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34;、&34;等等。誠然,一些成功的育兒經驗值得父母借鑑,但一味地用別人的方式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好事。
其實,每個孩子的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個前提的原則是,要遵循兒童發展規律養育孩子,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育。
0-6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4件事:
①多跟孩子說話
於孩子而言,尤其是處於0-3歲語言敏感期的孩子,他們學習說話、思考的途徑之一,就是聽父母說話。在聽父母說話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學會新的字眼、詞語、短句,還能通過說話,認識自己的情緒。因此,父母在閒暇時光,不妨多和孩子說話,為孩子將來的理解情緒、人際溝通打下基礎。
②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孩子情緒穩定,是親子之間良好溝通的前提。0-6歲的孩子,基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情緒,沒有及時處理。那麼會讓孩子慢慢形成意氣用事的習慣,遇到事情喜歡大吼大叫,憤怒地發洩自己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而幫助孩子穩定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孩子生氣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先冷靜,再和孩子溝通等等。
③給孩子穩定、規律的生活
規律穩定的生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當父母給孩子穩定、規律的生活時,孩子會形成基本的規則意識,比如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上學、什麼時候睡覺等。而穩定規律的生活,還可以給予孩子一種&34;的感覺,增加他們內心的安全感,形成良好的性格。
④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0-6歲的孩子,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而父母在身邊的安全感,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雙方都儘量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爸爸媽媽愛著,內心才會更強大。給予孩子安全感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不要隨便打破孩子心中的秩序,保持穩定的生活;生氣時不衝孩子發火,不故意冷落孩子等。
教育孩子,不一定需要名家經驗,也不需要太多無意義的說教。0-6歲時,父母要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設,上述的這4件事父母要多看看,要多對孩子做,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小貼士
為人父母,照顧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父母更應該要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不要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最終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教育孩子還需要注意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