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倡十念法,真管用!(附《念佛的好處》全集)

2021-02-19 菩提園牢記使命

我們提倡十念法,十念法念四個字,時間很短,追頂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不夾雜一個妄念在裡頭,這個十句管用。

一天我們規定念九次,當然次數愈多愈好,決定不夾雜妄想雜念,符合大勢至菩薩念佛的標準,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十句一句接著一句,是淨念相繼,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自己的心光跟佛光融合在一起。常常修,不知不覺三昧現前,不知不覺智慧就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佛放光明,我們看到這個字句,就會想到佛在那裡放光,這個想法有沒有錯?不能說錯,也不能說對。為什麼不能說錯?佛確實放光。執著佛放種種光,有分別執著,你錯了。

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色法,意根是心法。怎麼放光?身心充滿智慧叫放光,我們應當要學習。

放什麼光?我說得粗淺一點大家好懂,放真誠的光,以真心誠意處事待人接物,人家一接觸,這個人很誠實,這個人沒有虛偽,見聞歡喜不唐捐。

人家跟你接觸時生歡喜心,覺得這個人可以信任,這個人很可靠。誠於中則形於外,裡面是虛偽的,裝出誠實的樣子,一眼就被人看穿了,那個不行,決定是真誠的。

真誠是光,清淨是光,平等是光,慈悲是光,《地藏菩薩本願經》一開端講十種光明雲,這裡頭有事有理。

我們做事情樣樣守法,守法是光,守法是持戒的光明。我們念念當中樂意幫助別人,成人之美,助人成善,這是布施光明。

由此可知,佛經常說的無量無數光明雲,都是指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一切心行,心的念頭是光,言語是光,行為是光,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本文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386集

與淨空恩師一同恭念十聲佛號!

附:提倡推廣簡要必生十念法念佛

  淨空老法師講述

 

  謹提議以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 為淨宗學人今後之一般自修與共修之常規。茲說明於後:

  一、自修者, 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是晨起與睡前各一次, 日中三餐各一次, 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後開工及收工各一次, 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 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二、共修者, 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 在共同行事之始, 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眾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 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 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1、此法簡單易行, 用時少而收效宏, 確實而切要, 可久且可廣。

  2、為「佛法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例如:於家庭中三餐時行之, 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且有佛化親朋鄰裡, 普及社會之大利益在。

  3、以簡單易行, 一日九次, 從早到晚, 佛氣不斷。一日生活之中, 佛念相繼, 日復一日。久能如斯, 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呈逐漸清淨, 信心與法樂生焉, 福大莫能窮。

  4、如能隨順親和, 稱念十聲佛號, 便有去除雜染, 澄淨心念, 凝聚心神, 專心務道, 以及所辦易成, 所遇吉祥, 蒙佛加佑, 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

  5、自修與共修, 相資相融, 資糧集聚, 個人之往生在握, 而共同之菩提大業, 亦共成焉。

  6、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試姑名之。一為「淨業加行十念法」, 是對已有行修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加行之故。

  一為「簡要必生十念法」, 是指適於目前以及今後淨業學人中大部份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 匆忙無暇, 局礙多難故。而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 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之標準, 亦甚符合無缺。因每次念佛時間短, 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 均衡分布貫穿於全日, 全日之身心, 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 念佛生活化。

  總而言之, 此法簡要而輕鬆, 毫無滯難之苦, 如此法大行, 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眾生幸甚!諸佛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一九九四年諸佛歡喜日美國淨宗學會四眾同倫敬勸

感恩上淨下空老法師的諄諄教導,恭祝恩師六時吉祥、法體安康、久住世間,教化有情!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十念計數法與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印光大師十念記數法】  印光大師開示十念法:所謂十念計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
  • 念佛的人福氣究竟有多大?
    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念法界全體,法界全體就是阿彌陀佛、是諸佛如來、是一切眾生、是自己本人。念這句阿彌陀佛是念一切諸佛菩薩,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什麼樣的經、論、咒都在這句阿彌陀佛之中。阿彌陀佛是我們自己真心本性的德號,持名念佛就是念自性、念真心。聲聲佛號把我們喚醒。真正醒過來了,就明心見性,淨宗叫理一心不亂。念佛得禪定,叫事一心不亂。
  • 念佛人有十大利益好處
    忽然甲的聲音附耳說:「你對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對妻解釋清楚。 」 於是乙便折 回。一路上,甲和他對話,和生前一樣。不過只聞其聲 , 不見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腳,幾乎 跌倒。不自覺地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這一下,甲用驚恐的聲音在遠處說:「你怎麼放光 嚇我?」 乙聽到念佛會放光,又連念幾聲佛。
  • 為什麼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菩薩時念觀世音菩薩,這裡面有原因
    為什麼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菩薩時念觀世音菩薩,這裡面有原因。三世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呢?「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 禪宗大德的念佛法門,十個等級現功夫深淺
    佛法傳世2500年,按佛祖釋迦摩尼的說法,佛教將經歷正法時代、相法時代、末法時代,之後佛教將在這個世界消亡。佛陀滅度後,正法持續500年(也有說1000年),象法持續1000年,然後進入末法一萬年。我們現在正處在末法時期,曾經漢傳佛教的八個宗派,現在只有禪宗和淨宗還算興盛,其他幾個宗派都已經是後繼乏人了。
  • 佛教:念佛號,有什麼好處?學佛的人應該知道
    據佛教經典的記載,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經歷無量億劫修行成佛的結果。因此,這個佛號的本身就凝聚無量無邊福德,眾生若是稱念,不但可獲無量功德,同時也能夠斷滅無邊罪業。
  • 佛教,淨土修行詳細方式方法,唱念原則,止淨功夫十念打坐
    念佛人,很少真正信願求往生,心中還貪念著世俗中的一切人事物和財產。再者眷屬重利益,無法幫助亡者往生。這是每位念佛人,都要面對的話題。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的特別法門,是可以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的二力法門。如果未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如何感召阿彌陀佛前來接引?
  •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稱為娑婆世界,也稱五濁惡世。我們這個世界是有六道輪迴的,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了。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華嚴經》上講「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
  • 老實念佛,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念佛更容易有感應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這是清代徹悟禪師提出來的。徹悟禪師早年參禪,大徹大悟後,改修淨土,致力專弘淨土法門。在方便門中,最容易、最簡單、最直接、最快速、最圓頓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
  • 印光法師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連載五)
    不念自念是事上的念佛,是念佛功夫純熟了,雖然不用主動的提起佛號,但是佛號依然能夠出現,是一種強化養成的念佛習氣習慣,好像平時所說的慣性一樣,類似念佛機那樣的自動播放。這個階段,體究與提撕都能用得上力,依然有個念相可得。
  • 提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怎麼看這種觀點?
    現在有人提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怎麼看這種觀點?達照法師答:這個提倡呢,如果你對淨土的信心具足,能夠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念到底,那正行具足,念經也是助行。有正行,有助行,而且你就在念經念佛的同時,你總要吃飯,總要走路,總要說話,總要待人接物,你這待人接物做事的時候都是往善的地方、好的地方做,把這些善的功德都回向淨土,也是正助合行,也是可以往生的,這是第一。就是能聽話、能做到的人也是一定能夠往生的。首先,我們對這個要肯定。
  • 修行之人念佛時應該出聲念還是默念?兩種念法哪種效果更好?
    念佛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佛教有很多修行法門,念佛也叫念佛法門。有稱名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三種方式。通常情況下,人們說到念佛,一般指的是稱名念佛,也就是口誦「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過去修行的時候曾發下四十八大願,念佛的意義就在於憑藉著阿彌陀佛誓願之力,往生極樂淨土。
  • 一切聖教的中心:十念必生願(三)
    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不是咱們地球上人不容易信,是一切世間哪,一切世間,就是天道也就包括內,天人也包括在裡頭了,很高的一些都在裡頭了。他們都不容易信得及,信不了淨土法門,這是一個難信之法。所以大家真要是信了淨土法門,那就代表你善根很深厚,你有真實智慧,不是世間的這一種聰明伶俐的這種智慧,這種智慧沒有用的,出生死是沒有用的。所以這個「信」字很重要,至心信樂,頭一個要「信」字。
  • 念佛念什麼?念的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啊!
    我們念佛念什麼?念佛是念三昧。念三顆靈魂。念的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什麼?都具足三顆靈魂。咱小時候頭頂上呼嗒呼嗒的那下面駐的那顆靈魂。叫頂灌靈魂。咱心裡還駐著顆靈魂,那叫心性。這個精華就代表我們的知覺。我們的知覺這顆靈魂,就是第三顆靈魂。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這三顆靈魂。修行的原則是把身體的這個身魂回歸到我們的心性。我們的頂灌靈魂代表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心性代表我們的空間。我們的體魂代表的物質環境。
  • 告念佛人:真有深信切願,在家人再忙依然有大量的時間念佛
    告念佛人:真有深信切願,在家人再忙依然有大量的時間念佛【印光大師開示】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有信願後就要努力念佛,這樣才能保證在臨終時在念佛中蒙佛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儘管現代人非常忙碌,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每天的時間,實際上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念佛,只要真有深信切願,就一定可以好好念佛。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是把慈雲尊者的十聲念佛,就是呼吸念佛和數息觀,這兩個把它整合起來,運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令我們攝心念佛有很大的好處。大家普遍感覺到,尤其現在眾生,念佛都是散亂的心,口裡念著佛號,心裡在打妄想,第六意識就像孫猴子,一下子上天一下子入地。
  •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認清這2點,別因盲目錯念,失去無上利益
    念佛法門,其大無外。至圓至頓,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發願,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 亦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己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五逆十惡,將墮落,遇善知識,教以念佛。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較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
  • 夏蓮居談念佛
    如此念法  永難成片  先講念佛的人容易發生的主要偏差,是要防止的。如果你念得很清淨,就可以小聲地念,金剛持或再小一點都可以。要有聲,要聽這個聲。這聲音就能攝你的念。這是念佛法門特別殊勝之處。  古人說:「以音聲作佛事。」極樂世界是法音宣流,聽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一個人聽到寺廟中鐘鼓梵唄之音,自然內心清淨。
  • 「念佛一聲,漱口三日」說的是什麼?
    佛講法圖也就是說,念佛這一法門在淨土那裡是非常重要和殊勝的,其實不僅是淨土宗,甚至在其它的宗派之中,念佛這一法門也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念佛這一法門幾乎是所有出家的僧人都執的法門之一可見,念佛這一法門的殊勝程度,若非如此,又如何解釋有那麼多的人都常誦佛號呢?但是,有一種禪法卻是例外,即趙州禪法。據《印光大師全集》的記載說,有位趙州禪說「念佛一聲,漱口三日,與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 一心念佛就是真正懺悔
    那麼我們持名念佛?不但是般若,而且是甚深般若。就跟《心經》上所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世音菩薩怎麼行現在我們明白了,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過去我們常常念《心經》,觀音菩薩怎麼修的不知道!現在明白了,果然與西方淨土相應,觀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候補佛,他怎麼不念阿彌陀佛?當然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行甚深般若,這我們才曉得怎麼個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