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姚登華,是劍河縣岑松鎮塘腳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
從劍河縣檢察院一名普通幹警突然轉變為基層農村書記,工作環境和對象的不同,對於沒有多少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來說,有點畏難,我問自己,我能當好書記嗎?
為了不辱使命,我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為儘快了解、掌握村裡的實際情況,我經常走訪各組各戶,摸清了塘腳村貧困戶家庭情況,對本村的情況做到精準掌握,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精準識別。
姚登華(右)幫助村裡的老人回家
我在走訪時發現,飲水困難已成為困擾村民們生活、生產的難題。雖然有水源,但飲水管道已多處大面積破損,且塘腳村由於山高坡陡,到了枯水期,水源枯竭。解決村民飲水問題迫在眉睫。
於是,我及時向鎮政府反映,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總投資27萬元的「備用水源」項目落戶塘腳村,保障了枯水期村民飲水難問題,塘腳村的小康水得到了保障。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重點,為了讓大家口袋鼓起來,我多次召集村幹和村民展開討論,塘腳村村民都喜歡種植西瓜,且有種植西瓜的經驗,經過分析,種植西瓜可以成為塘腳村發展的產業之一。
為了這個產業的發展,我積極組織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想辦法找門路,引進西瓜新品種,2018年至2020年,共實施了西瓜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100餘畝。
項目實施後,西瓜獲得大豐收,為了拓展西瓜銷路,我組織網格員在單位裡宣傳,在朋友圈宣傳,通過不同的渠道宣傳,塘腳村西瓜供不應求,得到大家一致好評。我因為帶頭作西瓜的推銷員和銷售員,大家都親切的稱呼我為「西瓜書記」!
姚登華向幫扶戶宣傳幫扶政策
今年,我們村整村脫貧摘帽。
兩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中,我一直深入走訪群眾,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做到知民所需、幫民所困、解民所憂,同時我虛心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積累經驗,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自己。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塘腳村會越來越美麗,老百姓的生活將會更加幸福。
【人物資料】
姚登華,男,中共黨員,苗族,44歲,本科學歷。2004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劍河縣人民檢察院工作;2014年任劍河縣人民檢察院法警隊隊長;2018年4月任劍河縣岑松鎮塘腳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2019年3月兼任塘腳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張婷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