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宿遷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曾獲宿遷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宿豫區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高三歷史教師,高三歷史備課組組長,安徽省高考閱卷先進個人,陝西省特級教師周宏工作室成員,發表論文數十篇。
全國高考已經落下帷幕,緊張的閱卷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縱觀今年的全國卷I可謂是難易交錯,險象環生,學生如果不加小心,沒有審辯的思維,就會落入命題人設置的「陷阱中」。本人就全國一卷的選擇題,用審辯式教學的視野,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已經成為高考考查的常態,能力考查凸顯,所以學生能力培養,開放性思維養成異常重要。
在這十二道選擇題中,25題、26題、29題,34題都是能力考查題,考點緊扣考綱,但是材料卻高於教材,新材料的使用是這幾年全國卷一歷史考查的慣用手法,所以教學中,我們要一改常態的課堂教學,不能再一味的灌輸知識,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孩子,發揮學生主體的能動性,在「七步追問法」下,讓學生去剝開歷史秒殺,還原歷史真相,只有讓他們親身經歷,他們才能感受歷史的滄桑感和獲得感。
25題雖然用了閻立本的《步輦圖》,這幅圖考生考前真題中一定見過,也很熟悉畫中的歷史信息,可是命題人考查方式卻360℃逆轉,此時學生如果按照圖中體現歷史信息來追尋答案,雖然可以輕鬆的排除掉BD,可是就會第一印象落在A上,恰恰C答案不在考生思考得的範圍內,這就陷入了命題人的陷阱中,而審辯式教學視野下看這一道題,首先要對A選項得兩個歷史概念進行分析,西域風情,中土文化這兩個概念學生要結合圖進行分析,還要注意交匯這個詞,學生對概念只要深挖一下,不難得出A選項中的概念在圖中不能全部體現,再結合設問是:體現了……,既然是從圖中體現,必然是體現深層次的東西,固只有C答案符合設問要求。
26題考查宋代經濟發展題,課本平時考生接觸到的無非就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宋改革家的改革,還有其他政治方面內容,而此題的材料確向大家展示了北宋到南宋政府推廣優良農作物品種的事例,學生運用審辯式視野做題,在基本史實之下會排除BD,因為翻車不是宋代發明,宋代飲食結構南北區域明顯,在選項AC上,c選項學生要分析歷史概念區域經濟,發展均衡兩個歷史概念,結合材料北宋和南宋兩政府的所作所為,不難的出,發展是不均衡的,因為到宋代,經濟重心已經移到南方,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就說明均衡不復存在。從宋代政府真抓實效的進行農作物優良品種的推廣就可以看出這樣做會帶來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29題考查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當時各地度量衡的混亂狀況,並分析由此帶來的影響。這道題材料新穎,學生有陌生感,如果運用審辯式教學視野中事物之間相關聯的密切度來分析,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例如,根據材料內容,結合當時背景,分析四個選項之後,首先會排除B,因為因果關係顛倒,這是審辯式教學七步追問法層層追問必須要明確的因果關係,然後排除D選項,軍閥混戰時期,各自為政,阻斷商品流通是客觀存在,但是選項中出現詞語「大量」就不符合歷史史實了。要是追根溯源,D意思是說要不是因為材料中的狀況存在,商品就可以大量流通,所以反推和假設是審辯式教學視野下常用的方法。
34題是全國卷一中迷惑性特別強的一道題,考生首先在通讀材料後要聯繫教材內容理解「奢靡之城」和「悲慘之城」,然後根據題支內容巴黎內部截然不同兩座彼此敵對城市,就可以很自然的知道「奢靡之城」是代表法國封建勢力,運用審辯式教學視野下的關聯性,學生關聯教材當時歷史史實,結合材料中前者被後者包圍,就會聯想到當時「悲慘之城」形成是當時資產階級的貪慾所致。然後結合題支給的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容易排除掉其他三個選項。
從以上幾道題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全國卷I的考查中,越來越注重考生對史料的鑑別,分析能力得考查,這類題型的考查是歷史學科能力考查的風向標,給我們一線的歷史教師課堂教學提供了科學的導向。我們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和守舊的課堂育人模式,我們要在立德樹人的總目標下,學會用審辯式教學視野帶領學生學會體驗歷史,穿越時空,,讓課堂的主體——考生能夠以不變應萬變,養成開放性的思維,不能再用因循守舊的封閉式思維解題方式和訓練模式,而審辯式教學視野下的課堂教學就是以優化學生思維,美化學生感受,提升學生學習幸福指數為基準而進行的課堂改革風暴!
二,教學要始終圍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為基準,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用開放性的思維學會探究,培養學生歷史情境意識。
新高考評價體系在保留原有的學科素養之外,家國情懷的考查被歷史價值觀、歷史理解能力取代,因此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也要加以改變,審辯式教學視野下的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搜證求解、歷史核心概念理解等能力素養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上就養成獲得讀取史料信息能力,分析史料情境能力,歷史探究能力,歷史關聯能力,歷史假設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養成。
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是是審辯式教學視野下課堂教學的精華所在,學生在層層追問下不斷提升自我,不斷的辯論,搜證,在求解的路上養成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求證的道路上養成了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個概括比較能力也隨之提升。這就是審辯式教學的魅力所在!將功夫練在平時,審辯式教學視野下的高考就高高興興考試。
三、淡化熱點問題,注重基礎史實考查,數據分析考查也有體現
從整個12道選擇題來看,疫情題根本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所以全國卷一跟其它自主命題和其他卷不同是地方就是不迴避熱點,也不加以渲染熱點,而今年山東卷和江蘇卷包括其它全國卷對今年熱點問題,比如新冠都有所涉及。在基礎史實考查方面,從24題分封制,27題儒家思想考查,30題建國初國家發展經濟所採取得措施,31題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擴大企業自主權,32題雅典的直接民主,33題文藝復興思想影響,35題區域性集團等來看,卷I選擇題注重對學生基礎史實考查,基礎題在12道選擇題中佔據很大部分。當然卷I也涉及了對學生數據分析能力考查,比如28題。實際上這種數據考查也是基礎題,沒有使用過多的專業經濟方面術語,學生在歷史概念理解搶難度不大。
基於以上分析,從全國卷I給我們課堂教學導向很明確,我們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由被動灌輸到主動求知,讓學生由被動客梯專為主動主體。讓學生成為有生活氣息的人,帶著對生活美好的嚮往去穿梭在歷史長河,讓他們在審辯式教學視野下,主動求知,搜證,求解,歷史是有人情味的,全國卷一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材料題,無不體現生活氣息。在審辯式教學視野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歷史的故紙堆裡搜證,探索,讓其養成開放性思維,探究性習慣,這樣無論試卷如何變幻莫測,學生都會應對自如!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月刊,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