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玄奘是中國和印度兩國人民都非常熟悉的歷史人物,為中印兩國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西遊記》中西天大雷音寺的歷史原型——印度那爛陀寺(Nalanda Mahavihara)遺址的不遠處,矗立著雄偉的玄奘紀念堂,是見證中印兩國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
玄奘紀念堂位於印度比哈爾邦那爛陀(Nalanda, Bihar),始建於1960年,由中國和印度政府合作於2007年建成。紀念堂佔地4.5公頃,內部有中國唐代建築風格大殿一座,坐西朝東,由印度著名設計師曼辛·拉納(Mansinh M. Rana 1921-2012)和中國兩名建築設計專家共同設計。
紀念堂院內矗立著一尊玄奘法師的青銅塑像,高3.5米,重2.5噸,是中國政府於2006年「中印文化年」中贈送給印度的國禮。
紀念堂正面右側矗立著一塊重達十噸、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的「玄奘紀念碑」,這是由中國政府贈給玄奘紀念堂的重要的禮物之一,在玄奘西行取經的出發地——西安加工完成。有趣的是,2006年11月26日立碑時,按照中國的傳統,需要在碑的基座下面埋藏一些鎮碑之物,安裝紀念碑的中國工程師翻遍了隨身的行李箱,找到了孫悟空的京劇臉譜和幾枚硬幣,便將其埋在碑身下。就這樣,《西遊記》神話世界中的孫悟空在現實中也守護著西天大雷音寺中的師父。
玄奘紀念堂的誕生大有來頭。1954年,周恩來總理和印度總理尼赫魯互訪,共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闢兩國友好關係新局面。佛教界亦為之歡喜振奮。當時,那爛陀學院院長迦葉波首倡共建玄奘紀念堂,以緬懷先驅,中國佛教界代表趙樸初居士訪印積極回應。此舉獲兩國政府大力支持,周總理也曾多次關心此事。1957年,中方在那爛陀向印度政府贈送一份玄奘頂骨舍利、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譯著、一部《磧沙藏》,一份玄奘紀念堂設計草圖和三十萬元人民幣以作修建之資。2005年,溫家寶總理與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會晤,發表聯合聲明,修繕玄奘紀念堂被列入兩國文化交流項目。同年11月,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代表團訪印,與印度玄奘紀念堂修膳委員會商談修繕之事。作壁畫、立展櫃,展示大師生平;塑銅像,樹碑銘,建鍾亭,唱響和平之聲。受大師風範感召,國內多方響應,中國西安大慈恩寺、成都文殊院、大慈寺、洛陽白馬寺、趙州柏林寺等共同出資,助力玄奘紀念堂修繕。
(周恩來總理和尼赫魯總理共同促成玄奘紀念堂項目)
玄奘紀念堂正堂的抱柱楹聯最好詮釋了玄奘的偉大:西天取經,三界垂範,譽為法門領袖。東土弘佛,千秋載德,尊稱民族脊梁!
(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玄奘紀念堂牌匾和西安大慈恩寺提供的抱柱楹聯)
【本文來源:「中印梵華」微信公眾號,有部分刪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