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樸道玄燈
所謂「氣」就是凌空生變化,「無」中生「有」,「有」存在一定的時間後最終又復歸化「無」,以一定的頻率振動,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就是「氣」要描述的運動狀態!
「無、炁、氣」三者有什麼關係?
「無」就是「空性」,是萬物內在本有的本體之性,萬物依存,皆依賴「無」這個性空的本體之性而聯繫,相互依存、相互約束,相互轉化,形成了時空結緣點。
「炁」是「無」這個性空本體的功能作用、生化狀態,能動能靜,能隱能顯,包括「休眠基態與激活態」這兩種隱顯生化狀態,類似於疊加量子態,處於休眠基態的狀態就是隱化,藏著不動就不會表現出本性是什麼樣,一動起來性狀特徵就有所顯現,也就是說「炁」是「無」的性空兩態功能作用,具有對立統一、隱顯陰陽轉化的矛盾關係,這就是「炁」!
一切具有陰陽轉化關係的性空兩態矛盾體,都內在本有「炁」這種隱顯兩態疊加的功能作用,處於激活狀態就是「炁」的顯化功能起主要作用,隱化功能隱藏退居次要作用,反之亦然,一旦時空結緣點的條件發生變化,隱顯的性空兩態功能作用的主次作用就會發生陰陽轉化。換句話說,對立統一的隱顯陰陽轉化矛盾關係就是一種量子疊加態!
比如平靜的水面因幹擾攪動生起波浪,泛起的漣漪以一定的頻率、波長蕩漾擴散,能量耗盡,擾動的水面又恢復平靜,波浪不見蹤影。波浪體現反映出了水受幹擾時的狀態,水是波浪的本體,是「無」,波浪是水這個本體之性的相用,通過擾動體現了水的內在「性空」的本性。
再比如真空,真空其實不空,具有真空零點能,處於休眠基態與激活態,具有疊加量子態,休眠基態時能量為一份份的零點能,激活態時能量為零點能的(2n+1)倍。也就是說「無」的性空兩態「隱顯」功能作用,是一切事物的普遍存在狀態,萬物依存皆以此為聯繫紐帶。物理世界的基本粒子,當體即空,其性「空無」,聚散都體現著「無」的隱顯性空兩態「炁」,所以有形有象的物質演化,可以無窮無盡,生生不息,玄生化成。
再比如人的心神意念,也如水與波浪的「本體之性、相、用」關係,心也就是自性,是「無」,是念的本體,相當於水,念是心的運動形式,相當於水泛起的波浪漣漪,神是心的功能作用,有神時的靈動活力與魂不守舍六神無主時的無神走神、不靈不知不覺,具有性空兩態隱顯的疊加態,也就是「炁」,能靈動凌空生變化,生起「念」的運動,也就是「氣」,神對於心性,就有「醒覺激活運動與基態休眠不動」這兩種功能作用狀態,
意是念的信息內容,也就是「想」,也叫「識種子」,意念就是心神生起的「氣」,也就是通常說的「意識」,準確說就是第六意識,
心神就是第七末那識「意根」,也就是第六識意識生起的地方,所以叫「意根」,如同水生起的波浪,心神其體空性,具有性空兩態的隱顯疊加,所以意念就是心神凌空生變化而發出的「氣」,此時是「炁」的顯化激活態,意念最終還會復歸平靜,「氣」就消散了,不見蹤影,這個過程叫心神的平復,此時就是處於「炁」的隱化休眠基態。
通常我們叫「平復一下心情」,「消消氣,去去火」。
平常心是道,禪宗這句話就一語道破天機,天性本然,道出了心神本體自性的特徵,不立兩邊,無二實性,不在性空兩態隱顯疊加的「炁」功能作用上失控,顛倒輪轉,左右搖擺,能作得了主說了算,轉化自如,駕輕就熟,不被業識習氣這個業力牽引著走,保持本來的平復狀態,恆常覺照,所謂「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不動」,本體性空靈動,能生變化,但不勞心費神不妄造作,不被熵增泛濫破壞,保持無熵狀態,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色空不二。
心性無形狀,本來無一物,但靈動凌空能生變化,與生俱來、天然本來就有的「炁」性空兩態隱顯疊加,就是心神自性的本來狀態,要駕馭把握性空兩態,修道的工夫在此入手。
這樣我們通過「無、炁、氣」三者的關係,對人類的「心神意念」就有了基本了解,這是天賦本能開發激活的基礎入門。從此入手出發,最終也回歸於此,一切法門不離本心自性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