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北大校史(一)】京師大學堂時期(1898—1912)

2020-12-16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稱北京大學校。一百多年來,北京大學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學術傳統,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發祥地,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最初基地。北京大學「承太學正統,立大學祖庭」,催生了中國近代最早的現代學制,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獨特地位。巍巍上庠,國運所系。北京大學115周年校慶之際,在校史館的支持下,本網特編輯一組校史照片,從這些珍貴的歷史瞬間中,一窺北京大學發展的脈絡,重溫文化傳統,以「弘揚五四精神,共築中華夢想」。

1898年,京師大學堂在戊戌維新運動中誕生。它是我國近代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改革舊式科舉制度,制訂新的學制章程,以「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教學內容強調「中體西用」、「中西並重」。成立之初,行使雙重職能,既是全國最高學府,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統轄各省學堂。

京師大學堂匾

京師大學堂舊址,原馬神廟和嘉公主府,位於今北京景山東街。

 

    1902年由張百熙主持制定的《欽定大學堂章程》,共8章84節。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由政府頒布的全面系統的學制章程。

 
1903年京師大學堂仕學、師範師生合影
 
 
師範館學生孫昌烜的中國文學試卷
 
 
京師大學堂教職工合影,背景為藏書樓。

  京師大學堂足球隊 

    光緒二十九年(1904)清廷將管學大臣改為總理學務大臣,統轄全國學務。京師大學堂設總監督,專管大學堂事務,張亨嘉為首任大學堂總監督。 

 

京師大學堂1907年首次舉行畢業典禮。圖為京師大學堂學生杜福堃畢業文憑
 
 

連結:北京大學校史館 

編輯:碧荷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中的北大校史(二)】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1912-1916)
    【編者按】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稱北京大學校。一百多年來,北京大學的發展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學術傳統,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發祥地,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最初基地。
  • 京師大學堂開學日期考
    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中外矚目,北大歷史上一個長期未搞清的重要日期應該得到澄清,那就是1898年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的開學日期。在1951年把北大校慶日改為四十年代後期就有的校友返校日——5月4日以前,校慶日一直是12月17日,人們均以為那就是當年京師大學堂創辦時的開學日子,實際上卻不對。
  • 老照片記錄中國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是中國北京大學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圖為北京和嘉公主府(四公主府)院落,後來改成二院圖書館。
  • 京師大學堂首次開學日之謎及其解開
    按照這個慣例,北大的校慶日應來自於其前身京師大學堂於戊戌年(1898年)創建時的第一個開學日。新北大的5月4日的校慶日,是為了紀念1919年爆發的著名的「五四」運動而特別改的,當然與100年前京師大學堂的第一次開學日無關。那麼,老北大的校慶日,是12月17日。這一天是否就是北大一個世紀以前的首次開學日呢?  12月17日,確是老北大的校慶日。1948年,是北大50周年。
  • 京師大學堂
    最初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設立京師大學堂提議的是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他於1896年6月12月向皇帝上《請推廣學校折》,認為「人才之多寡,系國勢之強弱也」。主張「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並建議設立「京師大學堂」。光緒皇帝曾命管理官書局大臣孫家鼐籌辦。1896年1月孫家鼐的《議復開辦京師大學堂折》,提出了籌辦京師大學堂的具體設想。
  • 「京師大學堂」是大學嗎
    1898年7月,清光緒帝正式下令,批准設立京師大學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師大學堂(後來被稱為「戊成大學」),一切因陋就簡,因此,它在實質上仍然是一所封建主義、並帶有近代資本主義性質的舊式書院。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校舍被佔,圖書設備被毀,大學堂難以維持,於8月3日被下令停辦。
  • 京師大學堂藝術會的藝術沙龍在京師大學堂舊址舉行
    鳳凰網文化訊 2010年6月2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交流和體驗活動——京師大學堂藝術會的藝術沙龍在京師大學堂舊址成功舉行。坐落於北京東城區沙灘后街的京師大學堂建於1898年,為現在的北京大學前身,是中國近世重要歷史變革「戊戌變法」的見證者,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坐標意義。
  • 京師大學堂啥時候建立的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時間是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清末使用的舊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其最大特色是在繼承中國古代文明的基礎上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和近代科學文化。
  • 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另有其「人」,並非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這是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創辦於1898年7月3日,這個時間點是不是有點兒熟悉。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乃戊戌變法的「百日維新」,京師大學堂應運而生。事實上,雖然甫一誕生便頂著光環,但是Ta仍舊是經歷了多重磨難,「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等這個時代賦予的苦難也落在它頭上。它倒了,它又重新站起來了。1912年5月4日,換了個「馬甲」,它便是北京大學,至此一直標誌著頂尖學術的頭銜。
  • 【歷史上的明天】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
    月14日,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位於景山東側馬神廟街的京師大學堂1902年10月14日,京師大學堂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正式舉行了招生考試。為作好招生工作,京師大學堂向全國各省督撫發出了通知,要求各地給予積極配合和支持。
  • 從顛沛流離中走來的北大
    在中國只有兩類大學,一是清華北大,二是其他大學。北大全稱北京大學,行政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在綜合實力上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九校聯盟之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C9,類似於美國的常春藤。
  • 海外史料:西方人眼裡的「京師大學堂」
    尤其可貴的是,當時的外國人已經較為普遍地掌握了現代攝影技術,他們所留下的一些珍貴老照片則更是中文史料所無法比擬的。例如京師大學堂何時成立這個現在似乎仍懸而未決的問題在西文書中卻早就有了定論。而英國漢學家馬士(Hosea Ballou Morse, 1855-1934)更進一步在其頗有影響的《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3卷,1918,138頁)一書中把京師大學堂成立的日期鎖定在1898年8月9日,即光緒皇帝任命丁韙良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並著賞給他二品頂戴的那一天。此後的西文資料中均持此說。
  • 絕代「芳華」,這樣的京師大學堂不會再有了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但是有關的醞釀籌議從1896年就開始了。當時不僅有朝臣奏請,還有來華外國人的諫言,極力闡釋成立京師大學堂的必要性。光緒帝由此下了籌辦大學堂的詔令。然而,由於朝廷有人厭言新政,又不便對光緒帝批辦的奏議公開抵制,則婉轉拖延,將倡建京師大學堂之事推給官書局辦理。
  • 溫儒敏:京師大學堂為何一開頭沒有中文系呢?
    看到這個標題,有的讀者可能會問:北大中文系才100年?百年校慶過去都十多年了,難道中文系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讓我先說說這個問題。  北大中文系的生日   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建立的,但具體到哪一天算是正式成立,並沒有定見。有三件事可供作「成立」的  根據。
  • 建國前的京師大學堂是什麼樣的
    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校址選在景山東側的和嘉公主府,離紫禁城咫尺之遙。和嘉公主是乾隆的四女兒,婚後在此居住。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留下來的唯一成果,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府。不過這裡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京師大學堂成立時,學校英文名為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翻譯過來就是北京帝國大學。1902年10月14日 (農曆九月十三),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1902年10月14日(距今115年),京師大學堂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正式舉行了招生考試。
  • 出自戊戌變法新政的京師大學堂,首任校長是史部尚書
    1898年7月3日,北京大學的前身,同時也是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的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在辛亥革命後,改名為北京大學。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成立時,當時的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首任管理學務大臣,總教習,類似現在大學的校長和教育部部長。
  • 給京師大學堂校址以應有的地位
    以往人們一提起北大,就想到沙灘紅樓,那裡固然很重要,但從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看,這裡似乎並不亞於沙灘紅樓,因為這裡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辦的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所在地,也是北京大學最初的校址,又是許多近代文化名人活動的場所,還是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搖籃。京師大學堂誕生於公主府 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的產物。
  • 京師大學堂教員薪俸知多少?
    我收藏有京師大學堂延聘宋育仁的聘書,從中可了解清末民初高等教育的狀況。鈐「京師大學堂總監督關防」漢滿朱文印。  京師大學堂的聘書極為珍罕,在這裡,就聘書內容的相關問題,作些說明。  一、延聘者與應聘者何許人?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創建於1898年,是戊戌變法的產物。京師大學堂不但是中國近代中央政府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而且具有統領全國各級學堂的行政職能,因而其「校長」被稱作管學大臣,統管全國學務。
  • 「一線光明」|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 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奏請推廣學校折時隔兩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初八日,維新派首要人物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奏摺中再次提出:「自京師立大學,各省立高等中學,府、縣立小學。」正月二十五日,御史王鵬運又一次奏請「於京師開辦大學堂」。光緒帝對此非常重視,即日發布上諭「京師大學堂,疊經臣工奏請,準其建立,現在亟須開辦。
  • 饒毅:尋根京師大學堂
    從北大保留的太外公的登記,還知道了他曾祖、祖父和父親的姓名(周春榮-周心傳-周鴻元)。依賴北大保留的資料,再加檢索,得以重構。周鴻元於光緒己丑(1889年)「恩科」中舉,他的兩個兒子周蔚生、周蔚綬上了京師大學堂、北大。周蔚生(字君邁、性初)出生於1879年,去世於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