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寶寶的「黃金作物」,健脾養胃!只需三種食材,二步搞定

2020-10-21 寶寶愛輔食

寶寶小的時候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肚脹,腹瀉。尤其剛斷奶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作為父母的看著孩子不消化,吃東西沒胃口,想盡辦法的給孩子買助消化的口服液啊,衝劑啊,是藥三分毒。疼愛寶寶的父母,何不從飲食方面多注意調養一下,給家中的寶寶煲一碗開胃的小米山藥粥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保健物質,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外,還含有核黃素等。 相比稻米和小麥等主食,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是稻米、小麥的5~10倍,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鈣,幾乎與乳製品中所含的鈣差不多。對於小朋友們來說,常吃鮮玉米對智力發展很有好處。


小米不僅養胃,還能健胃消食、加上山藥也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山藥中所含的澱粉酶能夠幫助調理脾胃,它還含有18種胺基酸以及大量的免疫物質,經常吃山藥能讓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來提高免疫力,對於免疫力比較弱的小寶寶經常吃山藥可以增強體質哦。」

這三種黃金食材組合在一起做成小米糊,口感細膩,淡淡的黃色調調小米糊,猶如冬日裡的一道暖陽,在寒冷的清晨喝上一杯,暖暖的…既健脾又養胃哦!


—玉米山藥小米糊—

食 材

小米:50克

山藥:一節

玉米:半根

純淨水:750~1000ML

冰糖:5克(小月齡寶寶不加)


參考月齡:7個月以上

難易程度:簡單

提示:適合對食譜中食材不過敏的寶寶

製作量不代表添加量哦!!


步 驟




1

小米清洗乾淨


2

玉米清洗乾淨,取玉米粒


3

山藥去皮切小塊。將所有食材倒入破壁機


*如果沒有破壁機,可以將所有食材放鍋中煮成米粥,冷卻後再放料理機中打成糊即可


4

加入750~1000ML的純淨水。


5

啟動豆漿/玉米糊或米糊功能即可。


6

口感清甜細膩,淡淡的黃色調調,暖暖的…


7

在秋冬的清晨喝上一杯,既健脾又養胃哦。保證寶寶咕嚕咕嚕能喝上一大杯

相關焦點

  • 2種食材2步搞定,健脾養胃,提高免疫力,7個月寶寶吃很合適
    一般情況下,輔食的添加順序是:糊狀——泥狀——塊狀——固體那什麼時候給寶寶餵養糊狀、泥狀或者固體呢?雖然會有一個推薦月份,但實際上,每個寶寶生長發育情況各不相同,最科學的餵養方式,應該由寶寶發育技能來決定。
  • 健脾養胃粥的做法
    菜譜名:健脾養胃粥 參考月齡:12個月+ 今天我特意用山藥和小米這對養胃「黃金組合」,做了一道健脾養胃粥,再加上新鮮的山楂,既養胃又開胃,還能消積食,這個季節最需要! 這個粥的味道更是一級棒,酸酸甜甜的山楂,加上軟軟糯糯的南瓜,沒有食慾的寶寶也能唏哩呼嚕吃掉一整碗!
  • 寶寶健脾養胃的輔食
    寶寶到了該添加輔食的階段就要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只給寶寶吃母乳往往不能夠滿足寶寶對營養的需求,進而影響寶寶的成長發育。脾胃虛弱是小寶寶容易出現的問題,因此可以給寶寶選擇一些健脾養胃的輔食。那寶寶健脾養胃的輔食都有哪些呢?一是小米粥。
  • 山藥和它一起做,簡單3步就完成,補鐵補血,健脾養胃!
    山藥和紅棗搭配,有健脾養胃,益氣補血的功效;今天就用這兩樣食材來做一道棗泥山藥糕,簡單三步就能完成,山藥蒸一蒸,壓成泥,再切成小塊就上桌啦,入口綿軟香甜,作為寶寶輔食也是不錯的選擇!10、切成小方塊即可;11、甜甜糯糯的棗泥山藥糕,簡單3步就完成
  • 立秋後多給家人喝這幾種粥,健脾養胃,營養全面好消化,家人愛喝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民間常言說:「立秋要貼秋膘」,但在這秋夏交替的季節,人們的脾胃經過苦夏的煎熬會變得比較弱,如果一時吃得太油膩會引起腸胃不適,這時節早晚最好食用一些利溼健脾的食物,還是以清淡為主。
  • 八種食材磨豆漿,健脾養胃,益氣安神
    八寶豆漿八種食材的搭配,能夠互補蛋白質中胺基酸數量和含量的不足,搭配出最佳的營養組合。八寶豆漿具有健脾養胃,消滯減肥、益氣安神、提升內臟活力的作用,可以當作日常的飲食保健方。原料:黃豆、紅豆、芝麻、核桃仁、蓮子、花生、薏仁、百合、水、冰糖。
  • 寶媽必備,懶人必備秋冬健脾養胃米糊,2分鐘搞定
    山藥最能健脾,對於脾胃不好的人要常吃,可是很多小夥伴不喜歡清炒山藥的味道,總感覺黏黏的太清淡,這樣的話我們其實可以用來煮粥或者米糊的時候放一些。小米最能養胃,胃不好的人要常備。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個懶人必備的健脾養胃米糊,2分鐘搞定。
  • 寶寶腸胃不好,多吃這幾道輔食,健脾養胃
    消化系統是寶寶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比如我們常見的積食和脾虛這些都是導致寶寶不愛吃飯,長不高,身體瘦弱,易得病的原因。今天小編給寶媽們分享以下這幾道輔食,健脾養胃。寶寶適量吃山藥小米糊有利於健脾養胃消食化積從而改善寶寶消化不良胃口不佳情況
  • 立秋之後,健脾養胃的山藥粥可以給寶寶們做起-嗨吃網
    山藥粥細膩軟滑,而且健脾養胃。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轉涼,健脾養胃的山藥粥可以給寶寶們做起來了。立秋之後流感也開始了,健脾養胃的山藥粥也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適當的給寶寶吃一些,也有利於寶寶增強自身免疫力。山藥粥怎麼樣做也是要講究的,如果單調做出來,寶寶肯定不愛吃。山藥粥這麼做,寶寶肯定特別愛喝。
  • 立秋後,腸胃不好的寶寶,該吃什麼健脾養胃呢?看這裡,一學就會
    老話說「秋來伏去,祛溼養胃」,介紹幾款,食材易得,又適合寶寶健脾胃的飲食1.紅豆湯,紅豆有祛溼益氣、健脾益腎、清心養神的功效,秋天這個季節,不管男女老少喝紅豆湯對身體都是極好的。煮紅豆湯和煮綠豆湯一樣,需要慢慢熬製,熬到粘稠才好喝,也利於消化吸收;煮紅豆湯之前,先將紅豆在清水中浸泡12個小時,煮時清洗一下即可下鍋,大火煮開,小火慢燉,快出鍋的時候,放點冰糖在裡面,寶寶一定愛吃。
  • 早餐別老喝豆漿了,這幾樣食材一起打成漿,健脾又養胃,還易吸收
    豆漿是很多人家早餐的標配,一碗豆漿搭配油條包子,一頓簡單美味的早餐就搞定了。豆漿大家都並不陌生了,以前都會去買來吃,現在只要家裡有豆漿機,每天早上都可以自己在家現榨新鮮的豆漿喝,提前一天晚上把黃豆泡好,早上打豆漿簡單又省事。
  • 健脾養胃的粥有哪些?健脾養胃粥的推薦!
    什麼是養胃粥,養胃粥不僅能夠補充益氣,健脾開胃,還能夠滋陰潤肺,對於有盜汗、體虛、沒有食慾的人非常實用。健脾養胃粥它非常容易消化,健脾養胃粥有養生功效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健脾養胃粥有哪些?
  • 早晨或是養胃「黃金期」,常吃三種食物,養成兩個習慣,助胃健康
    日生活中我們需要養成養胃的習慣,呵護胃部健康。尤其是早晨,是養胃的黃金期,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早晨或是養胃「黃金期」,常吃三種食物,有益養胃1、板慄板慄的營養價值是很好的,秋冬來臨之際,天氣寒冷,平時我們可以多食用一些溫補性的食材,而且板慄具有很好的修復功能,能夠幫助修復胃黏膜,平時可以用板慄熬粥早上食用
  • 山藥健脾養胃,益處真不少,醫生提示:這三種人要少碰
    山藥除了味道很好之外,還有著很好的養胃效果,平時吃一些可以達到養胃的效果。但是醫生提示,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吃山藥,這些人如果大量食用山藥,甚至會產生反作用。一、山藥健脾養胃,益處真不少,醫生提示:這三種人要少碰1、糖尿病患者雖然山藥有降血糖的效果,但是山藥中富含大量的澱粉。
  • 5款寶寶養胃小米粥,健脾益胃吃飯香
    都是一些健脾養胃的東西,嘗試著做了5款養胃的小米粥,她們家大寶吃了之後效果非常好!如果大家的寶寶也容易積食肚脹的話,可以嘗試著做一下給寶寶調理一下腸胃,寶寶會舒服很多。幫助消化:南瓜二米粥健脾益胃健脾養胃
  • 粗糧食材,高纖維易消化,被稱為黃金作物的玉米,做早餐最合適了
    玉米面被稱為「黃金作物」,屬於粗糧,高纖維易消化,對我們的身體特別的友好。像玉米面的大餅、煎餅、玉米面饅頭、玉米面的點心、粥、菜糰子、玉米面的窩頭、發糕等等,和任何食材搭配都能出現不一樣的美味。香甜可口的玉米面窩窩頭需要用到的食材有,玉米面150克 中筋麵粉50克 酵母2克 白糖30克 清水100克步驟一:先將以上的食材準備好,首先把玉米面,中筋麵粉,白糖酵母放在一起攪拌均勻。步驟二:然後倒入清水攪拌成絮狀。清水可以邊倒邊攪拌。
  • 山藥新吃法,挑食寶寶追著吃,健脾養胃又補鈣,嬰兒輔食首選
    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製作這道山藥手指餅,選用健脾養胃的食材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有助於寶寶消化和吸收,經常吃還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同時搭配健脾益氣的山藥,加上寶寶喜歡喝的奶粉,這樣口感更容易被寶寶接受。
  • 清火去燥,還能健脾養胃,這三款寶寶輔食,媽媽必備
    導讀:清火去燥,還能健脾養胃,這三款寶寶輔食,媽媽必備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紫淮山南瓜小米粥,健脾養胃又益肺!
    紫淮山搭配上南瓜,小米,這樣的粥煮出來就非常健脾養胃,潤肺養肺!先來張成品圖鎮樓![呵呵][呵呵][呵呵]準備食材:紫淮山,南瓜,小米,紅棗。(小帖士:南瓜要挑選又紅又熟的,顏色看起來金燦燦的老南瓜最好,這種南瓜最香甜。)
  • 簡單的食療調養,就可以做到健脾養胃、護肝補腎、潤肺養心的功效
    養胃就是滋養五臟養胃即清養胃陰,精神緊張、過度疲勞、酗酒無度、嗜煙成癖、饑飽不均、飲食不潔、晚餐過飽、狼吞虎咽、咖啡濃茶、濫用藥物均會引起胃部不適,常見的胃部不適症狀表現為: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易飢、大便燥結、口乾咽燥等;其實了解自己的胃就會懂得如何保養了,養胃除了幫助消化之外還要關心健脾,脾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