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希望所有考生們都能夠考出好成績!古代科舉考試,類似於現在的高考,自然也牽動了無數考生的心。
在詩詞中,可以看到很多相關詩詞,讓人感受千年前考生的情緒和狀態。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3首科舉及第相關的古詩,大登科之樂,樂比天高哦。
第1首,《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孟郊家中清貧,多年科舉都考不上。一直到他46歲那一年,終於考上了進士。對比一下,白居易27歲就中進士,孟郊中進士可謂十分辛苦了。
正因為如此艱難,能夠登科中舉,那真是無比快樂。這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苦心人,天不負啊。所以,這首詩開篇就點出「昔日齷齪」,這是憶苦思甜,襯託今天的開心與興奮,引出了「今朝放蕩思無涯」的雀躍。
而後兩句更成為千古名句,那種春風得意的樣貌,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簡直穿越了時間與空間,讓千百年後的讀者也能夠體會到這種快樂。「一日看盡長安花」,看的不是花,而是將快樂灑滿長安,留在了歷史的星空上。
第2首,《及第敕下宴中獻坐主杜侍郎詩》:得召邱牆淚卻頻,若無公道也無因。門前送敕朱衣吏,席上銜杯碧落人。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燒春。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
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詩人曹松。曹松憑藉「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而享譽詩壇,算是一個冷門而有才華的詩人。
曹松相比孟郊,在科舉上更加坎坷。他多年科舉,多次失敗,簡直是非常難堪。但是他的名氣也隨著年紀而逐漸響亮起來,得到了人們的注意。
在唐昭宗天復元年(公元901),杜德祥擔任主考官。當時上面的意思是選拔一些孤貧之人,顯示朝廷的美意。
於是,這一屆有曹松、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70多歲的老頭子及第,號稱「五老榜」。而曹松也成為了白頭進士。制曰:「念爾登科之際,當予反正之年。宜降異恩,各膺寵命。」
曹松是在903年去世的。換句話說,這次大登科乃是曹松一生最後的榮耀。作為一個垂暮之年的老人,能夠科舉及第,那真是無限榮耀,無限開心。很自然,曹松對杜德祥這個主考官(所謂坐主)也是萬分感激。
這首詩就是曹松獻給杜德祥的。「若無公道也無因」,這是講曹松之前的坎坷遭遇。「門前送敕朱衣吏,席上銜杯碧落人。」這是悲歡的對比,也是悲歡的強化。
送敕朱衣吏代表喜氣洋洋,代表歡樂。而「銜杯碧落人」,是說曹松即將入土,屬於靠近黃泉之人。其實這是以悲寫樂,正因為悲歡難明,反而突出了此刻的登科快樂。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燒春。」這兩句則從語調上的悲轉為樂,畢竟這首詩是獻給主考官的,不可能一直哭啼啼悲傷。曹松一大把年紀,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這兩句其實是說,雖然曹松年邁,但是還可以老當益壯,不必懷疑「尚能飯否」的問題。
最後兩句,則代表了曹松對杜德祥的無限感激。曹松是說,雖然知道隱居之樂,雖然有避世之心,但是主考官對曹松有知遇之恩,曹松必須報答了恩情,所以就不能享受隱居之樂了。
這首詩既是對主考官的恭維,其實也是曹松內心的快樂。只不過,曹松是老年中進士,他的快樂是蘊含悲傷的。
第3首,《送族弟子西赴省》:吾家詞伯達齋翁,阿季文名有父風。筆陣千軍能獨掃,馬群萬古洗來空。嗟予還笏歸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裡。楊萬裡被譽為南宋四大詩人之一,他的詩風自然清新,語言淺顯而富有韻味。
這首詩從詩的題目上可以看出,這是楊萬裡對即將考試的族弟的勉勵。這種感覺,類似於高考前父母穿著旗袍送考,寓意「旗開得勝」。
「筆陣千軍能獨掃,馬群萬古洗來空。」筆掃千軍,用的是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橫掃千人軍。」馬空萬古,用的是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這兩句是讚譽族弟的才華,有恭維有期盼有祝願,表示自己對族弟登科的信心。
「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這是詩人提早設想大登科之樂,提早盼著榜單放出,相信族弟能夠斬獲共鳴。放榜,大家在影視劇中都看過,不提了。
所謂「泥金帖子」,是指用泥金塗飾的箋帖。古代進士及第之後,往往用泥金帖子放在家書之中,和親友分享登科之喜。這裡說「泥金帖子不須封」,是因為上一句的「榜頭先快睹」,表示楊萬裡迫不及待之意,其實也是楊萬裡對族弟的鼓勵。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