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原來是這三點,速來看!

2021-01-08 融資線

在之前的文章中,銀行承兌匯票報價平臺的小融和大家介紹了很多關於票據方面的知識,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票據為要式證券,票據行為是要式行為,它除了具備實質要件外,還必須依法律規定的一定方式進行才能產生票據法律效力。而票據法規定的票據行為的一定方式,稱為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主要包括三點,即:記載事項、籤章、交付。

1、票據記載事項:

票據為文義證券,其記載事項的不同依票據法的規定有不同的效力,依據效力的不同,可以將記載事項分為四種:應記載事項、可記載事項、不產生票據效力的記載事項、不得記載事項等。

第一,應記載事項。依票據法規定應該在票據上記載的事項為應記載事項,也可稱為必要記載事項,包括兩種: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和相對必要記載事項。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即如果不記載將導致票據無效的記載事項,如表明票據種類、出票的日期及確定金額的記載等,如票據上未記載上述事項,該票據就為無效票據。相對必要記載事項,即如果不記載則依法律規定的方法對相關內容予以確定,但票據並不因此而無效的記載事項,如票據到期日,未記載的並不導致票據無效,而是按照票據法的規定視為見票即付,因此,到期日為票據的相對必要記載事項。

第二,可記載事項。所謂可記載事項,是指票據法不強制當事人必須記載,而是允許當事人自由選擇是否記載,不記載時不影響票據效力,而一經記載即產生票據效力的事項,也可稱為絕對有益記載事項,如禁止轉讓事項,無論是否記載均不影響票據的效力,不記載時,該票據可以背書轉讓,而記載時,該票據就不能背書轉讓。

第三,不具有票據效力的記載事項。它是指雖然可以在票據上記載,但該記載不具有票據效力的記載事項,也可稱為相對有益記載事項,如關於票據原因關係的記載,該記載事項並不具有票據上的效力,也不影響票據的效力。

第四,不得記載事項。不可以在票據上記載的事項,為不得記載事項,分為兩種:其一,絕對無益記載事項,即一經記載便可因此而導致票據無效或者票據行為無效的記載事項,也稱為有害記載事項,如關於變更票據金額的記載事項。其二,相對無益記載事項,指票據法規定「其記載無效」或「其記載視為無記載」的記載事項,又稱為無益記載事項。例如,支票限於另行記載付款日期的,該記載無效,但該支票仍然有效。

相對無益記載事項在該記載不影響整個票據的效力和該事項自身不具有票據效力的方面,與不具有票據效力的記載事項相類似,但是,相對無益記載事項不僅不產生票據效力,而且不產生任何法律效力;不具有票據效力的記載事項,則可以或可能產生其他法律關係的效力。

2、票據籤章:

票據行為人籤章是票據的應記載事項之一。籤章也是票據行為中委託或承諾負擔票據債務的意思表示內容之一。票據籤章是表明行為人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形式要件。所謂籤章,是指籤名、蓋章或籤名加蓋章。籤章行為依其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然人籤章,法人籤章。

第一,自然人籤章,指自然人作為票據行為人在票據上親自書寫自己的姓名或蓋章。票據法明確規定:在票據上的籤名,應當為該當事人的本名,即自然人的籤章不能是自然人的化名、筆名、藝名等等,以保證票據流轉的快捷性和安全性。

第二,法人籤章,是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在票據上的籤章。法人籤章比自然人籤章複雜,一般應具備兩項內容:其一,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印章;其二,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代理人的籤名或印章。欠缺其中一項,或其中一項不合要求都不能構成有效的法人籤章,並可能產生如下法律後果:僅有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代理人籤章而無法人印章的,法人可以不承認其行為,由籤章人個人負責;僅以書寫方式書寫法人名稱者,法人可以不承擔票據責任;僅有法人印章者,法人一般應承擔票據責任,但法人如有充分證據證明其加蓋印章的人為無權代理或越權代理時,也可以作為抗辯事由不承擔票據債務。

3、票據交付:

票據行為還有一種交付行為,票據行為人在完成票據記載與籤章之後,還要依行為人自己的意思,將票據交給相對方,從而實現票據佔有的實質轉移。票據交付是票據行為最終能夠有效成立的特殊形式要件。在票據法上認為,票據交付屬於票據行為成立的要件之一,並在有關出票、背書等規定中加以體現。例如,我國《票據法》第20條規定:出票是指出票人籤發票據將其交付給收款人的票據行為。第27條規定:持票人轉讓匯票權利時,應當背書並交付匯票。而就一般行為而言,在為承兌行為和保證行為時,票據交付應屬當然的形式要件。

但在票據理論上,對於票據交付是否構成票據行為的要件,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所謂的「創造說」的觀點。該觀點認為,票據上權利義務的發生,始於票據行為人的創造,只要票據行為人完成票據記載並籤名,即是債務負擔的意思表示成立,使票據上權利發生。基於這種觀點,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只包括票據記載與票據籤名,而不包括票據交付;票據交付不過是將已經存在的票據上權利進行轉移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票據並非基於票據行為人自己的意思,但只要其脫離行為人的實際佔有而進人流通,票據行為人即應承擔票據債務。但從立法上來說,由於票據關係是一種債權關係,如果在票據交付之前即成立債務,則該債務將成為無債權人的債務,亦即無主債務,這是很難解釋的。

第二種觀點,是所謂「發行說」的觀點。該觀點認為,票據上權利義務的發生,不僅需要票據行為人完成票據記載並籤名,而且需要行為人依自己的意思,將票據實際地交付相對人。當行為人只完成了票據記載和票據籤名,而未進行票據交付時,票據行為屬於尚未完成,因而不發生票據行為的效力。在這種情況下,當票據並非依行為人自己的意思而投人流通時,行為人無必要承擔票據債務。但從保障票據的安全性與流通性來看,這種觀點則是很不利的。

基於上述情況,為解決立法上和實踐上的矛盾,一般採取在立法上遵循發行說的觀點,原則規定以票據交付為票據行為的要件。但作為特例,同時規定對於未通過正式交付而進人流通的票據,推定為已完成交付,出票人不得以未經交付對抗持票人,以此來保護持票人;但對於已知未經交付或者因重大過失不知未經交付而受讓票據的持票人,就是有惡意或重大過失的持票人,出票人得主張票據未經交付的抗辯,拒絕履行票據義務,以此來保護出票人。

(以上內容來源於:融資線-票據代持)

相關焦點

  • 終於把票據行為構成要件中的實質要件講清楚了!
    說到票據行為,是屬於要式的一種法律行為,需要具備一定的構成要件可以有效的成立,票據行為除了具備民法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外,還應具備票據法規定的特別的構成要件。接下來,小融就來和大家講一講票據行為構成要件中的實質要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耐心往下閱讀,相信您一定會收穫頗豐,閒話不多講,直接進入正題。
  • 票據行為的無因性和形式性對籤章效力的影響!
    票據行為具有無因性、形式性。作為票據行為的表現,票據行為的這些特徵當然也決定著票據籤章的效力。接下來小編就來詳細為大家講解票據行為的無因性和形式性對籤章效力的影響,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耐心進行以下內容的閱讀。
  • 漲知識:票據行為具有的四種重要特點!
    票據法施行以前,票據行為不規範的現象普遍存在,使許多企業單位陷入票據糾紛,成為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的誘因,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經濟犯罪,造成經濟損失。票據行為不規範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企業、銀行在籤發、轉讓、承兌票據時,往往出現欠缺記載事項,籤章使用不當,記載位置不正確等方面。要從根本上改變票據行為不規範的現象,就必須制定明確、完善的票據行為規則來規範票據行為。
  • 犯罪構成三要件說與四要件說之比較
    2、三要件說  三要件說認為,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除了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並屬於違法之外,行為人還必須負有責任,也即是說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必須符合三個遞進式組合的條件。  (1)犯罪構成該當性。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
  • 民間票據貼現行為無效規定之檢視
    根據該規定,票據貼現行為將被認定為無效。票據貼現由來已久,《貸款通則》將票據貼現定義為貸款的一種,《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暫行辦法》將票據貼現定義為融通資金的一種方式。究其本質,票據貼現是票據流轉的一種方式,是對未到期票據的買賣行為,融資是這一行為之目的,貸款則是融資方式的一種稱謂。
  • 票據詐騙罪「明知」的認定
    三、票據詐騙罪中明知的認定實務中,被告人、辯護人作無罪辯護時經常以被告人不具備主觀「明知」,進而否認其行為具備主觀構成要件要素。對明知的認定,屬於主觀階層要認定的要素,行為人自認明知非常重要。在僅有行為人自認明知或行為人否認「明知」時,應採用推定明知之方式,以事實為基礎,運用邏輯推理、經驗法則和社會常識,綜合判斷行為人是否具備「明知」。
  • 票據典當質押不合法,但典當行票據追索權有效
    法院認為,從1725號承兌匯票在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的電子信息記載情況來看,該票必要記載事項齊備、籤章完整,並無其他票據法規定的票據無效事由,應為合法有效票據。以背書轉讓的匯票,背書應當連續。持票人以背書的連續,證明其匯票權利。融匯公司系連續背書的最後一手背書人,本案爭議在於持票人融匯公司取得涉案匯票的行為效力是否影響其票據權利的取得與行使。
  • 終於將票據抗辯的幾類事由講清楚了!
    小編認為,我國的票據抗辯事由可歸納為如下幾類:1、票據所載內容之抗辯為了保護票據的安全流通,各國法律均規定了票據的文義性,即票據上的權利和義務均由票據上所載文義決定,以使票據受讓人能夠明白、信賴票據上的內容,故票據法規定了票據本身的形式要件和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法律後果,故由票據外觀內容所生之抗辯,被請求之人可以主張對抗任何持票人。
  • 《九民紀要》對票據審判的影響|與談紀要
    這其中,票據基礎關係可能存在外觀與實質不一致的問題,比如表面上是買賣合同,實質上是借貸關係,這可以存在適用《民法總則》第146條的空間。但是,通謀虛偽表示不能擴張適用於票據關係,票據行為不存在相互掩蓋的問題,票據行為本身就是形式行為,內容是單方面承擔金錢債務,是一種抽象的權利義務,完全按照票據所載文義確定,不存在名實不符的可能。
  • 特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有哪些?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有著不同的原因,當然,面臨各種各樣的不同情況,我們也應該有著特殊的對待,對於犯罪事實同樣如此,有些侵權行為也是屬於特殊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有哪些?陝西博碩律師事務所高婷律師解析。
  • 列印遺囑具備形式要件才有效
    原標題:列印遺囑具備形式要件才有效  【法條解讀】  根據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第十七條的規定,我國遺囑繼承形式包括: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列印遺囑並非法定遺囑形式,而遺囑又是嚴格的「要式法律行為」。
  • 從本案看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的行使
    評析:   我國《票據法》第18條規定:「持票人因超過票據權利時效或者因票據記載事項欠缺而喪失票據權利的,仍享有民事權利,可以請求出票人或者承兌人返還其與未支付的票據金額相當的利益。」這是票據權利人行使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的法律依據。
  • 淺談犯罪成立要件與犯罪構成要件的異同
    二者有相同點,容易混淆;二者也有區別,容易彼此孤立。如何掌握二者的聯繫和區別,對準確定罪和處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構成要件、對立統一  犯罪成立要件與犯罪構成要件是犯罪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立法者規定犯罪和司法者認定犯罪的重要依據,二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繫,分別在定罪處罰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 以合法方式取得非經背書轉讓票據是否可以主張票據權利「良圖」
    ,我國《票據法》沒有就單純交付取得票據是否也相應取得票據權利進行明確規定,那麼非經出票、背書等票據行為而通過單純交付取得票據的持票人,可主張票據權利呢?一、裁判要旨票據權利的取得不限於通過出票、背書等法定形式取得,若持票人能證明其持票的合法性,則對通過一般法律行為直接交付、佔有而合法取得票據的持票人,仍可主張票據權利。
  • 試論侵佔罪的行為要件
    按照我國通行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本罪的客體為公私財產所有權,主體為年滿16周歲精神狀態正常的自然人,主觀方面為故意,以非法佔為己有為目的,這些都是沒有爭議的。然而筆者對大多數刑法學者對本罪客觀方面行為要件的界定持不同觀點。
  • 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多數學者認為離婚損害賠償是民事賠償之一,可適用一般民事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即存在違法行為、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聯繫,也有學者主張特殊構成要件說,提出離婚損害賠償不限於一般民事損害賠償,其構成要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簡單的套用一般的民事損害賠償構成要件。
  • 論「商譽詆毀」行為的構成要件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商譽詆毀」行為的構成要件往往有著不同的理解,進而影響到人們對於「商譽詆毀」行為的正確判斷。在該行為構成要件問題上具體分析了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商譽詆毀」行為是否要求「虛偽事實」;二是「商譽詆毀」行為是否要針對特定對象。  為規範市場秩序,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國於1993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反不正當競爭法》。該法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理論上一般認為該條是對禁止「商譽詆毀」行為的規定。
  • 終於把票據行為的含義和特點講清楚了!
    所謂的票據行為,是指以發生、變更和消滅票據關係為目的的法律行為。1、票據行為的含義票據行為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票據行為包括出票、背書、改寫、塗銷、禁止背書、付款、保證、承兌、參加承兌、劃線、保付等。這些行為都與票據權利的實現有一定的聯繫。
  • 穿透式審判思維在票據糾紛中的適用界限
    例如,當事人籤發一張票據購買貨物,票據關係通過票據記載特定內容加以表示,買賣關係通過合同加以表示,這裡的票據行為與和合同行為都是在外部表現出來的法律行為,不存在一個行為隱藏另一行為的問題。在票據法上,票據效力最先也是最主要的判斷來自於對其形式的判斷,形式判斷的效力高於實質判斷的效力,這是其他法律不具有的特點。[11]就票據關係自身而言,其基於票據行為產生。
  • 《民法典》對電子合同的確認、發展及不足:形式要件篇
    特別地,《民法典》對電子合同的形式要件、實質要件及爭議熱點進行確認和再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接下來,筆者將《民法典》對電子合同的規定拆分為系列文章,分別為:形式要件篇、實質要件篇、爭議熱點篇及合規設計篇,陸續在公眾號推送,拋磚引玉,期待能引起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本篇為系列文章第一篇:形式要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