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2021-01-10 澎湃新聞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2021-01-06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玄奘是中國和印度兩國人民都非常熟悉的歷史人物,為中印兩國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西遊記》中西天大雷音寺的歷史原型——印度那爛陀寺(Nalanda Mahavihara)遺址的不遠處,矗立著雄偉的玄奘紀念堂,是見證中印兩國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

玄奘紀念堂位於印度比哈爾邦那爛陀(Nalanda, Bihar),始建於1960年,由中國和印度政府合作於2007年建成。紀念堂佔地4.5公頃,內部有中國唐代建築風格大殿一座,坐西朝東,由印度著名設計師曼辛·拉納(Mansinh M. Rana 1921-2012)和中國兩名建築設計專家共同設計。

紀念堂院內矗立著一尊玄奘法師的青銅塑像,高3.5米,重2.5噸,是中國政府於2006年「中印文化年」中贈送給印度的國禮。

紀念堂正面右側矗立著一塊重達十噸、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的「玄奘紀念碑」,這是由中國政府贈給玄奘紀念堂的重要的禮物之一,在玄奘西行取經的出發地——西安加工完成。有趣的是,2006年11月26日立碑時,按照中國的傳統,需要在碑的基座下面埋藏一些鎮碑之物,安裝紀念碑的中國工程師翻遍了隨身的行李箱,找到了孫悟空的京劇臉譜和幾枚硬幣,便將其埋在碑身下。就這樣,《西遊記》神話世界中的孫悟空在現實中也守護著西天大雷音寺中的師父。

玄奘紀念堂的誕生大有來頭。1954年,周恩來總理和印度總理尼赫魯互訪,共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闢兩國友好關係新局面。佛教界亦為之歡喜振奮。當時,那爛陀學院院長迦葉波首倡共建玄奘紀念堂,以緬懷先驅,中國佛教界代表趙樸初居士訪印積極回應。此舉獲兩國政府大力支持,周總理也曾多次關心此事。1957年,中方在那爛陀向印度政府贈送一份玄奘頂骨舍利、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譯著、一部《磧沙藏》,一份玄奘紀念堂設計草圖和三十萬元人民幣以作修建之資。2005年,溫家寶總理與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會晤,發表聯合聲明,修繕玄奘紀念堂被列入兩國文化交流項目。同年11月,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代表團訪印,與印度玄奘紀念堂修膳委員會商談修繕之事。作壁畫、立展櫃,展示大師生平;塑銅像,樹碑銘,建鍾亭,唱響和平之聲。受大師風範感召,國內多方響應,中國西安大慈恩寺、成都文殊院、大慈寺、洛陽白馬寺、趙州柏林寺等共同出資,助力玄奘紀念堂修繕。

(周恩來總理和尼赫魯總理共同促成玄奘紀念堂項目)

玄奘紀念堂正堂的抱柱楹聯最好詮釋了玄奘的偉大:西天取經,三界垂範,譽為法門領袖。東土弘佛,千秋載德,尊稱民族脊梁!

(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玄奘紀念堂牌匾和西安大慈恩寺提供的抱柱楹聯)

【本文來源:「中印梵華」微信公眾號,有部分刪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玄奘「母校」那爛陀大學複課 系大雷音寺原型
    ,歷時19年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同時也是一所佛教大學。在那裡,玄奘拜主持戒賢為師,學習佛學五年。那爛陀寺是古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然而,公元1193年,突厥軍隊入侵,摧毀了這所大學。今年9月1日,時隔800餘年後,那爛陀大學宣布「複課」,首批15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首批招收15名學生  那爛陀大學復校計劃始於2006年,由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
  • 玄奘曾到印度那爛陀寺拜師求學 獲留校任教資格
    1  巔峰 玄奘徵服萬人學院  全盛時期的那爛陀寺藏書高達900萬卷,僧人學生多達萬人。因為成績優異,玄奘還獲得在那爛陀寺「留校任教」的資格,那爛陀寺還給他配備了「專車」。  在《西遊記》最後,歷經八十一難的唐僧終於來到「西天」,也就是曾經的那爛陀寺。
  • 玄奘費盡千辛萬苦到達的目的地,那爛陀寺到底長什麼樣子?
    很多人的童年都有影視劇《西遊記》陪伴,劇中玄奘最後取得真經的地方是雷音寺,這誤導了一大批人,其實真正目的地是那爛陀寺。玄奘懷著對佛教思想的敬畏,而在唐朝時期,印度的佛教文化是最昌盛的,玄奘背起行囊,牽著白馬,便踏上了去往印度的路途,希望到達那爛陀寺之後,經過大師的指點,更好的參透佛經,玄奘並且還肩負著將印度佛經帶到大唐的重任,為了讓更多的人參佛禮拜,讓佛教發揚光大,玄奘不辭辛苦,跋山涉水。
  • 玄奘取經之地那爛陀大學在印度重建
    那爛陀古寺遺址 本版圖片GJ 印度那爛陀古寺曾是聞名世界的高等學府,吸引了包括玄奘在內的各國學者前來進修。然而,自從12世紀遭戰亂摧毀以來,這裡只剩殘垣斷壁供人憑弔。印度國會2年前批准在那爛陀遺址重建大學,但由於資金不足、地理偏僻等原因,學校一再推遲招生。 打造全球頂級學府 自從提出重建構想以來,印度學術界和政界精英為那爛陀大學勾勒了宏偉的藍圖,要把它打造成吸引全球頂級知識分子的高等學府,就像古代的那爛陀寺一樣。 大學建在印度北部比哈爾邦,距離那爛陀寺遺址10公裡。
  • 玄奘母校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八百年後複課
    那爛陀寺門前的玄奘法師像那爛陀寺遺址   約1400年前,唐僧「西天取經」時曾在印度比哈爾邦攻讀佛學。今年9月1日,唐僧的「母校」那爛陀大學在時隔八百年後複課,首批15名學生進入這所古老學府深造。那爛陀大學重建源於印度和18個亞太國家的共同倡議,其中中國提供100萬美元資金。
  • 唐僧玄奘印度母校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複課
    在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時的母校——印度那爛陀寺遺址附近新建的那爛陀大學有望明年開課。那爛陀寺曾是古印度最高學府,800多年前遭突厥大軍破壞。2006年,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計劃。
  • 玄奘名字在印度家喻戶曉 取經處如今是大學(組圖)
    2006年2月12日,玄奘紀念堂竣工典禮當天,紀念堂大殿內舉行法會 攝影 牛衛東 玄奘紀念堂大殿前的玄奘雕像  今年是「中印旅遊友好年」。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的玄奘紀念堂,春節前終於在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的那爛陀修繕竣工。
  • 你知道玄奘的母校、西天取經的目的地是哪嗎?中國女孩親自探訪!
    那爛陀寺遺址當時中國過來的高僧玄奘就通過了這樣的考試,在那爛陀為玄奘大師舉行了隆重的入學儀式,四位高僧、兩百位僧徒、一千多百姓抬著乘輿,手拿幢幡、華蓋和香花前來迎接這位從東土大唐遠道而來的留學生玄奘紀念堂中的雕像
  • 明賢法師巡禮手札:智慧之城那爛陀寺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重影) 玄奘大師在印度最主要的參學地——那爛陀寺,在今印度比哈爾邦,位於菩提伽耶和王舍城的東北方,距離菩提伽耶不到百公裡,離王舍城只有5-10公裡。這裡是印度中世紀(6-9世紀間)佛教鼎盛時期實際的佛教中心,甚至取代了佛陀應化時諸大聖地的地位。 關於那爛陀寺得名的說法有很多。
  • 國際玄奘論壇在西安隆重開幕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研究員甘地和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劉震、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傅新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曹剛華、西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宗教藝術造型研究所所長嶽鈺、尼赫魯大學藝術與考古系教授阿隆(Y.S.Alone)、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教授羅爾吉(Lalji Shravak)、巴加爾布爾大學歷史及考古學院教授拉吉夫·庫瑪爾·辛哈(Rajiva Kumar Sinha)、瓦拉納西印度大學教授庫瑪爾(Bimaldndra Kumar)、新那爛陀佛教大學教授前校長玄奘紀念堂負責人潘特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在中印度的那爛陀寺學習5年之後,又相繼訪問了東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最後重新回到那爛陀寺。歷時19年(一說17年,緣於對走出國境時計算上的差異),行程5萬裡,返回長安,共帶回657部佛經、150粒佛舍利、7尊金銀佛像,還有許多果菜種子,為加強我國同中亞、南亞諸國的友好往來和開展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貢獻。後於玄奘40年、同樣西行取經的義淨法師寫過一首《求法詩》,在佛門中廣泛流傳。
  • 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重開 唐僧曾在此講學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中央社」2日報導,時隔逾800年,位在印度的那爛陀大學1日重新開學。復校初期僅兩個學院、11名教師、15名學生。因重建校園工程明年才動工,校務和學務暫借省政府的會議中心運作。
  • 現實中玄奘取經的地方,1500年前印度建的世界最早「國際大學」
    佛教書籍中,有個地名幾乎無處不在,它叫「那爛陀寺(Nalanda)」,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當年玄奘不遠萬裡去取經的地方。公元前6世紀,佛祖釋迦牟尼在恆河邊苦修,創立了佛法。那爛陀寺也建於恆河中遊,這一帶也是當年佛祖弘揚佛法的主要區域,附近還有著名的靈山和竹林精舍。
  • 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在中印度的那爛陀寺學習5年之後,又相繼訪問了東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最後重新回到那爛陀寺。歷時19年(一說17年,緣於對走出國境時計算上的差異),行程5萬裡,返回長安,共帶回657部佛經、150粒佛舍利、7尊金銀佛像,還有許多果菜種子,為加強我國同中亞、南亞諸國的友好往來和開展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貢獻。後於玄奘40年、同樣西行取經的義淨法師寫過一首《求法詩》,在佛門中廣泛流傳。
  • 玄奘:中國最偉大的「偷渡者」
    在《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都將玄奘出家的動機解釋為對佛法的崇信。相比之下,道宣在《續高僧傳·唐京師大慈恩寺釋玄奘傳》中的記載則頗為微妙,其中提到「少罹窮酷」四個字,似乎暗示玄奘是因為少年時期生活困頓才出家的。  玄奘的二哥首先出家,法名長捷,住洛陽淨土寺,玄奘經常跟隨他去學習佛教經典。13歲時玄奘也出家了。成年後玄奘便雲遊各地,參訪名僧。
  • 西北大學申報的國際玄奘論壇被列入中印建交七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會晤)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在中印兩國領導人會晤後介紹說,兩位領導人在友好氣氛中,就國際和地區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除此之外,中方還將在浴佛節期間邀請印度佛教界組團來華參加慶祝活動,共同舉辦祈福法會,祈禱世界和平與中印人民之間的友誼;中印雙方還將舉辦洛陽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落成10周年紀念慶典;中國佛教代表團將訪問印度,並在當年玄奘求學之地的那爛陀寺的玄奘紀念堂舉行祈禱活動。
  • 透過佛學大師玄奘的一生,看到他的卓越之輪
    在玄奘的年代,來自印度的佛經並不齊全,再加上翻譯的曲解,對佛法的誤讀司空見慣,佛教領域教派眾多,相互爭執不下,玄奘的內心充滿了迷惑,佛法的真諦究竟在哪裡。波頗告訴玄奘,印度有一個叫那爛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學府,那爛陀有一個叫戒賢的高僧通曉一切佛法經論,是當世的佛學大師。印度僧人的出現,像一盞黑夜中的明燈,照亮了玄奘迷惘的心靈,玄奘決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發源地尋求佛法的真諦。
  • 印度人為何如此感恩玄奘
    就在這次研討會召開前不久,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先生也進行了一次跟「玄奘」有關的旅行,他說,「自己所到之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玄奘無人不曉,無處不在,沒有玄奘的旅行幾乎難以想像。」  著名的那爛陀大學遺址就與玄奘的名字密不可分。
  • 寺廟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大學,玄奘在其背後功不可沒
    小編每年還去九華山去祈祈福呢,但是還沒有聽說過中國的那一座寺廟改為大學了。在2014年的9月1號,也就是開學日,在荒廢了800多年後,印度的那爛陀大學重新開學了。中國對那爛陀大學的複課,給與了大力的支持,前後投入了100萬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的數目,但是一所印度的大學,為什麼能讓中國如此的重視呢?那爛陀大學,究竟和中國有著數目密切的關係呢?
  • 玄奘的貢獻:為佛法驗明正身
    玄奘的貢獻:為佛法驗明正身玄奘(602年~664年),俗家姓陳,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唯識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玄奘從十一歲出家,便潛心鑽研佛學,十幾年後,他就成為全國有名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