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曾到印度那爛陀寺拜師求學 獲留校任教資格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全盛時期的那爛陀寺藏書高達900萬卷,僧人學生多達萬人,玄奘曾在這裡留學。

北京大學教授、那爛陀大學董事會成員王邦維。

  2011年11月,時任中國駐印度大使張炎(右)代表中國政府向印度那爛陀大學捐款100萬美元。

  距那爛陀古寺遺蹟12公裡之外的那爛陀大學,佔地2700畝,擁有7個學院,2000多名學生。校園裡大師雲集,美麗的人工湖點綴校園,一座巨大圓頂圖書館坐落湖畔……

  不過,這些目前都是設想,最早也要到2020年才能實現。

  儘管2006年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就提出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計劃,這一計劃也得到了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政府還捐助了100萬美元。但是八年過去了,重建計劃進展緩慢。如今,重新開課的那爛陀大學只有兩個學院,15名學生,11名教師。首批師生暫時在學校附近的王舍城會議中心上課,學生宿舍則由一家旅館充當。

  1

  巔峰 玄奘徵服萬人學院

  全盛時期的那爛陀寺藏書高達900萬卷,僧人學生多達萬人。因為成績優異,玄奘還獲得在那爛陀寺「留校任教」的資格,那爛陀寺還給他配備了「專車」。

  在《西遊記》最後,歷經八十一難的唐僧終於來到「西天」,也就是曾經的那爛陀寺。儘管沒有佛祖,但電視劇中那金碧輝煌、巍峨壯麗的景象並非誇大。

  那爛陀寺是一個以佛教為背景的寺院,在古代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現在印度比哈爾邦中部都會巴特那東南90公裡。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教授、那爛陀大學董事會成員王邦維對《新京報》記者介紹說,「在玄奘那個時代及前後一兩百年間,那爛陀是亞洲佛教的學術中心。」那爛陀寺是當時的佛教研究中心,「玄奘離開長安時就已經想好了,他要去的目標就是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不僅是一座寺院,更像是一所大學。據悉,那爛陀寺初建於公元5世紀左右,經過歷代君王數世紀的經營擴建,全盛時期的那爛陀寺據說藏書高達900萬卷,在這裡學習的僧人學生有1萬多人,來自中國、蒙古、高麗、日本、波斯等地。到過西域取經的中國著名僧人,如玄奘、義淨等,都曾詳盡地在著作中記錄過這座名寺兼學府的風貌。王邦維強調,「那爛陀寺儘管是一所佛教機構,但它的教學研究並不僅限於佛學,還有很多世俗的學科,比如天文、數學、語言、醫藥等等。」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當他來到那爛陀寺時,這裡「伽藍(指僧眾居住的庭院)五十餘所,僧徒萬有餘人」。比玄奘晚40年來到那爛陀寺求學的另一位「唐僧」義淨,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則記述,那爛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寺高三層,每層高一丈多,用磚製造。每一寺的四邊各有9間僧房,房呈四方形,寬約一丈多。寺中有三座圖書館,最大的一座圖書館有9層樓高。每天,那爛陀寺有100多個講壇同時開講,學術氛圍十分濃厚。由此可以想見那爛陀何以令玄奘心心念念嚮往之。

  和《西遊記》不同的是,玄奘來到那爛陀寺,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時已經逾百高齡的「校長」戒賢法師收他為親傳弟子,親自教授他《瑜伽論》。玄奘勤學好問,每天認真研讀經書,「外語」也很優秀,梵文說得比當地人還好。在那爛陀寺,玄奘和多名學者切磋辯論。據《慈恩傳》記載,當時寺內能講二十部經書的有一千人,三十部的五百人,五十部的只有十人,其中包括玄奘法師。也就是說,玄奘的水平,在當時的那爛陀寺幾千名資深學者之中,位列前十名。因為成績優異,玄奘還獲得了「留校任教」的資格,升任那爛陀寺副主講;那爛陀寺還給他配備了「專車」,出門可以享受乘坐大象的待遇。王邦維說,「在那爛陀寺的歲月,可以說是玄奘一生中最精彩、最風光的時光。」

  除了玄奘,還有其他外國人來到那爛陀寺求學。王邦維對此說,「印度人對此非常驕傲,因為這比歐洲最古老的大學都要早多了。」

  2

  重建 那爛陀重生多虧玄奘

  2006年,印度時任總統卡拉姆提出重建那爛陀大學,印度政府對此也十分支持。據王邦維介紹,那爛陀大學顧問團如果在德裡開會,有些會議總統會親自參加。

  1193年,突厥人率領一支騎兵摧毀了那爛陀寺,並放火燒了三座大圖書館,900萬冊藏書毀之殆盡。

  那爛陀寺重見天日,要歸功於玄奘。王邦維介紹說,19世紀中期,英國人統治印度,發現了那爛陀寺遺址。起初英國人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這處遺址面積巨大,像是一座小城,又像一個大學校園。後來,考古學者拿它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做對比,才確認這個地方應該就是玄奘書中記載的那爛陀寺。王邦維稱,「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也證實了這裡的確就是那爛陀寺。遺址如今已經被保護起來,現在的大學校址離那爛陀寺大概12公裡。」

  現代大學很多都是從中世紀以寺院為中心的教育中心發展起來的,在亞洲很多國家,教育和宗教曾經密不可分。

  2006年,印度時任總統卡拉姆提出重建那爛陀大學。之所以提出這一計劃,是因為印度想重現那爛陀寺曾經的學術輝煌。

  對於印度人來說,那爛陀寺是古印度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機構。印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不僅精通經濟學,還是一位印度教哲學權威,與泰戈爾過從甚密。11歲時,阿馬蒂亞·森告訴家人長大想成為一名教授之後,祖父就把他帶到了那爛陀寺巨大的紅磚遺蹟之前,希望阿馬蒂亞·森將來能夠重現那爛陀寺的輝煌。

  阿馬蒂亞·森先後在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執教過,他擔負起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使命。在王邦維看來,阿馬蒂亞·森是那爛陀大學真正的精神領袖。「阿馬蒂亞·森悲天憫人,有很深厚的人文關懷,他在哈佛大學教的課就是印度哲學。」

  2007年,印度召集多國精英學者,組成重建那爛陀大學的「顧問團」,即那爛陀大學的董事會。這個顧問團的陣容非常豪華:主席由阿馬蒂亞·森擔任,其他成員包括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曾任香港大學校長的王賡武教授、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鬱夫等11人,時任北京大學東方研究院院長的王邦維也是顧問團成員之一。

  這個顧問團負責大學的前期籌備工作。「關於大學的定位,在法律上處於什麼地位,應該開設哪些學院,經費從哪兒來,校長應該負什麼責任,學監應該有什麼責任,要梳理出一套規則。」王邦維回憶道,顧問團每年都要開會,為大學確立框架。

  印度政府對此非常支持,據王邦維介紹,顧問團如果在德裡開會,「有些會議總統會親自參加;會議結束後我們會一起去總理府,把會議的進展報告給當時的總理辛格。辛格也會提出意見。」

  3

  阻礙 位置偏遠重建緩慢

  那爛陀大學的目標是辦成一所現代的、世俗的大學。不過,比哈爾邦經濟落後,基礎設施不太發達,這可能會降低那爛陀大學對學生和老師的吸引力。

  儘管與佛教有著密切聯繫,但從一開始,顧問團就決定要將新的那爛陀大學辦成一所現代的、世俗的大學。

  「有人誤認為那爛陀大學是一個佛教學院,但其實完全不是。」王邦維解釋說,「佛教是那爛陀大學的重要內容,但顧問團所有成員都不贊成把這個學校建成宗教學院,它不是一個神學院,也不是一個經學院,更不是佛學院,它是一個現代的大學。」

  那爛陀大學複課首年招生的情況還不錯。學校收到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1000多份申請,最終從中挑選了15人,有兩名外國學生。一個來自不丹,還有一個是日本的佛學研究生。據王邦維介紹,現在那爛陀大學提供的全部是兩年制的研究生項目,未來也是以碩士和博士為主,希望能夠以高質量的研究生培養水準,建立起聲譽。

  重建那爛陀大學得到印度最高層領導人的推動,不過,重建計劃遭遇到大量障礙。

  因為印度官僚機構的拖拉作風,那爛陀大學的建設和開課時間一拖再拖。按照該大學建制,副校長才是具體負責學校事務的人。在選擇學校副校長人選時,遴選委員會和20多人談過,最後選定了現在的人選:戈巴·薩巴瓦爾。但薩巴瓦爾被確認為副校長之後,長達一年多的時間沒有得到正式任命。阿馬蒂亞·森對印度媒體抱怨政府的行政拖沓,「這影響了薩巴瓦爾更有效率地開展工作。」

  此後遴選教授、規劃校園等等又經歷了漫長時間。校園設施的重建,要到明年2月才正式開工。「現在校園就修了個圍牆,裡面正在施工。」王邦維對印度的辦事風格深有體會,「印度做事比較慢,當然也會穩一些。按照他們的做事風格,我覺得校園建成還需要一段時間。」

  那爛陀大學也遇到了不少質疑,其中最強烈的是學校的選址問題。儘管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比哈爾邦仍然是印度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最優秀的老師和學生,願意來到比哈爾邦這個窮鄉僻壤嗎?」波士頓大學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阿特巴赫質疑說,「學術機構的所在地非常重要,除了校園,大學附近的基礎設施也很重要,學者們希望有文化和學術氛圍,希望有咖啡館,除了大學校園之外,他們更希望有一個更大的知識分子的社區。」

  比哈爾邦經濟落後,基礎設施也不太發達,這可能會降低新的那爛陀大學對學生和老師的吸引力。這一點並非杞人憂天。在遴選副校長時,那爛陀大學就把是否願意生活在此作為一項重要標準。據王邦維介紹,那爛陀大學給老師的待遇非常好。不過也的確遇到了答應要來、最後又放棄的情況。

  4

  支援 亞洲多國捐助複課

  那爛陀大學要作屬於亞洲的大學,也得到了亞洲國家的支持。2010年12月,時任總理溫家寶在訪問印度時正式宣布中國向那爛陀大學捐款100萬美元。

  那爛陀學術復興的另一個擔憂來自於資金。

  2007年,重建那爛陀大學成為東亞峰會教育領域合作的一個重點項目,得到了多個國家的支持。2010年10月,時任總理溫家寶在第五屆東亞峰會上宣布,中國支持那爛陀大學的重建,同年12月溫家寶在訪問印度時正式宣布中國向那爛陀大學捐款100萬美元。

  王邦維說,「中印文化交流有很多項目,那爛陀大學和中國有比較特殊的關係,捐款給那爛陀大學,也是表示對印度友好的一種姿態。」此外,新加坡捐款500萬美元,負責設計和建造圖書館。日本和美國也有一些捐款。澳大利亞捐贈了一個教職,即負責一個教授職位的薪酬等。

  不過這些遠遠不夠。據估計,建設大學校園需要5億美元,後續改善周邊基礎設施等還需要5億美元。這對於一所世界級的大學來說,已經是一個很「謙虛」的數字。阿特巴赫說,建立一所世界級大學「十分昂貴,尤其是在農村和不發達地區,即使有外國捐款和中央政府的資助,也仍會有很大的資金缺口。」

  目前,儘管印度政府已經為學校未來12年的規劃批准了約4.45億美元的撥款,但籌款仍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還有人質疑,那爛陀大學重建計劃太過龐大,可能最終無法成功。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同時也是那爛陀大學理事會成員的楊榮文十分積極地推動那爛陀大學的建設。不過,楊榮文表示,重建那爛陀大學是項巨大的挑戰,沒有誰能保證肯定成功。概念很宏大,但實施起來很艱難。

  阿馬蒂亞·森則說他並不指望學校立刻就成功。「那爛陀寺用了200年才達到繁盛,」那爛陀大學不會需要200年,但至少需要幾十年,「我們的想法並非高不可及。我們就是要建一所高質量的大學,一所從傳統上以及從精髓上屬於亞洲的大學。」

  「屬於亞洲的大學」這一願景令亞洲國家十分期待。「亞洲在21世紀的重新崛起,讓世界大局逐步恢復到16世紀時的態勢。東方文明的自主性,有了經濟上的條件與保障。那爛陀大學的複課,反映的是這種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聯合早報》評論道,「在文化上,東方文明的人本主義精神復興,對於長期主導世界的西方工具理性主義,以及國際關係上的霸道文化,和其所帶來的人文、社會、政治、經濟、外交甚至人類賴以存在的環境破壞問題,或許能發揮修復和平衡的作用。」

  B04-B05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高美 實習生 趙歡

相關焦點

  • 唐僧玄奘印度母校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複課
    在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時的母校——印度那爛陀寺遺址附近新建的那爛陀大學有望明年開課。那爛陀寺曾是古印度最高學府,800多年前遭突厥大軍破壞。2006年,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計劃。
  • 玄奘母校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八百年後複課
    那爛陀寺門前的玄奘法師像那爛陀寺遺址   約1400年前,唐僧「西天取經」時曾在印度比哈爾邦攻讀佛學。今年9月1日,唐僧的「母校」那爛陀大學在時隔八百年後複課,首批15名學生進入這所古老學府深造。  據印度《印度時報》1日報導,古代學術機構那爛陀大學在9月1日實現再生,從40個國家的1000名申請者中挑選出來的15名學生開始了新學期學習。該校副校長估帕·撒布哈拉瓦爾表示,到2020年,大學將擁有7個學院,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開設科學、哲學、精神和社會科學課程。  據悉,那爛陀大學建於公元5世紀,曾經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萬學者前來求學,唐僧就是其中之一。
  • 玄奘費盡千辛萬苦到達的目的地,那爛陀寺到底長什麼樣子?
    很多人的童年都有影視劇《西遊記》陪伴,劇中玄奘最後取得真經的地方是雷音寺,這誤導了一大批人,其實真正目的地是那爛陀寺。玄奘懷著對佛教思想的敬畏,而在唐朝時期,印度的佛教文化是最昌盛的,玄奘背起行囊,牽著白馬,便踏上了去往印度的路途,希望到達那爛陀寺之後,經過大師的指點,更好的參透佛經,玄奘並且還肩負著將印度佛經帶到大唐的重任,為了讓更多的人參佛禮拜,讓佛教發揚光大,玄奘不辭辛苦,跋山涉水。
  • 玄奘取經之地那爛陀大學在印度重建
    那爛陀古寺遺址 本版圖片GJ 印度那爛陀古寺曾是聞名世界的高等學府,吸引了包括玄奘在內的各國學者前來進修。然而,自從12世紀遭戰亂摧毀以來,這裡只剩殘垣斷壁供人憑弔。印度國會2年前批准在那爛陀遺址重建大學,但由於資金不足、地理偏僻等原因,學校一再推遲招生。 打造全球頂級學府 自從提出重建構想以來,印度學術界和政界精英為那爛陀大學勾勒了宏偉的藍圖,要把它打造成吸引全球頂級知識分子的高等學府,就像古代的那爛陀寺一樣。 大學建在印度北部比哈爾邦,距離那爛陀寺遺址10公裡。
  •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2021-01-06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玄奘「母校」那爛陀大學複課 系大雷音寺原型
    ,歷時19年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同時也是一所佛教大學。在那裡,玄奘拜主持戒賢為師,學習佛學五年。那爛陀寺是古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然而,公元1193年,突厥軍隊入侵,摧毀了這所大學。今年9月1日,時隔800餘年後,那爛陀大學宣布「複課」,首批15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首批招收15名學生  那爛陀大學復校計劃始於2006年,由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
  • 明賢法師巡禮手札:智慧之城那爛陀寺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重影) 玄奘大師在印度最主要的參學地——那爛陀寺,在今印度比哈爾邦,位於菩提伽耶和王舍城的東北方,距離菩提伽耶不到百公裡,離王舍城只有5-10公裡。這裡是印度中世紀(6-9世紀間)佛教鼎盛時期實際的佛教中心,甚至取代了佛陀應化時諸大聖地的地位。 關於那爛陀寺得名的說法有很多。
  • 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重開 唐僧曾在此講學
    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800年重開 唐僧曾在此講學 2014-09-02 14:04:19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中央社」2日報導,時隔逾800年,位在印度的那爛陀大學1日重新開學。復校初期僅兩個學院、11名教師、15名學生。因重建校園工程明年才動工,校務和學務暫借省政府的會議中心運作。
  • 你知道玄奘的母校、西天取經的目的地是哪嗎?中國女孩親自探訪!
    Hi,這裡是KK見世界獨家旅行分享頻道;佛教的發源地是印度,所以很多佛教的重要聖地都在印度,有一處遺址曾經是印度最高學府所在地,是佛陀曾經講法的地方,是印度中世紀(6-9世紀間)佛教鼎盛時期實際的佛教中心,也是唐朝高僧玄奘西行求學的目的地,他的母校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取經路上,玄奘「乘危遠邁,策杖孤徵」,歷盡艱難險阻,經過古代中亞和南亞地區大小一百多個國家,最後到達了印度。這段行程將近3年。在中印度的那爛陀寺學習5年之後,又相繼訪問了東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最後重新回到那爛陀寺。
  • 玄奘名字在印度家喻戶曉 取經處如今是大學(組圖)
    玄奘在印度求法的旅程中曾到過婆羅尼斯國,也就是今天印度北方邦的大城市瓦臘納西。瓦臘納西是印度神話中的猴王哈奴曼最受崇拜的地方。當地人普遍認為,這位來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大神能夠消災除難。曾有人據此推測,《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原型就來自印度的哈奴曼。至今,在瓦臘納西仍能見到不少哈奴曼廟。
  • 寺廟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大學,玄奘在其背後功不可沒
    這就需要退回到歷史以前看了。在公元七世紀,唐朝高僧玄奘從首都長安出發,歷經四年的艱苦跋涉才到了那爛陀。他在這裡求佛學法,並帶回了大量的佛典。他的這段經歷被改編成了我們從小看到的《西遊記》,從此他的故事家喻戶曉。如此看來那爛陀應該是一個寺廟,怎麼會被稱為大學呢?那爛陀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讓玄奘歷經千難萬險也要到此求學呢?
  • 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取經路上,玄奘「乘危遠邁,策杖孤徵」,歷盡艱難險阻,經過古代中亞和南亞地區大小一百多個國家,最後到達了印度。這段行程將近3年。在中印度的那爛陀寺學習5年之後,又相繼訪問了東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最後重新回到那爛陀寺。
  • 現實中玄奘取經的地方,1500年前印度建的世界最早「國際大學」
    佛教書籍中,有個地名幾乎無處不在,它叫「那爛陀寺(Nalanda)」,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當年玄奘不遠萬裡去取經的地方。公元前6世紀,佛祖釋迦牟尼在恆河邊苦修,創立了佛法。那爛陀寺也建於恆河中遊,這一帶也是當年佛祖弘揚佛法的主要區域,附近還有著名的靈山和竹林精舍。
  • 網友孫勁松:玄奘——翻譯家中第一人
    28歲時,他抱著「一睹明法了義真文,要返東華傳揚聖化」的宏圖大志前往印度求學,唐太宗在《大唐三藏聖教序》中對玄奘西行有如下的描述:「乘危遠邁,杖策孤徵,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沙夕飛,空外迷滅。萬裡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窗,躡霜雨而前躍。」
  • 佛教:「三藏法師」唐玄奘
    玄奘所學,主要是瑜伽行派理論。他常常聽說,印度那爛陀寺有此派根,很想求得此論,既以之釋此土眾疑,又以之統一各家異說。他又聽說那爛陀寺等處講經弘法,盛況空前,因此更是心嚮往之。故立誓西遊,以取真經。時機終於來了,貞觀元年,玄奘28歲。這年秋八月,關東、河南、隴古沿邊諸州,霜害來襲,秋稼毀損嚴重,鬧起了饑荒。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者唐三藏法師玄奘
    這樣就把《心經》口授給了玄奘法師。到次日早晨,那位僧人影蹤不見,玄奘法師就打點行囊啟程。此後,有時侯路上經歷厄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念誦所受經文四十九遍,則迷失路徑有人來指引,想用食物會即刻出現珍果蔬菜。凡誠心祈求,都獲得回應。來到中天竺磨竭陀國那爛陀寺,在圍繞經幢誦經時,玄奘忽然見到那位僧人。僧人對他說:「很高興你憑著我昔日授你的三世諸佛心要法門,跋涉艱險,從遠方來到此地。
  • 玄奘:中國最偉大的「偷渡者」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長安遇到來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他是印度納蘭陀寺權威佛學家戒賢的弟子,能記誦大小乘經典十萬頌。玄奘聽到這個消息如獲至寶,親自登門向這位印度高僧請教。玄奘聽他說戒賢深諳百家佛學經典,並且正在納蘭陀寺講學,於是立下西行求法的決心。  西行的真正障礙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礙來自妖魔鬼怪。
  • 玄奘不僅學習了印度文化,而且還把中國文化也介紹到了印度
    玄奘不僅學習印度文化,而且把中國文化也介紹到印度。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勞動人民創造過燦爛的文化,對世界文化有巨大的貢獻。印度的宗教、藝術,對東亞、東南亞、中亞等地都有重大影響。南方的建志與北方的那爛陀,是文化中心。根據玄奘記載,那爛陀是一所高等學府,有學生萬人,其中許多是外國人。研究的不僅有佛教經典,也有許多其他學科。古代印度的數學、天文、醫學都很發達,很早就有了數字,後來又發明了0這個符號。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各地,現為全世界採用。六世紀時,印度已推算出圓周率為三點一四一六,十分精確。
  • 玄奘:唐代高僧、佛經翻譯家、旅行家
    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要典《瑜迦師地論》作為依據,發揚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理論。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