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子烤肉只有三百多年歷史,起源於明末清初。最開始是老百姓用鐵條釘成圓鐵板,叫做炙子,本意是為便於拆卸挪動,後來發現鐵條間的縫隙正好可以讓烤出的油脂滴落,使肉口感不油膩,同時受熱也更好。按照老北京的說法,貼秋膘的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炙子烤肉了。
對於一個燒熱了的炙子來說,如果沒有各種香氣撲鼻的肉陪伴,那就是對炙子最大的褻瀆。所以醃製過的牛排,快速爆醃的上腦肉,極度網紅風格的羊排和脆骨肉的搭配絕對是必不可少的肉類主食。
熨鬥牛排絕對是獲得最多點讚的美食社交頭牌,抖音紅到不行的超趣味型內容就是發源於這裡。超大塊經過醃製的牛排用熨鬥加壓,像熨衣服一樣完成對肉升華。
上腦肉雖然只經過短暫的爆醃就上了炙子,烤出來非常的入味,肉色稍變就可以吃了,不需要任何蘸料味道就足以。
網紅的氣泡羊排,觀看著他從升起到爆發的瞬間,仿佛等了一個世紀,因為你每一秒都在緊張著這個泡泡會不會在你眨眼的時候爆炸開來。
男人的憂鬱,聽著名字看著一個類似於菸灰缸的容器盛著肉登場,再將裝著黑胡椒顆粒奧利奧餅乾棒裡的黑胡椒像菸灰一樣撣落在牛排上,老爺們的即視感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