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疫情下的心理創傷」從哈利波特與他的噩夢談起

2020-10-14 李昀宸LYC

2019年12月底,當我們還沉浸在2020年即將到來的喜悅中,以及對假日的期盼時,誰也沒有想到,一種新型、未知的病毒,正在醞釀一場席捲全世界的「恐怖襲擊」

截止2020年4月4日14時,全國已累計確診82882例,死亡3335人,海外已累計確診1021265例,死亡55666人。

全世界疫情地圖

經過3個多月的奮戰,中國終於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當大家終於可以外出的時候,想必都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以及對歲月靜好的感嘆。

但也有一群人,他們的心態開始崩潰,有人脾氣變得暴躁易怒,「為什麼死的是我的家人」;

有人開始變得自責、抑鬱,「如果當時我再搶救一下,也許他就不會死了」;

有人每當午夜夢回,總是被不斷驚醒,嚇出一身冷汗。

無法入睡的男人

這些人也許是目睹親人離世的死者家屬,是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是從重症康復的患者,他們很可能會出現一種心理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01 PTSD的相關研究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研究發現,PTSD在退伍軍人中很常見,比如參加越南戰爭的老兵,終身患病率男性為31%,女性為27%

在自然災害的研究者,中國張北地震受災人群3個月後,發病率為18.8%,9個月後發病為24.4%

火災、空難、爆炸等事故後,PTSD也是最常見的精神病理問題,比如一次空難後,50%的生還者發生PTSD。

所以,在這次疫情期間或結束後,PTSD的預防是需要引起大家重視和關注的心理危機事件。

02 PTSD的症狀表現

如果一個人患有PTSD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通常,PTSD會出現3組核心症狀

  1. 持續性重現創傷體驗;
  2. 警覺性增高;
  3. 迴避與情感反應麻木。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以《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的故事為線索,來描述一下PTSD的症狀。

(1)持續性重現創傷體驗

哈利波特在上學期親眼目睹了學長塞德裡克(Cedric)被殺,之後在暑假期間出現了PTSD相關的症狀。

哈利假期裡一直做噩夢,在影片的一開頭,哈利的表哥就嘲笑哈利,晚上會說夢話:「別殺塞德裡克」。

表哥在嘲笑哈利

患有PTSD的個體會反覆做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夢或產生痛苦回憶,並且這種痛苦回憶是一種侵入性,非自願的回憶

哈利在去學校的途中睡著了,他又開始做噩夢,哈利夢見自己走在人群中,看到了殺人兇手伏地魔出現在他的面前。

哈利夢中的伏地魔

哈利無法控制地一遍又一遍重複經歷這種創傷體驗。

(2)警覺性增加

在火車上,哈利的同學馬爾福挑釁了哈利,哈利立刻就想要衝過去攻擊馬爾福,這時被一旁的好友羅恩拉住了他。

羅恩拉住哈利

以往相對沉著冷靜的哈利,為什麼這次卻變得如此暴躁?

過度警覺就是患有PTSD的人另一個核心症狀。

到了寢室以後,面對好友羅恩的關心,哈利朝著羅恩發脾氣:「我說了,我沒事。」

哈利朝羅恩發脾氣

夜晚哈利入睡後,又開始做噩夢,並且從夢中驚醒直接坐了起來,大口喘著粗氣。

哈利做噩夢

患有PTSD的人會表現出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他們變得過分警覺,容易被激惹、易怒,還會表現出過分的驚跳反應。

(3)迴避與情感反應麻木

第二天課後,哈利被老師懲罰,他的好友赫敏發現後,試圖想要幫助哈利,可哈利卻責備赫敏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並且認為好友不理解自己,於是直接離開了。

哈利與赫敏爭執

可以看到,,哈利又一次試圖與自己的好友疏遠,並且哈利的認知和心境也發生了負性的變化

有的PTSD患者會放大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負性信念,比如他們會想「我很壞」、「沒有人可以信任」、「外面絕對是危險的」。

當同學們請求哈利告訴他們塞德裡克被殺的真相時,哈利非常地迴避這個話題,他說:「我不想談論塞德裡克」,並且想要起身離開。

同學詢問塞德裡克的死因

一旦觸及PTSD患者關於創傷事件的相關記憶、感覺和想法,他們往往避而不談,迴避這些刺激

以上就是關於PTSD的一些症狀表現。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他人有這些表現已經1個月了,並且嚴重影響了人際交往、工作、學習,那麼就需要到三甲醫院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做進一步診斷和治療了

03 如何對PTSD治療

目前的治療是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進行聯合治療。藥物治療對於改善患者症狀,增強心理治療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而心理治療是治療PTSD最有效的方法,通常分為2個部分,一個是早期的危機幹預,另一個是針對PTSD做心理治療。

危機幹預的目的是幫助危機中的人們矯正因創傷事件引起的暫時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的扭曲使創傷反應得到恰當的處理,保持心理狀態的平衡,預防PTSD的產生。

絕大部分人在遭受創傷後,都會有悲傷、難過、痛苦的反應,提供有效的幹預策略可以幫助人們較快地恢復心理平衡。

常用於PTSD心理治療的療法有認知行為治療眼動脫敏再加工治療精神分析治療等。

目前認知行為治療得到的實證研究支持最多。研究發現,系統脫敏治療和延長暴露治療對於各種創傷引起的PTSD症狀都有改善作用。

此外,社會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家人和朋友的關心、理解會給患者很多的力量與安全感

在電影中,哈利能夠從PTSD的症狀中慢慢走出來,也是靠著關心他的朋友們,同時,哈利在給同學們上課的過程中,也讓他重新獲得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哈利與他的朋友們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哈利的成長中不斷經歷死亡,從他的父母、教父小天狼星、校長鄧布利多、到老師斯內普都離開了他,但他依然堅強地存活了下來,用堅韌的意志面對敵人、戰勝心魔。

面對肺炎,面對困境,面對逝者,我們更有理由好好活著,因為這世界上正在有人為你而戰,也許將來的某一天,你也會為他人而戰,為那些愛你的人而戰。

謹以此文,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參考文獻

汪向東, & 姜經緯. (2002).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流行病學特點及危險因素.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3(5), 334-337.

J.K.羅琳. (2003).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樹林, & 李凌江. (2005).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心理治療. 臨床精神醫學雜誌, 15(3), 180-181.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2016).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中多個角色有心理問題?哈利波特患有創傷後遺症?
    其實《哈利波特》中有多個角色的種種行為,都暗示著他們自身的心理情況,甚至也在霍格沃茲——今天就來八一八,《哈利波特》中的10條心理學分析!一:伏地魔,年幼時就展現連環殺手特質哈利系列,完整地建立了伏地魔的心理檔案。
  • 疫情高峰雖過,心理的創傷卻才剛剛開始……
    近日,疫情基本進入收尾狀態,但是疫情相關的嚴重心理問題則剛剛開始,前期的恐慌已經逐漸適應,急性應激狀態目前也處於尾聲,現在需要警惕創傷後應激障礙,即PTSD,這是一種比抑鬱症更可怕的創傷。正如芳芳封城日記提到「武漢人恐怕還要過一道坎。
  • 專訪災害防禦心理專家祝卓宏:疫情會留下怎樣的心理創傷?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按照國際的統計,95%的人在大的應激事件後都會產生這種創傷應激反應,但只有10%左右的人,會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不容易自愈,如果不接受正規的治療或是幹預,可能會持續多年難以療愈。」至少十條心理熱線、數千位心理諮詢師正在提供針對當前疫情的心理援助。
  • 有形的傳染與無形的傳播: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創傷與PTSD預防
    成人PTSD會出現哪些症狀復發性症狀(Intrusive memories):閃回(反覆重新體驗創傷並伴有心臟劇烈跳動或出汗),噩夢,可怕的念頭;逃避症狀對於普通人,疫情中有哪些PTSD的風險因素與恢復因素在SARS疫情結束10年之際,一名來自香港的PDST患者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我覺得每一次呼吸對我來說都是一次掙扎,我的大腦一直在想下一呼吸我能否正常吸氣。
  • 疫情下大眾的心理狀況
    根據發表於《科技導報》的研究論文《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的情緒健康和社會心態現狀》,研究人員採用流調中心抑鬱量表(簡版)、廣泛性焦慮問卷(簡版)和抗疫心態問卷收集信息,以了解和分析疫情下民眾的情緒健康和社會心態現狀。
  • 哈利波特19年後重映,我發現了魔法世界裡的心理諮詢工具
    心理諮詢師在觀影時一定會忍不住思考,哈利從小失去父母,被寄養在姨父姨媽家,卻又受到了他們刻薄的虐待,這樣的成長環境會給他帶來怎樣的烙印。雖然哈利從來沒能在霍格沃茲得到過心理諮詢,但哈利所在的魔法世界卻派生出了很多諮詢工具。故事中充滿想像的人物和隱喻特別適合在諮詢室與來訪者討論。
  • 哈利波特19年後重映,我發現了魔法世界裡的心理諮詢工具
    心理諮詢師在觀影時一定會忍不住思考,哈利從小失去父母,被寄養在姨父姨媽家,卻又受到了他們刻薄的虐待,這樣的成長環境會給他帶來怎樣的烙印。雖然哈利從來沒能在霍格沃茲得到過心理諮詢,但哈利所在的魔法世界卻派生出了很多諮詢工具。故事中充滿想像的人物和隱喻特別適合在諮詢室與來訪者討論。
  • 疫情易引發心理問題,科普宣教如何發揮作用?
    目前,疫情心理預防和援助工作已經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心理健康的科普書籍及時編寫和印製出來了,如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出版了《線上加油站 新冠疫情下心靈守護操作指導》,一些健康網站推出了心理援助科普方面的熱線和專欄。如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心理援助專欄」,發表了諸如「如何應對『宅家』引發的孤獨感」之類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文章。
  • 經濟學人精讀 | 疫情帶來的精神創傷
    疫情突然,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身體上的傷害,還使人們的精神、心理受到創傷……Covid-19 and mental healthA world of traumaHow to grappl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scars of the pandemic
  • 疫情應激狀態過後心理問題或集中爆發,枸杞原漿解決心理創傷
    疫情中,很多人都可能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創傷性再體驗等症狀,焦慮、失眠、記憶閃回等情況也是心理問題的徵兆。對於突然失去親人,甚至沒能正式告別的人們來說,心理創傷的修復將是一場持久戰。
  • 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治療進行中
    醫護人員每日工作長達16個小時所帶來的壓力,武漢及湖北其他城鎮居民在封城和疫病下所承受的焦慮——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進入了關鍵階段,焦慮、恐懼和勇氣、信念交織在一起,也逐漸喚起了人們對疫情中心區人們心理健康的關注。
  • 性侵發聲:關注男性受害者的心理創傷
    楊樹是這場運動的發起者,他聯合所有被梁某傷害過的人發聲,梁某最終被移送當地檢查機關審查起訴。這是國內首例走上司法途徑的男生性侵案,以前我們關注的是女生被性侵後的心理創傷,但其實男生被侵害之後心理創傷更加嚴重。
  • 疫情下的心理諮詢:空投心理急救包者對疫情前後心理工作要點分析
    作為北師大疫情支援團隊的親歷者以及心理諮詢行業資深從業者,今天我就前期疫情熱線工作的情況、感受以及疫情後期的心理諮詢需求做一個局勢分析和展望。>替代性創傷(簡稱VT)是心理諮詢師在長時間、大壓力工作下的易發問題,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簡稱PTSD)不同,不是直接遭受創傷引起的心理問題,而是得知他人創傷經歷後發生的心理問題。
  • 【心理援助專欄】 創傷後應激綜合整症(PTSD)的識別和處理
    【心理援助專欄】 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四十五) 創傷後應激綜合整症(PTSD)的識別和處理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切,當海浪湧來
  • 有患者現心理問題:與地震不同疫情持續時間長,或致複合創傷
    肖勁松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湖北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進到病房和患者談了三十分鐘,肖勁松說,通過談話找到她心裡的結是第一步。「我還有沒有救?」「我的家人能不能得到救護,能不能治好」?這些疑問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需要做的是調整他對事件的認知模式。「疫情之下,你也無能為力,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 【防疫科普|心理篇】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
    編者按:疫情當前,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員。雖然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讓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 聚焦疫情中的心理重建
    危機時刻,整個社會又該如何應對疫情造成的衝擊?9月8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拍攝製作的4集紀錄片《2020春天紀事》在央視紀錄頻道連續播出,紀錄片以科研人員努力攻關、平凡人勇敢生活、心理學家積極幹預為線索,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記錄了中國戰疫的艱辛歷程。及時幹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帶給人們巨大的心理影響,是疫情防控的另一個複雜戰場。
  • 這些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心理創傷
    即使之後KIM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不斷的噩夢困擾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仍舊使得KIM一日比一日遭受心理上的折磨。甚至於到了後來,路上無意中遇到的一個陌生男人的注視,都會讓KIM心慌意亂,呼吸困難,回憶起童年時候難堪的那一幕幕。
  • 4種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心理創傷
    即使之後KIM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不斷的噩夢困擾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仍舊使得KIM一日比一日遭受心理上的折磨。 甚至於到了後來,路上無意中遇到的一個陌生男人的注視,都會讓KIM心慌意亂,呼吸困難,回憶起童年時候難堪的那一幕幕。
  • 走出心理創傷,重新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早年的心理矛盾,要麼化解,有所成長;要麼毀滅,導致心理固著。遭受童年創傷的個體,在成年後多半會成為愛無能者。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創傷不是說比誰更傷誰更慘的比賽。對某個人來說,關係的破裂或結束可能會給他帶來一種解脫,而對另一個人則可能是世界末日般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