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微課堂
在家一起學食育|民俗篇
二十四節氣--雨水
諺語:春雨貴如油
圖片|央視新聞
雨水--節氣特點
雨水是緊隨立春之後的第二個節氣,它與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相似,都是反映降水情況的節氣。
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至20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
雨水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
雨水--三候
雨水節氣的物候有三候,即: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候獺祭魚,雨水節氣的第一個五日,河水融化,魚兒浮出水面,水獺開始大肆捕捉魚類, 它們將捕捉到的魚陳列在水邊,像是祭天,感恩自然的饋贈,於是有「豺獺知報本」(豺祭獸、獺祭魚)的說法。
二候鴻雁來,五天過後,能看見從南方飛來的大雁。
三候草木萌動,又過五天,在春雨的潤澤下,草木抽出嫩芽,空氣裡蕩漾著沁人心脾的氣息,大地充滿生機,呈現「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早春美景。
食農教育
圖片|來源於網絡
農諺說得好:「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們都想有個好的開端,希望「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在這個時候,人們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盼,有些地方的農民會在雨水日預卜一年的豐歉,雨水這天若下雨,預示農業將會獲得豐收,如民間諺語所云:「雨水有水,農家不缺米」;若是晴天,則主旱,影響農業生產,所謂「雨水無水多春旱」、「雨水不落,下秧無著」。
節氣飲食與健康
唐代醫家--孫思邈:「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飲食上少油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總的原則是「少酸多甘」。
民間諺語:「春捂秋凍」、「衣著宜「下厚上薄」,提醒家長和孩子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
目前還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期間,提醒家長和孩子們還需要繼續注意個人防護和保健,注意健康飲食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① https://mp.weixin.qq.com/s/zWcorf9T2mcIu_loTRgNmw
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A8%E6%B0%B4/266315?from=kg_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