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村房屋徵收,將不僅是貨幣補償_新土地管理法影響第三期

2021-01-09 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

潘金忠:這裡邊我覺得可能是需要像劉律師說的這樣的幾點問題,

第一個問題那涉及到這個集體土地上房屋如何補償?這第一。

第二個問題,集體土地上的這個土地的補償。

第三個問題涉及到這個集體土地徵收的程序問題。

說實話這個從立法上來說,就存在三塊的立法進一步規定的問題,對於房屋的這個補償,劉律師剛才也介紹了,也就是說雖然立法上改變原來的這樣的一些做法,比如說把地上的房屋作為地上附著物來對待,但是這種立法改變了這樣的一個做法,依然保證房屋它作為一個不動產的這樣的一個價值屬性的一個財產,來進行特殊化的一個對待,特殊化的補償,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雖然說實際過程實踐過程當中,絕大部分也採取了目前立法規定的三種這個補償程序,補償的一個方式,涉及到比如說置換宅基地。

第二個問題涉及到貨幣補償。

第三個是進行這個安置房的這樣的安置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在實踐過程當中,這個三種這個方式已經存在了,只不過現在是立法的把它固定化了,這是我覺得這是現實層面的問題。

但是在一個從立法上,我覺得對這個修改,它有更多的一些其它的價值的認同的問題,它的價值認同就是不再將農民的房屋,作為地上附著物來對待,而是將其作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最基本的房屋來進行對待,我覺得這是一個立法價值上的一個比較大的一個提升。

第二個問題,就是涉及到其實這個這種三種這個立這立法之後,修訂的這個三種的這樣的一個方案的問題,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對於農村的住房這樣的一個這個不動產的一種認定和保護,也是對於物權的,對於這樣房屋物權的進一步的一個強化,因為這種物權承載的不僅僅是經濟價值,那可能更多的還是涉及到一些居住權利,所以說對於物權形態的不動產,不僅僅是貨幣的或者經濟上的一個補償,而且要從他基本的居住需求來進行相應的安置,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立法邏輯的問題。

畢文強:我發現已經有這個些微的這種差別了,潘律師認為說新《土地管理法》雖然把這些東西固定下來了,但是這些做法在實踐中已經開始這樣做了。所以說它更大的價值是從立法價值取向方面予以固定。

劉律師認同這個觀點嗎?

農村房屋徵收不再以「地上附著物」補償_新土地管理法的影響三期

#十年後農村宅基地的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點讚,關注,分享!您有什麼徵地拆遷的經驗心得,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隨著新土地管理法的實施,徵收補償也隨之變化
    隨著時間的消逝,我們終於迎來了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很多人認為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但是可以影響到我們在農村的土地,如果你出生農村,村裡還有自己的土地,我們還是建議你持續關注,很多農村即將要拆遷的朋友諮詢「新土地管理法農村拆遷安置補償有什麼變化」。
  • 房屋徵收補償方式只有貨幣補償?複議,補償安置方案審批單被撤銷
    2019年10月17日,申請人以中國郵政EMS特快專遞的方式向x市x局郵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依法申請公開涉及申請人房屋地塊的補償安置及該補償安置方案報人民政府的審批文件等相關政府信息,x市x局於2019年10月18日籤收快遞。
  • 新版《土地管理法》實施後,關於農村土地房屋徵收拆遷程序詳解!
    土地是農民最大的本錢,我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的改革一直在行進,其也是當前農村土地管理領域的一個難點所在。我國現行徵地制度存在徵地權行使範圍過寬、補償標準低且補償缺乏保障、補償標準不明確、安置途徑單一等問題。2020年1月1日,關係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新修正《土地管理法》開始全面施行。
  • 2020年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的這些變化,農民不可不知
    對於廣大被徵收人而言,這些變化都與自身的合法權益息息相關。那麼,我們應該具體留意哪些變化呢?本文,在明律師事務所的李順華律師團隊將結合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為您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自2020年3月公開徵求意見後始終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但僅憑今年開始施行的《土地管理法》第48條,還是給被徵地農民從補償權益方面帶來了福音。
  • 農村房屋面臨拆遷,關於「遷戶口」將缺失三大補償,早知曉
    關鍵詞 在我們接到的眾多諮詢中,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就是,自己因為某些原因(比如當兵、外嫁女、大學生等等)將戶口遷出,在農村有房但是戶口不在村裡。在面臨拆遷的時候,通常會被排除在被補償安置的範圍之外,或者是遭到差別的對待。
  • 2020年房屋拆遷,徵收方給的補償標準是幾年前的,是否合法呢
    前幾天有收到評論留言,網友稱家裡這一塊大約2013年就開始拆遷了,拆了7、8年還沒拆完,不久前徵收方卻拿7年前的補償方案來徵收他家房屋,覺得不合理,所以一直沒有籤字。相信實踐中,不少被拆遷人都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徵收方往往不按照法律程序實施拆遷,有些地方的徵收方給出的補償標準是五年甚至十年前的。那麼,2020年房屋拆遷,拆遷方給的補償標準是好幾年前的,合理合法嗎?
  • 湘潭市城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怎麼補償?還有……
    ;3.非住宅房屋裝飾裝修第1年不予折舊,第2~5年每年折舊20%,使用5年以上的,按標準的30%給予殘值補償。(二)198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施行後至土地徵收啟動公告發布之前建成的無相關權利證書的房屋,根據市、縣市區農村宅基地相關管理規定進行合法性審查認定。房屋合法建築面積和層數的認定原則參照第三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執行。
  • 莆田這兩個村將被徵地,補償方案了解一下
    莆田市秀嶼區自然資源局根據被徵地村集體的徵地補償登記情況,擬定了本補償安置方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48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規定,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土地補償、安置標準和數額
  • 2020年以後按人頭給面積被按房屋面積補償取代,原因何在?
    當時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都只涉及了「地」這一個因素,而沒有涉及「房」。在農村與城市界限森嚴的二元化模式下,農村房屋就不值幾個錢的觀點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然而隨著城鄉一體化、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深入,這一觀點已然被歷史前進的車輪徹底碾碎。此時,以往農村房屋在徵收拆遷中作為「地上附著物」的一類補償,主要考慮人員安置的補償思路就跟不上趟了。
  • ...SZ):二期房屋徵收和大力士公司房屋徵收所涉房屋不能按期交付
    格隆匯11月11日丨貴州輪胎(000589.SZ)公布,公司二期《房屋徵收貨幣補償協議》和大力士公司《房屋徵收貨幣補償協議》「雙方約定事項」第1款約定:甲、乙雙方籤約後,乙方負責於2019年9月30日出具房屋相關證明或有效證件,並於2020年12月31日前搬遷完畢,並將房屋交由甲方
  • 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哪些補償費用是村委會無權「拿走」的?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了5類法定補償項目,即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未修訂的2014年版《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了一部分,目前仍然應當嚴格適用。《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歸屬於村集體,這筆費用是因土地徵用而作出的補償,那麼村委會籤協議並且領款也實屬正當。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行政案件10大法律問題解答!(2020版)
    三是,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組織實施。將徵地補償、安置費用撥付給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後,有權要求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一定時限內提供支付清單。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有權督促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徵地補償、安置費用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予以公布,以便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查詢和監督。
  • 城市拆遷中,徵收方的這幾種行為違法!被徵收人可拒籤補償協議
    2011年1月21日《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實施,更加規範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的相關事項,並加強了對被徵收人的權益的保護。與其同時還明確了被徵收人在遭受到違法拆遷時的救濟權利,被徵收人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應得的利益。本文,我將結合《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為咱們被徵收人總結出幾個可以拒絕籤署補償協議的條件,以供廣大被徵收人參考。
  • 2020年農村土地徵收補償多少錢一畝?被徵收人注意,各地標準來了
    農村土地,一直都被稱之為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用來活命的來源。不過,這種說法只適用於曾經了,如今的農村已經不再是依靠土地生活的地方了。農戶手中的土地,除了自己種植外,還能合理的流轉或者被國家徵收等,利用這些外力的因素還能收益一筆,改善生活。
  • 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徵收時補償有份嗎?
    「城裡待不下,轉戰回農村」城鎮居民回村買房的情形屢見不鮮。一旦遇到徵收拆遷,這些城鎮居民有份拿補償嗎?原房主反悔,可以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嗎? 一、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合同原則無效實務中,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合同原則上是無效的。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多次被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修訂刪除了原法第41條有關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可以使用集體土地建住宅的規定。
  • 農村房屋拆除多少錢一平方?2020農村房屋拆除補貼政策來了!
    下面小編就農村房屋拆遷最新補償標準以及遭遇拆遷時該注意哪些問題來一一為需要了解的農戶朋友解答。 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多少錢一平方? 首先關於農村房屋拆遷,有這些內容大家需要了解,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信息評估確定。
  • 最高法閻巍:土地管理法修改對集體土地徵收行政訴訟案件的影響
    內容摘要:新《土地管理法》已於2019年8月2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對公共利益進行了限定。本次《土地管理法》修改,借鑑該條例有關公共利益的規定,專門新增一條作為第45條以列舉方式對土地徵收的公共利益進行了明確。
  • 新《土地管理法》施行,對煙臺土地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新《土地管理法》施行,對煙臺土地市場產生哪些影響——專家解讀:新版《土地管理法》對煙臺的影響大小新聞客戶端6月27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徐潔 攝影報導)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 鼓樓這一項目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出爐!貨幣補償怎麼算?
    2.本地塊徵收補償的方式: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相結合,但被徵收房屋屬於第二條第5款規定的不能實行貨幣補償。02徵收補償原則1.貨幣補償:具有合法產權的被徵收人按確認的房屋合法建築面積實行貨幣補償,由被徵收人自行解決安置用房。
  • 大碼頭區域二、三期項目1房屋徵收公告(附補償方案)
    (2)被徵收房屋於 2010 年 7 月 1 日以後已經改變為經營性用房,並取得工商營業執照、持續營業 1 年以上的,在規定籤約期限內籤約的,可根據實際經營年限給予經營損失補助。標準為:滿 1-2 年,給予 200 元/㎡補助;滿 3-4 年,給予 400 元/㎡補助;滿 5 年及以上,給予 600 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