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外指南均強調了非含鈣磷結合劑在高磷血症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我國腎臟病臨床關注。
慢性腎臟病(CKD),明明是個「腎病」,但為何會牽連心血管?慢性腎臟病與高磷血症有什麼關係?高磷血症有什麼危害?帶著這些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常關心的問題,記者最近採訪了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東南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劉必成教授。劉教授表示,磷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元素,主要隨食物進入人體,由腸道和尿液排出體外,從而保持體內供需平衡。當腎功能下降時,我們體內的磷從腎臟排洩就會逐漸減弱,造成磷在體內的瀦留,形成高磷血症。
高磷血症,不僅會讓慢性腎病患者體內礦物質及骨代謝異常,其心臟瓣膜、血管和軟組織等也會出現轉移性鈣化,進而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
專家介紹
劉必成教授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
東南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
慢性腎臟病高發,
心血管損害是導致患者死亡的第一原因
劉必成教授介紹,近年來伴隨人口老齡化以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慢性腎臟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CKD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老年患者等,而這些慢性病患者非常容易合併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肥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臟瓣膜病變、血管鈣化等。
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見的合併症或併發症,在透析患者中其發生率幾乎高達100%,慢性腎衰患者雖然透析治療可以顯著延長其生命,但50%以上的患者可能因心血管病變導致死亡,因此CKD患者應高度重視心血管病變的防治。
磷為人體必需元素,
但過量會惹禍傷身
磷元素存在於人體所有細胞中,幾乎參與人體內所有的化學反應,還促使心臟有規律地跳動、傳遞神經刺激。「正常人腎功能良好,通過飲食攝入的磷,經過腸道、尿道排洩,基本會維持一個穩定的狀態。」劉必成教授強調,而當腎功能下降時,人體內的磷從腎臟排洩的能力就會逐漸減弱,磷在體內瀦留,造成高磷血症。
人體中的磷高了,可能會刺激機體甲狀旁腺激素等分泌,久而久之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例如繼發性甲旁亢、骨骼病變,心臟瓣膜、血管和軟組織等也會出現轉移性鈣化,進而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劉必成教授解釋,「血管鈣化,會讓我們的血管變得僵硬,彈性很差,特別像冠狀動脈鈣化,會增加冠脈血栓、心肌梗死形成的機會。」
日常飲食控磷困難,
磷結合劑選擇很重要
劉必成教授介紹,目前臨床上治療高磷血症一般遵循「3D原則」,即通過Diet(飲食)、Dialysis(透析)、Drug(藥物)調整策略,綜合控制高磷血症。
「患者應在飲食當中攝入適當的磷,但這個度,往往難以把握。」由於磷廣泛存在於各種植物、蛋白質、內臟及食品添加劑中,要通過日常飲食來控制高磷血症是非常困難的。劉必成教授表示,一方面患者要有足夠的營養,蛋白質攝入少了,很可能營養不良;攝入過多,磷又高了。
磷結合劑可以幫助患者在腸道把多餘的磷排掉,既能保持身體的營養需要,也能避免高磷血症的發生。劉必成教授介紹,含鈣磷合劑在我們國家應用廣泛,不適當補充容易造成血管鈣化等問題。近年國內外指南均強調了非含鈣磷結合劑在高磷血症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我國腎臟病臨床關注。
「這次的新冠疫情也讓我們看到在一些領域被 『卡住脖子』是什麼感覺。」劉必成教授感嘆,「我們有許多藥物和醫療器械實際上是依賴進口的,像非含鈣磷結合劑以前都看不到國產的。而如今森文-碳酸司維拉姆問世,讓我國高磷血症患者的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我們期待隨著更多藥物國產化以後,能讓更多患者受益」。
來源:健康時報
作者:呂霖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