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和寶爸一起帶孩子出去玩,經過一個工程車銷售市場的時候,孩子激動的哇哇大叫(男孩子一枚,最喜歡挖掘機等工程車)。「挖…挖…挖掘機,媽…媽…媽媽快看!」這時我看了一眼寶爸,他也正在看我,都很驚訝孩子怎麼口吃了,然後寶爸馬上制止了孩子,並訓斥他好好說話,孩子一臉茫然的看著爸爸,很委屈的樣子。接下來的一天他說話都是那樣子,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平時孩子都好好的,今天是怎麼了,一定是太激動了才會這樣子,我心裡安慰著自己,這一天也早早的回家了。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孩子也才兩歲。我家孩子說話早,一歲左右就會基本的稱呼,這期間都沒有發現有口吃毛病的。回到家我和寶爸就上網查閱資料,網上說2--7歲的孩子結巴是正常的。才兩歲的孩子語言功能才開始發育,說話不流暢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理現象。孩子對自己的口吃無自我意識、恐懼和害羞心裡,算不上是口吃。
2--3歲的孩子思維迅速發現,想用語言表達一種思想,到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詞藻,於是在找合適的詞語來表達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口吃,這種口吃一般是階段性的。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進步,這種現象就會慢慢的減少直至消失。
口吃不僅影響孩子語言功能的發育,還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心裡健康,使他們產生心裡壓力,自尊心受挫,容易形成孤僻、退縮、膽怯、自卑的不良個性。
所以,當孩子出現口吃毛病時,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就像文章開始時那樣的方法就是不對的,因為孩子在受到多次的提醒或指責後,孩子就會對說話產生不安,恐懼心裡,反而適得其反。父母見到孩子口吃時,應保持平靜的心態,避免嚴厲的責備,以免增加孩子的緊張情緒。
父母在同孩子說話時,應該用緩和、拖長音的語氣,同時降低語速,孩子會逐漸模仿,口吃也會得到緩解。
模仿是形成口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讓孩子模仿身邊或者電視劇裡的結巴。
孩子口吃不是與生俱來的,這其中會有很多原因:也許是智力負擔過重,也許是家庭不和諧等家庭因素等。如果原因不明,就必須去諮詢相關的專業機構,以便及早的解決問題。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所以育兒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與提升的過程。作為父母,要帶著一顆願意月子的心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努力成為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高素質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