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關鍵詞:鞋類驗貨流程、標準及要點
鞋類
鞋子的分類有很多種,一般按照穿著對象,我們將鞋子分為男鞋、女鞋和童鞋。後續我們的鞋類細分驗貨指南也將以此為分類標準,分別介紹。
鞋類驗貨流程
驗貨流程一般包括:
訂單信息確認;客戶資料確認:樣品確認;與廠家確認大貨情況等;驗貨工具的準備等。詳見:QC超人知識庫:驗貨前的準備,你是如何做的?
鞋類檢驗標準
抽樣方案:ANSI/ASQ Z1.4正常檢驗的單次抽樣方案樣本數量(尾期隨機抽樣檢驗):一般檢驗 II 級樣本數量(初期/中期隨機抽樣檢驗):一般檢驗 I 級AQL: 極嚴重的=不允許 嚴重的=2.5 輕微的=4.0
鞋類驗貨要點
款式和材料符合性檢驗
要根據客戶確認樣來檢查材料/款式的符合性。
具體來說:可根據客戶確認樣/色樣/輔料卡,依照下列的步驟來比較材料款式:
從檢驗樣本中,每個顏色隨機選出一雙與客戶確認樣尺碼相同的鞋子。將隨機選出的樣本抽一隻與客戶確認樣組成一雙,對比每隻鞋子間的顏色(包括色差、褪色、印花等),材料的手感(包括厚度、硬度和質地的比對),視覺質感/紋理,每個配件的相對構造和尺寸(包括鞋子本身,如鞋面、內底、中底、配件和硬體等)。用確認樣對其他檢驗樣品做符合性檢查。
鞋子外觀檢驗
將產品放在一個平坦的表面,打開所有的包裝材料和附件,解開所有的鞋帶、魔術貼、紐扣、撳鈕、搭扣、拉鏈等。在距離臂左右的位置(最大30英寸或者76 釐米),以最終消費者的角度,檢查是否有可見疵點。
對於一雙普通款式的鞋子,通常根據以下步驟來進行外觀檢驗:
檢查號碼:檢查所有號碼(鞋墊、產地標、大底、吊牌、掛鈎、號碼旗標等) 是否一致;
正面檢查:檢查整體外觀是否存在疵點,鞋子是否配對、是否對稱,左右腳是否一致;檢查鞋頭、鞋面、疊加處、開口、衝孔、針車鞋帶、拉鏈或者鬆緊帶是否符合標誌;比較表面處理、顏色、材料和紋路,以及鞋頭硬度是否合理;
後部檢查:檢查後跟是否足夠堅固並光滑,後帶和後縫是否居中並且筆直,左右腳後部是否配對且對稱;
側部檢查:檢查是否配對且對稱,各部件是否對齊,鞋面表面處理情況,內外腰的高度,膠線是否乾淨平順,大底邊是否平整,鞋口是否平順以及後跟站立是否正常(沒有向前或者向後踢)等;
比對後跟高度:檢查後跟高度是否一致;底部檢查:檢查是否配對且對稱,大底和後跟是否變形,大底和後跟是否同一材料和顏色,大底是否有任何印章或者浮雕;
前面看:檢查鞋子是否配對,是否對稱,左右腳各部件的對稱性,比較表面處理、顏色、材料和紋路,檢查拉幫是否居中、平順,大底是否配對, 所有裝飾物是否對稱,檢查鞋頭的翹度等;
內部檢查:檢查鞋子內部是否有任何尖銳角、粗糙不平的邊、或者凸出的釘子,是否有大頭釘或者訂書釘,檢查鞋墊是否黏合平整或放置平整等;
檢查開膠:檢查鞋面和底之間是否有縫隙;功能檢查:檢查所有的裝飾品是否附著牢固,所有配件的功能和外觀,包括金屬扣眼、子母扣、拉鏈、鞋眼、D-環、鉤子和搭扣等,檢查鞋帶的外觀和長度以及高跟鞋跟的牢固性等。注意:任何可以在上述檢查中發現的疵點/問題,根據 鞋類疵點描述/分類,將疵點記載在檢驗報告裡,但是疵點/問題不局限於所羅列出的。
標籤、標識檢驗
標籤、標識檢驗主要檢查是否在要求的位置印有準確的商標/吊牌,或者說準確的商標/ 吊牌是不是按要求附著的。
現場測試
除了以上檢驗要點外,需要對以下內容做現場測試:
尺寸檢查;條碼掃描測試;
箱規箱重檢測;摔箱測試;色牢度測試;反折測試;拉力測試:主要針對鞋舌和提跟;3M膠帶測試等。
以上就是鞋類驗貨的流程、標準和通用要點,下一期,QC超人將與大家分享鞋類疵點的種類、描述和判斷方法。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不妥請聯繫管理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