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變遷記》:「農二代」為鄉村振興注入長足發展動力

2020-12-14 華聲在線

1216日,紀念農村改革40周年大型專題紀錄片《中國鄉村變遷記》之《離鄉返鄉》在CCTV-7播出。該片通過講述惠農網助力湖南靖州楊梅及陝西延安蘋果(宜川產地)等農產品上行案例,展現了以惠農網為代表的農業電商在中國鄉村巨變中的時代意義,真實描繪出一幅以農村電子商務為支點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農二代:惠農網聯合創始人鄧武傑的創業故事

每一個春天的故事,都從土地解凍開始。四十年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農民與腳下土地的關係,新一代中國農民有了空前多樣的新選擇。越來越多在城市完成了經驗和技術積累的「農二代」群體抓住機遇,返鄉創業。他們的每一次遠行和回歸,每一次就業和創業,就像落在紙面上的點和線,勾勒出了人生新軌跡,也重新描畫了中國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融合的新圖景。相比上一代農民而言,「農二代」群體對農業經營事業有著更大的追求,他們不再局限於單純的小農經濟,而是有意識、有想法、有能力打造自己的農業產業,實現更大的發展目標。

惠農網聯合創始人鄧武傑便是從城市回歸鄉村的「農二代」代表。2013年,懷著對家鄉土地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學業有成的鄧武傑放棄百萬年薪,從廣東回到家鄉湖南創業,並作為聯合創始人加入惠農網。作為一系列農產品上行項目的親歷者與操盤人之一,鄧武傑伴隨惠農網,在3年間行走了12.5萬公裡,共計為286400個農民進行電子商務培訓。

(惠農網聯合創始人鄧武傑向宜川農民了解蘋果銷售情況)

在鄧武傑的推動和參與下,惠農網創新孵化出基於農村電子商務的「縣域電商服務」、「真源碼」、「惠農商學院」、「惠農優選」、「委託銷售」等服務項目,以「品牌孵化+產銷對接+農產品溯源+電商實操培訓」的方式推動縣域農業產業化,為鄉村振興注入長足發展動力。

惠農網助力靖州楊梅遠銷全國市場

紀錄片重點關注了靖州楊梅的上行案例。

2016年以來,惠農網連續三年承辦靖州楊梅節活動。三年來,惠農網克服楊梅保鮮期短、不宜長途運輸等農品上行難點,打破了此前楊梅幾乎只能在本地銷售的困境,通過縣域電商服務落地和立體式的傳播推廣,不僅實現了流通標準化、供應鏈產業化,品牌知名度也逐年提升,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擴大,當地梅農的收入大幅增加。而在靖州楊梅品牌打造過程中形成的「靖州模式」,也被評為「全國供應鏈百佳案例」,成為縣域經濟新標杆。

(惠農網團隊助力靖州楊梅上行)

近年來,惠農網的縣域電商業務飛速發展,成功實施了洞口雪峰蜜桔、延安蘋果(宜川產地)、山東大澤山葡萄、綏德山地蘋果、桂東黃桃、新寧臍橙、四川阿壩小金蘋果、重慶梁平柚等42個農產品扶貧的項目。截至2018年12月,惠農網聚焦精準扶貧,在全國農村市場共完成了近720場的電商實操培訓,為8.8萬農戶提供智力扶貧服務;帶動回鄉創業青年超過1.5萬人,全渠道實現農產品銷售超過百億元,累計惠及100多萬農民。

讓每一個農民都綻放笑臉,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它應有的價值」,這是鄧武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這也與惠農網「讓農民更富裕,讓居民更健康」的企業願景不謀而合。四十年風雲激蕩,在以惠農網為代表的農業電商的幫助下,在越來越多「農二代」的返鄉創業徵途中,中國鄉村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張婧)



相關焦點

  • 惠農網CEO申斌:農二代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受過中等以上教育、家庭或家族從事農業經營、能吃苦、有農業情懷的農二代,是中國未來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惠農網CEO申斌如是說。 惠農網CEO 申斌 校企合作 探索農業人才培養模式 年輕人,是鄉村振興的新希望。而培養新型農民是提振鄉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 羅源白塔鄉百丈村:紅色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近年來,百丈村著力挖掘村裡的紅色元素,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動力。2019年,百丈村接待遊客超過1萬人,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2萬元。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百丈村接待團體遊客已突破5000人,每周末散客能達到一兩百人。目前百丈村即將和省旅遊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預計客流量和旅遊收入都將進一步增長。
  •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在「新愚公精神」的激勵下,後池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引領作用,開始了改變貧窮面貌、推進鄉村振興的積極探索,為我市山區農村振興提供了有益借鑑。黨的十八大以來,後池村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中央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質要義和方法路徑,認真貫徹落實宏志書記到村調研指示精神,開啟了新時代脫貧致富、改變貧窮面貌的再努力。為統一全村思想,凝聚全民共識,村支部書記劉留根帶領黨員幹部,先後到邢臺前南峪、欒卸等村以及廣西龍勝梯田考察學習。村黨支部一致認為,同是太行山,人家能搞得那麼好,自己為什麼不行?
  • 「創新」發展合作社為鄉村振興「把薪助火」
    農村合作社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對於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黨員幹部要用好「創新」二字,發揮合作社共贏帶富優勢,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創新」合作社工作思路,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合作社發展也不例外。
  •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玉林市出臺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陸小青)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日前,《玉林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將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同推進,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
  • 科學網—農二代撐起一片天
    如何解讀農二代?農二代對新時代三農發展有什麼樣的作用?農二代如何抓住機遇助力產業振興?多年從事B2B農業電商平臺發展的惠農網CEO申斌給出了答案。 未來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三農」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一直是短板,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在補齊農業現代化的短板,讓農民充分分享現代化的成果。 農村靠誰來建設,「人」才是關鍵。
  • 發展鄉村旅遊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近年來,潛山市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設施、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走出了一條現實有效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江淮第一山」天柱山,通過實施基礎建設提升工程,以龍頭景區帶動周邊旅遊資源開發,A級景區由2015年12家發展到17家,農家樂由102家發展到315家,爭創省旅遊鄉鎮9個、省旅遊示範村2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形成4條鄉村旅遊示範帶,成功以景點旅遊帶動全域旅遊。
  • 「鄉村變遷——松陽故事」為主題的鄉村建築展在柏林開幕
    德國時間3月16日18:00,Ae-des建築論壇以「鄉村變遷——松陽故事」為主題的鄉村建築展在柏林開幕,向世界講述中國鄉村變遷的故事,讓更多人透過松陽這個窗口了解中國鄉村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過程,上百名德國建築師和建築愛好者出席開幕儀式並參觀展覽。
  • 設計之美:閒置房屋改造助力中國鄉村振興
    東角村位於福建省福鼎市,近幾年,依靠發展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當地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如何讓村民精神生活更加充實,如何提升娃娃們的教育,成了村裡「成長的煩惱」。同時,鄉村旅遊業初具規模,亟需更科學的規劃。2018年2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到東角村做調研,給這個臨海山坳裡的小漁村帶來改變。
  • 汝陽縣小寺村:發展花卉種植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小店鎮小寺村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鄉村能人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花卉種植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在小店鎮高速路口東南500米,綠樹掩映中,一朵朵月季在初夏的陽光下明媚地開放,奼紫嫣紅。這裡是瑞松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花卉園,一進入園內就能聞到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 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要想吸引外出人才有效回流,這就要在「築巢引鳳」上下功夫,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打造出地方發展的「磁石」。要落實激勵、財稅等優惠政策,吸引外出人才回農村創辦經營實體、發展特色產業項目,推動人才留在農村,紮根農村。要積極發展回引人才在村兩委任職,讓優秀人才成為村級黨組織帶頭人,並在提拔鄉鎮領導幹部、招錄鄉鎮公務員和事業人員優先考慮,打造一支引領鄉村振興的農村幹部隊伍。
  • 不回農村,農二代接父母進城過年,專家質疑:鄉村還能振興嗎
    不回農村,農二代接父母進城過年,專家質疑:鄉村還能振興嗎?!專家一句話很扎心的,農村老大爺也很無奈。在農村過完了臘八那就意味著要過年了,人們都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家的人都開始做年糕、炸麻花、炸油餅的,都開始忙活了,農村的年味越來越重了。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舉行
    8月18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為主題,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縣舉行,來國家相關部委及全國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方面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300餘人參會,並就「發展健康產業,提供健康產品,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 鄉村行(12)|良井鎮霞角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魂
    百姓歡樂舞臺、送戲下鄉、免費電影放映,廣大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書法、繪畫等文化的培訓學習如火如荼……霞角村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讓村民信仰樹立起來、生活充實起來、精神快樂起來,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文化魂」。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丨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這樣著力
    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張忠德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何處著力專家學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在青島舉辦,專家學者共商鄉村振興事業,共話齊魯樣板打造。「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會帶來一系列顛覆性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也帶來了新變數,這些自然會對鄉村振興產生深刻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分析,因此,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找到鄉村振興著力點。他認為,從內循環看,要促進農產品進城,著力加強以冷鏈為核心的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 胡昌升赴同安區翔安區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的發展...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黃懷)昨日下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胡昌升前往同安區、翔安區,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 鄧飛:我眼中的鄉村振興 | 豫記
    鄧飛,中國知名的調查記者,從業十年寫下一百多篇調查報告。2011年轉身公益,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工具,先後發起微博打拐、免費午餐、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等多個公益項目。作為一名鄉村振興的實踐者,鄧飛曾兩次獲國家領導人頒獎。現在的他在思考:中國鄉村到底發生什麼?鄉村和城市是什麼關係?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問題是什麼?
  • 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近些年,廣西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於農業農村各項改革舉措,在土地綜合整治、集體經濟發展、鄉村風貌提升、供銷社綜合改革等方面湧現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自治區黨委改革辦會同自治區黨委農辦認真總結提煉,形成經驗清單,印發全區推廣。
  • 張麗君:念好鄉村振興「一字訣」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了新時代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藍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念好「一字訣」,在人才上做文章、在產業下功夫、在民生上求實效,奮力實現將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圖景。選好鄉村振興「一隊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選準黨支部書記帶頭人。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要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等群體中發現培養人才選拔到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充分釋放「頭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