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留德DIY社區(公眾號ID:LIUDEDIY-Service)
來自德國兒童與青少年基金會一項調查顯示,德國絕大多數青少年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相當樂觀,只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的未來會不如自己的父母。
研究人員採訪了1000位14至24歲的青年人,詢問他們對未來的展望,對未來的準備情況以及他們心中認為對未來重要的技能。
來看看德國青少年和我們對未來的看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點吧。
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怎麼看?
當被問及他們如何想像自己的未來時,有58%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相當自信」,24%的受訪者認為「有一定自信」,15%認為自己的未來有些暗淡,只有3%的人認為自己的未來非常暗淡。
這個調查結果在受訪者男女性別中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但卻在受訪者的年齡和受教育程度領域顯示出了較大的差異性。
在未受到良好教育的青年人中,27%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而在高中畢業的受訪者中只佔12%。
樂觀情緒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年輕的受訪者比年長的受訪者持有更高的積極性。
如何看待社會的進步與自身的發展?
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將來會比父母更好,五分之一的人認為情況會更差。幾乎一半的人期望能成為他們父母一樣的人。
年輕男性比女性對社會發展更有信心,平均而言,年輕和高學歷的人比其他受訪者對自己的未來更樂觀。
該研究一再表明,德國的社會進步相比許多其他工業化國家而言要困難得多。研究還證實,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教育能成功更多取決於家庭因素。
多數人對社會持悲觀態度。研究表明,年輕人對德國社會未來的看法遠不如對自己的未來樂觀。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成年人中,在青少年裡更為顯著。
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對未來社會持積極態度,然而大約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未來持悲觀態度。
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比受教育程度低或中等的人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更為樂觀。
年輕人對未來準備好了嗎?
大多數年輕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選擇了「準備相當充分」,而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相當不足。男性則比女性展現出了更多的自信,認為自己準備相當充分的男性與女性比例為71:58。
對未來工作中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年輕人有這些回答。
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在承受壓力時仍能保持冷靜。60%的人認為,良好的時間管理至關重要。大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如何與陌生人交談不僅是職業技能也跟生活息息相關,年輕人會以「害羞」為藉口來解釋自己不善交際,不會與陌生人攀談。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德國青年對未來的自信相當大得益於德國完善的教育體系。早在中學時期,學生或學生家長就對自己未來的志願有了前期規劃。
德國基礎教育第一階段:
第一個是職業預校(Hauptschule),這個方向以職業教育為主,強調實務性與方法操作;
第二個是實科中學(Realschule),此方向以較高等的職業需求為主,可選擇繼續升學;
第三個是文理中學(Gymnasium),該方向以上大學為主要目的,也可以轉換方向。
德國基礎教育第二階段:
主要包括文理中學高年級和職業學校兩個方向:
如果選擇文理中學高年級(Die gymnasiale Oberstufe),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與發展方向選擇學習的課程,以此作為進入大學前的準備;
如果選擇職業學校(Berufsschule),學生將接受職業技術教育,以貼合社會對技術人才的要求。
德國高等教育:
這些大學主要分三類:
第一種是綜合性大學(Universitt)。也是留學生最為常見的留學形式,這類大學以教學和科研為主,強調系統的理論知識。此類院校可授予本科、碩士以及博士學位。
第二種是高等專業學院(Fachhochschule)。這類大學偏重於實踐應用教育,學生通過4至5年的專業學習,可取得高等專業學院畢業文憑。
第三種是藝術院校(Kunsthochschule)。這類大學專門針對藝術類學生,其中包括音樂學院、戲劇學院和電影學院等。
這種教育體系的結果?
按照教育體系的劃分,社會職業也有相應的分配。不念大學也有很多選擇,在德國不念大學不等於失業。相當一部分德國人選擇做Ausbildung早早開始掙錢,一方面是因為成年後獨立生活,即使德國大學不收學費,上學期間的生活費用也需要自己承擔。
小編身邊有很多做Ausbildung工作了很多年的同學,有了足夠的錢來支持自己的學業後重新回到大學開始攻讀學位,他們一般都選擇與現在工作相符的專業,學業對他們相當輕鬆,擁有了職業技能再來攻讀學位,輕車熟路,一般很快就能念完,或者選擇私立大學,由公司出學費邊工作邊讀書。
德國人在選擇職業時候更多考慮的是興趣,好像對於我們國內的人來說有一絲奢侈。這得益於德國社會對年齡的寬容,和較小的生活壓力,德國年輕人有更多對職業嘗試的機會。
身邊的案例
小編的兩位德國朋友,一位在第一個本科畢業後工作了若干年,覺得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崗位,又重讀了第二個本科,因為豐富的Lebenslauf,已經獲得了很滿意的工作。另一位朋友從高中畢業後受親戚的影響,做了一份當時很喜歡的Ausbildung,工作後可能並不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樣,在工作了7年後,重新轉考公務員的Ausbildung。
當然早早工作放棄學業,有利有弊。曾經的同事從Ausbildung一路爬上來做到現在的崗位,付出了相當多的努力才得到了跟一眾Master學位同事相當的工作崗位,但工資仍然沒有擁有Master學位的同事高。
不過他從18歲開始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在辦公室首屈一指。而一直都在讀書的我,蒼白的校園生活無法與他這8年豐富的工作閱歷相比。
文案 | Ingwer 校對 | Bettina 排版 | Ingwer
//留德DIY社區運營團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留德DIY社區」,如需轉載,請聯繫首發平臺授權
留德DIY社區 | 德國留學最大社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