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天是小年?這些春節民俗您知道嗎?

2020-12-20 歷史第三人

進了臘月門,過年的氣氛一天濃似一天呢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

「小年」又叫送灶、祭灶節、灶王節等,這與它「祭灶」的節日習俗有關。古代民間認為,家家戶戶都有「灶王爺」,負責監督家裡人一年的所作所為,並在「小年」時上天向玉帝稟報,以定賞罰。所以,人們要在「小年」時祭灶,用糖瓜象徵性粘住「灶王」爺的嘴,令他不能上天說壞話。

中國的過年是區間性的,前後持續的時間很長,就會有一些標誌性的日期,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代表著過年開始;元宵節叫『小年』也有道理,代表著過年活動的結束。不管是哪天,都是表達對我們慶祝活動階段性的區分。

【揚州過年有哪些習俗】

舊年的年末,頗具滄桑感的方言是臘月二十四「老年根」,根字昭示著年末歲尾的到來,這是送灶王爺的日子,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把供奉在自家灶臺上的灶神,送往天庭。當日晚上,每戶人家都為灶神煮了熱騰騰的糯米飯,外加幾樣小菜,其中常有的是紅燒魚、炒莞荽兩樣,取其年年有餘歲歲安康的意思。當各家把準備好的這些飯菜裝碗供好,全家人便開始焚香叩頭,為灶神餞行。並祈禱灶神在返回天庭「述職」時,要「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到大年三十晚上還要「接灶」。即把灶神從天上接回家中。其意為灶神是上天神靈派駐在自家的家神,一年到頭和家人在一起。

過了二十四,除夕夜守歲送歲前一天就該「辭年」了,出於有時年份無二十九日,所以揚州人約定俗成臘月二十八為辭年日,對過去的一年說再見,好醜瀟灑已走了一年,委實值得辭謝。

臘月最後一天為「除夕」。

家家戶戶撣過塵的庭院內外整潔一新,堂屋正中的八仙桌前,繫上紅桌帷,以極其恭敬的心情請出「喜神」像掛在靠近八仙桌的牆壁上,桌上放上供果、燭臺、香爐,還在每幀影像下放一盞蓋碗茶。晚上家家吃「年夜飯」。葷素菜都有象徵意義,如魚象徵吉慶有餘,肉圓象徵團圓,粉絲象徵長壽,豌豆象徵平安,水芹象徵路路通,豆腐象徵致富。 年夜飯後收拾清楚,堂屋裡紅燭點燃,香爐裡萬壽香瑞氣氤氳,再燒上一盆炭火。於是合家三跪九叩首,這就叫「辭年」。此外,長輩要給晚輩一個紅包,謂之「壓歲錢」。晚上多煮米飯,叫「隔年陳」。用米裝入笆鬥放在神柜上,中插一松樹枝,掛紙糊元寶及花生、白果等,叫「搖錢樹」。是夜,點燃火盆,稱「聚寶盆」,全家圍爐守歲到子夜12點,這就「辭」了「年」了。 據說除夕諸神下界,又有獨腳神至人家床榻上散病,放下床帳,就可避免了。從這天起,直到初四,不許掃地,不許動刀尺,不許再煮飯而吃隔年陳。連茶水都不許亂倒。據說水是正財,積存茶水,就意味著積存錢財。

正月初一,俗稱「過年」,今稱「春節」。早晨起身,盥洗畢,先喝糖茶,再祭神,焚香燭,放鞭炮,虔誠跪拜,謂之「迎新年」。早餐,合家同吃糕點、棗茶、湯圓,取早早發財,全家團圓之意。

初二:拜年先拜舅舅家

從初二開始,就要開始到長輩家拜年了。第一個要拜的是舅舅家,因為在揚州地區,舅舅的地位是很高的。晚輩結婚擺酒,舅舅要坐在上席上。所謂「舅舅理」,就是舅舅說什麼都有道理,叫你做什麼你就要做什麼。拜完舅舅家,就要去伯伯家、叔叔家,隨後再去姑媽家、姨媽家等。

古代有一種行當是賣水的,從井裡、河裡挑出水,挨家挨戶賣。有賣水的會在初二早上登門,一手挑著水,一手拿著柴火,進門時大喊:「進柴(財)水了。」主人家就會給比平時多的錢。

初三:送飛帖和門簿

過年期間要拜的人很多,有時來不及一一拜訪。從初三開始,就要開始送飛帖了,如同名片,代替自己拜年。大戶人家講究面子,就會在門口設一個門簿,專門登記來帖的人。而在門簿的第一頁,都是不寫真實姓名的,而是寫上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如「壽百齡」,家住「百歲坊」。還有一些住在「元寶街」、「五福巷」的人物,外人一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證明主人家的社會地位顯赫。

初四:經商人家吃財神酒

初四晚上,經商的老闆要請店裡的帳房、夥計吃「財神酒」,也算是辭舊迎新之際,對於這些手下的感謝。

在房內祭財神,還要分為幾種:盤供,盤中擺放上糕餅蜜餞等;牲供,比較考究,上面是豬頭、鯉魚等;神供,擺放上一些銅錢等。祭財神的時候,還有特定的祭語,如「香紅燈明,尊神駕臨;體察苦難,賜福某姓;窮魔遠離,亨通財運;日積月累,金滿門庭。」

初五:迎財神

從正月十三起戶戶掛燈,人人歡燈,以求明目;尤以十五為重,古人謂之「上元」、「元夜」或「元宵節」。是日,古城揚州家家吃湯圓,象徵全家團圓。晚上,兒童持燈遊於街,謂之「玩燈」。

十八日謂之「落燈」,意味著張燈到此為止。十八日晚飯家家吃麵,面有「長來長往」的意義,就是說,年事到此已近尾聲了。

相關焦點

  • 科普| 「小年」究竟在哪天?
    小年究竟在哪天?小年究竟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還是二十五?過慣了自家小年的你或許看到這一問題或許會有些凌亂。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了一天。因為人類不到deadline的最後一天就不知道著急啊。其實,對於小年的時間爭執,也不限於那兩天。例如江浙滬部分地區稱除夕前一夜為小年夜;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區把小年和元宵節合在一起;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而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又是除夕……這些「小年」習俗你知道嗎?
  • 小年的正日子究竟是哪天?
    對於這個比甜、鹹粽子更為複雜的問題,我們來梳理一下。(據央視網,原標題《小年的正日子究竟是哪天?》,編輯:徐彥)1518218756000
  • 你在哪天過「小年」?知道這些習俗嗎?
    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小年(Little New Year/Minor New Year)」來到了。這一天人們通常通過祭灶和掃年來宣告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也有日曆將臘月廿三和廿四都標註為小年,原因在於南北方的小年會相差一天,北方多數人廿三過小年,而南方人的小年則要晚一天。你們那裡哪天過小年?
  • 小年「正日子」究竟是哪天?這個答案我給滿分!
    今天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  是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  小年已至,除夕不遠  南北「小年」的五種版本    小年究竟哪天過?  為了「節省開支」  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  因此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區:  臘月二十四——「民間傳統小年」  早在宋朝  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  南方大部分地區  仍然保持著這天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在南京正月十五才是小年
    這一次的焦點,則是「小年」!作為「過年程序」正式開啟的一天,「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到底是「臘月廿三」還是「臘月廿四」?這樣的爭論一直在網絡熱搜榜不退。而南京人對這一次的爭論顯然有點無所適從,難道我們的「小年」不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嗎?
  • 解讀小年究竟是哪天
    96333來電顯示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呀?這個問題,困擾我好久了。我是地道湖南人,我老公是北方人,兩家人過的小年夜日子大不相同啊。  老公老家那都是臘月廿三過的小年,而我們這邊一般是臘月廿四。還有一個朋友,說他們那裡是除夕的前一天作為小年,更暈了。                 陳女士  調查附記  這個問題小記先請教了一下「度娘」,發現各地網友們過小年的日子真的是五花八門,臘月廿三、廿四過小年的最多,但江浙滬地區不少是除夕前一天即臘月廿九過小年,而山東有些地方竟是六月初一過小年等等。
  • 距離春節還有七天,到底哪天是小年?網友吵起來了
    圖文/朱廣思(北京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距離春節還有七天,可是不少網友卻先為>#到底哪天是小年#爭論了起來↓↓↓圖片來源:@頭條新聞(⊙o⊙)…這個差異似乎有點大呀北方地區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區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
  • 北方小年南方小年時間是同一天嗎 南北方小年習俗有什麼區別不同
    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小年呀!「小年」這天該幹啥?傳統「小年」與「祭灶」息息相關。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由此而來,也衍生處小年眾多的習俗。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 你知道小年夜是哪天嗎?
    你知道小年夜是哪天嗎?CCTV網絡春晚的記者們做了隨機的街頭採訪,結果,錯誤答案層出不窮。
  • 春節倒計時 小年先報到 品牌微博文案齊歡鬧
    2月第一天,北方小年,2月第二天,南方小年。 問題來了,你到底過哪天的小年?今兒到底吃的是餃子還是湯圓?梅小花弱弱的表示,我什麼都不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小年過了,春節也進入倒計時咯,心兒早已飛回故鄉!
  • 博物院裡過小年,你的家鄉小年是哪天?
    【博物院裡過小年,你的家鄉小年是哪天?】「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在山西博物院裡,非遺技藝項目活態展示、春聯大派送等五大主場活動,山西青銅博物館分館系列活動,吸引著人們提前來感受年的味道。(記者楊珏 武笑攝影)
  • 你家小年是哪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是由於地域的影響,各個地區對小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著播著就出現了豌豆黃、薩其馬、驢打滾、湯圓、花生糖、芝麻糖……網友表示:央視播新聞猝不及防變吃播。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 從哪天過小年最正宗說起
    文丨楊原這兩年,各地方衛視的小年春晚開始躥紅,不曾想這些小年春晚的排播時間,卻引出了一個大家平時完全沒想過的問題,北方和南方的小年竟然不是一天!北方人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而南方人卻是在臘月二十四,到底誰正宗呢?
  • 小年到了這些事情你注意了嗎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 漲知識丨小年到底是哪天?過年前一個讓人想家的話題
    漲知識丨小年到底是哪天?「哪天是小年?」成了又一個南北方網友「吵架」話題。春節、中秋、端午……大多數重要的傳統節日全國上下的過節日期基本是一致的可要問起:小年是哪天?不同地區的人們便有著不同的認識
  • 過小年迎大年|「小年」到,年味足!小年習俗早知道!好運連連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朔州老鄉俱樂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小年到底哪天過?注會的小年是啥?
    -小年......到底哪天?以上堪稱南北五大世紀差異北方小年二十三,南方小年二十四,這是大多數人的認知。但對於這個說法,還是有很多網友表示不同意。-「我家從來都是除夕前一天才過小年~」-「年前哪有什麼小年? 我們只認正月十五的小年!」接下來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這個小年其實不管哪一天,這「小年」的意義可都不小,這天以後,人們便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
  • 「小年」小年文化習俗,過了小年就是過新年了
    小年依照我國漢族的傳統風俗,陰曆臘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稱呼,恐怕是因為再過幾天,作為「大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趣味英語 | 小年的英語表達
    在小年期間的民俗活動也豐富多彩你知道這些關於小年的活動用英語怎樣表達麼?首先讓我們先看看「小年」用英語怎麼說。這一解釋出於《漢英大辭典》,off year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翻譯,但是這個翻譯卻並不貼切,因為off year在英文解釋中表示「非大選年」的意思,被中國人轉義為「小年」,同時off year在英文中還指果樹、竹子的歉收年,所以off year的譯法與我們中國小年的祭灶習俗等活動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
  • 2021年春節哪天貼對聯最好?對聯可以提前貼嗎?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新農村說,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