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坡鎮武山村田洋上,村民許茂軍帶著一家4口人正在地裡忙碌勞作,田埂上的聖女果已經有半腰高,沿著架子往上爬,有的植株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
「按照這長勢,再過個把月就應該有收穫了吧。」許茂軍笑眯眯地說,去年家裡一共種有6畝多地,除了種苗、化肥等成本,收入近8萬多元。
像許茂軍一樣,通過種植聖女果增加收入已經成為陵水許多農戶家庭致富的主要途徑。陵水的聖女果種植面積也在短短的5年時間內,從5000畝發展到現在的6萬畝,佔有全省的一半。
種植聖女果光坡鎮先行
據了解,早在2009年,就有臺灣客商把目光瞄準陵水光坡鎮這塊「福地」,引進臺灣的優質種苗和種植技術種植聖女果,其出產的聖女果清脆美味,沒有普通聖女果的酸澀,一上市就迅速在北京、上海、江浙一帶走俏,獲得了市場認可,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光坡鎮開了陵水種植聖女果的先河。
陵水光坡鎮鎮委委員許連輝回憶說,剛開始,只是有些農戶幫助老闆打工,種植聖女果,並沒有意識到會是收穫一筆可觀的收入,有群眾就試著在老闆承包的地塊旁學樣種植,初嘗到甜頭。
從2010年起,光坡鎮農民開始規模種植聖女果。據陵水農委提供數據,2010年,全縣種植面積5000畝,淨產值5000至6000元/畝;2011年,種植面積2萬畝,淨產值6000至7000元/畝;2012年,種植面積3.3萬畝,淨產值1萬元以上/畝;2013年種植面積4萬畝,受颱風等因素影響價格從上市的4元/斤一度飈高至15元/斤;今年的種植面積更是達到了6萬畝,5年間整整擴大了12倍。
陵水農委主任王祺霖說,近幾年來,聖女果的收購價格一直保持良好勢頭,發展成為當地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農戶種植積極性極大提高,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陵水光坡鎮鎮委書記黃聰說,光坡鎮是全縣種植聖女果最主要的基地。光坡鎮處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上,當北方寒風瑟瑟,陰雨連綿時,這裡驕陽似火,非常適宜種植聖女果。光坡鎮擁有種植優質聖女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首先是土壤含鹽度較高,濃度較大,果實含水分相對較少,出產的聖女果天然糖分高;再加上光坡鎮氣候涼爽舒適,日照充足,長期受海洋風氣影響,生長的聖女果外形鮮亮誘人;最後是水質較好,流經光坡的水是來自吊羅山甘甜無汙染的山泉水,比其他地區的果實更加香甜可口。聖女果除了含有番茄所有營養成分之外,其維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聖女果所含穀胱甘肽和番茄紅素等特殊物質不僅可增加人體抵抗力,預防各種癌症,還有美容、防曬的效果,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營養食品,適合現代人們追求天然和健康的潮流。
「聖女果讓農民嘗到了甜頭,也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找到一條好的出路,陵水將大力扶持聖女果產業發展。」陵水縣委書記王雄說,今年以來,陵水縣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種植結構,將聖女果的種植面積擴大到6萬畝,已佔據全縣冬季瓜菜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小小聖女果如今「挑大梁」成為陵水冬季瓜菜種植的主產業。
孵化產業鏈串起「致富線」
據了解,在陵水政府的政策引導下,陵水加快發展聖女果集約化育苗,目前育苗年規模在300~800萬株的基地有5個,農戶育苗在10萬株~50萬株規模的有60多家,今年全縣聖女果苗有8000萬株左右,不僅滿足全縣6萬畝的聖女果種植種苗需求,還可為其它市縣提供2萬畝的聖女果種植種苗需求。
陵水現在已解決從種植、加工、運輸、市場銷售一條龍的配套服務,建立了15家冷凍廠和4家泡沫箱生產企業,在陵水聖女果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僅給農戶帶來商機,解決了本地人員的工作,還吸納了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在此勞作。黃聰說,一個工人每天到地裡採摘的工錢就有100元至150元,分揀、包裝果實按時計費,多勞多得。
註冊地理標誌發揮品牌效應
陵水聖女果聲名遠揚,供不應求,不少收購商就將外地所產聖女果貼上陵水聖女果標籤摻雜銷售,降低了聖女果的品質,使陵水聖女果在今年年初遭遇了「瓶頸」,導致產品價格下跌,損害了果農的利益。
王祺霖說,陵水聖女果已經註冊了「光坡鎮」地理性標誌,要充分發揮品牌效應,使陵水光坡聖女果從下種到上桌都有保障。未來,陵水謀劃聖女果採摘季、鄉村遊、休閒農莊、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聖女果的品牌價值。
光坡鎮擁有多年經驗的種植大戶李金養說,由於市場情況轉好,種植戶1畝地收入就可以達到8000至1萬元,今年提前上市的聖女果收購價格最高至6元,近期有些下浮但也在4元左右,預計在春節前後價格會有所回升。
小小聖女果,個頭圓小、鮮紅透碧,它皮薄汁多、清甜可口,它不只是桌上菜,更是養生果,它被賦予「櫻桃番茄」的美名,又名「聖女果」。在陵水這塊風水寶地上,正孕育著聖女果的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