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副教授建議初中課本刪除散文《背影》!

2020-12-17 犀舌論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朱自清先生是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就讀於北大期間可謂學之嬌子,爾後,朱自清先生就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長達16年,是對清華中文系學風形成影響最深的人。其代表作《春》《背影》等,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今天要說的,就是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回憶起8年之前(1917年)和父親闊別的場景,以及和父親的緊張關係得到緩和,寫下的一篇敘事性散文《背影》!

想必上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人,對《背影》一文都有印象,該篇文章出現在初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二課。其中,第六自然段是這樣寫的: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光是這一段,講真,初讀不識文中意,再讀已是淚如雨!箇中滋味,需細讀才能品……

試想作者在創作該篇文章時正好20歲,感於世事的年輕人用敘事手法敘述了父子情深,這應該無可厚非吧?文章始末也並不是用誇張的辭藻譁眾取寵的奪人眼球,卻用了最質樸的文字,最簡單樸素地表達了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也成就了這篇文章強大的感染力!《背影》一文,無論是從寫作的簡潔手法,還是感天動地的孝道層面出發,作為教育青少年的教育教材,有何不妥?你能看出有什麼不妥嗎?

肯定有不合適的地方,只要肯抬扛,雞蛋裡何嘗又找不出骨頭?至少目前來看,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丁啟陣就覺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適合用作教材,甚至要求把《背影》從教科書上刪去。原因有二:

第一、《背影》裡父親肥胖的背影,只是朱自清先生的專屬背影,潛臺詞就是:感動與否,也只是朱自清先生的個人情感喜好而已。至於該篇文章在近代能感動中國,也是朱自清先生本人沒有想到的事情。也並非作者創作的本意!

第二、對於《背影》裡父親蹣跚地跨越鐵道,已經違反了今天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而且動作還不瀟灑,不能用於初中語文教材,怕影響和誤導青少年!

說到這裡,請原諒我問候丁教授,以目前的交通規則來衡量1925年的作品,這合適嗎順便查了一下丁副教授的資料,代表作品: 《秦漢方言》。但我並沒有去找該作品研讀。因為從字面意思上看,一個地方性方言是違背全國推廣普及的普通話的。至於丁副教授的其他作品,我想個人情緒在這兒,肯定也沒有閒工夫去囫圇吞棗地瀏覽。但是我想問丁副教授,你知道創作背景嗎?

《背影》一文創作於1925年,而故事題材則是1917年,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你高談闊論說違反《交通法》?真要槓的話,幾千年前就有「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的交規了,那麼幾千年後人類自命社會文明的今天,還有行人車輛搶行紅綠燈呢?再說文章講述的孝道,可以說經過這些年的歷久傳誦,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試問當代中國的詩詞歌賦,有幾篇提及了我們質樸無華的父親?一篇情感真摯的、父慈子孝的、經得起時代推敲的正能量文章,被丁副教授拿《交通法》說事?拿一個老父親的蹣跚的背影不瀟灑說事兒?敢問丁副教授,你得到個父愛嗎?你以為的父愛,要多麼的壯烈才算偉大?

孝義是一件極其普通的東西,很多時候在看似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情背後,就足以震撼人心。姑且時代背景不同,但是忠孝禮義廉真不是可以用時代抹殺的。如果真要槓到底,那丁副教授,請你先把李白蘇東坡在景區亂寫亂畫的風氣槓一遍,把《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的暴力書刊下架,把《鐵道遊擊隊》扒火車的違法行為加以譴責吧……

相關焦點

  • 北外副教授建議中學課本刪去《背影》 引發爭議
    背影》爭論很熱烈。網友感嘆,四大名著統統刪了罷,孩子們學學為官之道、從商之經,閒來談談國學、念念儒經,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詳細][微博討論]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建議中學課本中刪去朱自清的
  • 副教授建議刪除課文《背影》稱人物違反交規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原中文系)副教授丁啟陣發表博客《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文章認為,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父親的背影符合中國人病態的審美,《背影》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贊同從教材中刪除。  丁啟陣說,他在今年第6期的《語文建設》上讀到孫紹振教授的文章《〈背影〉的美學問題》。
  • 大學教授建議從課本中刪除《背影》,原因很簡單:朱自清父親違反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中學課本上朱自清的文章《背影》非常熟悉吧,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內容是講述自己離開南京到北京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的場景,照顧自己並去買橘子的一件事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這是朱自清在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這篇課文影響了無數人,朱自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子的愛完全表現了出來,打動了無數人。然而,如此經典的一篇散文,卻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掉,這是為何呢?
  • 副教授建議中學課本刪去朱自清《背影》引發爭議
    刪除《背影》?就聽「磚家」的吧!    《背影》中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建議中學課本中刪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爭論。丁啟陣稱,《背影》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而近代文學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並不是最高的。  我們希望大家多多加以探討,希望大家擁有質疑經典的精神。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更進一步地討論——究竟什麼樣的作品對學生是健康的?
  • 《背影》應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北外教授給的理由,讓人難以接受
    為了能從小培養青少年孝順父母的思想,課本裡也安排了很多關於親情的課文,其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很多人從小就學習過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父親親自給朱自清買橘子的場景更是感動了不少人。然而卻有教授建議將《背影》從初中教材給刪除掉,並且他也給出了屬於自己的看法與理由。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字精煉優美,畫面感強,通篇抒發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此文以情感人,是那個年代寫照,用散文形式記錄了朱自清在心中對父親送站時的回憶,字字透著父子間默默不語又沉甸甸的愛。《背影》那一篇課文我至今記憶猶新,90年代出生的我依稀記得「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樣寫實的課文一定要學,百善孝為先,父親對我們是一座大山,父親漸漸老去之後,我們呢,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肩膀為父親付出,讓他們能安享晚年。這篇文章全文都是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愛,下筆精妙,字字戳心。
  • 課本刪除《背影》?著名詩人余光中:朱自清算什麼「散文大師」!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朱自清《背影》中非常經典的一段話,語言平實質樸,但卻飽含深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學子。但進入21世紀之後,這段話卻為朱自清和《背影》這篇文章招來了不少非議,甚至差點被語文教材刪除。
  • 北外教授贊成把《背影》從教材中刪除,給出了兩個「荒謬」原因!
    《背影》是我們每個人年少時最為熟悉的一篇課文,以前的我們只知道《背影》中瀰漫著濃濃的樸質父愛,一個橘子,勝過千言萬語。直到今天,曾經的我們都已長大成人了,可對於《背影》一文卻依舊熟爛於心,大家都說這是因為文章所體現的共情力。
  • 大學教授提議: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建議課本刪除《背影》
    只要是上過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這篇文章主要是講朱自清,從南京回北京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火車站,並替他買橘子的故事。文字最感人的一段是,朱自清的父親為了買橘子艱難爬上月臺,這一段充分的體現出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
  • 某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竟然是朱爸爸違反交通規則
    中國現代散文家朱自清,關於他的回憶性散文《背影》,最近有媒體平臺爆料稱,某大學教授認為該作品應該刪除,原因竟然是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說實話,筆者看到這條消息,第一感覺是驚呆,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 專家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近兩年,我們的教科書發生了很多變化,最顯著的特點是,不少經典的作品從教科書中被刪除了。同時,還有個別篇目,也被專家建議刪除。這種情況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專家給出了他們的理由。1、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是,他離開南京去北京讀書時,他的父親在浦口火車站送他的情景。作者的父親和很多中國父親一樣,不會說煽情的話,所以這場送別很簡單,也很平常,但一個平常的細節,將父親對兒子的愛細膩的體現了出來。
  • 《背影》違反交規?《荷塘月色》被建議刪除?朱自清得罪了誰?
    近期,關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對於父親的一段描述引發爭議。有專家說,建議將背影從中學生課文中刪除。理由是違反交通規則,描述的形象也不夠瀟灑。大家應該記得《背影》中父親去買橘的描寫。文中說:「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 北京某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課本中刪去,理由違反交通規則
    昨天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距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1935年問世至今已有75個年頭。北京某大學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理由只是因為裡面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其背影符合中國人「審美病態」……原來,最早在《語文建設》上有一篇孫紹振教授的文章《〈背影〉的美學問題》。文章中孫教授對朱自清的名文《背影》非常推崇。
  • 教授建議刪除教科書中的《背影》?因為朱自清的父親做了這事?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11,閱讀約3分鐘眾所周知,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的必學作品。這是朱自清寫於1925年的一篇回憶散文。然而,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這樣一篇經典散文。為什麼?筆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武漢某晚報就有這樣一篇報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中學生投票測試中得票率很低。於是,不少專家學者建議將這一條從教科書中刪除。中學生不滿的原因很簡單:「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形象不太瀟灑。」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背影》,只因父親買橘子違反規則?可笑!
    《背影》中體現的平凡而又偉大的父愛讓無數學生感動莫名,潸然淚下,是難得的動人心弦的作品,所以雖然初中課本經過幾次改版,不少課文都退出了初中語文教材,這篇課文卻一直都在。
  • 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是無病呻吟,而且違反了交通規則
    導語: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是無病呻吟,而且違反了交通規則。說到朱自清,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他的代表作為《春》《背影》等,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而且朱自清的《背影》,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都有學習過這篇文章。而且大家都很清楚,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而且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存在的真情,也就是父子關係中最真誠、最動人的天倫的覺醒。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語文課本中的《背影》
    最近,北京外國語大學丁教授發表公開言論,建議刪掉語文課本中朱自清的《背影》。說這篇文章不痛不癢,上不了儒雅大堂,而且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這是在誤人子弟。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網友:豁達的人看到的是父愛
    《背影》這篇課文我想絕大多數90後和00後都有印象,該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主要內容就是說自己當時要到北京求學,父親到火車站送他的故事。整篇故事沒有華麗的詞藻,但讀起來每每讓人動容。這樣一篇很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也一直是語文課本中的必讀課文。
  • 中學生課文《背影》被建議刪除,因父親違反交規,家長懟大學教授
    上面那句話出自中學生課文,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為兒子送行時,父親對兒子說的話。關於這篇課文,最近是否需要從中學生課文中刪除的爭議又多了起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位中文副教授丁教授就是建議刪除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國文學方面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