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要求,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唑吡坦三種安眠藥應在包裝上加【黑框警告】,以確保患者和醫生提高警惕、安全使用。
對很多失眠者來說,安眠藥可謂他們安睡的「救命稻草」,當看到自己常用的一款藥被打上警示標誌,本來就失眠的人,這下更睡不著了。
美國發出的黑框警告到底意味著什麼?《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為你解讀。
受訪專家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 屈英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副主任 李小鈞
本文作者 | 李迪 任琳賢
本文編輯 | 徐文婷
導致罕見複雜睡眠行為
FDA在公告中表示,美國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失眠,必須依靠安眠藥才能睡得更好。
自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唑吡坦被批准上市以來,FDA一直密切關注著它們的安全狀況。
最新不良事件報告顯示,這三種藥可能導致罕見的複雜睡眠行為(夢遊、睡眠駕駛、在沒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從事其他活動等)。
在已發生的66例不良事件中,有46例重傷事件,表現為過量用藥、摔倒、燒傷、溺水、暴露在極冷的溫度下導致截肢或瀕臨死亡、自我傷害,甚至是明顯的自殺企圖;還有20例死亡事件,表現為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墜亡、體溫過低、車禍以及自殺。
這些事件可能發生在首次服藥後,也可能發生在沒有任何此類行為史的患者身上,哪怕僅僅吃了推薦的最低劑量。
雖然上述不良事件很少發生,可一旦發生就很嚴重。因此,FDA認為有必要採取「黑框警告」這一有力措施來通知公眾,並要求藥品說明書增加一項禁忌證,警示那些在服藥後出現複雜睡眠行為的患者,避免再次使用這些藥;醫生也不應再給他們開出這些藥。
FDA表示,將繼續監測、評估安眠藥及其他抗精神病藥物的風險。
安眠藥說明書在介紹藥物的用途和風險時,會定期更改內容,患者服藥前應認真閱讀。
服藥期間,患者如果發現自己在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從事活動,或不記得用藥期間的活動,應立即停藥並聯繫醫生,同時應及時向藥監部門報告藥物副作用。
醫生也應告知患者,服藥可能導致罕見的傷害和死亡。
專家解答四大疑惑
那這幾種藥是否就不能吃了?我們請專家解答了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1.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唑吡坦用得多嗎?
李小鈞表示,它們都屬於非苯二氮?(音zhuō)類藥物,是新型改善睡眠藥物,也是單純性失眠的一線推薦用藥,在很多精神類疾病治療中都會用到。
相較人們熟知的「安定類藥物」(苯二氮?類藥物),它們成癮風險較小,患者依從性較高,所以臨床上用得較多。在一線城市,一半以上相關患者在用。
三者比較,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起效比扎來普隆快,所以臨床上處方量更多。
它們都是處方藥,還屬於二類精神藥品,按照規定,只有精神科醫生以及取得二類精神藥品處方資格的醫生才能開出,且只能在醫院買到,藥店不允許銷售。
2.如何理性看待FDA的決定?
FDA的行動是各國藥監部門的風向標,也許不久以後我國也會採取相應舉措。不過,黑框警告不代表不夠安全。
如果不夠安全,FDA不會批准上市,即使上市也會勒令退出市場。加上黑框警告的目的是,引起患者和醫生的足夠重視,儘可能避免不良反應。
正是因為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唑吡坦相對安全,臨床上用的才越來越多。隨著全球失眠人數增加,用藥的人多了,出現不良反應的人也會隨之增加。FDA提到,66例不良事件都是比較罕見的情況,出于謹慎考慮才決定加上黑框警告。
沒加黑框前,專業醫生也會關注患者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提醒。加上黑框警告更加強調這點。
對醫生來說,了解藥物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些風險後,更應明確診斷,對症用藥。
如果患者並非單純性失眠,還伴隨焦慮、抑鬱或其他軀體疾病,則應考慮是否要開這些藥。
即使符合用藥條件,也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並向患者明確解釋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但有一點要警惕,隨著患睡眠障礙的人越來越多,安眠藥可能出現濫用問題。
在此提醒患者,通過黑框警告了解用藥風險後,一定要關注自己是否存在不良反應,並做好防範措施;更不要通過非常規渠道購買,私自亂用。
3.使用這三種藥的人要換藥嗎?
李小鈞表示,如果患者基於醫生的正確指導吃這三種藥,且沒出現不良反應,就不必急著換藥。在精神專科醫院,這三種藥通常一次只能開出兩周的量,吃完就要複診,由醫生判斷是否繼續吃。
一般來說,不建議長期使用。當睡眠質量改善後,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緩慢減藥直至停藥,改為間斷按需服藥,即偶爾入睡困難時用藥。如果患者吃這三種藥,確實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還有其他藥物可供選擇。
所以,保證安全最關鍵的還是去正規醫療機構找專業醫生,明確診斷,對症用藥,定期複診。
屈英強調,只要患者嚴格遵循醫囑,按劑量、服藥周期和用藥時間正確使用,一般不會出問題,不必過於擔心。
醫生開藥也要根據病情實事求是,最好從最低劑量嘗試用藥,循序漸進。
這三種藥的使用周期不可超過兩周,否則可能出現成癮等問題。如需繼續治療,可不同藥物交替使用或間歇用藥。
患者不能為了追求睡得更長、更安穩,自行增加劑量,以免影響次日精神,甚至帶來肝臟損傷。
4.吃這三種藥有哪些注意事項?
服藥後應馬上睡覺,不能提前服藥,更不要進行其他活動,因為藥物快速誘導睡眠,意識清晰度下降,甚至出現睡前幻覺,做其他活動會增加安全風險。
晚飯後儘可能減少飲水量,上床前儘量排空膀胱,以減少起夜次數,防止摔跤、暈倒。
第二天醒來後不要立刻起床,躺在床上等待兩三分鐘再起,有助減少摔倒機率。
安眠藥副作用及用藥誤區
臨床上安眠藥有很多種,除了重傷或死亡危險,它們有沒有其他不良反應?對此,專家做出了詳細介紹。
每種藥都有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因此患者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同時還要消除有關失眠和用藥的幾個誤區,保證安全用藥。
誤區一
過敏藥當安眠藥
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以及康泰克等含抗組胺成分的藥物,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吃了之後有些睏倦,因此有些人會長期用這些唾手可得的非處方藥對抗失眠。
這是不可取的,只會讓問題更複雜。
誤區二
保健品能治失眠
專家不建議長期使用保健品對抗失眠,它只是一種食品,不能替代藥物。
誤區三
喝點酒就能睡著
攝入酒精在短時間內會有一些鎮靜作用,表面上促進睡眠,實際上會使大腦皮層興奮,久而久之,睡眠問題沒有解決,還會造成酒精依賴。
誤區四
失眠是件小事
臨床上,70%以上的失眠和情緒有關,包括焦慮抑鬱、生活事件的影響等。睡眠不好分為很多類型,例如入睡困難、早醒、多夢等,對策不太一樣,並非一種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另外,很多人還沒到用藥的程度,睡眠限制、認知行為治療等也能改善睡眠問題。所以,如果遇到睡眠問題,首先還是要去正規醫院就醫,不可隨便吃安眠藥對付。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