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時的母校——印度那爛陀寺遺址附近新建的那爛陀大學有望明年開課。那爛陀寺曾是古印度最高學府,800多年前遭突厥大軍破壞。2006年,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計劃。
印度那爛陀寺遺址
曾是古代佛學勝地
那爛陀寺遺址位於印度北部的比哈爾邦,在公元5至12世紀曾是佛學聖地。「那爛陀」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蓮花給予者」,而「蓮花」在古代印度象徵「知識」,所以,「那爛陀」有「知識給予者」的含義。據史料記載,當年的那爛陀寺主要傳授哲學、邏輯學、語言學、天文學、數學、醫學等知識。在鼎盛時期,那爛陀寺曾有藏書900萬卷,僧侶學子上萬人,教師2000人。
中國唐朝高僧玄奘赴「西天」所取的經,原型就是那爛陀寺的佛學典藏。該寺歷代學者輩出,最盛時有萬餘僧人學者聚集於此。曾在那爛陀寺求學的包括亞洲多國學生,玄奘在此師從戒賢法師學習多年,唐代著名的譯經家義淨也曾在此師從寶師子學習十年。
1193年,突厥入侵印度,那爛陀寺毀於一旦,這也成了印度佛教式微的轉折點,而當時牛津大學才剛剛步入國際舞臺。1915年起,德國和印度的考古學家根據線索,參照中國古代典籍《大唐西域記》的記載,進行30多年較大規模的發掘,清理出10多處遺址,並將此處列為國家古蹟。
比哈爾邦一所私立大學的歷史系教授萊維肯特·辛格說:「在歷史上,那爛陀是一個神聖的名字,但它的結局是令人悲傷的。它的一切都被燒毀了,但它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印度那爛陀寺遺址
為印度教育「扭轉乾坤」?
2006年,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了那爛陀大學復校計劃。
據法新社報導,印度人口目前將近12億,卻僅有350所大學,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印度國家知識委員會建議,在未來10年,印度需新建約1500所大學。很多印度富裕家庭選擇送孩子出國,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完成學業,但這些留學生大多選擇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印度。
因此,重建那爛陀大學的支持者們認為,那爛陀大學將「扭轉乾坤」,終有一天,外國學生將競相來印度留學。新德裡的教育學家範昆·帕薩科說:「重建那爛陀無疑是個正確抉擇,但我們必須理解那爛陀的真正意義。那爛陀給了印度一個打開大門的機會,將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以及外國學術機構。」
根據印度教育諮詢委員會提出的那爛陀大學重建計劃報告,該校第一期5年計劃將成立7所學院,有學生4000多人、教師400多人。在全部10年計劃完成後,教師人數可望增至近600人,校長將由國際知名學者出任。學校建設將仿照古代那爛陀大學,所有師生都住校。
規劃中的那爛陀大學新校區
資金靠國際援助 僅建成圍牆
不過,重建那爛陀大學對於當地政府而言並非易事。比哈爾邦是印度最窮困的地區之一,難以負擔這筆開支,重建計劃主要依賴於國際支持。學界因此質疑,這樣的大學或難吸引到頂尖學生和學者。
據報導,那爛陀大學重建計劃由新加坡帶領,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國際財團集資5億美元建立新大學,並另用5億美元修建必要的基礎設施。溫家寶2010年12月訪問印度時,也曾宣布向那爛陀大學捐贈100萬美元,以支持中印文化交流。
新的那爛陀大學在那爛陀寺遺址12公裡外重建。校園將採用太陽能,中央為一大型人工湖,一座巨大圓頂圖書館將坐落湖畔,整體設計符合古代佛學建築理念。在校舍計劃於2020年建成,因此,明年複課時將在臨時校舍上課。
學校官網上公布的圖片顯示,截止到今年2月,新校區還僅有一道圍牆。
截止到今年2月,那爛陀大學新校區還僅有一道圍牆。
那爛陀大學計劃明年錄取約100名學生,修讀歷史學院與生態及環境學院提供的研究生課程。完全建成後,學校還將開設佛學和其它人文學科、經濟及管理、東方語言等課程,為2450名學生提供碩士及博士課程,但不設學士學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將擔任那爛陀大學的校長。阿馬蒂亞·森一向是重建計劃的積極支持者,認為重建那爛陀將促成印度學術的復興,吸引來自亞洲各地的學生。不過他也承認,昔日的那爛陀寺花200年才興盛起來,「相信今次也要用上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