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兩岸關係正處於沒有方向的"漂泊期" 有隨時觸礁的危險

2020-12-1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資料圖: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

(參考消息網2月23日報導)臺媒稱,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對於蔡英文兩岸關係的立場和做法,47.5%民眾認為對臺灣安全「不利」,認為有利的民眾僅30.7%。對臺灣整體經濟更有達到55.9%的民眾認為不利,認為有利的民眾僅25.4%。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2月22日報導稱,如果美國與大陸發生衝突,對蔡英文及其當局面對危機的應變能力有沒有信心?僅有38.6%的民眾有信心,沒有信心的比例則達到49.4%。

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2月22日還刊登題為《兩岸陷「漂流期」 互信低恐觸礁》的報導稱,對於兩岸當前僵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節大磊表示,兩岸正處在沒有方向和目的的「漂流期」,危險性就在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觸礁,且因為蔡英文當局的種種作為,雙方互信不斷被削弱。他坦言,短期來看,這局面「挺頭疼的」,但大陸對長遠趨勢有信心,隨著兩岸實力消長,這樣的戰略定力與自信只會更上升。他也相信,臺灣的民族認同問題會隨著這樣的變化有所改變。

節大磊表示,臺灣本土認同趨勢不利統一,但大陸實力增強以及兩岸地緣政治如此接近,都對大陸有利,隨著兩岸實力變化,臺灣的認同問題未必不能改變。相較於陳水扁當局交接到馬英九當局後,兩岸關係的根本性翻轉,節大磊認為,目前兩岸大交流、大發展的勢頭終結,但並非完全反轉。對於兩岸下半年突破的可能,他表示非常困難,但也不能排除任何可能。

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2月22日還發表題為《兩岸僵局將壓垮蔡英文當局》的報導稱,臺灣有民調結果認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及做法對臺灣經濟不利。

專欄作家陳淞山評論表示,兩岸問題是蔡英文的遠慮與近憂,是揮之不去的政治「罩門」,必須未雨綢繆儘早準備因應的對策。否則「與大陸因素相聯繫的經濟問題」極有可能成為壓垮蔡英文執政信心與信賴危機的最後一根稻草。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與經濟問題聯繫的焦慮感,以及接受「一中原則」進行兩岸談判的政治需求逐漸拉高,蔡英文「被促談」的壓力會愈來愈高。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則稱,民調已經證明蔡英文的臺灣防務及兩岸團隊非常不及格,大多數民眾都認為當局應該努力和大陸談判解決困局,而且當下困局已嚴重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和安全。他批評蔡英文對兩岸關系所採取的策略是「不動如山、以拖待變」,這是非常無能和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不能積極面對問題,將來恐怕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臺灣政論家林濁水也稱,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無法走出困境的不滿情緒有所上升。即使在「綠營」,也有近四成人認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不利於臺灣經濟發展,說明臺灣社會內部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關係繼續維持和平穩定的發展態勢,不希望「綠營」重返執政後徹底搞壞、搞砸兩岸關係。民進黨「民代」郭正亮認為,為何在不到兩個月內,臺灣民眾對於兩岸僵局開始轉向不耐,這是因為臺灣民眾對兩岸可能驟起的風暴,以及隨之必將遭受衝擊的整體經濟,更加感到不安,因而更急於尋求兩岸的和平穩定。

相關焦點

  • 惠安一漁民獨船救觸礁臺灣漁船 入圍中國好人榜
    兩個多月前,一艘臺灣漁船在崇武海域失去動力、隨波漂流觸礁擱淺,正準備出海捕魚的曾阿煌,單人獨船迅速前往營救,頂著9級大風,將擱淺漁船上的5名船員安全轉移。船長的兒子蔡先生介紹,他們來自臺中,當晚海面海風和波浪較大,他們的船隻在崇武碼頭補給完準備出海捕魚,豈料剛離開崇武碼頭後不久船就失去動力,漁船拋錨後隨波漂流,又發生觸礁,船底出現破漏後迅速大量進水,隨後船隻不斷傾斜,隨時可能翻船。  曾阿煌正準備出海,聽到遠處傳來呼救聲後,迅速駕駛自己的漁船往呼救聲海域方向駛去。曾阿煌說,大漁船觸礁的位置,有不少礁石,小漁船開過去,同樣會發生危險。
  • 陸學者:兩岸關係處於「僵持對抗」 大陸給蔡英文的觀察期不會長
    民進黨執政半年來的兩岸關係評判」為主題的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圓桌會議日前在京舉行,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斌華在會上表示,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路線已經基本成型,在蔡英文本個任期內難有改變的可能。他指出,這半年來,兩岸關係整體水平顯著下降,雖然避免了立即性的衝突與攤牌,但處於「僵持對抗」階段,體現出「脆弱平衡」的基本特徵。他也認為,大陸給蔡英文的「觀察期」不會太長。  陳斌華首先對民進黨執政半年來兩岸關係形勢作出評判,具體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政治互信的缺失導致「脆弱平衡」。
  • 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舉行 專家共議臺海局勢
    (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7月30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 今天上午,「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開幕。近百名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各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共同討論當前臺海形勢。
  • 陸專家:兩岸關係「脆弱平衡」 民意「敵意螺旋」上升
    半年來,兩岸關係整體水平顯著下降,雖然避免了立即性的衝突與攤牌,但處於僵持對抗階段,體現出「脆弱平衡」的基本特徵。具體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政治互信的缺失導致「脆弱平衡」。「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通關密碼」,制度化溝通協商機制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渠道。中美之間有包括元首會晤在內的數十種對話機制,但雙方政治互信仍嚴重不足。
  • 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
    作者:曉濤在過去兩岸關係還比較緩和,「九二共識」的達成甚至讓兩岸民眾覺得臺灣和平歸來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但是近些年以來兩岸關係越來越尖銳。特別是民進黨上臺以來,就往「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還在國際中公然說出「臺灣獨立」的言論,如今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不得不說,如今臺灣已經完全被「臺獨「分子所裹挾,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不得不屈服於」臺獨「分子的淫威之下。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的連任成功,更是標誌著臺灣地區反對」臺獨「的理智民眾已經難以形成戰鬥力。
  •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兩岸關係處於70年來最嚴峻時刻...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範凌志】5日,在以「疫情下世界 危局與變局」為主題的《環球時報》2021年會的「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臺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
  • 專家:從「福州共識」探討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以「探討中華文化、凝聚發展共識」為主題,邀集兩岸四地文化界知名人士,探討中華文化發展方略,最後達成關於中華文化發展方略的「福州共識」,為中華民族與文化的復興,提供創新的構想與方向。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於2013年4月出席臺北舉辦的「汪辜會談」20周年時指出,兩岸關係客觀存在著政治分歧,這幾年的發展已經碰觸到政治難題,如未能予以妥善處理和解決或部分解決,還將制約兩岸關係的發展。事實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但仍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須投入更多心力才能克服挑戰。兩岸可以運用中華傳統文化基礎,思考如何解決困難與問題,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2008年12月13日 22: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福州十二月十三日電 (記者 鄭長靈)「臺獨是絕路,中國必統一」,一位來自臺灣大中華團圓促進會的人士今天穿著印有這六個鮮紅大字的夾克
  • 如何讓兩岸關係重回正軌?臺專家指出一條明路,蔡英文聽清楚了
    自蔡英文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幹擾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推動一系列的謀「獨」行徑,勾連外部勢力進行挑釁,令兩岸關係愈發緊張。那麼如何讓兩岸關係重回正軌呢?對此,臺專家為臺當局指出一條明路。
  • 杭州一運輸船觸礁橫在運河上 武林門航道堵了1小時(組圖)
    高清圖集:大運河杭州段「堵船」貨船擱淺中北橋下  運輸船撞上運河緩坡  原來,這艘船觸礁進水了,整個船身右舷都浸在了水裡。浙江在線記者了解到,這艘浙桐廬貨00579號運輸船在今天凌晨通過錢塘江船閘,進入運河,準備前往上海。
  •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11月26日,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昆明舉辦。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李亞飛指出,儘管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關係還會遭遇諸多挑戰,但風險是可控的,僵局中更孕育新機,兩岸關係發展機遇仍大於風險。未來兩岸關係完全可以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迎來新的發展。  李亞飛指出,「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我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絕不容忍「臺獨」分裂行徑的挑釁,絕不坐視「漸進臺獨」侵蝕一個中國原則與和平統一的基礎。
  • 兩岸專家: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沒有模糊地帶
    原標題:兩岸專家: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沒有模糊地帶原標題:兩岸專家: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沒有模糊地帶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李琳、關遠芳):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20日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談話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的局勢進行了梳理。
  • 美國正處於危險邊緣,4種選舉結果有3條死路
    美國正處於危險的邊緣。選舉有四條路可走,其中三條將以民 主 死亡的方式告終。近來你是否像我和我的主編妹妹一樣,經常處於奇怪的兩級分化狀態。你可能會在觀看太多新聞與關閉新聞之間感到不知所措,在絕望與希望、恐懼與躁狂、不安與堅持之間搖擺。你動搖得很厲害,似乎沒有什麼中間立場。
  • 悲觀中有樂觀?2020年兩岸關係之挑戰與機遇
    上述這些情況,若蔡英文贏得2020年「大選」,兩岸關係有陷入惡性循環之虞。      其次,美國介入兩岸關係發展力度愈趨強烈,臺灣成為其印太戰略的所謂「民主同盟」成員,導致臺灣成為美國對中國政策之「馬前卒」。
  • 原來兩岸關係已如此危險 再往下就是零星衝突
    我曾提出過兩岸地震的等級論,第一個震級是維持跟馬英九執政時的狀態不變;第二個震級是口誅筆伐,就是兩岸間言語上的衝突;第三個震級是「外交」上再起烽火;第四等級是經濟上陷入惡性循環;第五個震級是軍事,輕的是武力展示、零星的衝突,重的話就是局部戰爭,甚至全面戰爭。選蔡英文時,選民就有心理預期,知道兩岸關係會不好,但人們也不希望看到整個民生、社會、和平都全面性崩壞。
  • 學者關注兩岸關係新形勢新問題 議發展建良策
    (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8日成都訊 (記者 張潔)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於7月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閉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新問題、島內的政治生態、國民黨未來的發展及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青年體驗式交流等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 潮汕幫「觸礁」
    聯繫此前媒體報導的涉嫌黃光裕被拘查事件的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原公安部部長助理鄭少東及原中關村董事長許鍾民等人,我們發現,黃光裕利用老鄉的關係,編織起了一張堅韌密實的人脈關係網。從黃俊欽、黃光裕兄弟,到詹培忠、許鍾民,再到黃松有、鄭少東……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潮汕人中的佼佼者,他們都經過自己的奮鬥成為政商兩界叱吒風雲的人物。而如今,他們卻面臨著「觸礁」的危險。
  • 臺「兩岸關係調查」凸顯冰火兩極 蔡英文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
    調查以「兩岸敵友量表」請民眾針對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評分以1至10分為範圍,1為最友善或互利,10代表關係緊張或競爭。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兩岸民間互動現狀仍最獲好評,有31%的受訪者覺得兩岸民間關係熱絡,43%認為關係和緩,19%感覺雙方關係低迷,平均得分5.3。「外交」方面,蔡英文執政邁入第三年,臺灣已失去5個「邦交國」。
  • 民進黨需牢記教訓:對待兩岸關係必須如履薄冰
    該評論說,蔡英文所操弄的兩岸情勢,多年給臺灣帶來危險。直到不久前的大選期間,代表民進黨的蔡英文始終未曾提出足以讓選民安心、信任的兩岸政見。而吳伯雄講的「一國兩區」,不過是對二十年來國民黨及臺灣方面對兩岸定位的重申,並無新意。縱使在民進黨八年執政期間,亦無能力從法制上對此加以改變。從二十年來的史實來看,國民黨的兩岸定位對臺灣無疑是安全的;質疑吳伯雄危險的蔡英文,她自己才是危險的。
  • 臺灣漁船觸礁傾斜險翻船 崇武漁民勇救5人上岸
    曾阿煌不顧觸礁危險,向大船靠近。船上5名漁民,跳到曾阿煌的小船,被安全送上岸。  據悉,出事的漁船為臺灣「順永年168」號,當時漁船出現故障後,在漂流時觸礁,隨後發生傾斜。目前,惠安崇武邊防派出所介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