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客丨炙子烤肉:一份獨屬於京城的秋季味道

2021-01-17 騰訊網

寒露已過,霜降將至。天兒是眼瞅著一天比一天冷,可肉食愛好者的歡愉一天比一天更為強烈,因為他們又有藉口出來覓食了。

要問起京城的肉食動物們這會兒吃些什麼,他們一定會直勾勾地盯著桌上的兩盤牛羊肉不放,可他們最偏愛的涮肉倒還不是首選,說起來有些矯情,涮肉還是要留給京城第一場雪到來時才更具風情。

豐收的秋天嘛,自然要有一點滋味濃烈的美食相伴才顯得美妙。炙子烤肉就是這樣一份獨屬於京城的秋季味道。

在燒得發燙的炙子上塗上一層羊尾油,將一整盤肉倒上去,呲呲的烤肉聲不絕於耳,濃鬱的烤肉香氣撲鼻,吃進嘴裡,烤肉的焦香過後是蔥和香菜的清香與甘甜,現點現切現醃的肉軟嫩且不失嚼勁,實在讓人無法「停箸」。

1

在外地人看來只是「蔥爆羊肉加點香菜」的炙子烤肉,對於老北京人來說那就是吃烤肉的啟蒙。現在大多買炙子烤肉的餐館裡都是後廚烤好了端上來,沒煙沒火,又叫「文吃」。可炙子烤肉盛行之時,哪有這麼斯文的吃法,都是大老爺們光著膀子,脖子上搭著條毛巾,單腳踩在長板凳上,拿著雙尺二長的「六道木」(也就是筷子),在直徑一米多的鐵板上「揮斥方遒」,這叫「武吃」

蒙古遺風,《亞細亞大觀》第九輯

在京城飄蕩了三百餘年,帶來這種烤肉風潮的人,正是北京最負盛名的烤肉宛的創始人——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宛老闆。相傳他最初是在西四的南絨線胡同西口附近做著賣牛頸肉的生意,日子久了,他也添加了一項副業:在路邊支起架子,烤著自家的牛肉,過路人享受著現烤現吃的待遇。沒過多久,生意就火爆了起來。路邊擺攤艱難,煙燻火燎的,食客們便全都赤膊上陣,踩著長板凳,肆意揮灑著汗水。美拉德反應帶來的獨特風味,混合著四散的男性荷爾蒙,刺激著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路過的人不論是短工木匠,還是八旗子弟,沒有人能抵擋住這等誘惑,全部擁簇在一起享受著這般美味。

不僅吃法豪邁,吃的時候用的傢伙什也同樣霸氣。直徑一米的炙子最初本是一塊鐵板,後來變成了用鐵圈箍起來的一根根鐵條,這樣不僅運輸方便,烤肉的時候,從肉裡逼出的油脂順著鐵條間的縫隙滴落在燃燒著的果木和松塔上,木香和松香變得更加濃鬱,給予了烤肉更富層次感的香氣與風味。

2

牛羊肉是炙子烤肉的傳統選擇。牛肉偏硬,選擇用來炙烤的部位自然是上腦排骨裡脊肉;羊肉較嫩,可選的部分就多了起來:上腦三叉三叉骨元寶肉黃瓜條磨檔都是不錯的選擇。

炙子烤肉的肉大多要經過醃製,這就要求肉質不得要嫩,還得要求切肉師傅的刀功要強。肉必須得切的薄而透亮,醃製才能入味。在剔除筋膜和多餘的脂肪後,切肉師傅亮出一柄大鋼刀,一刀三顫,切出來的肉形似柳葉,薄而不散,這是切肉師傅潛心修煉出來的秘技。

醃料大多是每家的秘方,只有盤裡的蔥白和香菜是眾人皆知的配料。炙烤之後的蔥白和香菜略微焦化,裹滿了油脂的他們,在咀嚼下釋放出來的清香甘甜最適合搭配滋味濃烈的烤肉。

3

作為美拉德反應的忠實愛好者,炙子烤肉自然是我的取向狙擊,從百年老字號的「南宛北季」,到虎坊橋臘竹胡同的劉記烤肉,再到充滿兒時回憶的大槐樹,這些都是吃炙子烤肉不容錯過的地方。

「南宛北季」是炙子烤肉界不可爭辯的兩大巨頭,烤肉宛主打牛肉,所選的牛,都是西口產四齡半的閹過的公牛或只產過一胎的乳牛,肉質細嫩,不塞牙。這樣的肉空口吃自然是最好不過,可還有一種令我每每想起都會忍不住咽口水的吃法。將烤好的牛肉趁熱夾進他們家的芝麻燒餅裡,一口下去,酥到掉渣的餅皮,吸飽了肉汁的餅瓤,還有焦香的牛肉,碳水和牛肉在嘴裡勝利會晤。

另一大京城烤肉巨頭——烤肉季則是做羊肉的行家,以張家口西裡頭的團尾綿羊為首選,並且只用上腦和後腿兩個部位。剔除筋膜後,要用布把肉壓實包好,冰鎮擠壓二十四小時之後,肉質變得緊實細嫩,「賽豆腐」的美稱便由此得來。

烤肉季三樓的包間是店裡的秘境,推開門,包間裡直徑一米多的大炙子,桌上擺的尺二長的「六道木」,衣架上掛的幾條白毛巾,讓人直接穿越回了那個豪邁吃肉,放開喝酒的時代,恨不得立馬寬衣解帶踩上凳子開始大快朵頤。

烤肉季的特色不僅如此,在肉烤到三四成熟的時候,烤肉師傅會來上演一出高超的技術表演,手持六道木,在鐵板上將肉翻來挑去,最後把肉堆砌成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小窩,然後再單手在窩裡打上一個鴿子蛋,此招名為「懷中抱月」。嫩滑的半熟蛋包裹著鮮香的羊肉,實在妙不可言。

屋內人聲鼎沸,窗外鐘鼓樓依舊,北京還是北平,霎時間竟有些難以分辨。

對於從小生活在京城的老饕們,「南宛北季」有時也不太能入得了他們的眼,在他們看來,這些地方早已經變成了遊客集散地。虎坊橋的臘竹胡同,那裡才是充滿煙火氣的老北京。

臘竹胡同的西邊把頭第一家就是那劉記炙子烤肉,若是飯點推開門進去,若不是憑藉鑽入鼻子的烤肉香氣,經常會錯以為來到了什麼鬧市,喧囂的吵鬧,此起彼伏的碰杯,有時還能聽到來自北京爺們兒的怒吼,這不是粗魯,而是一種豪邁。

除了炙子烤肉最傳統的牛羊肉,店家還創新開發了烤魚豆腐,基本是每桌的必點。炙子一熱就把魚豆腐沿著邊擺上一圈,沒事就給他翻個面。吃到最後拿下來,金黃的魚豆腐的烤得微焦,內部依舊軟嫩,被拿來當作小零嘴是再好不過了。

要說起我的炙子烤肉啟蒙,其實倒有些另類,是家賣烤五花肉的炙子烤肉店,爐子和炙子都跟店面一樣小,但無論是滋味還是感覺都很正。說到這裡有些老饕大概也知道是哪兒了——那就是美術館邊上的大槐樹烤肉館

小時候學書法,經常要去美術館附近買墨買紙,有時要下頓館子,首選就是這家大槐樹烤肉館。門口200年的大槐樹是它們家的吉祥物,一直守護著這家開了20餘年的蒼蠅小館。不光上述的那些「小」,他們家也是出了名的分量小,兩個人來吃都是十盤起點。

首先出場的五花肉,伴隨滋啦滋啦的「背景音樂」,油花四濺。經過店家改良的炙子絲毫不粘,吃完五花肉直接將緊隨其後的牛肉鋪上,兩種肉香交織在一起,是「1+1>2」的「肉慾」。

他們家還雞肉的周邊:雞皮、雞心、雞胗、雞脆骨,這些都是醃製好的。老闆還給雞胗和雞心的拼盤起了個名字,叫「真心相伴」,感覺不點上一盤甚至有些辜負了老闆的「真心」。

不過無論是啥菜,蘸上他們家秘制的酸甜口蘸料或是孜然辣椒麵,都是能在嘴裡悅動起來的豐腴,再喝上一口桃子味的摩奇,回到童年不是夢。

烤,這種最能激發人們原始欲望的一種烹飪形式,在皇城根生長出了豪邁的炙子烤肉。在京城最舒服的這會兒,與三五好友一起,聽著烤肉的呲呲聲,聞著飄來的肉香,看著慢慢變熟的肉,最終在哄搶中吃得滿嘴是油也毫不在乎,北京人偏愛的秋季覓食活動不過如此。

文 |張聖鐸

圖 | 部分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想吃正宗烤肉,還得是老北京炙子烤肉,這家店的味道絕了
    前幾天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家,北京胡同傳統炙子烤肉, 位於新華街文興路口往北300米路西。 因為朋友告我說他經常來, 所以還是比較放心的。 十二點點多來這裡, 基本已經坐滿了, 沒想到竟然是如此的火爆。 首先說下他家的蘸料。
  • 京城美食探秘,胡同深處體驗老北京市井氣息—炙子烤肉
    在北京,炙子烤肉是男人最後的烏託邦。他們的傷心,他們的快樂,都獻給了胡同裡的炙子烤肉。小酒吧是女孩兒的八卦基地,居酒屋滿足不了他們的放肆行徑,KTV的包間哪裡有這麼煙氣十足的氣氛,路邊髒串吃起來還不夠帶勁兒。炙子烤肉!
  • 京城第一烤肉,稱霸京城330!
    烤肉宛,是一家餐飲店品牌。北京經營烤肉的餐館數烤肉宛的字號最老,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30多年歷史。早年間的北京,南宛北季,人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立身之道。烤肉宛現位於西城區宣武門內大街,創建於1686年。
  • 西安唯一的一家傳統炙子烤肉了,且吃且珍惜
    炙子烤肉只有三百多年歷史,起源於明末清初。最開始是老百姓用鐵條釘成圓鐵板,叫做炙子,本意是為便於拆卸挪動,後來發現鐵條間的縫隙正好可以讓烤出的油脂滴落,使肉口感不油膩,同時受熱也更好。按照老北京的說法,貼秋膘的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炙子烤肉了。
  • 你有沒有吃炙子烤肉?傳說中的美食,真是香到直流口水!
    你有沒有吃炙子烤肉?傳說中的美食,真是香到直流口水!好吃的美食總是能夠帶來令人享受的快感,這樣是那麼多人喜歡吃美食的原因。小吳喜歡吃的美食有很多,特別是在中國,甚至是可以用走到哪吃到哪來形容。中國的美食遍布全國,都擁有自己的特色。
  • 畫說北京丨手切鮮肉薄如紙,烤肉季和烤肉宛的各自絕活兒
    烤肉宛:切出肉要三寸長,一寸寬,薄如紙烤肉宛位於宣武門內大街路東,是以烤牛肉而聞名京城的老店,它與什剎海的烤肉季,並稱為「南宛北季」。今日烤肉宛烤肉宛的祖輩是直隸省大廠回族聚居區的回民。這個地區的回民多少年來,養成了勤奮、能吃苦、愛勞動的生活性格。
  • 想在家裡烤肉沒有器材怎麼辦?學會這招,北京炙子烤肉在家也能做
    非常高興今天能夠跟大家分享這道彈滑多汁,肉味鮮美的老北京烤肉,適合咱們自己在家做的做法,讓你的味蕾重新煥發光彩。怎麼做?就是說把這個做法進一個改良。傳統的老北京炙子烤肉一般是烤羊肉或者烤牛肉,是要在特殊的炙子上製作,咱們在家裡面肯定沒有這樣的器材。不過我今天教大家一個平價替代品就是用平底鍋代替炙子,同樣在家裡面做出來,非常地地道道正宗味道的老北京烤肉。
  • 老北京烤肉 吃的是「江湖意境」_古都風韻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
    這首出自《舊都文物略》的竹枝詞,生動地描寫了老北京人嗜食烤肉的景象。秋季愈深,寒氣愈重,烤肉店裡的生意也就越發火爆,無論門臉大小,個頂個的人滿為患,其中有很多店面是近年來崛起的新品牌。而說起老字號,膾炙人口的恐怕還是烤肉季和烤肉宛。
  • 太原這家京味兒烤肉店給你不一樣的味道
    胡同是每一座城市的靈魂,尤其是老北京胡同,穿梭其中 人來人往,更能代表著一代人的記憶,而要想把這種情懷永久流傳,美食會讓人印象深刻,今天推薦的這個餐廳在全國有很多家分店,太原茂業這家大紅木門後的烤肉,絕對是太原京味兒烤肉界的代表。
  • 哈爾濱這家沒有招牌的小店,賣的是北京炙子烤肉,葷菜統統15.9元
    據說炙子烤肉是北京老爺們最後的烏託邦,他們把一切悲歡離合都給了胡同裡的炙子烤肉,滋滋作響的烤盤上,是他們的青春和逝去的美好年華。作為北京傳統的烤肉方式,炙子烤肉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用鑄鐵打造的一個圓形烤爐,而烤盤則是條鐵打造,非常重,很有煙火氣息。
  • 京城初雪催熱老字號美食,烤肉涮肉最受青睞
    11月21日,恰逢小雪節氣前一天,京城迎來初雪,也帶火了老字號餐館的美食。老字號烤肉宛和烤肉季素有「每遇雪,則暖室,吃烤肉」的美食情趣,今天一大早,位於什剎海景區的烤肉季就迎來熱愛美食和美景的老北京食客。
  • 到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品牌店,讓舌頭享受極致的體驗
    目前,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已在全國擁有超過百家店,用正宗美味烤肉滿足了數以百萬計的食客,同時知名度與口碑也在持續飆升,儼然成為中國烤肉市場中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能夠脫穎而出,積累一批數量可觀且忠誠度高的食客,主要原因還是它優秀到不被其他人忽視的差異化。
  • 實力和口碑,讓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成為行業裡的翹楚品牌
    目前,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已在全國擁有超過百家加盟店,用正宗美味烤肉滿足了數以百萬計的食客,同時知名度與口碑也在持續飆升,儼然成為中國烤肉市場中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能夠脫穎而出,積累一批數量可觀且忠誠度高的食客,主要原因還是它優秀到不被其他人忽視的差異化。
  • 點讚100w+,火遍全網的「胡同裡烤肉」終於來了!排斷腿都要吃!
    用炙子+炭火才能烤出正宗感店名之中的「京味」二字,很好地詮釋了這家烤肉的精髓,主打的是老北京傳統的炙子烤肉。炙子烤肉最早起源於塞外遊牧民族,後來傳入了北京,至今已有330多年。炙子就是這個用來烤肉的圓鐵板,一個就有60多斤重。
  • 京城深夜食堂在哪兒?滷煮烤串兒小龍蝦 北京老炮兒講述深夜味蕾
    居酒屋式的布局、切成章魚形狀的香腸、只為一晚泡麵而來的食客……這是近期遭熱議的《深夜食堂》,這是「漢化」自日本治癒系同名漫畫及電視劇的國產《深夜食堂》,但這是我們的深夜食堂嗎?在影視論壇和社交媒體上,五湖四海的中國食客不斷曬出自己身邊的深夜食堂——路邊攤、打邊爐、洞子火鍋……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每一個城市都有獨特而接地氣的深夜美味。
  • 推薦合肥一家老闆娘烤肉館 花樣烤爐受食客大讚
    合肥爐社烤肉館店面不大,慕名而來的人擠滿了門店內外,之所以招牌上寫著老闆娘的烤肉館,我想大概是因為這間烤肉店的老闆是三位大美女吧。門店的裝修比較質樸,進店坐下點好菜單後,便耐心等著上菜了。不一會兒,服務員就端上來造型奇特的「花盆狀」爐子,叫炙子。爐子裡填滿的燒紅的木炭,上面蓋著一塊圓形的鐵板,濃濃的「古早」氣息撲面而來。
  • 始於顏值,忠於味道!烤肉爺爺「撞臉」愛因斯坦吸引眾多食客來店吃...
    天山網訊(記者孫圓圓 豆興軍攝影報導)「烤肉味道好,老闆有特點……」近日,烏魯木齊市新民路一家烤肉店的店主阿扎提·阿不都,因長相酷似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網絡上走紅,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一睹真容,店內烤肉的銷量也比平常增加兩倍,每天可以賣出1500多串。
  • 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在烤肉行業中擁有明顯的優勢 - 綜合資訊...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店的大區經理表示:「很抱歉,但這就是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的實力。」  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從巷子地攤到全國連鎖  京城巷子裡地攤烤肉最早是在北京的胡同巷子裡,在那四通八達的巷子中,許多北京本地土著都喜歡每天穿街走巷,到巷子深處的烤肉地攤買上一份美味的烤肉。
  • 北京炙子烤肉,烤香菜洋蔥醃製的牛羊肉,夾在芝麻火燒裡很好吃
    農夫山泉或怡寶做的米飯跟小菜,果然恢復了南方菜清新甜美的味道。當然北京小吃這個中國英格蘭菜系還是不那麼普世的,一部分也是清苦的日子演變過來的民間果腹食品,比如炒肝、滷煮、炸灌腸什麼的,當代的北京人更多吃的是一種習慣,一個味兒。從小吃這個,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就和什麼紅膏熗蟹,醉泥螺一樣,有的人愛得要命,有的人吃一口就受不了。
  • 老北京文化:「南宛」烤肉宛、天源醬園以及桂馨齋醬園的故事
    由於難登大雅之堂,烤肉遂被人稱作「帳篷食品」。後來烤肉的方法經過了改良,肉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味道極佳,曾在宮廷中被視為美味,為一些王公貴族所用。說到烤肉,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韓國烤肉,但在北京有名的還要說到「南」中的「南宛」—烤肉宛,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北京經營烤肉最早的字號,現位於西城區宣武門內大街。烤肉宛的創始人是一位姓宛的人,最初,他在宣武門一帶用手推車賣牛羊肉。後來,宛家的第二代在車上安置了烤肉炙子,賣起了烤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