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 別讓課堂太像「課堂」

2020-08-28 教育微思考


孩子數學學習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為缺少學習方法,有的是學習習慣太差,馬虎草率,有的是學習動力不足,課堂根本沒聽,基礎知識缺失太多,有的更是提起數學頭疼,沒有一點自信......

若面對一群這樣數學沒學好的學生,你相信他們還能學得好嗎?補差提升工作你會從何處入手呢?又怎麼讓這些學生對數學重新產生興趣,激發起學習的動力和欲望呢?

最近,給一個由20多名數學成績不及格的學生組成的臨時班級,上了一節數學課《簡易方程》。面對這樣一個「非常態」的班級,我也採取了「非常規」的教學策略。

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弱,個性足,學習動力缺失,專注時間較短的特點,如果按照教材面面俱到、有條不紊地上課,結果一定是失敗的,哪個孩子願意聽老師的「囉嗦」呢?


所以,我拋開了教材的限制,經過對簡易方程這一單元的系統梳理,經過慎重的思考,從方程的本質入手,利用生活中的蹺蹺板,讓學生先直觀地理解等式的意義,並形象地演示了什麼是等式性質。我沒有一字不差地告訴學生「等式性質」的具體概念是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生都準確理解了什麼是等式性質。

在此基礎上,出示一個簡單的方程,利用剛學到的「等式性質」進行求解,讓學生清楚了解和掌握什麼是方程的解,什麼又是解方程。然後,開始闖關式地挑戰如何解方程。

我準備的一系列方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後的幾道帶有括號的方程難度係數還是挺高的。出乎意料的是,學生的興致很高昂。就連平時課堂上經常打瞌睡的一個孩子也能夠熱情地參與課堂,並在挑戰環節中,指導同伴該如何做。

課堂快結束的那一刻,我心生感動!堅定地對孩子們說:「數學學習其實很簡單,只要相信自己,你們的數學學習可以達到最高水平。」

孩子們的表現給我很多的感觸和思考:

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每一個孩子都有著一顆向上進取的心。或許是,因為不經意的一次「事件」,學生淪為成所謂弱生,但只要找對方法,加以關注和引導,一定可以走向數學學習的光明大道。


或許,我們平時的課堂,太像「課堂」了,嚴格按教材教,不經意間已經程式化和形式化。教材只有一套,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我們是僅僅一味地教教材,還是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用教材去教,針對班情和學情,靈活變通,需要不斷反問自己。

所有的學習都是起於學會,終於會學。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讓孩子學會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數學學科,絕大多數孩子是只要聽不懂,就不聽了,久而久之,就成了後進生。所以,我的個人經驗是,教給孩子精簡的實用方法,先學會基本的知識點並能夠運用,只要增強了自信和成就感,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提升了,勝過老師和父母的千萬句「叮囑」。也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意願之後,才能夠去談能力、思維、素質等更高的品質的培養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教師發自內心的鼓勵和讚許是點燃學生內心的火把,教師不失時機地啟發誘導是打開學生思維的利器。真正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是在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這是教師一輩子的「功課」。

最後,回歸到開篇的問題,如何讓基礎弱的孩子喜歡上數學呢?

我的答案是:化繁為簡先學會,及時鼓勵提信心,啟發誘導動力足。

相關焦點

  • 抓教學反思,建高效課堂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被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
  •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通過集體智慧和共同努力,先將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1.深入學習新課標理念,準確把握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年齡特徵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所學內容,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實效。
  • 課堂教學評價理論:反思與建構
    課堂教學評價是提升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影響我國教育發展與變革的關鍵環節。應當說,我國教育界對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始終在進行,並湧現出一系列重要的經典論著,這對於課堂教學評價的發展乃至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這些豐碩成果的背後,我們發現,我國課堂教學評價仍然存在著一些長期未能得到解決的問題,亟待通過研究加以解決。
  • 教師應反思教學現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人們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無趣,數學教學變成了「講學練」、「題海戰」。對此,教師應反思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順德本原小學吳嘉文老師參與「前沿課堂」全國小學英語課堂觀摩研討會教學反思
    2018全國小學英語前沿課堂觀摩研訓會暨「深度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專題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行。基於交際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吳老師採用任務型教學方法,設計多個小任務貫穿教學過程,實現語言輸入和語言交際的目標。吳老師語言功底紮實,課堂組織嫻熟,課堂教學高效嚴謹,同時不失風趣幽默,頗有大將風範。
  • 「自學,議論,引導」英語課堂教學之課後反思
    「自學,議論,引導」英語課堂教學之課後反思蘭州市第三十五中學 白清月北方的冬天,總讓人感到清冷和悽涼
  • 教學反思,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狀況,意味著什麼
    縱觀當前中學課堂發言的現狀,還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所以,落實有效的課堂發言策略已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的需求,教學的需要。王淞舟先生說:能夠站起來落落大方地說是一種能力,能夠坐在那安安靜靜地聽是一種修養。
  • 別再糾結在您的課堂使用哪種教學策略
    當您充滿自信且興致滿滿在您的課堂實施新的策略時,卻發現沒有發揮到最好的效果。沒關係,可能是「新」的教學策略不適合您的教學風格,別再糾結。本篇微信,我們就教學策略為您做深入探討。當老師一遍又一遍地使用相同的策略時,這對學生來說很無聊。這會使學生失去注意力及學習興趣。
  • 智慧課堂實現「交互式教學」
    智慧課堂能夠給予學生更豐富的交流展示平臺,開放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彼此評價共同反思,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課堂教學更注重個性化的學習,保障和落實學習者的主體地位與中心地位。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缺少師生互動,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缺少個性。智慧課堂為「交互式」學習方式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多種教學媒體突破課堂的界限,師生可以利用這些新技術實現隨時隨地的深層次交流與合作。
  • 反思自己課堂中的評價語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有了些許變化,但是做得還很不到位,存在很大的誤區,值得自己反思。一、評價太模糊語文課堂以朗讀為準,有的學生讀得比較好時,我就會誇獎道:「讀的真棒」「讀的太好了」。學生讀得好在哪裡呢?不得而知。反思: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學生不清楚自己「棒」在哪裡。
  • 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反思(之一)
    語文教學的現狀究竟如何,語文教學給學生帶來了什麼。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語文老師似乎對這些並不是很清楚。我們每天就像拉磨的驢子,不停地繞著磨道轉,我們根本不去思考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 反思英語課堂教學 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淮濱高中英語學科開展「課堂研究與學科建設」學術沙龍活動
    為了反饋 10月份「課堂改革月」活動開展過程中,英語學科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打破英語學科建設的桎梏,進一步促進英語學科建設和英語課堂教學研究,淮濱高中全體英語教師於11月10號夜晚六點半相聚在三號會議室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和學習。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李明,副校長李起、包學科領導及全體英語老師參加,本次活動由教科室副主任鄭立勳主持。
  •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是教與學的關鍵所在。高效的課堂必須要做到教學設計提前完成,老師要提前關注學情,分配好課堂時間,掌握好的教學方法,緊抓教學重難點進行講解,課後還要做好教學反思。1、寫好教學設計。
  • 《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填鴨式課堂教學反思
    每篇文章要有自己的個體目標,但也可以藉助於單元的整體目標去實現,更可以把單元目標的實現安排在不同的課堂上或者課文裡。所以,從教學層次上來講,語文教學應該有整體觀念的,單獨去評價一節課的設計的合不合理是不恰當的。前三首詩,我是按照詩文的起、承、轉、合,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順序講的,一詞一句很細緻的進行了語言的分析。
  • 課堂教學|高橋中學第四屆「生態課堂」區級教學展示活動
    骨幹教師陳勇老師執教《定量測定》:陳老師的教學反思:一所有底蘊的學校思考的不僅是分數,還要思考培養怎樣的人,於是需要構建生態課堂。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我在設計時將化學知識整合成完整概念,並從實際出發,選擇定量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步驟,並評價實驗方案。指導學生進行選擇,並不斷引導學生關注選擇的原因,強調定量實驗的靈魂——精準。
  • 專題│翻轉課堂反思的批判分析
    隨後兩年,對翻轉課堂反思的文章日趨增加,有從中美教育環境不同提出翻轉課堂的適應性顧慮,擔憂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滯後且難有時間來製作視頻,網絡技術的介入可能會影響對學生的情感教育[3],強調中國高中階段的特殊性認為不適合翻轉教學,直觀地比較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的形式後聲稱兩者並無差異,同時質疑翻轉課堂的實際效果[4]等。反思研究呼籲理性看待翻轉課堂在實踐教學中的價值和慎行推廣,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 課堂觀察: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實施探究式教學?
    課堂觀察: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實施探究式教學?課堂觀察: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實施探究式教學?前些日子,讀了特級教師華應龍《圓的認識》一課的教學反思——《大成若缺認識「圓」》,深受啟發,使我對探究式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華老師通過認真的「課前慎思」,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圓的特徵,初步學會畫圓,發展空間觀念。2、在認識圓的過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維的樂趣。」圍繞這兩個目標,華老師在課堂中設計了「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為何這樣做、一定這樣嗎?」
  • 我眼中的語文課堂教學
    為期四個月的學習經歷,在不斷地反思中激勵了我們成長,同時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加強了對自身的了解,為後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轉變課程教育思想,夯實理論基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日常教學實踐行為就展現了個體的教育理念,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則需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培訓,藉此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學素養,完善育人方略。
  •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說困難,課堂教學要成功也非輕而易舉的事。一、上課的基本要求:(一)、教學目標明確。3、注意區別課時目標和課程目標,教學目標應相對集中,不宜太多太雜,表述具體、可操作,讓學生清楚明白。(二)、方法科學有效。1、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學生的實際的自身的特點,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
  •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文/強哥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高效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