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經典音頻給孩子萬物啟蒙
周周名師課程助父母自我成長
點擊標題下「博雅小學堂」關注
最有品質的親子共學社區
從今天起,美國歷史教授寫給4歲兒子的《給孩子的東亞史》要離開韓國,走進
日本,這個和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了!
文 | 李冠南(美國大學歷史教授)
大家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不容易。
國家的誕生、民族的形成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此相反,將國家與民族誕生的過程神聖化,這樣的舉動就叫神話。從這一點看來,《古事記》想要做的工作就是將大和國的歷史和帝王的譜系神聖化。殊不知,這樣的神話也有自己發明和創造的歷史。
本章所做的工作就是正本清源,一方面是討論《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誕生過程,另一方面是討論「日本國」和「天皇」的誕生史。「日本」這兩個字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究竟該用「倭王」,還是「大王」,還是「天皇」來稱呼日本國的王?這些名號到底代表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意義?
詞彙的歷史與歷史的書寫又恰恰是息息相關的。大和國從誕生到壯大,再到吸收隋唐的經驗來提高大王(後來的天皇)的地位,最後用文字的形式將大和國的歷史神聖化,《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誕生史又是與大和國力圖在東亞世界中為自己爭取應得的名號緊密相關的!
更重要的是,因為日本在近代對東亞發動的戰爭,這些名號又被打上了深深的現代烙印。比如,你聽到「天皇」這個詞,會有什麼樣的反映?來自世界各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映?我想說的是,人們當前的經驗和立場對歷史的詞彙仍有著深重的影響。
脫開這些來自古代和現代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歷史學家能做的,就是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詞彙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選擇什麼詞彙來書寫歷史,是有重要意義的!歷史給你一把思維的利器,用它可以刺破包裹在歷史外面的那層神秘外衣。你不用當一名歷史學家,但是你要學會用歷史學家的方式來思考!
在公元4到5世紀日本本州島的近畿地區,出現了一位大首領,日本列島西部的各個首領對他俯首稱臣。他還為自己準備了一座巨大的古墳,這個古墳的形狀有些奇特,它前面是方的,後面是圓的,從很高的地方看過去,就像一個巨大的鑰匙孔。古墳裡面埋藏著各種各樣神秘的寶藏,有銅鏡、玉和寶劍。
「爸爸,你說的本州島在哪裡呢?」李明義問到。
你如果看一看日本地圖,就很容易發現,日本有四個很大的島嶼。如果我們從北向南數過來,它們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這就是我們說的日本列島。你再看一看,在這四個島裡面,哪個島是最大的?沒錯,就是本州島。
「那近畿又在哪裡呢?」李明義接著問到。
對於這些新名詞,我們真的需要解釋一下。「畿(jī)」是京都的意思,近畿指的是國都附近的地區。在漫長的歷史中,日本國的君王們都喜歡把國都建在差不多同一個地區,這塊地區位於本州島的中西部,包括了今天的京都、神戶和大阪這些城市。特別是京都,你可要記住這座重要的城市,就像它的名字所說的那樣,這座城市從784年到1868年一直是日本的國都。所以我們說的「近畿」,更多的時候指的就是京都附近的地區。
「那這個大首領就是日本王嗎?」李明義問到。
可以這麼說,但是「日本王」這個名稱用在那個時候並不準確。因為「日本」這個詞是兩三百年以後才發明出來的,它的意思是太陽之本,表明住在日本列島上的人們對太陽的崇拜。在公元4世紀和5世紀的時候,「日本」這個詞還沒有出現,所以這位大首領也不會用「日本王」來稱呼自己!
「那他叫自己什麼呢?」李明義問到。
我們知道他是邪馬臺國的王,「邪馬臺」翻譯成中文就是「大和」的意思,後來我們也用大和族或者和族來稱呼日本的民族。可是那個時候,中國的史書裡把邪馬臺國的王叫做「倭王」。
「『邪馬臺』念上去不那麼順口,那我們就叫他大和國的倭王吧!」李明義說。
「倭王」這個稱呼也有一些問題。如果我們查一查漢代那本著名的大字典《說文解字》,「倭」字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順從的樣子,那麼倭國的意思,就是遠方歸順的國家。這本來沒有什麼不對,邪馬臺國也確實派使節到中原進行納貢受封。但是把別人稱做「歸順的國家」,代表了自己一種驕傲的態度。
中國的古人認為,那些處在中華文明以外的東西南北的部落民族,都不如中華文明文化昌盛,所以把他們叫做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這些名字都有看不起他們的意思。尤其在明朝的時候,來自日本的很多海盜襲擊了中國的海岸,大家對這些海盜表示厭惡,所以就用「倭寇」來稱呼他們。「倭」這個詞後來就變成了一個不好的詞了。如果你來自日本,我想你也一定不願意別人用一個不好聽的詞來稱呼自己古老的國家吧!
「是啊,海盜是壞人,他們搶了別人的錢,還把搶來的錢藏在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可是我們究竟該怎麼稱呼這位大首領呢?」李明義想找到最後的正確答案。
大和國王后來統一了日本列島的西部,他把自己稱為「大王」。
「這可是個不錯的稱號!那就叫大和國的大王吧!」李明義很高興找到這個不錯的稱呼。
近畿的大王在5世紀末和6世紀初的時候,通過聯合和戰爭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統一了日本列島的西部。這個時候近畿的大王開始做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寫一本歷史書,記述大和國的歷史。
有意思的是,通過與中原的交流,這個時候大和國大大小小的首領們已經學會了使用漢字。他們並沒有想要創造一種新的文字,而是直接使用漢字來寫一部大和國的歷史。這本書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叫「舊辭」,講的是神靈們如何創造了世界和日本列島,日本列島的首領們又是如何出現在這片土地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還想要告訴人們,近畿的大王們作為神靈的子孫,又如何打敗了其他首領,最終建立了大和國。
另外一部分叫《帝紀》,就是按照前後的順序,講述近畿大王的故事。你仔細想一想,這位大首領是不是真的很聰明呢?通過歷史和文字,近畿的大王想向世人證明,大和國的王比其它首領更重要,這樣一來,他就成為了眾多首領中的第一位,可以說是首領中的首領!這本書就是後來《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開始,這可是非常重要的兩本古書呢,就像司馬遷的《史記》一樣。我們今天討論古代日本,可都離不開它們!
公元589年,東亞大陸上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隋朝統一了中國。在接下來大約三百年的時間裡,中華文明在隋朝和唐朝統治下走向了一個高峰。在這段時間裡,國家統一,版圖遼闊,軍力強盛,文化活躍,中華文明成為了東亞的中心。那裡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大運河,把北方的黃河和南方的長江連接在一起;隋唐的都城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聚集著一百萬人口。遙遠的阿拉伯商人不遠萬裡來到這裡,買賣貨物;信仰各種宗教的人,也來到東土大唐學習生活。
「爸爸,你說的東土大唐,是不是就是唐僧說的,『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取經。』」李明義右手合什,學著唐僧的樣子說到。最近迷上了《西遊記》的李明義,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跟它扯上關係。
沒錯,隋唐與世界的交流達到了一個高峰,連遙遠的日本也決定向隋唐學習。在大和國推古大王(592-628)的時候,管理國家的聖德太子決定向隋朝學習。他學習的目的,跟前面的近畿大王一樣,是想進一步增強大王的地位,讓其他首領聽命於他。
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吧?聖德太子頒布了17條憲法,要國家效法隋朝,要人民相信大王是天,臣子是地。他還使用隋朝的官階,用官階的大小來表明各個首領的地位,所有的首領們於是成為了大王手下的官員。你想想,這樣一來,大王是不是成為了日本列島最有權力的人了呢?幾年過後,聖德太子向隋朝派去一位使者,這位遣隋使向隋朝皇帝送上一封國書,國書中說,「日出地方的天子向日落地方的天子送來一封國書,你還好嗎?」聖德太子把推古大王稱為「天子」,這可是只有隋朝皇帝才能用的名號,聖德太子之所以這麼做,是想讓大和國的大王和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呢!
二十年後,在孝德大王(645-654)的時候,大和國繼續向唐朝學習,開始用一些有意義的詞來稱呼每一個年份,這些詞就叫年號。比如,在645年,大和國用「大化」這個詞表示將要出現的巨大變化,這樣的變化也是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鞏固大王的權力,讓大王成為日本列島上最重要和最神聖的人。大和國還派出使節和僧人,遠渡重洋,到長安去學習和交流。這些遣唐使和學問僧就像唐僧西天取經一樣,真是吃盡了苦頭,才取得了「真經」。
「是啊,你知道嗎?唐僧碰到了好多妖怪,有黃風怪,白骨精,蜘蛛精……」說到《西遊記》裡的妖怪,李明義如數家珍,停也停不下來。
到天武大王即位的時候,他繼續編寫大和國的史書,《帝紀》和《書辭》變得越來越完整了。天武大王還想著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倭國」和「大王」的稱號換一換,找一個更神氣的名號,這樣一來,大王就顯得更神聖了。
「就像孫悟空把自己叫做齊天大聖一樣!」李明義說到。
不錯,名號可真是非常的重要呢!天武大王發布了這項命令之後,卻不幸去世了。紀念天武大王的儀式持續了兩年兩個月,這個時候,掌管政務的大臣決定實現大王的命令,用「日本」來代替「倭國」,用「天皇」來代替「大王」。在公元689年,「日本國」誕生了,「天皇」也成為了大王的稱號,所以今天我們都用天皇來稱呼日本國的王。你想一想,「天皇」這個名號是不是比「大王」響亮多了呢?
「天皇、地皇、人皇可是古代三皇五帝中的前三位呢!」李明義想起聽到過的這個名號。從這以後,我們就該用「天皇」來稱呼大和國的大王了!
公元710元,元明天皇(707-715)決定將首都遷至平城京,就是今天的奈良,在以後的74年間,奈良一直是日本國的首都,所以歷史學家們又把這段時期稱為奈良王朝。在遷都奈良的第二年,元明天皇下定決心,要完成日本史書的編寫。他命令安萬侶來主持這項工作,第二年的正月,《古事記》誕生了。
《古事記》可以說是日本的第一本古書,它從創造世界的日本神靈寫起,一直講到歷史上第一位女大王推古大王。九年過後,繼位的元正天皇(715-724)又完成了第二本日本史書的編輯,這本書叫做《日本書紀》。主持編寫工作的是舍人親王,安萬侶也參加了編寫的工作。今天我們討論日本神話和日本古代歷史,可都離不開這兩本書呢!
《日本書紀》中插畫
「爸爸,那這兩本書裡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李明義問到。
我下次告訴你吧!
---播呀FM今日推薦---
01【給孩子的東亞史】《古事記》與《日本書紀》
02【足球枕頭們】聽說這是史上最逗的奧運會
03【名著精選】最後一片葉子①
04【澄書館·西遊記】悟空上學了④ 任性學生受罰 引述六祖典故
收聽方式:點擊博雅小學堂微信自定義菜單「播呀FM」或文末「閱讀原文」,進入播呀FM收聽。
收聽更多精彩音頻 請下載播呀FM
中國第一家兒童人文移動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