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4件事,父母都看看,幫助孩子成長

2020-08-19 C位老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34;、&34;等等。誠然,一些成功的育兒經驗值得父母借鑑,但一味地用別人的方式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好事。


其實,每個孩子的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個前提的原則是,要遵循兒童發展規律養育孩子,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育。

0-6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4件事:


①多跟孩子說話


於孩子而言,尤其是處於0-3歲語言敏感期的孩子,他們學習說話、思考的途徑之一,就是聽父母說話。在聽父母說話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學會新的字眼、詞語、短句,還能通過說話,認識自己的情緒。因此,父母在閒暇時光,不妨多和孩子說話,為孩子將來的理解情緒、人際溝通打下基礎。

②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孩子情緒穩定,是親子之間良好溝通的前提。0-6歲的孩子,基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情緒,沒有及時處理。那麼會讓孩子慢慢形成意氣用事的習慣,遇到事情喜歡大吼大叫,憤怒地發洩自己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而幫助孩子穩定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孩子生氣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先冷靜,再和孩子溝通等等。

③給孩子穩定、規律的生活


規律穩定的生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當父母給孩子穩定、規律的生活時,孩子會形成基本的規則意識,比如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上學、什麼時候睡覺等。而穩定規律的生活,還可以給予孩子一種&34;的感覺,增加他們內心的安全感,形成良好的性格。

④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0-6歲的孩子,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而父母在身邊的安全感,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雙方都儘量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爸爸媽媽愛著,內心才會更強大。給予孩子安全感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不要隨便打破孩子心中的秩序,保持穩定的生活;生氣時不衝孩子發火,不故意冷落孩子等。

教育孩子,不一定需要名家經驗,也不需要太多無意義的說教。0-6歲時,父母要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設,上述的這4件事父母要多看看,要多對孩子做,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小貼士

為人父母,照顧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父母更應該要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不要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最終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教育孩子還需要注意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0-6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4件事
    同樣,養育孩子,現代心理學和腦科學也有做了許多可重複、可證偽的實驗,找到了兒童成長最需要的養料。這裡,分享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4件事,供你參考。足夠的睡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與他人互動,也保證了學習的精力。孩子很少會感到不知所措或心煩意亂,言行舉止更恰當。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了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也讓孩子情緒穩定,學習高效。
  • 發展心理學:0-6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4件事
    這裡,就我所讀的《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等書,分享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4件事,供你參考。1,保證生活的穩定和規律穩定而有規律的生活,不僅保證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生長,也是養成孩子堅定性格的基礎。2,給孩子需要的愛和穩定的回應0-3歲是孩子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尤其是1歲前,愛和穩定的照料關係,是建立安全依戀的必需,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
  • 發展心理學:0-6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4件事
    同樣,養育孩子,現代心理學和腦科學也有做了許多可重複、可證偽的實驗,找到了兒童成長最需要的養料。這裡,就我所讀的《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等書,分享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4件事,供你參考。這裡強調一下睡眠,孩子得到充分休息是更快樂的。足夠的睡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與他人互動,也保證了學習的精力。孩子很少會感到不知所措或心煩意亂,言行舉止更恰當。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了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也讓孩子情緒穩定,學習高效。
  • 三伏天不能給孩子做的4件事,父母關心則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當然對於父母來說,這個夏天如何幫助自家娃度過才是個難事,大孩子不用操心,要不就在家學習,要不就送去補課,而嬰幼兒就比較麻煩了,他們必須有父母的陪同才可以。為了讓孩子很好地乘涼,父母就打開了空調,的確孩子變得舒爽了,然而沒有幾天,孩子就發熱感冒,送到醫院一看都燒到38.5度了,結果讓醫生好一頓教訓。要知道嬰幼兒本身體溫就偏高,但是這麼高的體溫,也會對孩子造成智力上的影響,父母都自責不已。而我們夏天也要注意,嬰幼兒身體是嬌貴的,受到外界幹擾較大。我們要時刻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才不會讓悲劇發生。
  • 2歲孩子每日自主閱讀兩小時,媽媽做對4件事,幫助孩子做好閱讀
    好多媽媽都帶著孩子讀書,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讓孩子愛上閱讀?書,確實沒辦法一下子解決掉孩子成長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但是書,會是一位很好的朋友,是可以抵達孩子心底的通道。可以拉近孩子與自己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會在逐步建立和擴展孩子認知的過程中,降低問題發生的機率。
  • 【學生指導】6-12歲成長關鍵期孩子最重要的15件事
    6-12歲的年齡階段,特別是10歲以後,開始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討未來,探詢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該如何做,給孩子建議或提示。04 有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6-12歲,父母開始需要幫助孩子慢慢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 父母如何幫助0-4歲孩子提升智力?
    0-4歲孩子認知發展(智力)的表現: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了。一個三歲的孩子享受他的世界裡擁有的一切,並希望能完全沉浸在其中。他們開始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並處理新的信息,想像力飛速發展,他們已經開始為自己考慮,建立基本的邏輯關係,並開始向進行真正的溝通和理解他的日常活動邁進。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增多,並且口頭表達能力也有所增強。四歲的時候開始理解計數的概念——一個蘋果代表一樣東西,兩個蘋果代表兩個東西。
  • 寶寶6個月後,父母做好4件事,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孩子是家長的期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出人頭地、卓爾不群。孩子6個月後,父母在照顧孩子時做好4件事,孩子將來會感激你。所以,家長可以多為孩子提供一些有聲玩具。比如,手搖鈴;玩具鼓;玩具琴等等。這些有聲玩具都可以勾起孩子萌生的好奇心,孩子也會越玩越覺得有意思。同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做動作,無形之中也會提高孩子的節奏感,提升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活躍孩子的思維,為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帶來很大幫助。
  • 3歲準備入園的寶寶,這6件事父母在孩子兩歲時就需要準備了
    導讀:3歲準備入園的寶寶,這6件事父母在孩子兩歲時就需要準備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準備入園的寶寶,這6件事父母在孩子兩歲時就需要準備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米卡成長天地4-5歲、5-6歲全新產品上線
    2012年9月,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網站寶寶樹(babytree.com)團隊聯合早教界多位專家研發的家庭早教產品套裝「米卡成長天地」(www.mika123.com)4-5歲童童版、5-6歲成長版產品正式面世,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國內早教行業和廣大消費者的普遍關注
  • 6-12歲成長關鍵期孩子最重要的15件事,家長必收藏!
    6到12歲是生命之花萌芽綻放的季節這個美好的時間段孩子們應該怎樣度過除了學業家長可以對照這15件「小事」看看孩子是否有過相關的經歷教育的過程也暗含在其中哦這個導師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庭裡的一個成員,也可以是專業人士。04 有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6-12歲,父母開始需要幫助孩子慢慢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及時回應,也可以經常問孩子「為什麼」,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直到我為人母以後,才了解到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3-6歲對於人生來講是多麼重要的階段,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些功夫對孩子進行教育!
  • 培養孩子專注力,父母不應該做6件事,父母多做5件事提高專注力
    專注力不僅只是孩子的事,跟父母也有很大的聯繫。父母不應該做的6件事1)批評有些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的父母,總是喜歡批評孩子寫的不好,坐姿不好即使孩子做了很多的專注力訓練,如果父母不停下,對孩子分散注意力打斷的事情,孩子在做更多的訓練,也於事無補。父母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過程中,我們要思考做什麼事,會對孩子專注力的事有幫助?
  • 教育好孩子三件事,讓孩子的成長事半功倍!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父母最關心的。我們從備孕開始學習,怎麼做讓胎兒更健康,如何讓胎兒得到更好的胎教;孩子出生後,又學習嬰兒健康和早教知識;孩子快上幼兒園了,還得跟孩子一起學習簡單的知識。每個階段的父母,都在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做好以下三件事會讓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哦!
  • 如何事半功倍助力孩子成長?順勢而為,抓住0~6歲兒童敏感期
    李芷怡《0~6歲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寫道:「兒童敏感期是指0-6歲兒童在成長中,因內在成長的需要,會在特定的時間段吸收環境中有利於自己成長的因素,並不斷重複練習。每順利度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上升一個層次。」
  • 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這10件事,6歲前都不該做
    小編認為,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除了英文單詞句子,還有背誦唐詩宋詞、數學口訣等也是屬於強調記憶性的學習,過早學習有害無益,但如果像聽歌一樣聽聽那也倒無妨。為什麼會這樣?
  • 《幫助你的孩子愛上閱讀》:如何培養0-4歲的孩子愛上閱讀
    作家艾米麗·布赫瓦爾德說:孩子們是在自己父母的膝頭上愛上閱讀。0-4歲這幾年,是孩子完全依賴父母,喜歡黏著父母,並樂意坐在父母腿上撒嬌的時期,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孩子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孩子通過堅持慣例來幫助自己獲得自信和安全感,而閱讀無疑是最好的方式。父母越早把閱讀習慣融入家庭生活,越能通過故事,跟孩子建立起幸福的紐帶。
  • 臺灣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這10件事6歲前都不該做
    你意外的是,臺灣,這個似乎孩子外語學得更溜的地方,居然有一個這樣的規定:臺灣為了兒童的身心健康,早已明文禁止6歲以下兒童上英語、珠心算和作文課程,否則提供課程的機構將被罰款!  原因是過早強調記憶的背誦危害孩子的心智成長。從育兒的角度來說,一般倡議的是家庭的母語環境或孩子帶著興趣自發去聽看英文動畫片等接觸英語,而不是通過每天強迫孩子背誦英文單詞句子來學習英文。
  • 《童年的秘密》:0~6歲孩子的成長秘密,父母一定要知道!
    秩序敏感期大多會出現孩子兩歲半到四歲間,這個時期孩子會敏感地發現你沒把東西放在原位,並且一定要把東西放回原位,才會停下來。如果你不同意,他還會哭鬧。4.尊嚴感兒童具有強烈的個人尊嚴感,他們渴望得到尊重。但是我們很多成人都不了解這一點。我們最常做的就是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而是把他當成我們的所有物一樣。一旦孩子做了我們認為不對的事情,就一陣責罵,甚至毒打一頓。我們中國人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被打大的孩子膽子往往特別小,一看到父母就害怕。
  • 李玫瑾: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4件事,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父母花大價錢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不如做好這4件事 當孩子到了3歲時,他們的各項能力都到了發展的關鍵期,這時候家長不應該將時間都花在報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