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糧食拖垮蘇聯,中國網友:我們有袁隆平!

2020-12-14 Musi音樂秀

說起蘇聯,在我們印象中是一個強大帝國的存在,二戰以來蘇聯的整體實力不虛美國,而在一些領域甚至還超越美國,然而就是這個超級帝國卻在1991年一夜之間直接奔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帝國的倒下是因為糧食。

說起糧食這個看似很普通的東西,卻是一個國家平穩的一根頂梁柱,糧食雖小,卻能毀掉一個國家,中國上下5000年,每次動亂看似是暴政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吃不飽飯。因此在蘇聯1972的時候,因為糧食歉收,需要大量進口糧食,美國看準這點,一邊把石油的價格壓低,降低蘇聯的收入,一邊又哄抬糧食的價格,在那幾年糧食的價格比現在的大米還要高好幾倍,可想而知。蘇聯因此被拖垮了經濟。美國作為一個大國,整天用石油去敲詐其他國家,這沒話說,畢竟是一個大國的博弈。可是拿維持生命的糧食做武器,似乎有些不道德了。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國人深知這個道理,直到現在美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對一些糧食的出口價格,都是由美國說的算,可是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糧食的問題自然不會怠慢,可讓人更重視的應該是一位老人,他就是袁隆平先生,雜交水稻研製出來後多養活了5億人口,袁老的雜交水稻技術還推廣到全世界,造福全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國之根本,如今中國的布局,將不會出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情況。你們對此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張玉璽:中國若有經濟危機 美國不會賣給我們糧食
    4月8日,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表示,糧食安全要重視耕地因素,保證18億畝耕地紅線。再就是人口因素,中國的人口政策計劃生育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執行,否則面臨人滿為患的困難,再有幾個袁隆平都解決不了,因為畝產是有極限的。「現在美國賣給中國糧食,以後中國有經濟危機絕對不會賣給糧食。」
  • 袁隆平用英語講糧食安全
    本報記者 郭立亮 山南報記者 次仁龍布 攝影報導       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長舉行   袁隆平用英語發表主題演講,雜交水稻被公認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的得力工具   糧食安全困擾全球,種業科技帶來希望,雜交水稻肩負重任
  • 央視專訪袁隆平: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 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
    我很榮幸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研究發展雜交水稻,去克服糧食短缺問題,也相信我們的共同努力可以讓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達成目標。 這段並不流利的英文致辭,上傳到網絡後迅速被廣泛傳播,贏得網友的紛紛點讚。不少人表示,「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還在忙碌,重於泰山的一生」,看到這段視頻,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吃,需要進口一部分,人家一卡你就麻煩了
    當年魯國有一種布匹,稱之為魯縞。這種布匹又細又白深受魯國人民和貴族的喜愛,這時齊國的管仲發動全國的錢來以高價收購魯縞,致使魯國的農民全都不種地了,改作魯縞為生。一開始大家還可以用賣魯縞的錢換取糧食,但是突然之間齊國宣布不進口魯縞了!而魯國這時便發生了糧荒,魯國因此不戰而滅。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在任何時候,糧食都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
  • 多個國家宣布禁止糧食出口!袁隆平說:中國不會出現糧荒
    袁隆平稱中國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對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帶來糧食安全問題,袁隆平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同時袁隆平稱,儘管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但確保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鬆懈不得,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記警鐘。
  • 袁隆平爺爺說:不必囤米,中國的糧食夠娃兒們放開了肚皮吃
    可中國的老話兒說的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有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網友們對政府部門的回應似乎並不十分買帳,表示哪怕沒事兒,也要多囤點兒糧食。就在前些天,袁隆平院士出來對最近囤糧現象做了回應,稱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
  • 袁隆平用英語講糧食安全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本報記者 郭立亮 山南報記者 次仁龍布 攝影報導       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長舉行   袁隆平用英語發表主題演講,雜交水稻被公認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的得力工具   糧食安全困擾全球,種業科技帶來希望,雜交水稻肩負重任
  • 87歲袁隆平飈英文刷屏!千萬網友向「中國驕傲」致敬
    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  這些與雜交水稻有關的數據,恐怕沒有誰比袁老更清楚了吧。  如網友所說:用英文介紹雜交水稻,不止是英語要好,還要懂很多專業術語!  在現場聆聽袁隆平的英文演講時,小青也被震撼到了。
  • 請為「90後」袁隆平送上生日祝福!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閃亮名片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曾向世界發問:「誰來養活中國?」在此背景下,當時的中國農業部於1996年提出了超級稻育種計劃。此後,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形態改良和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成功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不斷刷新畝產產量。
  • 全球糧食危機,中國十七連豐,老百姓飯碗穩,還好有袁隆平們!
    聯合國預警指出,世界或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數。但與此同時,今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1世紀誰將養活中國?
  • 有記者問:外國糧食便宜,我們為何要自己種,袁隆平答這樣一句話
    中國歷來是農業大國,農耕文明十分發達,可如今面對著進口糧食比國內糧食批發價還低的現象,有人曾提出疑問,我國農民為何要辛辛苦苦種糧食,而不是去國外採購呢?對於這個問題,袁隆平只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袁老究竟說了什麼?
  • 今天,我們給袁隆平爺爺送份生日禮物吧!
    >袁隆平就是她忠實的老顧客今日曹小平也為「老顧客」送上了生日祝福(視頻 實習生 費美琳)看到這位「90後」壽星網友們紛紛送上祝福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
  • 為何老一輩心中的袁隆平更是偉大?老者:一口糧食一條命!
    袁隆平,一個有著魔力一般的名字,當你聽到這幾個字的時候有一種非常舒服、安全的感覺,你會聯想到那一個身材不是很高、瘦瘦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充滿慈祥的老人。偉大中國發展到今天,有著很多很多英雄一般的人物在付出,袁隆平就是其中最值得國人尊敬的人之一。
  • 袁隆平稱:「中國糧食不夠吃,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村有很多荒地...
    針對於袁隆平的這句話,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乎一個國家的命脈! 袁隆平認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不能全靠進口,必須要自力更生。他說「糧食安全問題不解決,中國的國家安全就很難得到保障,在與外國出現糾紛時,很容易被卡住脖子。」
  • 被神化的袁隆平
    但是,如果化肥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那麼就無法解釋蘇聯的現象:1970 年代末蘇聯化肥產量就超過了美國,但蘇聯的糧食缺口反而不斷增大,蘇聯解體後,化肥產量下降,糧食反而開始出口了。
  • 對話袁隆平:把海水稻種好 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我們是搞雜交稻,雜交優勢搞雜交海水稻,它佔著優勢,所以說我們競爭比較大、比較好,關鍵在這裡。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主要是搞雜交的海水稻,雜交稻是我們國家遙遙領先全世界的,在海水稻方面估計會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都在搞海水稻,進展都不大。一般來講雜交稻比高產品種的超過到20%以上,甚至在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我們的雜交稻在美國比它的當家品種增產25%。
  • 我們為什麼要進口美國糧食?自己種的不夠吃嗎?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也屬於農業大國,為什麼我們需要從美國進口糧食呢?為什麼要進口糧食雖然我國也是農業大國,但我國糧食的生產成本和美國的糧食生產成本並不相同。我國屬於精細化耕作,投入的勞動力以及肥料價格等成本明顯高於美國,這就導致美國畝產更高,但生產成本較低,所以在定價時非常有優勢。這也造成了,美國大豆即使遠隔重洋運到中國,它們的定價仍然比我國便宜。而我國購買進口大豆比自己種更划算,所以我國大多數地區不再種植大豆,而是節約出土地,發展效益更高的農業,比如:經濟作物。
  • 中國農民最敬佩的人是袁隆平,沒有袁隆平就沒有我們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士,湖南農業大學譽名校長。
  • 袁隆平地位為何如此之高?看看古代糧食產量,就會明白他有多偉大
    如今網絡上流行一個梗,就是有些人做沒意義的事,人們就會說「怪袁隆平讓你吃得太飽了」,即把吃飽沒事做用另一種方式展現。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我們從這個梗中不難明白,袁隆平對中國糧食產量的巨大貢獻。不過,很多不了解農業的人只知道雜交水稻讓我國糧食產量大增,解決世界人類的吃飯問題,但是到底產量增加多少,很多人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 袁隆平接受採訪飈英語,網友:至少8級水平
    不少網友在視頻祝福袁隆平身體健康:爺爺好可愛,要健康長壽!有網友表示:袁老這是英語8級的水平了吧延伸閱讀1973年,袁隆平宣布了一件大事,糧食問題從此不再是中國問題1973年10月,在蘇州召開的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袁隆平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