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和寶寶說「不要隨便親別人」、「不要打人」都不管用怎麼辦?

2020-09-05 美盈達教育

案例1:男寶,2歲多,最近在小區裡和同齡的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不管男孩女孩,玩著玩著就去抱抱親親了。

我們每次回到家都會反覆跟他強調,這些行為是只能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的,不能隨隨便便跟家人以外的人抱抱親親,小朋友也不行,而且別人也不可以這樣對你抱抱親親,甚至是摸摸。

寶寶似懂非懂,昨天又和小女孩抱抱親親,弄得女孩家長都對我們大人有意見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家長該怎麼做呢?



MyGym早教老師說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的這些行為是表達友善,是願意社交的一種表現。盲目禁止只會讓孩子有種莫名受挫的感覺。

我們可以根據社交距離能接受的程度,告訴孩子行為的程度以及界限

例如親親不可以,經過別人允許輕輕地抱一下可以,或者換成擊掌或牽手等;如果想和別人一起玩,表達喜歡,可以跑跑跳跳,可以拍手叫好……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行為可以代替親親表達友善。



案例2:男寶,2歲半,20個月以後經常要打小朋友,小區裡平時一起玩的小朋友幾乎都被他打過,有的奶奶都不讓自家孩子跟他玩兒了。每次都會跟他說打人會讓別人痛、傷心、會哭的,要握握手或輕輕拍拍肩,回答都說好,記住了,以後不會,但事後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還是會伸手去打,尤其在搶玩具的時候,如果在他舉手之前跟他說握握手,他也會放下手去握小朋友。

平時都是奶奶帶,媽媽都是下班回家聽奶奶反饋再跟他說打人不對,幾乎每天說但完全不見效。孩子快上幼兒園了,怕在幼兒園會被認為是「壞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MyGym早教老師說

天天說「不要打人」反而會強化孩子打人的行為。

語言禁止要少而輕簡,非語言的禁止可以增加,例如,搖頭、揮手、扶住孩子肩膀、「噓」等手勢。

家長不要只盯著「消除打人行為」這個目的,而要關注貼近孩子需求的、能表達情緒和立場或解決問題的言行:例如告訴孩子,你可以告訴小朋友不可以拿,要商量;你可以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問可不可以給你玩一會或者輪流玩。



案例3:女娃。2歲半。原來和小朋友相處都很融洽,也懂得謙讓,最近一段時間,非常自私總以自我為中心,不稱心就會大打出手,對小朋友這樣,對家人也如此,我們只能無奈的等她打完再進行說教,但效果不明顯。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該如何應對?

MyGym早教老師說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在這個年齡段,孩子這樣的表現是正常的,開始有「自我」意識並會逐步增強。出現打人的行為屬於適齡的「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

我們要做的是,把孩子的情緒願望和行為分開處理,也就是要接納孩子情緒,而節制言行。

通俗來講就是,你可以還想看手機,你可以還想吃糖,你可以生氣,我們能理解你的不開心,但你不可以打人。

家長可以給予打人的替代行為,比如可以哭,可以喊叫、跺腳,以及教給孩子如何用語言表達不滿。

相關焦點

  • 繪本裡的性教育——《不要隨便親我》
    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見到都想親一親,可是,孩子卻不一定喜歡被親吻,可是很多孩子孩子不知道怎麼表達,或者並不敢表達自己的不喜歡。而這些「不知道」、「不敢」都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以及身體界限的建立,對孩子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 孩子打人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寶寶,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有的時候還會把爸爸的文件撕得亂七八糟,孩子甚至在公園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一生氣就將其他的朋友大哭或者是推倒地上,這個孩子的家長也非常的苦惱,每一個寶寶有自己情緒表達的方式,寶寶喜歡打人的方式雖不是故意的,但是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還傷害了其他人心,甚至還會鬧出一些小矛盾,導致其他的小朋友疏遠自己的寶寶,這是家長最不想看到的,一般來說,面對愛打人的寶寶,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還在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家長不妨試試看
  • 如果你愛我,請不要隨便親我
    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保護孩子,應從拒絕別人隨便親吻你的孩子開始。在大人口腔裡有著幾百種細菌,親吻可傳染超過270種細菌。這些病菌雖然在成人身上沒有成為病,但孩子年齡小,免疫力和抵抗力差,病菌到了孩子那裡可能會不小的危害。
  • 不要隨便親寶寶 小姑娘感染了皰疹差點毀容!
    不要隨便親寶寶 小姑娘感染了皰疹差點毀容!
  • 父母必看-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在漫長的育兒過程中,孩子愛打人,會是我們家長逃不開的難題,尤其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 朵朵媽:我女兒一歲五個月,特別愛打人,還愛搶別人東西,現在都不敢帶她到樓下小公園玩了,每次都把別的小孩打哭,又或搶別人的的玩具,我天天跟她說不要這樣,每次答應的好好的,哪知道轉眼又和別家孩子打起來了。各種辦法都想了還是沒用,不知道該怎樣教育,我天天為這事頭痛,覺得自已教育孩子好失敗。
  • 不要問別人「我該怎麼辦」
    最近遇到好些人和好些問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我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有意思嗎?既然這樣問了,就說明你現在的處境不妙,而且有些慌亂。想找個軍師或者高人幫忙參考一下,其實沒有必要,隨便問別人的人,你經過自己的思考了嗎?別人給你說的方法和觀點你又會信任和接受嗎?不見得。如果真的信任或接受了,也許你也就不會處於不妙的境地了。
  • 繪本推薦 |《不要隨便順從別人》
    不要隨便順從別人適讀年齡:3-6歲播講:小石姐姐《不要隨便順從別人》是學會愛自己系列繪本中的其中一本,這套系列繪本是非常棒的安全教育繪本,通過實際情境的描繪,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善待自己,勇敢說不,讓孩子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拒絕別人,不隨便順從別人。
  • 不要隨意親寶寶,小心得「親吻病」!這5種情況,千萬別亂親
    可親戚們不知道的是,這小小的一吻,對寶寶來說,卻有巨大風險。 前幾天新聞報導,一名8歲女孩被親吻後得了「親吻病」,反覆出現皮疹和發燒,後來只能靠化療醫治。EB病毒,是皰疹病毒的一種,大量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腺和唾液中。它傳的方式,就是「口口傳播」。研究證明,95%的成年人都攜有EB病毒。
  • 和小朋友玩耍,寶寶愛「打人」?糾正寶寶攻擊行為,千萬不要硬來
    寶寶和別人一起玩耍的時候,突然發起脾氣,把別的小朋友一把推開。寶寶所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稱為兒童攻擊性行為。那麼,兒童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糾正寶寶攻擊行為呢?比如寶寶在別人跌跤時嘲笑,直接打小夥伴,或者背後說壞話或者造謠等等。TIP:需要提醒的是,攻擊行為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體現,而隨著年齡變大,其攻擊方式也有改變。所以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寶寶,一旦出現攻擊性行為,就要及時阻止並糾正。
  • 寶寶愛打人怎麼辦?找到打人的原因最重要
    寶寶的任何行為都有原因,打人也是,如果每次寶寶打完人,父母都只是說:你怎麼打人呢?不可以打人。這樣是沒有用的,我們只有找到寶寶打人的原因,才能幫助寶寶改掉打人的壞習慣。父母錯誤的行為示範如果父母總是喜歡用動手動腳的方式解決問題,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受影響,父母不高興的時候打人了,那麼我發脾氣了也可以打人。所以,父母首先要教寶寶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比如說想跟別人打招呼不要拍一下,我們可以握握手,或者摸一下;出現問題的時候要耐心說。4.
  • 寶寶打人,怎麼辦?
    1、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就要注意言行,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並且,在與配偶相處、孩子相處時,表達關係、愛意的動作可以藉機示範給寶寶看。這時爸爸媽媽可以大大方方的在寶貝面前秀恩愛,寶寶不僅會感覺滿滿的幸福感,也會跟著潛移默化的學習如何用動作表達關心、愛意、高興。
  • 《學會愛自己之不要隨便順從別人》教孩子學會正確說「不」
    《不要隨便順從別人》是《學會愛自己》系列的其中一本,這本是由艾迪特*史萊博*維克編寫,卡羅拉*霍蘭德繪圖,張清泉翻譯的。《學會愛自己》這一整套書都在向孩子們傳遞「學會保護自己」和「懂得善待自己」的理念,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好好保護自己、學會進行自我行為管理。
  • 寶寶打人還不聽管教 學這幾招
    自己的寶寶今年3歲,在去上幼兒園之前都是比較溫順的性格,有時候在小區裡被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會搶回來的那種。  但是上周聽老師說,寶寶最近經常在幼兒園打別的小朋友,回家我問他為什麼打別的孩子的時候,他總是顧左右而言他,要不然就是乾脆不回答。  這位媽媽很苦擾,不知道應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寶寶。
  • 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辦?
    老師向她反應,說磊磊最近在幼兒園經常動手打人、撓人,甚至還咬人,剛剛有兩個小朋友都被他抓傷了。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在的孩子身上並不少見,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更加有攻擊性的行為。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父母十分擔心,也會給同一幼兒園其他小朋友和老師造成很大困擾,最後嚴重的甚至會被幼兒園勸退。那麼當孩子出現類似情況,家長要如何處理?
  • 反覆教育孩子打人不對,為啥不管用?認識「攻擊性」行為是關鍵
    隔壁的樂樂又被媽媽訓得嚎啕大哭,媽媽不停的問他:說了多少次了,你怎麼還改不掉打人的壞毛病?樂樂小聲的說:我跟天天好好說了那麼長時間,可他就是不把玩具給我玩,我一生氣一忍不住就打了他。樂樂在小區是出了名愛打人的孩子,一言不合就動手,似乎就是對他最真實的寫照。
  • 8歲女童患上「親吻病」:千萬不要再隨便親孩子了
    江蘇蘇州一名8歲女孩陽陽,近年反覆出現皮疹和發燒,被確診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 這種病不斷侵蝕孩子的抵抗力,為此,陽陽每天穿的衣服都要消毒。
  • 寶寶打人or被打怎麼辦?高情商的家長都這樣做
    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對家長的考驗,社交這道坎更是不用說,讓許多家長操碎了心。明明在一起玩得好好的小夥伴,為爭個玩具不是自己被打哭了,就是把別人打哭了,讓人頭疼不已。2、寶寶自我意識萌發:2歲左右的寶寶開始萌發自我意識,會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所以只能藉助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並且這一階段的寶寶還意識不到「打人」會「傷害」別人。
  • 寶寶1歲後開始咬人打人了,怎麼辦?
    1歲左右,不少寶寶開始學習走路,對寶寶來說,掌握新技能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帶給寶寶很多的不安和未知。到了1歲半左右,不少孩子的情緒會更加強烈,寶寶還沒有掌握表達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寶寶咬人打人成了很多家長的難題。
  • 寶寶總是亂發脾氣?亂打人?面對執拗孩子,不妨試試「共情溝通」
    甚至有的寶寶還會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打完人自己卻先哭個不停,把全家都搞得天翻地覆的。面對孩子的這種特殊執拗期,寶媽常常會束手無措,一味說教不管用,打罵孩子又捨不得,這讓不少媽媽犯了難,不知怎麼辦才好。孩子的情緒更加激動了一邊說一邊在一位男老師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就這樣失去了入學資格。回到家後,女主角顧家沒有回家打罵孩子,而是對孩子說,寶寶你沒有錯,但是不能別人不聽你的就隨便咬人,這樣是不對的,你聽到了嗎?孩子的情緒被稍微安撫下來,鑽到媽媽的懷裡。
  • 寶寶打人or被打怎麼辦?高情商的家長都這樣做!「直播回顧」
    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所以只能藉助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並且這一階段的寶寶還意識不到「打人」會「傷害」別人。3、缺乏自控力:3、4歲以後大部分寶寶都可以理解別人的感受,但是人的大腦前額葉皮層負責理性思維、自我控制,而寶寶的前額葉遠遠沒有發育成熟,還不能像大人那樣「深思熟慮」,行事難免容易衝動出現打人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