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知民所需 幫民所困 做好群眾的「西瓜書記」|劍河...

2020-12-12 天眼新聞

我叫姚登華,是劍河縣岑松鎮塘腳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

從劍河縣檢察院一名普通幹警突然轉變為基層農村書記,工作環境和對象的不同,對於沒有多少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來說,有點畏難,我問自己,我能當好書記嗎?

為了不辱使命,我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為儘快了解、掌握村裡的實際情況,我經常走訪各組各戶,摸清了塘腳村貧困戶家庭情況,對本村的情況做到精準掌握,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精準識別。

姚登華(右)幫助村裡的老人回家

我在走訪時發現,飲水困難已成為困擾村民們生活、生產的難題。雖然有水源,但飲水管道已多處大面積破損,且塘腳村由於山高坡陡,到了枯水期,水源枯竭。解決村民飲水問題迫在眉睫。

於是,我及時向鎮政府反映,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總投資27萬元的「備用水源」項目落戶塘腳村,保障了枯水期村民飲水難問題,塘腳村的小康水得到了保障。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重點,為了讓大家口袋鼓起來,我多次召集村幹和村民展開討論,塘腳村村民都喜歡種植西瓜,且有種植西瓜的經驗,經過分析,種植西瓜可以成為塘腳村發展的產業之一。

為了這個產業的發展,我積極組織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想辦法找門路,引進西瓜新品種,2018年至2020年,共實施了西瓜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100餘畝。

項目實施後,西瓜獲得大豐收,為了拓展西瓜銷路,我組織網格員在單位裡宣傳,在朋友圈宣傳,通過不同的渠道宣傳,塘腳村西瓜供不應求,得到大家一致好評。我因為帶頭作西瓜的推銷員和銷售員,大家都親切的稱呼我為「西瓜書記」!

姚登華向幫扶戶宣傳幫扶政策

今年,我們村整村脫貧摘帽。

兩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中,我一直深入走訪群眾,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做到知民所需、幫民所困、解民所憂,同時我虛心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積累經驗,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自己。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塘腳村會越來越美麗,老百姓的生活將會更加幸福。

【人物資料】

姚登華,男,中共黨員,苗族,44歲,本科學歷。2004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劍河縣人民檢察院工作;2014年任劍河縣人民檢察院法警隊隊長;2018年4月任劍河縣岑松鎮塘腳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2019年3月兼任塘腳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張婷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播州區茅慄鎮金山...
    我叫朱顯飛,是遵義市播州區中醫院派駐播州區茅慄鎮金山村駐村第一書記。今年3月份,我正式開啟了這段平凡卻意義非凡的駐村生涯。9個多月的時間裡,有感動,也有收穫。。  走了一圈下來,我密密麻麻地記了一本筆記本,摸清每一家的致貧原因、家庭結構、主要收入來源等,再開展走訪的同時也充分徵求群眾的意見,按緩急情況,全面梳理分析問題和解決辦法。   作為第一書記,我必須要吃透各項政策、熟悉業務。為了更好掌握各組各戶的基本情況,在包組幹部的帶領下我便開始深入群眾家中做好扶貧政策宣傳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志願西部 服務劍河丨劍河縣南加鎮西部志願者殷芳超
    那時我們不斷穿梭在崇山峻岭與群眾之間,背著易地扶貧搬遷宣傳資料,通過走訪、拉家常、座談、QQ、微信等形式,從醫療、就學、就業、婚娶和經濟等方面,不斷向群眾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力爭做到政策家喻戶曉。黨基、格社地處偏遠山村,家中基本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群眾的故土情節嚴重,剛開始嚴重牴觸,通過多次入村召開院壩會形式和不斷聯繫家中外出務工的青年人員,大部分群眾逐漸慢慢接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真意做好幫扶工作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西竹...
    針對農戶的疑惑和困難,我及時入戶了解情況,將扶貧政策講清楚,耐心地做工作,轉變他們的思想。為方便群眾聯繫,我在每家都張貼了連心卡,在村內設立了多個便民意見箱。西瓜在當年7月初成熟。西竹種植的麒麟西瓜由於瓜皮薄瓜瓤肉紅、汁多味甜、水分充足,深受大家喜愛,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19年村裡的大戶群眾跟進,麒麟西瓜種植面積擴大至20畝,2020年村裡獲得政府項目支持,全村種植面積達75畝。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扶貧路我的村莊丨劍河縣敏洞鄉高坵村原脫貧...
    「雷隊長,謝謝你幫我們要得了拖欠已久的工資,解決了我們春耕買肥料的問題,還幫我們繳合醫費,你真是大好人啊!」在扶貧路上,能為群眾做一些實事,得到群眾的認可,我心裡是愉悅的。  高坵村是一個純苗族村,距劍河縣城78公裡,7個村民小組,423戶1789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7戶671人。
  • 「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中堅守 在奉獻中擔當|施秉縣馬號鎮六合村...
    我叫宋錫輝,是一名中共黨員,2017年8月被派駐到施秉縣馬號鎮六合村擔任第一書記。六合村位於清水江沿岸,一到降水期就容易發生水災。今年秋季秋雨連綿,為了做好村裡水災防範和秋糧搶收工作。9月16日早晨,我組織六合村「兩委」、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召開水災防範和秋糧搶收工作短會,為接下來的秋糧搶收工作做準備。「宋書記,群眾稻穀受災情況目前不多。主要是搶收這個問題比較嚴峻。好多群眾家裡面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就一些弱勞力、無勞力的人在家,這部分人搶收有困難。」在田壩上,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張平向和我說。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讓群眾滿意的「莫書記」還在堅定前行丨...
    我叫莫可芝,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高村第一書記。我出生在荔波縣拉平村一個叫做「小河」的村落。我是家裡面最小的孩子,家裡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父母每天為生計勞碌。兩歲的時候,母親因為過度勞累而去世。擺脫貧困的代價讓我終生銘記,好不容易走出貧困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再次與貧困相遇。莫可芝榮獲貴州省勞動模範2015年,剛剛當上南方電網貴州都勻荔波供電局甲良供電所營銷班的班長,本想著就在平穩的工作崗位上,直至退休。而此時,一紙調令下,我來到甲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小改變促成大改觀丨劍河縣南加鎮培榮村第一書記...
    我叫李正釗,是劍河縣南加鎮培榮村第一書記。因培榮村是我所在單位劍河縣公安局的幫扶村,因此在前期已經了解到不少村裡的情況,可剛到村裡報到的第一天,我還是傻眼了。那時的培榮村不僅沒有特色產業,也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我暗自下定決心,要想盡一切辦法,啃下這塊扶貧「硬骨頭」。經過走訪調研,我首先梳理出培榮村交通不暢、群眾生活水平落後等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解決辦法。由於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培榮村交通落後、閉塞,村寨環境衛生差,廢棄房子隨處可見。
  • 「我的扶貧故事」跑項目強基礎 引產業惠民生丨望謨縣蔗香鎮壩納房...
    我所駐的蔗香鎮壩納房村是貧困村,包含6個村民組,全村共有總人口228戶107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277人。第一書記送物資給村裡孤寡老人現場起初對很多貧困戶家庭情況不熟悉,壓力非常大,但我很快就調整好自身狀態進入角色,每天學習扶貧政策,不懂的向鎮扶貧站幹部請教,查看和整理資料,到貧困戶家中走訪了解實際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從大學副教授到駐村第一書記丨正安縣新州鎮龍崗...
    我叫劉承亮,2018年3月,受組織的委派,從遵義醫科大學的一名副教授變成了正安縣新州鎮龍崗村的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啟了我的扶貧故事。  初來乍到,人地生不熟,雖然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但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我心裡仍然沒了譜。我明白,要想做好農村工作,成為行家裡手,一切得從零開始。
  • 「我的扶貧故事」做石固群眾的「三好書記」丨石阡縣石固鄉黨委...
    我叫林國海,是銅仁市石阡縣石固鄉的黨委書記。從踏入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把「用真情為石固鄉老百姓辦實事,以實績澆築脫貧路」作為自己扶貧工作的座右銘並始終在工作中貫徹執行。2019年1月,在我和戰友們的共同努力下,石固鄉順利完成脫貧摘帽。那段時間,我最開心的不僅僅是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更重要的還是得到了石固鄉群眾的一致認可和讚揚,他們親切地稱我為「石固鄉的三好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初到龍街鎮奢基姑村,我發現該村大部分土地屬於高海拔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群眾發展種植積極性不高,加之當地村民發展觀念較為落後,長期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發展內生動力不強,扶貧之路困難重重。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又到了一年說再見的時候,回想起駐村這段時間,我和我的兩個隊員朝夕相處,一起迎接檢查,一起整理檔案,一起看望群眾,一起加班加點,感謝他們的無私付出和鼎力相助。第一書記是駐村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工作繁雜,而我慶幸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有兩個好隊員扶持相助。我們沒有上下級之分,只有同志般的互相理解和為完成工作的同心協力。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他們的盡心盡力,不知道怎樣來完成脫貧攻堅收官時繁重的任務。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團隊,戰友們身上的好品質,讓我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在心中湧動了許久,只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 「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對症下藥,幫扶更要幫富李紅文是裡進掌建檔精準扶貧對象之一。自從該村定為山西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後,近50歲的李紅文從太原返鄉創業,得到村黨支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大力幫助,同時給他做好了幫扶規劃。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貧答卷」丨荔波縣水浦村第...
    我叫羅文旗,是黔南州荔波縣委辦公室一名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選派到玉屏街道水浦村擔任第一書記,這裡是鄧恩銘的故鄉,我這個第一書記到村要做什麼、怎麼做?如何把「恩銘精神」傳承好、轉化好,讓貧困群眾實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脫貧攻堅工作目標,是我必須要做出的「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更要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郎...
    駐村3年多來,說實話第一書記真的不好當。記得剛到安龍縣招堤街道郎元村的時候,我充滿了新鮮感,慢慢的,隨著對農村、對精準扶貧的理解,當我逐漸融入到裡面的時候,才覺得不過是滄海一粟,再平凡不過了。駐村前女兒3個月,兒子上高一,家裡的事無法顧及。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滿意度是我奮鬥的目標丨岑鞏縣馬坡村黨支部...
    我叫胡國祥,是黔東南州岑鞏縣舞水街道馬坡村村黨支部書記。   自2014年脫貧攻堅以來,我始終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拓寬扶貧思路,落實幫扶項目,解決貧困群眾實際困難,贏得群眾真情,成了群眾的主心骨。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扶貧丨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
    真心交往  扶貧路上「打夥計」  駐村就要駐到心裏面去,用真心交往才能換來群眾的真心理解。  怎麼讓瑤族群眾感受到我們駐村幹部是真心幫助他們,扶持他們,和他們是心連心,在心裏面理解接受才是根本辦法。  為了讓瑤族群眾知道我是真心實意和他們交朋友,初來乍到的我第一次主動掏錢在一個包保對象家安排了二桌飯,邀請我所有包保的對象一起吃飯聊天。
  • ...河海大學、西南交大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我的2020·教育...
    2020·教育脫貧攻堅微視頻接力」今天推出華北電力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三所高校派駐幫扶地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靖仕寅是華北電力大學派駐河南確山縣朱李莊社區第一書記來到扶貧駐地一個月時間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是我的牽掛丨劍河縣久仰鎮久敢村幫扶幹部羅...
    我叫羅世興,是劍河縣政協副主席、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2019年8月,擔任久仰鎮久敢村的幫扶幹部。我在久敢村的幫扶戶有6戶,我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決策部署,每周到村裡與幫扶戶促膝而談,講政策,找脫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