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考上北大後抑鬱休學:只會學習的孩子都走不遠

2020-09-05 不惑淳哥

1.

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出來了。

有一些孩子會如願考入211、985,或者雙一流的名牌大學,成為站在象牙塔尖上的人。

然而,考上好大學的人生一定會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嗎?

我們先來聽聽高考狀元遊安的故事吧。

遊安以高考大省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最好的學院之一光華管理學院。

來到北大後,遊安發現身邊的狀元同學各個多才多藝,天津狀元文章寫得好,新疆狀元舞跳得好,遼寧狀元辦事能力強......。

遊安除了學習,別無特長,而且不知手機導航為何物,也沒有微信帳號來入群。

這些讓遊安覺得自己很土鱉,這也是她在北大鬱悶生活的開始。

高中時,遊安的目標只有一個,而且非常明確,就是考取一所好大學。

因為,包括媽媽在內的所有人都對她說,想別的沒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學習搞好。

現在唯一的目標實現了,遊安變得迷茫了,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

失去目標和自信的遊安,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考試排名總是墊底。

捱到大三,在不得不面對畢業後去向的時候,遊安發現,以她的成績和能力,找不到好工作,也保不了研,更不會有國外學校錄取她。

遊安就這樣被強烈的失落感吞噬了,每天睜著眼睛到凌晨4點,總是想哭,喜歡站在四樓自習室的窗邊發呆。

後來,被確診是抑鬱症,不得已休學一年。

孩子的生活不應該被學習填滿,更不應該只有考上好大學這一個目標,否則失去的不僅是快樂的少年時光,甚至會是全部的美好人生。

遊安的故事絕不是個案。

北大副教授徐凱文做過一個統計,北大新生中厭惡學習的佔30.4%,認為人生沒有意義的佔40.4%。

對於相當一部分孩子來說,考上好大學,但是沒能心生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反而失去了學習和生活的意義。

徐教授把這種情況定義為「空心病」,並做出詳細解釋。

「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他們從小都是最好的孩子,最乖的孩子,他們也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許,但是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他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得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很多父母和老師說,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成功了,而事實卻告訴我們,那只是一廂情願。

2.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高考只是一個補給點,只有跑完全程,才是人生贏家

8歲的時候,林清玄就立志當作家。

正是從那時起,閱讀和寫作填滿了他的課餘時間。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林清玄讀完了幾乎所有的中國古典名著、《莎士比亞全集》和《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中學時他更是讀遍了學校圖書館的各類藏書。

練筆計劃也從未間斷,小學每天寫500字,中學1000字,大學2000字。

紮實的文學功底,讓林清玄考取了世界新聞專科學校。

在大學期間,林清玄成為作家的目標愈發清晰,創作欲望也愈發強烈,他創辦了3份刊物,出版了2本書和1本散文集。

林清玄一生出版了298本書,拿遍了臺灣地區所有的文學獎項,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還沒寫出來,還沒有達到想要追求的境界,所以要不斷創作。

林清玄滿懷希望,在不斷追求中,過完了這一生。

無疑,他是幸福的!

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必須始終有一個能照亮內心的目標,才能充滿期待地一直走下去。

戴維•布倫克特出身貧寒,且天生雙目失明,但是志存高遠,小時候在一篇以理想為題的作文中,他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成為英國的內閣大臣。

16歲,布倫克特加入了工黨,小小年紀便步入政壇了。

為了系統學習社會管理學知識,布倫克特克服了無盲文教材、閱讀速度緩慢等困難,考取了謝菲爾德大學。

憑藉著鮮明的政治理念和熱忱的工作態度,布倫克特受到選民的擁護,在22歲時,當選謝菲爾德市議員。

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布倫克特從未鬆懈,終於在50歲的時候,被任命為教育大臣,成為「世界上職位最高的盲人」。

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你足夠熱愛和堅持,會成就完全不一樣的你。

1953年,耶魯大學對應屆畢業生做過一次有關目標的調查,只有3%的人有明確的長遠目標。

20年後,調查發現,3%擁有明確長遠目標學生的總收入超過剩餘97%學生的總收入。

大學只是人生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如果孩子除了考上好大學,沒有長遠的目標,那麼接下來的人生一定會失去方向和動力。

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人生的頂級目標不應該是父母外在強加給孩子的,而是要用孩子的天賦和興趣去澆灌,讓人生的頂級目標從孩子的內心生發出來。

找到頂級目標並不是那麼容易,然而,孩子

一旦擁有了,那麼他的人生就就會充滿希望和期待,不再茫然與空虛!

3.

除了學習,孩子的人生也需要詩和遠方,幸福的一生不是只有拼搏!

我國「航天之父」和「飛彈之父」錢學森從小興趣廣泛,酷愛古典音樂和書畫。

大學時,錢學森加入了校鋼管樂隊,演奏圓號,還擔任了級刊委員會美術部幹事。

音樂和書畫陪伴了錢學森一生,給他帶去了無盡的快樂,讓他在疲憊的工作之後得以放鬆,也對他的事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錢學森曾經說過:正因為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薰陶,所以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1950年,在錢學森準備回國時,美國當局百般阻撓,甚至將他抓進監獄,直到1955年,在周恩來的斡旋之下才得以回國。

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錢學森從音樂和書畫中得到了許多慰藉。

在艱辛而無常的一生之中,興趣愛好絕不可或缺,因為它能夠帶給孩子美好,讓孩子可以笑著直面人生。

大學時的班長為人風趣幽默,喜歡踢足球、打桌球,而且樣樣精通,因此結交了很多朋友。

他會經常組織大家郊遊、聚餐,以及參加各種社會實踐,那時班級的凝聚力特別強。

畢業後不久,他借著外貿電商的風口,創辦了一家外貿公司,每天不知疲倦地飛來飛去,利用人脈整合國內的優質供應鏈資源,現在是圈內知名的頂級大賣家。

一個成功的人生,除了智慧的頭腦,還需要健康的體魄和高品質的人脈,缺一不可。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寫到:以體育和音樂為教育之基,體育讓我們能夠集中精神,音樂和美術則能陶冶性情。

體育讓人精力充沛、專注力高,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工作;音樂和美術讓人放鬆愉悅,帶給人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兒時的興趣愛好是一生取之不盡的精神寶藏,讓孩子學會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在困難的時候有所倚仗。

與目標一樣,興趣愛好也必須出於孩子本心,只有真正熱愛,才能堅持,才能心生愉悅。

4.

馬雲曾經說過:讀書像汽車加油,得知道去哪裡,裝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車。不讀書和讀書太多的人,都不太會成功,所以別讀太多書。

馬雲要表達的絕不是單純的少讀書,而是要把讀書的時間騰出一些來了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考取好大學固然非常重要,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結交更優秀的朋友、擁有進入好公司更大的機會。

然而,當學習成為生活全部的時候,孩子的生活就會失去色彩,變得單調暗淡,也許需要孩子用一生的時間去找尋生命的亮色。

拼搏的人生一定精彩,豐盈的人生必然幸福!

END

作者筆名:淳哥,兩個兒子的好哥們,為孩子的成長而寫作。

相關焦點

  • 北大高考狀元抗抑鬱史,被數萬人熱議,多少父母養出了有病的孩子
    前一陣子朋友圈經常有人轉發《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這篇文章屬於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自述。她叫遊安。她說,她是一個一時璀璨過的普通人。在考上北大,大三的時候,患上了抑鬱症,隨之休學一年。人人羨慕的清華北大校園裡,她並不快樂,覺得自己是土鱉。
  • 北大狀元的抗抑鬱史:別讓孩子活成」盜版「的你
    近期,一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火遍全網。 普通人一說到高考狀元、北大學子,第一反應就是天才、高高在上、無所不能、社會精英等等標籤,但從來不會將其與抑鬱、神經性疾病等詞彙掛鈎。我媽是家庭婦女,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她把剩下的人生都託付給了我,因此尤其嚴格。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初二期末我退步了,只考了年級 18 名,於是那個寒假她每天凌晨 6 點喊我起來學習。我不想起,她哭著罵我:你這個德行還考什麼高中啊?你現在已經廢了你不覺得嗎?接著一天沒和我說話。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
    當各大媒體、平臺都在吹爆這一屆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的時候,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在朋友圈瘋狂轉發,點讚。於是,多年前,一個叫遊安的高考狀元,塵封多年的高考往事浮出水面。遊安毫不掩飾的說,自己考上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北大,主要的功勞都在自己的媽媽。遊安的媽媽,從小對遊安的學習問題就要求十分嚴格,任何的退步在媽媽這裡,都是不被允許的。每個假期,遊安必須待在家裡,所有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活動全部勒令禁止。
  • 北大狀元抑鬱?背後究竟為何?
    故事的主人公,是高考某省的文科狀元。像無數的小鎮做題家一樣,經歷過高考的璀璨後,他也曾幻想天高海闊任我飛。但進入大學後,卻驟然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學霸——十年寒窗啃書本,只會做題,沒有微信,沒有才藝,沒有興趣。突然襲來的迷茫讓她覺得自己是個垃圾。
  • 高考狀元被謠傳北大退學 引發素質教育反思
    「這事攪得我們家長和孩子都很心慌」網上貼吧不但驚爆去年理科狀元李寧寧被北大退學,就連2007年同以709分奪得陝西理科狀元的漢中市城固一中高三畢業生陳光玉也被牽扯出來。「城固一中那個狀元據說也被(清華大學)退回來了。」該消息不但在漢中市內的貼吧上傳播,甚至被轉載到了外地。「馬上孩子要高考了。
  • 福建女孩高考687分摘狀元,考上北大,獲百萬獎金,一分值千金
    在2018年的高考中,就讀於晉江養正中學的黃亦陳考試成績喜人,英語是150分滿分、數學148分、語文134分、文綜255分,總分獲得了687的高分,除了摘得文科狀元之外,還被北大成功錄取。以上種種的努力加在一起,使得黃亦陳在2018年的高考中,一舉高中,以687分摘得狀元,考上北大對於她來說,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另一個起點,在未來的路上,還有更多的目標在等待著她實現。
  • 17年了,高考900分摘狀元,考上北大的廣東男孩,如今怎樣
    我國每年高考都有許多狀元,但是他們考得狀元只能代表自己有學習能力因為就曾經有高考狀元在上大學後,迷戀遊戲而荒廢了學習,最終不得不退學。本文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位高考狀元的故事!13年前,廣東男孩譚志佳,高考以900分的優異成績摘得狀元,成為高明一中走出去的首位高考狀元,最終他也如願考上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北大高考狀元患抑鬱症引發數萬人熱議:多少父母養出「有病」孩子
    青欖家長地帶高考已經結束,大家對每年高考狀元都非常好奇,同時對往屆高考狀元的去向也希望了解一下。其實不少優秀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後,過得並不像當年考上狀元時那麼風光。 前兩天,《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在朋友圈刷屏,看完之後,心有戚戚、感慨良多。
  • 北大高考狀元患抑鬱症,帶給家長們什麼啟示?
    大家好奇狀元們的學習方法和家庭背景,也很想知道往屆的高考狀元,後來都怎麼樣了。不過,在大眾焦點和媒體的聚光燈背後,高考狀元們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就在前幾天,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讀罷,令人萬分唏噓,也不禁感慨。
  • 11年了,高考以716分摘9省狀元,考上北大的黑龍江男孩,如今怎樣
    文/青蘋果教育從古至今,每個時代都不缺少天之驕子,在古代,通過科舉制度選拔 出來的人才層出不窮,而現在,每一年高考過後,也會有很多優秀的考生嶄露頭角,相信大家也一定都很關注每一年全國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心裡會想父母是怎麼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的?
  • 福建女孩高考687分摘狀元,考上北大,獲100萬獎金,一分值千金
    2年前,福建女孩黃亦陳就是通過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她在高考中,以687分摘得文科狀元,考上北大,獲得100萬獎金,實現了一分值千元的價值,讓人羨慕不已。在2018年的高考中,就讀於晉江養正中學的黃亦陳考試成績喜人,英語是150分滿分、數學148分、語文134分、文綜255分,總分獲得了687的高分,除了摘得文科狀元之外,還被北大成功錄取。每位高考狀元都有獎金,只是或多或少。黃亦陳摘得狀元,獎金特別多。
  • 給高考狀元或者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重獎的做法對嗎?
    2020年的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它帶來的話題卻遠遠沒有結束。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對於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或者當地的高考狀元,很多部門或者單位給這些學生金錢獎勵,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孩子就好嗎?真的就會起到一個正面的鼓勵的作用嗎?
  • 她初二逆襲成學霸,高考考場上睡覺,仍然成為高考狀元考上北大
    在我們的印象中,高考狀元都是非常認真謹慎的,高考的時候認真對待。不過2007年有一位高考狀元卻顛覆人們的印象,她被評為「最粗心」的高考狀元,語文答題卡不寫名字,英語考場上還睡了一覺。不過她是一個真正的學霸,即使如此,她仍然成為當年廣西省的高考文科狀元,還成功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 北大高考狀元刷屏熱搜:多少優秀的父母,養出了「有病」的孩子?
    上兩天,《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刷屏朋友圈,當事人直言:「成為高考狀元,也許一半都是我媽的功勞。媽媽把剩下的人生都託付給了我,因此尤其嚴格,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並且逐漸步入抑鬱的深井,誰都想不到,逃課、失眠、喝酒、自殺等事件,竟然發生在這個昔日狀元的身上。幸好,在朋友和醫生的積極引導下,她爬出了抑鬱的泥潭。
  • 高考「釘子戶」被清華北大退學!歷年高考狀元真的都混的不好嗎?
    高考狀元在大家心中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那麼真正的高考狀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之後張非又參加了數次高考,被清華錄取兩次,被北大錄取兩次,皆因沉迷網絡被退學處理,更被北京大學下了「禁令」,不願再錄取他。張非被數次退學,究其根本,除了他自律性差,一直沉迷網絡無法自拔以外,他對於自己的學習、生活等都是沒有規劃也沒有目標的,這些看起來普通人都有的品質,他反而極度缺乏。這就導致了過了高考這個坎兒,他反而不知道要怎麼繼續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了。
  • 去年高考湖北理科狀元常書傑:北大退學後,再創奇蹟終考上清華
    不過因為今年同學們都放了一個漫長的春節假期,可以說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說,雖然都上了網課,不過在學習的效果方面來說,還是有點不盡人意。因此,這個時候的同學們,不要聽信放鬆心態、輕鬆面對的雞湯廢話,而是要爭分奪秒、像是戰場上的士兵一般,時時刻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學習、學習、再學習!
  • 北大狀元抑鬱,2020高考終於來臨,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遊安是一個乖小孩,整個中學期間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為了學習,暑假不能和朋友出去玩,進入高中後甚至花3分鐘洗個頭腦子裡也過著數學題。終於,遊安以省第一的成績進入了北大光華。可是她卻發現,大學並不如自己的想像一般。以高考為最終目標的學習,註定會犧牲生活。
  • 11年了,高考716分摘九省狀元,考上北大的黑龍江男孩,現狀如何
    不過,米醬下面分享的狀元故事,就值得每位家長和同學們學習了。11年前,16歲黑龍江男孩王百洋,高考以716分摘得九省狀元,考上北大物理系。但是父母並沒有讓他過早成長,而是讓他和普通的孩子一樣正常學習。當年黑龍江採用的高考試卷是九省通用的試卷,王百洋的高考成績分別為:語文128分、數學149分、外語144分、綜合295分,總分是716分,為九省理科第一,所以也被稱之為九省高考狀元。那麼,九省高考狀元是如何煉成的?
  • 高考659分狀元卻無學可上父母更是抬不起頭,復讀後再次圓夢北大
    ,然而他考上名校後,卻找各種理由不去讀,然後接著復讀參加高考,為什麼會放著大好的機會,反覆回到高中呢?後來人們才知道,他心思「不正」,高分成績考上名校後,大學會給予一定的獎金,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利,最後竟獲得近百萬元,直到年齡更大一些了,才選擇了一所名校讀書,姓吳的考生還不是高考狀元,如果是狀元,那可想而知會獲得更多。
  • 她是西藏高考狀元,數學、英語都只被扣2分,清華北大都來搶她
    2018年高考,黃鬱青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656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18年西藏高考文科狀元,其中黃鬱青的語文考了111分、數學考了148分、英語考了148分、文綜考了249分。我們可以看到黃鬱青的數學和英語都僅僅只被扣了2分,這真的是學霸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