女知青,現狀如何?
    清華北大是中國最高的大學,而這兩所大學可以說是無數學生的夢想,每個人都將為能夠上清華北大而自豪。 然而,1970年,一名女知青被公眾推薦進入清華大學,但她拒絕了,並發誓要在農村紮根。那麼,這個拒絕上清華北大,還誓言一生在農村的女知青,現狀如何?
  • 1970年,那個拒絕上清北,誓要一生留在農村的女知青,如今怎樣?
    引言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國最頂尖的兩座學府,它的入學門檻自然也非常的高,每年只有高考中的少部分佼佼者可以收到錄取通知書。在1970年的時候,一位女知青面對清華的橄欖枝,她卻選擇了拒絕,誓要一生留在農村。1970年,那個拒絕上清北,誓要一生留在農村的女知青,如今怎樣?
  • 1970年,一「上山下鄉」女知青拒絕清北,一心紮根農村,後來怎樣
    鍾芳蓉的選擇是北大考古系。今年河南的高考第1名是總分724的李昊同學,寒門出貴子,已經過了清華的專審,打破了曾經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的這一說法。但是他到底選擇清華,還是北大,還為未可知。所以說清華和北大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那麼有沒有人會拒絕清華和北大伸出來的橄欖枝呢?睿媽覺得只要是能夠上清北,肯定是從中選擇一個學校,不上清華就上北大,不上北大就上清華。
  • 為何清華、北大拒錄江蘇文科狀元,卻要爭搶湖南高考第四名?
    清華、北大的招生老師直接到湖南來爭搶這位留守女孩,希望她成為自己學校的一員。為什麼清華、北大拒錄江蘇文科狀元,卻要爭搶湖南高考第四名?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對選測科目的要求是2A+,因此白湘菱並沒達到清華、北大的錄取條件,清華、北大拒錄是為了保證規則的公平公正,也就理所當然了。
  • 女孩藝考清華被拒,決定高考再戰清華,卻中途被北大「截胡」
    文/小佳兒說 清華北大應該是很多學子的嚮往的目標了,每年都有無數考生為了能夠考上清北而努力拼搏。考生們也都希望能夠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
  • 清華、北大是不是很冤枉
    但奇怪的為什麼他不制裁中國的清華和北大?有網友說:高考生考入清華北大之後,一半以上都選擇出國留學,最終回國的只有不到20%。所以每年至少會有2000多名高材生流失到美國矽谷,更有許多碩士和博士都已選擇了加入外籍為實現「美國再次偉大」而添磚加瓦,美國人為啥要制裁清華和北大。
  • 暑假遊客「扎堆」清華北大,因需預約被拒門外,校門拍照到此一遊
    每年的暑假北京都迎來旅遊高峰,而清華北大作為中國著名的頂尖學府也成了一個打卡必遊「景點」,而且這個「景點」人氣相當火爆,不做點攻略壓根進不去。為了限流,清華北大在暑假期間都推出了「實名預約制」進入校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氣火爆的「高校」遊。
  • 清華和北大的夥食怎麼樣?看了他們食堂的飯菜,開始懷疑人生!
    清華北大可以說是每一位莘莘學子的夢想,記憶力最清楚的就是每個父母望子成龍,就會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學習,爭取有一天能考上清華大學或者是北大,但是真正能考入夢想大學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反過來說能上得了清華北大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每年夏天清華北大的各種信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從分數到環境再到夥食
  • 清華和北大的夥食怎麼樣?看看他們的食堂,不愧是中國頂尖學府!
    北大清華這兩所中國的百年高校,也是大多數學子夢中的象牙塔,在這裡有很多知識分子在此求學。大學生活過得很快,可能你記不住每一個同班同學,但是你卻能記住食堂哪個窗口的飯好吃。讓我們用舌尖上的感覺去紀念流逝的時光的時候,那些曾經品嘗過的味道再也找不到了,大家才會發現青春已經消逝了很久。
  • 拒清華北大,山東高考狀元選了國防科大?假的!考生已發聲揭去向
    一會兒是某某狀元籤了北大,一會兒該狀元又被清華搞定了,清華、北大對各省特高分考生的爭搶,似乎永遠樂此不疲、從不謙讓。近來有兩個省狀元備受網關注。一個是江蘇的文科狀元白湘菱,考出了全省第一的成績,卻因歷史科目的B+成績,遺憾地錯過了清華、北大,甚至無緣排名全國靠前的其它985高校。
  • 網紅老師李永樂:本科北大、碩士清華,求職接連被拒才去當的老師
    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許多條,人生的選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一個觸發因素都會改變生活軌跡。網紅老師李永樂,不僅獲得了北大雙學位,而且獲得了清華的碩士學位,可如此高學歷的他最終竟選擇成為了一名中學的物理老師。這令許多人無法理解,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任何一個職業都是值得尊重且認真對待的。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怎麼樣了?
    北大和清華,取其一即可笑傲江湖。這兩所國內的頂尖學校,難考程度不必多說,中國人都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幾乎每年都有那麼1-2個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去的大神。考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好像吃大白菜那樣簡單。清華已經是國內學校的金字塔頂,再次高考,只可能比這差,不可能比這還好了。而且兒子等於白白浪費了兩年青春,比別人多出兩年學費。好在王宇航爭氣,又以全市第二的高分,上了北大。不過根據清華學生的現身說法:第一、自動化的大一課程和王宇航想要轉入的AI課程設置區別不大,很多課甚至可以直接轉學分。第二、大一轉系雖然難,但是到了大二轉系卡得就不嚴格了。
  • 10次高考拒上北大,最終考進清華的「考霸」吳善柳,現在怎樣?
    意思是,世界上沒有辦不成的事,如果下定了決心,並付諸行動,那就沒有什麼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在2014年,清華大學的新生報到處,來了一位特殊的人。從面相上來看,很多人都懷疑他是不是某位新生的親朋好友,是前來送行的。然而,在軍訓的時候,人們也在新生的隊伍裡面看到了他,難道說,他也是新生?但看著年齡有些不像啊。
  • 身為一省高考狀元卻無緣清華北大,她最終會選擇南大還是武大?
    眾所周知,各省市的高考狀元歷來都是清華北大青睞的對象。然而,今年某省有一位高考狀元卻無緣清華北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從表面上的高考成績來看,白湘菱確實是江蘇省的文科狀元。據了解,她的成績還刷新了江蘇高考近十年來文科的最高分。然而,這樣一位不可多得的「天之驕女」,卻因「偏科」而無緣清華北大,真的非常可惜!原來,江蘇考生在高考前,要先進行兩門選修課的考試,當地人稱之為「小高考」。
  • 圖中的4種晚餐任選一個,測試你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
    你想要的晚年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幸福,但是對於晚年生活我們無法預知。通過以下4張圖片,來預測一下你的晚年生活吧?以下4種不同的晚餐,根據第一印象選擇你喜歡的晚餐類型。然後往下翻找到對應的答案。好了,開始測試吧,趕緊看看這樣的晚年生活是不是你所想要的?
  • 這孩子,考上清華又怎麼樣?
    那幾天只是擔心,一是怕孩子的身體弄壞了,二是覺得孩子上了這麼多年學,雖然考上了好學校,但沒有一個朋友,以後的生活該怎麼辦。前兩天,我半夜裡發高燒,他爸爸不在家,我叫了幾聲他都沒有回音,我只好熬到天明,自己去了醫院。輸完液回到家,他仍然沒有開門,更沒有問候。從我出門到回家,他沒有打過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