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被忽視的古建築,又稱紫霞山莊,被打造成古建築專題博物館

2021-01-08 world看世界

旅遊產業在如今的城市經濟進步與發展中看,一直以來得到的關注度其實是非常高的,因為這是第三產業的經濟進步所帶來的必然,也是能讓人感到很有潛力進步得地方,雖然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感到很對不一樣的差距之處,但也仍然是具有很強的潛力,畢竟在隨著城市產業的持續發展,旅遊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高。

當然,在一些原本實力和能力就比較突出的旅遊景觀中看,有些旅遊景點也的確是被忽視了,固然有的景區實力很強,旅遊價值高,但也難免是屬於被低估的了,所以就來從簡的認識安徽一處被忽視的古民居建築,其實在對這個景區的對外名氣中看,它雖然不高,但景區特色鮮明,實際的價值也很高。

它就是潛口民宅。安徽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突出明顯的,也能與全國不少的景區比較中說,它們所具有的實際價值依然很高,這更是其中很有能力的部分,即使這處景區的知名度不是特別高,但對來過這裡的遊客而言,卻是屬於漸漸被忽略的一個景點,而這也是很值得被讚譽的部分。

安徽的古文化是非常豐富的,很多古建築的發展實際潛力和價值也很高,除了是要好好保護之外,很多人也是需要被重點關注的,發展旅遊也是不可少的,這處古建築是在安徽的徽州區潛口鎮紫霞峰南麓處,它又被稱紫霞山莊,它是一處很典型的明代民居建築群,在景區的級別上看也是AAAAA級,讓許多遊客是覺得極其有潛力。

而且在這處古建築的實際發展過程中看,它雖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對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但如今它是被打造成古建築專題博物館,像是內部的蔭秀橋、石牌坊和樂善堂等知名的景區也有不少,在對遊客的吸引力上說也不低,所以說它是安徽很有潛力價值的一處古建築。

一個城市景區的發展本身也是很有能力的,尤其是與不少城市中的人看來,它們所具有的價值也依然不可低估,這個景區從旅遊的價值,規模和發展意義上說,它所具有的實際性意義自然不低,也能對當地的旅遊產業推動與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這也是很值得被肯定的一方面因素,讓人覺得是很不該被忽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湖北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誕生 展出明清古建築
    如詩如畫的古建築博物館。記者蔣太旭 攝     長江日報消息(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董靜)佔地3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20餘棟明清古建築、上千件古玩文物。經過數年籌建,湖北省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武漢李莊古建築博物館日前經省文物部門批准註冊。記者昨日從市文化局獲悉:這是今年來武漢市繼青菱文農藝術博物館後第二家獲批的私人博物館。至此,武漢市登記註冊的私人博物館數量已達8家,約佔全市博物館總數的15%以上。     穿過明代石柱牌坊和一棟清代門樓,一處小橋流水的古宅群落躍入眼帘,仿如世外桃源。
  • 把博物館建在古建築裡
    在大田世居的古蹟活化上,龍崗推廣「政府指導、市場化運營、多元合作」的模式,在社會力量的參與下,曾經沉寂的古建築搖身一變,化身融合高科技互動展示的博物館,成了一個社會力量參與古文物活化共建共享的樣本。●黃詩妤 崔璨小圍屋承載大文化客家古建築舊貌換新顏行走在大田世居,仿佛穿越回數百年前的客家民居。
  • 他把中國古建築做成「樂高」
    這是他作為一個古建築愛好者的高光時刻,也是他作為以文化傳承為產業基礎,打造最「中國」文創產品實踐者的一個跨越式臺階。  用一年半時間還原佛光寺  中國文化的價值不該被忽視  晚峰書屋在香山文化創意園的廠房裡,擺放著一座榫卯結構、1∶40完整還原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模型。
  • 【消防安全早知道】文物古建築、博物館防火攻略
    【消防安全早知道】文物古建築、博物館防火攻略 2020-12-13 14: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建築實拍技巧,如何拍好古建築照片?
    光線對拍攝古建築影響攝影是光影的藝術,不同的光線可使建築物產生不同的造型效果。古建築是立體的藝術,所以拍攝時,應多面觀察建築物的特點,以及拍攝時光源的位置。拍攝古建築因為其體積的原因多採取日光,重視太陽光下的光影效果,才能不顯得平淡,而富有生氣。
  • 廣東被忽視的一個古建築,是我國南方現存最古老孔廟,有千年歷史
    當下在對我國眾多的旅遊景點中說,古建築的旅遊價值是比較高的,除了是一些古民居之外,也是有像許多令人感到很特殊的文化建築,例如說是一些古代的官府建築等,像是衙門建築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所以在對我國眾多的古建築發展中來說,任何的古建築其實也都是很有區別,不僅建築樣式,而且在所表現的價值上看也不同
  • 山西要打造古建築強省!古建之美,驚豔世界!
    近日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 (山西古建築博物館) 在原山西省古建所掛牌成立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重組改革,是省文物局直屬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內容
  • 北京大學古建築規劃設計專業人才研修班
    第七期北京大學 古建築規劃設計專業人才研修班 為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古建築規劃設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傳承、弘揚中國優秀建築風格與技藝,北京大學將於2019年12月舉辦第七期「
  • 潘和平:再現徽州古建築的「文化密碼」
    飛簷翹角、雕梁畫棟,雀替鬥拱,藻井樓閣,鱗次櫛比,巍峨聳立,宛若明清建築的博物館。  「震撼」,這是所有人走近這個位於黃山市經濟開發區文化產業園徽匠公司時發出的共同讚嘆。打造這一棟棟體量驚人徽州建築的,就是潘和平。
  • 順義區古建築彩繪施工人員優質商家
    古建施工隊說花窗在我國造園藝術中扮演著極其獨特而重要的角,如果把成功的園林作品比成一首好詩,仿古花窗則是它的警詞佳句,為花窗藝術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場所,不但數量多、花樣繁,而且製作優、品位高,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精彩之作,仿古花窗有通風透光之利
  • 三晉之聲:山西為何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發現歷史文化寶藏
    梁思成手繪稿中大部分都是山西的建築中國古建築博物館眾所周知,山西省是保留中國古建築最多的省份,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截止目前山西省保存完整的古建築數量達1848處,若加上單體古建築就可能達30多萬處。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散落鄉野的古建築沒有登記造冊。
  • 《時間告訴我》揭秘古建築專家堅守之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建築開始呈現「千篇一律」的態勢,而中國傳統的古建築也面臨尷尬的境地:到底是應該保持原本的建築風貌,還是應該不斷適應城市化的「審美」而進行革新?尋胡同、訪古村,馬炳堅感嘆現代建築「千篇一律」馬炳堅與張曉龍來到古建築名村諸葛村進行實地考察,慶幸的是他們發現諸葛村依舊保持著中國傳統古建築的特點,當地民俗和建築風貌都得到了最大化的留存:「肥梁胖柱」的建築風格、「不生根」的木結構設計以及榫卯等獨屬於中國的建築營造工藝都體現了古人的建築智慧。
  • 擴建了50多次,8位皇帝賜匾額,有「古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與大理麗江相比,建水幾乎不出名, 但是,這裡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蹟,有「古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在建築水多的古建築中,文廟是最精華的之一(更能去掉「一」),其規模大小、內涵深度、建築美在國內名列前茅。說到文廟,中國古代為了祭祀孔子、推進儒家教化而建設的重要禮制建築,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 古建築修繕引入文創項目 打造藝術家孵化搖籃
    盧家祠堂位於張堰鎮歷史風貌保護區內,自2015年張堰鎮啟動保護修繕古建築工程後,盧家祠堂修舊如舊,並引進上海市華僑書畫院。大境堂內的境空間,原為一座廢棄多年、破舊不堪的水塔,經過創意打造,目前已變身成為一個藝術展示空間和文化交流殿堂。今天,「花看半開」嚴平書畫展暨書畫研討會在大境堂·境空間內隆重舉辦。
  • 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福建尤溪桂峰村的百年大厝
    古橋周圍種植四株金桂、兩株紫荊,桂花樹旁邊的石墩砌成了圓形、半圓形、長方形和方形,被稱為日、月、書、印,寓意美景如日月永恆,財富源於知識。石印橋古代就稱為石橋皓月,既是村裡最美的地方,也是最繁華的,橋下的小溪穿村而過,依山伴水,有酒肆、旅館、商鋪沿小溪排列,所有的建築都古韻十足,雕梁飛簷,現在看起來雖然有些舊,但也透著曾經的繁華。
  • 黃山月潭水庫淹沒區17棟古建築開始拆除搬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9日,《休寧縣月潭水庫古民居拆運堆放項目成交結果公告》發布,採購成交金額為175萬元,資金來源為財政資金,合肥一古建企業作為成交供應商負責月潭水庫17棟古民居建築構件的編號、拆卸、運輸和堆放工作,至此,廣受社會關注的休寧月潭水庫地面古民居,有17
  • 古建築防火:舊時與今日
    用塗抹灰泥的辦法來提高可燃構件的防火性能,在我國古建築中是採用最久且最廣泛的一種技術措施。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火所未至,撤小屋,塗大屋」的火災預防辦法。  古建火災頻發的原因  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的古代建築以木結構為其主要特點。單體古代建築主要由磚石臺基、木結構的屋身和瓦屋頂組成。木結構古建築的柱、梁、枋、檁、椽、鬥拱等承重構件,以及門、窗、隔斷等非承重構件都由木質材料構成。
  • 中國古建築的博物館——美麗的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堪稱中國古建築的博物館,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又是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美譽,有「北方鎖鑰」之稱,北魏、遼金、明清三大時期,平城、邊塞、佛教三大文化均在此呈現,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全市346處文物保護單位更充分表明了大同這座10萬年歷史古城的無限魅力。
  • 閩臺攜手,讓古建築重煥光彩
    記者:閩臺古建築最大的特色是什麼?由此可見,在閩臺古建築文化的交融過程中,以福建文化向臺灣地區延伸為主流,而閩南文化是最主要的影響源。這些相似的古建築向世人揭示了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文化歷史淵源,值得兩岸民眾共同守護。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除了具有閩南派特色外,也受到福州派、客家派等其他福建派系民居建築風格的影響。
  • 「人文清華」雲講壇古建築之旅收官
    劉暢認為,東大殿之所以是古建築第一瑰寶,除了原汁原味的唐代四絕,還包括一千多年來,宋、金、元、明、清、民國等各朝代在這裡遺留的痕跡,所有這些堆積成厚厚的歷史信息,供我們品讀回味。古建築與現代人的關係劉暢、張小琴及嘉賓就古建築與現代人的關係隔空進行了交流。張小琴表示,除了詩詞,古建築也是現代人連接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劉暢表示,研究古建築給他帶來解題的樂趣,他希望能提供一些保護古建築的方法,並為書寫建築新篇章的人提供「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