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每逢佳節胖三斤,其實很多時候,即使不是佳節,孩子們也會慢慢的吃胖,現在很多家庭都可以吃得起肉。
家長們在給孩子做飯的時候,也講究營養搭配均衡,吃肉食很有必要的,但是也應該注意節制。
肉類能夠為寶寶提供優質蛋白、必需脂肪酸,以及鐵、鋅、鈣等礦物質營養。
但肉的碳水化合物、水溶性維生素的含量相對來說較少,所以應與素食搭配,才能更好實現營養互補。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寶寶滿6月齡,可以開始添加輔食,最晚不能晚於8個月。
孩子最開始接觸輔食的時候,可以是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繼而是菜泥、蘋果泥、蛋黃泥等。一般到7月齡時,就可以給寶寶吃肉肉了!
寶寶吃的肉類,通常先是魚泥,因魚肉鬆散綿軟,容易咀嚼消化,且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包含DHA);到了8-9月齡時,可以逐步給寶寶嘗試牛肉泥、豬肉泥等其他肉類。
每個月份的孩子,每天可以攝入多少肉類,,按照這個表格上面介紹的量吃就可以。
在剛剛給孩子添加肉類的時候,很多家長想到的可能是豬肉,因為大家經常吃,給孩子坐起來也比較方便。
誠然,豬肉的確是不錯的輔食食材,蛋白質含量豐富,還有1%左右的礦物質(如磷和血紅素鐵等比較豐富),而且買和煮都相當方便,或剁成肉末,或做成餃子等等。
但實際上,豬肉並不是最適合寶寶的肉類。
1.畜肉類:
畜肉類脂肪含量較高,平均為15%,其中豬肉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
牛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高,脂肪含量比豬肉低,並含有豐富的鐵元素,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所需。
羊肉的蛋白質含量與豬肉相似,脂肪和膽固醇較低,還含有較高的鈣、鉀、維生素B1等。
2.禽肉類:
雞鴨鵝等禽肉的蛋白質含量頗高,脂肪熔點低,較易消化。
3.魚肉類:
魚肉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包含亞油酸、亞麻酸,以及DHA等有助於寶寶大腦和視覺功能發育的重要營養。
但給寶寶吃魚的話,一定要注意剔乾淨魚刺哦!
給家長的一點小建議:
寶寶平日進食的肉類建議以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為主,因為紅肉中的鐵以血紅素鐵為主,消化吸收率很高,有助於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
每周安排1-2次魚肉,可以選擇富含DHA的鱈魚、比目魚等(大部分的深海魚建議在寶寶滿2歲後再開始吃)。動物肝臟一周吃一次就夠了。
1)烹飪
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講,給寶寶吃的食物一定要「十成熟」。
生的禽畜肉是大腸桿菌、弓形體病寄生蟲、沙門氏菌、布魯氏桿菌的藏身大戶,會嚴重影響寶寶健康。
從營養的角度來講,給寶寶做飯時採用蒸、煮、小火慢燉的方法,比炒、炸的方法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口感也比較鬆軟,讓寶寶更有食慾。
不建議經常給寶寶喝肉湯、骨湯,既無法有效補鈣,又會因脂肪含量高而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
2)肥肉少吃
寶寶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大腦、視網膜及全身各系統都需要「加油」。但此「油」非彼「油」!寶寶需要的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DHA),而不是膩膩的油脂哦。
別看純瘦肉(豬肉)那麼「瘦」,但其實含40%左右的油脂;而肥肉或五花肉裡的油脂含量幾乎是百分之百,且多以飽和脂肪酸為主。
寶寶從肥肉中攝入的油脂更多是用於「長胖」。特別是在0-4歲階段,肥胖孩子的體內脂肪細胞會成倍增加,最高達3倍之多!也就是說寶寶小時候胖,長大後肥胖的可能性極大。
3)奶粉繼續餵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吃輔食的時候,可能會存在這樣的誤區,他們會覺得既然孩子可以吃飯了,那麼是不是可以完全戒掉孩子的母乳或者奶粉了呢?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出生的頭幾年,寶寶長得很快,體格上幾乎一天一個樣;而「看不見」的大腦發育也同樣迅速,這需要多元營養的相互支持。
肉類、蔬菜、水果、穀物、奶類都是寶寶膳食寶塔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要讓寶寶多嘗試、不偏食、不挑食,才能獲得均衡營養哦。
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搭配好奶粉,選擇一些比較有營養的奶粉,我給寶寶的餵的是美贊臣家的奶粉,在寶寶吃輔食階段,鉑睿是很好的幫手。
小島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幾個月了,現在開始吃輔食了嗎?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