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狀況,意味著什麼

2020-12-16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個公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著重使學生在傾聽,表達和應對等能力方面有所發展,提升學生人與人之間友好交際的素養。」

縱觀當前中學課堂發言的現狀,還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所以,落實有效的課堂發言策略已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的需求,教學的需要。

王淞舟先生說:能夠站起來落落大方地說是一種能力,能夠坐在那安安靜靜地聽是一種修養。要做到落落大方地說,就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課堂發言訓練,它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課堂發言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從心理學角度上說,每個人都有顯示其存在價值的基本需要和自我表現的動機,而課堂發言可以使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得以及時顯現。

01 案例分析

在轉學以前,小凌學習成績很好,上課積極發言,深受老師喜歡,同學們都很羨慕她。可轉到新學校之後,小凌發現,當自己像從前一樣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別人都不舉手,只有自己一個人積極,同學們投來了詫異的目光,這種目光中,小凌看到的是嘲諷。漸漸地,小凌覺得自己那隻手變得很沉很沉,無力舉起。於是,小凌怕了,低下了頭,心裡好難過。期中考試成績下來了,她的名次下降了很多。

爸爸媽媽看到孩子的成績後積極和老師溝通。老師找小凌談話,小凌把自己這些日子以來積攢的苦悶全都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以後,笑著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課堂上,你要帶動同學們發言,就像你從前一樣,老師支持你!」聽了老師的話,小凌備受鼓舞。從此以後,小凌上課不再注意同學們的目光,而是像以前一樣積極發言。時間長了,小凌又嘗到了積極發言的甜頭,並且自己還總結出:「積極發言,能讓自己集中注意力聽課,還能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就這樣,小凌找回了學習的自信。第一學期考試中,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

很多孩子都有同感,如果在課上回答問題,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就會產生長久不易忘記的效果。上課積極發言能夠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講,防止「走神兒」;同時促使孩子不停地動腦筋,及時理解老師課上所講的每一個知識點,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如果答錯了,經過老師或同學糾正,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一定不會再出錯。

此外,孩子通過積極發言還可以檢測自己是否正確理解了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暴露出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經過糾正從而得到進步。如果自己想錯了,卻沒有說出來,沒有經過糾正,那麼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就還是模糊的,自己也弄不清對錯,以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上課積極發言與消極沉默、發言正確與錯誤對於知識掌握的差別。

由此可以看出,積極發言可以幫助孩子克服不良學習習慣,改進學習方法,讓孩子更加高效地學習,使成績在一天天中提高起來。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發言。

02如何培養孩子上課積極發言

在教學中,老師常常會碰到這些情況: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多數學生不敢主動回答、不願回答;回答問題時心情緊張,結結巴巴、含糊不清、語不成句、詞不達意;開座談會或參加其他活動時,更是「面面相覷,金口難開」。那麼,怎樣才能培養、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能力呢?

從家長角度來說: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你的冷眼裡有牛頓,在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深切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聖和一言一行的重要,要做好孩子表達的表率,明確孩子發言要求,幫助孩子做好知識準備,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孩子勇往直前。這樣,親子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才會達到一種暢所欲言的境界。

1.孩子都很仰慕偉人,願意向偉人學習。家長平時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偉人的故事,以偉人作為孩子的榜樣。同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將聽到的故事複述出來,增強孩子的表現欲望。

2.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大膽發言。家長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學習,向孩子提問題,鼓勵孩子回答,尤其要讓孩子認識到即使回答錯了也沒有關係,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斷暴露出來並加以改正,以後犯錯誤的機會才會更少,學習成績才會更好,老師也才會更喜歡自己。

3.如果孩子性格內向,家長更應鼓勵其大膽發言,對於孩子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同時家長也應多和孩子談心,和孩子一起討論積極發言的話題,讓孩子自己總結利弊,使孩子認識到:開動腦筋、積極發言,對自己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4.家長要教會孩子發言,發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發言時圍繞一個中心展開內容,抓住要領去說;發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如介紹物體時,要讓孩子知道應該介紹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作用等,介紹事情要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進行,介紹人物時,還要把人物的具體事跡講出來,等等。

從老師角度來說:

1.在日常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消除害怕感與來自於老師和同學的壓迫感。

我不止一次地做過調查學生在課堂上不愛發言的原因,「因害怕出錯」而不敢發言的學生比例非常大,佔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特別對後進生來說,更是願意做一個聽眾,他們把老師的提問當作「傷心事」;也有一些學生想說但又怕自己說得不夠好,怕別人取笑自己,從而害怕發言,而有趣的是,問及他們內心深處有沒有發言的欲望,回答有的同學所佔比例也非常大,也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因害怕出錯而不敢發言,越害怕就越不敢說,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

2.抓住機會引導孩子們對孩子的發言給出真城的讚美與掌聲,激起孩子內心深處的榮譽感與認同感。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口語表達能力。每次上課,我都會努力營造一種使學生敢於發言、樂於發言的輕鬆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思維被調動。課堂氛圍也活躍,課堂效果會提高。

3.給孩子樹立一個觸手可及的目標,明確前進的方向。很多同學都喜歡定很多大目標,都盯著班上最拔尖的幾個同學去比較,往往忽視了小目標的重要性,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再大的目標沒有小目標的累積也不會成功,我們需要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4.引導孩子積極的情緒體驗,讓孩子明白站起來回答問題並沒有那麼難。在課堂中,創設和諧的氛圍。在發言中,不讓學生感到忐忑不安,而是讓孩子在發言感受到快樂,允許學生們出錯,把他們的出錯當成一種資源。少批評或不批評,多鼓勵,告訴他們能夠勇敢的站起來就已經很了不起。關注不同學生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不一樣,見解不同要包容,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

總之,「學生不善發言」只是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現象,作為教師,以後在課堂上,當沒人舉手的時候,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千萬不能急躁,我們只要正視並認真研究這個問題,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與教學手段,就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03反思

課堂發言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重要橋梁。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可以使孩子學習變得更紮實,邏輯思維能力更強,更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與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時常注意到,班上總是有一部分孩子,他們的思維能夠跟著教師的教學活動,他們專注地聽,他們凝神看黑板或者屏幕,他們的雙眼閃閃發亮。很顯然,他們在積極思考。但是,他們並不樂意積極舉手。我願意孩子以他們自己喜歡、舒服的狀態在課堂上學習,只要不打擾他人。

還有一部分孩子,他們看起來並不專注。他們的雙手總是在各種小忙碌,他們在課堂上很少舉手,但是作業的正確率非常高。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一動不動可能會讓他們不知所措,甚至非常彆扭。在不發出聲音、不打擾課堂的前提下,我也常常由著他們去。

特別有意思的是,在我高年級的班上,出現了好幾個發言特別積極的孩子。但事實上他們的回答質量經常是比較糟糕的很多時候,我覺得他們只是為了發言而發言,完全不是經過自己的內化、整合後的表達。他們常常出錯,且樂此不疲。我常常想,是不是他們幼兒園或者低年級的時候對「上課要積極發言」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一旦遇到老師提問就條件反射般舉手,每次都如此。

孩子願意在課堂上發言,這是好事,值得鼓勵與表揚。孩子願意在課堂上專注聆聽但不發言,這是他自己覺得舒服、喜歡的方式,只要不打擾他人,完全沒有問題。

中國素來有「敏於行訥於言」的人才觀。成才的必要條件不是一定得喜歡並善於口頭表達,我們身邊的各級領導或者優秀人才,很多都並不喜歡不擅長口頭表達,但是不妨礙他們可以成為行業的領袖型人才。為了孩子未來的成功,也不該逼迫不喜歡、不善於發言的孩子一定要積極發言,那只能給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帶來焦慮,增加壓力。

課堂猶如舞臺,其中每位學生都是演員,每個人表現如何,直接影響這部戲的效果與質量。教師猶如導演,必須對其中每位學生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及時監控激發每一位學生在各自崗位上能夠盡情發揮,充分展現,這樣才能齊心協力演好每一齣戲,達到預期效果。

相關焦點

  • 抓教學反思,建高效課堂
    積極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中,努力實踐「三步七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為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得到如下心得體會:一、課前反思1、教學內容反思 教學內容作為教學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處於核心位置。對教學內容精確到位的反思將使你的備課更為充分。也是上好一堂課的最有力的保障。其反思包括:1°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 學生要不要在課堂積極發言,實踐中發現課堂互動的利與弊
    教學二十年來,從我教學中和我觀摩別人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在一節課上,老師提出問題,通常希望得到同學積極回應。有的學生非常積極舉手發言,而有的學生舉手不積極。積極發言的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那些不積極舉手的孩子真的是不好學嗎?
  • 教學反思該「反思點」什麼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學反思能力決定著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那麼,我們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麼呢?
  • 英語課堂 | 高中英語課堂學生發言不積極?課堂氣氛沉悶怎麼辦??
    課堂沉默是普遍存在於英語課堂學習中的現象,在高中課堂尤為突出。本文筆者針對平時教學活動過程中了解到的課堂教學沉默現象,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分析了沉默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進策略。根據Troike對交際行為的劃分,課堂沉默可以被定義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無聲的或者非語言交流的課堂教學環境的交際行為。
  • 反思英語課堂教學 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淮濱高中英語學科開展「課堂研究與學科建設」學術沙龍活動
    本次學術沙龍活動圍繞「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怎樣引領青年教師成長」、「什麼是課堂」、「在課堂改進月活動中的收穫和感悟」以及「課堂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思路」等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高一英語學科組長蔣正中老師由追溯英語這門語言的起源和意義開篇,分享了對於英語課堂研究、高一英語課的不足和改進思路以及學科建設指導思想的自己的見解;高二一部學科組長孫仕鋒老師以《英語課堂教師的一系列問題教學行為》為主要內容做出了精彩報告,引發了全體教師的深刻反思和積極反響;接著,高二二部學科組長代肖老師從英語學科建設指導思想、教師共同成長、「課堂」之我見、課改月之反思和課題在路上五個方面做出了精彩分享
  •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通過集體智慧和共同努力,先將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1.深入學習新課標理念,準確把握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年齡特徵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所學內容,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實效。
  • 教學反思到底在思什麼?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前後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逐步完善自己的多維度課堂,以期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進步。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課標理念,是否有利學生的發展。教師需要養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的習慣。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的成與敗。
  • 轉變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你們的課堂你們做主
    四是,思想懶惰,安於現狀,不願花時間和精力專研教學業務,更新教學理論和手段,以至於缺乏系統具體的教學方式。針對這種狀況,深入領會新課程的標準和理念,把握高中歷史教學的要求和特點,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適應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新課程改革要求歷史教學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要將歷史課堂還給學生。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 面向每個學生的全員互動教學——基於雨課堂的教學案例
    但實際上,只有三五個積極的學生獲得了回答問題的機會,絕大多數學生都只會作壁上觀,要麼主動迴避教師的提問,要麼消極參與活動。這種課堂是典型的第三象限教學模式。在這種課堂上,即使再有經驗的教師,也只能提問那些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並以正確回答問題來維持課堂的活潑節奏;至於絕大多數學生,教師對他們是不了解的:因為他們拒絕提供反饋,教師也就不可能實時評估其學習狀況。
  • 課堂枯燥?中學教師如何利用遊戲來教學?
    翻轉課堂的應用有助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然而,應用於自律不足的學生身上,常常會出現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課堂、達不到教學效果的困境。怎麼辦呢?來自遼寧師範大學的戴心來教授與碩士研究生張承寧認為,不如順著學生愛玩的特點,通過遊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學習。設計基於遊戲化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下圖所示。
  • 教師應反思教學現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人們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無趣,數學教學變成了「講學練」、「題海戰」。對此,教師應反思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反思自己課堂中的評價語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有了些許變化,但是做得還很不到位,存在很大的誤區,值得自己反思。一、評價太模糊語文課堂以朗讀為準,有的學生讀得比較好時,我就會誇獎道:「讀的真棒」「讀的太好了」。學生讀得好在哪裡呢?不得而知。反思: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學生不清楚自己「棒」在哪裡。
  • 正確解讀課堂教學中的沉默現象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例如,學生在課堂參與遊戲時,遊戲氣氛必然是活躍的,除卻遊戲難度太高或是過於單一,否則不應會出現課堂沉默的現象,因為,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對遊戲的參與都是充滿熱情的。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時,「會而不答」的學生,連回答「YES!」或「NO!」的都沒有,課堂陷入沉默之中,這說明什麼?
  • 「誘惑」學生課堂發言的7個絕招!
    「誘惑」學生課堂發言的7個絕招!「有哪個同學能回答下這個問題?」沒人舉手,最後老師自問自答。學生課上不愛發言,老師就只能自導自演。所以課上不愛發言,這可是個大問題呢!學生要是能踴躍發言,先別說成績是否會提高,至少咱老師們上起課來也帶勁!那麼,怎麼讓孩子舉起小手,張開嘴巴呢?一起來看看都有何良方吧!
  • 課堂教學如何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
    在當代教育中,教育的重點已經從講授(teaching)轉向了學習(learning),教學的中心從教師轉向了學生。而這是通過讓學生對他們的學習承擔更大的責任,鼓勵課堂內更多的合作,同時確保積極和有意義的學習得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有望成為規範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鼓勵更大的自主權,並幫助學生輕鬆地從課堂學習過渡到放學後的生活。這種教學方法,在教育中開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採用,並有望成為規範,而不是例外。
  • 反思教學的途徑(二)
    就「備課」而言,「針對教學事件並以有效教學的理念去設計教學活動」意味著:上一節課或在更早的時候,我的課堂裡發生了什麼教學事件?這與什麼問題相關?這個問題我以前見過或聽說過嗎?別人曾經遇到並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嗎?別人是怎樣解決的?我能否借鑑別人的想法或做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現今教學成績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能力和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而這顯然與課堂教學效果有直接的關係。說到課堂效果,就需要與教學反思聯繫上了。作為教師,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固然重要,但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對課堂教學反思和變通,教師很難進行有效高效的教學。
  • 思維型課堂教學的構建與學生發展
    該項研究的創新在於揭示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徵,構建了思維型課堂教學模式。界定了思維課堂的內涵。思維課堂是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為目的,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發展的課堂。其中,課標是培養學生思維結構的依據,教材是養成學生思維過程的載體,教師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嚮導,學生是具有生命力與創造力的個體,是發展自身思維品質的主體。
  • 教學反思的五個思點和七條路徑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