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感人肺腑,你知道他們父子不合長達8年嗎?

2020-12-10 照見古今

提起朱自清,絕對是國人文學方面的一個驕傲,不論是散文《背影》還是《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那都是我們少年時代的一種文學形式。

當然,他的著作約190萬字,包含散文、詩歌、學術研究等二十多種,可謂著書等身。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作家卻因一件事讓人質疑,那就是與自己父親的關係。那麼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呢?其實是這樣的。

朱自清與父親真的關係不合嗎?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現實的殘酷性:朱自清在一段時間裡與父親真的關係不睦。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那就說來話長了。

其實,如果讀透了《背影》這篇文章,我們倒不難發現,朱自清在這裡面雖然只是一筆帶過式的描述,但卻講了很多與父親關係的現實。比如:父親剛剛卸了差事、我與父親已經兩年多未見等,這些都是線索。

據資料反映,朱自清的父親是個性情中人,而且對大文豪蘇東坡崇敬有加。所以,他父親原名朱鴻鈞,字小坡,儼然以蘇軾為人生坐標。也因為這個原因,朱小坡一度官運不錯。可惜的是朱小坡英雄難過美人關,娶個姨太太為自己招來了災禍,以至於被罷官還鄉。

為此,朱小坡是一萬個想不通的,自然內心鬱悶不暢,從而脾氣變得不好。可能是考慮到為兒子命運著想,所以朱小坡在朱自清14歲的時候,便不顧他的反對而強行為其訂婚。沒錯,這個女子就是武鍾謙。

後來,朱自清中學畢業,朱小坡便迫不及待地給他完了婚。但自此後,朱家的經濟也變得越來越拮据。為此,朱自清是深為內疚的,所以他在父親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轉學,讀了哲學系,從而提前畢業,回家鄉任職。

這件事讓父親很是不開心,所以與朱自清鬧得很僵。不僅如此,朱小坡竟然不經過兒子同意,直接利用和朱自清任教八中的校長關係取走了他的工資,對此朱自清非常生氣,兩個人的關係進一步僵化。

於是,朱自清為了擺脫父親長期以來的獨裁式控制,直接帶著自己的妻兒離開揚州。當然,朱自清之所以這樣做,事實上也有原因,因為妻子與父親也一直不合,原因很多面,但更多的是朱小坡認為武鍾謙在背後經常向兒子吹風,讓他反抗自己,比如朱自清私自轉學擇業這件事。

實際上,武鍾謙是個當時時代非常賢惠的女性,為著丈夫的學業,她一直都在幫著籌措學費。為此,自己的陪嫁手鐲都被當掉了,一輩子都沒有再贖回來。

但朱小坡一家獨尊習慣了,他認為一向聽話的兒子之所以這樣"忤逆"自己,就是兒媳婦的唆使。所以此事之後,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可以想見。

這種矛盾並不是親情出現了裂痕,而是一個長久在父親安排下生活的,有著新思想,新認知的兒子,如何會甘心受命於頑固且獨裁的父親的問題。所以他們的不合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一個家庭新舊思想的碰撞。

因為《背影》,父子兩個終於冰釋前嫌,畢竟血濃於水

自此,朱自清與朱小坡之間保持著相見無言,甚至是相互對立的關係,一直持續了八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朱自清肯定自省過,所以他想過與父親言和的問題,只是父親頑固難化,這讓他根本沒有辦法改變。

從家裡搬出去一年多,朱自清帶著自己的家人回父親家,他以為父親已經不那麼生氣了。可是沒想到,朱小坡根本就不讓他進門。後來經過他人勸和,雖然朱自清一家進了大門,但朱小坡從沒理過朱自清。

當時自命清高的朱自清大概是沒辦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最後只好提前帶著家人離開了。這之後的近三年時間,他們都沒有回去過。

而這時的時間也就到了1925年,也就是朱自清《背影》創作的時間段。當時文中第一句就是"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可以想見,這種時候朱自清心裡的感情是複雜而矛盾的。他想念父親,卻因為年輕人的自尊不想低下頭。

這篇文章發表之後,時間又過去了三年多,這一年朱自清已經30歲,他出版了自己個人的第一本散文集,也就是《背影》。書一上市就引起很熱烈的反響,朱自清的名字也成了文人們的茶餘談資。

這一年,朱小坡已經59歲,在人生步入老年的時刻,他讀到了兒子情真意切的《背影》,那種內心的感受是可以想像的。

朱小坡對此熱淚橫流,親自為兒子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不僅不再責怪兒子,還對他的工作進行了鼓勵,同時讓他放心工作,不要想念家。

這就是一對父子對峙八年之久的不合始末,他們最初因為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又或者是認知觀而產生分歧,最終卻因為情真意切的親情而冰釋前嫌。

這種過程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不快樂的回憶,但於一個人的生命來說,卻是使之更加豐腴的必然。如果沒有這種種對抗與不合,朱小坡可能會一直生活在自我獨裁的家長觀中不能自拔,而朱自清也永遠要飄零於外不能真正走近父親。

可見,家務事是每個人都沒辦法左右的現實,作為大作家的朱自清也不能免俗。他經歷了這些不快,但他最終擺脫了相互不合,甚至憎恨的沉重,從而超越內心情感,使自己的文章更加豐盈、飽滿。

朱小坡終年76歲,是在小兒子朱物華的陪伴下離開人世的。這於朱自清來說又是一種人生的遺憾,但這時的他與父親早已經不再是水火不容的父子關係。另外,如果真要說他與父親一直不合而《背影》,那就過於牽強了,人的一生如此漫長,誰還不經歷一點無奈呢,是不是?

相關焦點

  • 朱自清《背影》的真實背後:父子不和,多年不相見
    朱自清描寫父愛的散文,《背影》,感動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朱自清和他的父親之間,也曾經有過矛盾和誤會,父子之間,甚至很長時間都沒有過任何交流,在感人文字的背後其實還藏著有另外一個辛酸故事。
  • 朱自清的《背影》騙了我們多年?文字背後的真相:父子8年水火不容
    朱自清的《背影》騙了我們多年?文字背後的真相:父子8年水火不容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 《背影》中的父親,真的對朱自清那麼好嗎?他們父子數年互不往來
    此時是1917年,也就是這一年冬天,朱鴻鈞的母親即朱自清的祖母去世,這在《背影》中也有所提及: 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此時,朱自清剛剛進入北大哲學系讀了一年,就回來奔喪。散文《背影》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朱自清回北京讀書,朱鴻鈞送至火車站。
  • 透過朱自清的《背影》,讀懂中國式的父子關係
    時間過得很快,終於在第三節晚自習開始上的時候有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抓住文章中父子二人情感的「變與不變」來展開教學。接下來的時間是去翻閱《語文教師教學用書》,確保不劍走偏鋒,免得帶偏學生。值得欣喜的是,資料中有學者提出的觀點很好的支持了我的想法。接下來談談我是如何上《背影》這篇文章的。
  • 朱自清的《背影》與其妻子武鍾謙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動著每個讀過這篇文章的我們,引得無數人淚流滿面。他們父子的感情看上去溫馨而感人,其實《背影》的背後有著另外的故事。《背影》寫於 1925年 10月,朱自清先生談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字精煉優美,畫面感強,通篇抒發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此文以情感人,是那個年代寫照,用散文形式記錄了朱自清在心中對父親送站時的回憶,字字透著父子間默默不語又沉甸甸的愛。《背影》那一篇課文我至今記憶猶新,90年代出生的我依稀記得「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樣寫實的課文一定要學,百善孝為先,父親對我們是一座大山,父親漸漸老去之後,我們呢,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肩膀為父親付出,讓他們能安享晚年。這篇文章全文都是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愛,下筆精妙,字字戳心。
  • 重讀朱自清《背影》,感受父子(女)親情
    時間如白馬過隙,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了,忽然想起上學期間學過的朱自清的《背影》,雖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歷久傳誦。今日重讀《背影》,仍能體會其感人至深的力量。這篇散文是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 《背影》騙我們多少年?朱自清父子隔閡多年,背後代溝令人心酸!
    少年時在課本中讀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被其中那如暖陽一般的父子溫情打動心弦,感動得很,覺得這是世間最好的父子情。但要了解一個作者的經歷,往往不是看他寫了什麼,而是看他沒寫什麼。現實往往比文學殘酷,《傅雷家書》背後是傅家三代人的噩夢,而朱自清《背影》的背後,是朱自清父子之間的多年心酸糾葛。
  • 讀朱自清《背影》有感——致父親
    今日又看了一遍朱自清的《背影》,有發現了一些新的感受,男人從兒子變為父親,才能深刻體會到人世間父與子的天倫情感是如此深沉。朱自清發自肺腑的深情創作《背影》,不僅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並且入選中學教材,而且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創作者運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文字來撰寫散文。
  • 朱自清《背影》的秘密:與父親和解,與艾巖和好
    朱自清先生的父親朱鴻鈞不是理想的「完美爸爸」,他的家庭也不是人們想像的「和諧幸福之家」。朱自清先生與父親有過矛盾和爭吵,文章《背影》是朱自清「離家出走」多年後父子關係的作品。父子矛盾:我們兩年多沒見面的原因對朱鴻鈞家庭來說是個糟糕的一年。
  • 朱自清:最後一次見你父親的背影是什麼時候?
    成長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當你還小的時候,你覺得父母總是很忙,因為他們總是離開,到了長大以後,你才發現,原來那個註定要離開的人竟然是自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開頭,這篇文章曾經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它是無數學生心中關於父愛最初的印象——溫情的心酸。世界上沒有多少人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帶著寶玉出生,衣食無憂,吃穿不愁。平凡而樸素的生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 朱自清的父愛之作《背影》記錄了父子矛盾的和解
    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不僅描寫了父愛,而且描述了父子之間的衝突與和解。看到父親在站臺上為他移動著肥胖的身體買橘子,他的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感情。朱自清回家探親,但與父親的矛盾升級。朱自清覺得自己的工資由自己支配,而父親卻認為父親花了兒子的錢天經地義。父親還請朱自清做管教愛笑的好妻子。朱自清很生氣,他對父親直接從學校拿的薪水和對妻子的態度感到不滿。所以我離開家兩年沒聯繫父親。在後面1925。身體欠佳的朱自清寫信說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朱自清回憶起父子情深的細節,寫下背影,回憶父親給他的那一幕。
  • 《背影》的背後:朱自清與父親的真實關係
    《背影》描寫的就是這一場景,只不過當時朱自清對於父親十分不滿,《背影》是時隔八年後朱自清的回憶之作。之後很長時間朱自清都再也沒有和父親聯繫,這就是《背影》開頭朱自清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朱自清曾主動回家探親,想藉機與父親緩和關係,結果朱鴻鈞卻是連門都沒讓他進。
  • 揚州教授朱自清的父子之戰,《背影》裡只是冰山一角
    朱自清01、濃濃父子情朱自清《背影》節選:我說道,「爸爸,你走吧。」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朱自清和他爸爸的關係肯定很好。但,實際正好相反。朱自清和他爸朱鴻鈞已經反目成仇,多年不說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於北平。 近幾年《背影》又出現在大眾面前,不過是因為那句「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動」,一群擁有童心的中年人,少年人在網絡上互相「抄便宜」。
  • 朱自清《背影》故事背景發生的時間,正是父子產生隔閡的時候
    最近看到一件令人附睪發炎的新聞,北京外國語大學某副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小學課本中刪除,其理由是,認為父親的行為違反交通規則,且跨欄動作又很不專業!教授覺得父親的行為觸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車無法正常行駛,破壞車站的秩序,影響他人旅行。
  • 朱自清的《背影》:滿滿的父愛,包容了無限的人生
    是山,深沉博大,是海,無邊無垠,是烈酒,回味無窮已是成年的朱自清,回想起19歲時所見到的父親的背影,體會到了滿滿的父愛。從作為兒子的他到八個兒子的父親,朱自清儼然讀懂了深藏在背影之後的含義。也是這篇《背影》,打破了父子之間的隔閡,緩解了父子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背後,一個真實父親的背影
    於是,隨手重新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倒是一樣能緩合疫情的浮躁。人人熟知的那篇署名散文「背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對奔波勞累的父親身影的沉思與感傷。不管是誰,不任是校長,還是組長,不管是首長,還是隊長,你年幼時的成長,都離不了父親那份厚重的滋長。
  • 朱自清與父親:要不是因為《背影》,我們到死都不會諒解對方
    父子之間的關係在傳統的中國人心裡是個謎,如山般的父愛很多人卻難以感受到,朱自清的《背影》讓我們看到了傳統父親身上的那種愛,無論任何時候父子之間的感情深深地打動著我們,然而父子之間的感情會一直像書裡的那樣嗎?在現實生活中,有爭吵有冷戰,朱自清和他的父親也是如此。
  • 朱自清《背影》教學賞析
    寫作背景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只是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