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說案丨從姜喜運案看恆豐銀行股權「體外」代持始末

2020-08-13 21世紀經濟報導

前後兩任董事長均因為違法違規被調查,恆豐銀行公司治理缺陷明顯,最為嚴重的就是體外的股權亂象。這些亂象的禍根,或在十幾年前就埋下了。

2019年12月26日,煙臺市中院一審宣判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犯貪汙罪、受賄罪、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罪,被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姜喜運一審不服後上訴,目前二審尚未判決。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的事實中,關鍵的指控為貪汙,貪汙標的為恆豐銀行股份,這些股份一直由其他公司代持,前後分別經過山東省內公司代持、山東省外公司代持,最終轉至姜喜運以親友等人名義成立的八家公司名下。

姜喜運二審代理律師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涉案股份屬於帳外股份,根據原銀監會要求,恆豐銀行不得自持股份,因此這些股份只能登記在其他公司名下代持,且相關財產均在公司帳上,說明姜喜運主觀上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因此,這種情況是否應認定為貪汙仍有探討空間。不過,這顯然是違法行為,姜喜運的繼任者蔡國華也進行了類似操作。


帳外股權緣起員工持股


檢方指控,2008年1 月至2013年1月,姜喜運在擔任恆豐銀行董事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2.84億股恆豐銀行股份,陸續轉至其個人或親友控制的公司名下,予以隱匿。按歷年恆豐銀行年度報告中的每股淨資產計算,共計折合人民幣7.54億餘元。

恆豐銀行的前身煙臺住房儲蓄銀行為全民制企業,2002 年改制成為國有資本參股的股份商業銀行。姜喜運於 2003 年 7 月任恆豐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負責恆豐銀行全面事務。為了維持國有資產的第一大股東地位,防止受讓股東股份過分集中並超過國有資產持股比例,恆豐銀行規定,股東轉讓股份時須經董事會同意後再轉讓。

在恆豐銀行改制過程中,引進的股東多為煙臺市當地企業,因部分入股企業並無資金入股,為按期完成改制工作,恆豐銀行決定為部分入股企業提供貸款作為入股資金。因入股股東不足,恆豐銀行決定由全體職工集資成立公司認購本行股份,共籌集集資款1.586億餘元,以部分職工名義分別註冊成立煙臺開發區加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加實公司)、煙臺市富餘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餘公司)、煙臺市萊山區中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富公司),職工集資款作為三個公司的註冊資本金,統一由恆豐銀行安排專人管理使用,職工參與分紅,不參與經營管理。2002年12月,上述三公司各出資5000萬元認購5000萬股恆豐銀行股份,共計1.5億股。

另外,恆豐銀行還利用承兌匯票貼現,以濟寧世通化纖紡織有限公司、濟寧中油石化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世通公司、中油公司)認購、代持3000萬股恆豐銀行股份。

2004年12月,原中國銀監會檢查發現恆豐銀行在公司治理運行機制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下發了《關於恆豐銀行公司治理現場檢査意見書》,指出恆豐銀行存在的問題,要求清理自辦公司、不允許恆豐銀行股東在恆豐銀行有貸款等,並限期整改。

為解決自辦公司持有1.5億股份和濟寧兩家公司代持3000萬股份以及股東貸款購買份等違規問題,恆豐銀行研究決定:不歸還貸款的股東必須將股份退還恆豐銀行,由恆豐銀行對外轉讓歸還股東貸款;三自辦公司註銷,清退職工集資款。由於短期內難以找到合適的買家,恆豐銀行決定將1.5億股自辦公司的股份先找關聯企業代持,再找合適機會轉讓。


找公司代持股份應付檢查


2005年起,姜喜運利用控制、掌握恆豐銀行股份變動的職務便利,採取以相關企業名義從恆豐銀行貸款或操控股份轉讓獲取差價作為形式上的轉讓資金,將三自辦公司1.5億股、濟寧兩家公司3000萬股以及其他股東貸款持有的部分恆豐銀行股份,轉讓至煙臺本地關聯公司名下代持。

法院認定,姜喜運在控制股份轉讓的過程中,採取背靠背交易(買賣雙方一般不見面,由其分別確定股份買賣價格在空白股份轉讓協議上蓋章)從中賺取差價款、高價轉讓分紅送股份獲取收益以及控制現金分紅款(將代持股份分紅就匯到其指定公司帳戶上)等形式,賺取了大量帳外資金。姜喜運還利用青島市凱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恆豐銀行自辦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凱悅公司)、成立江陰恆新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陰恆新公司)等作為帳外資金平臺,承接涉案股份的大部分資金最終也來自於此。

2007年以後,被告人姜喜運通過恆豐銀行各地分行行長聯繫山東省外公司,將上述由煙臺本地公司代持的股份交由省外公司代持,形式上仍籤訂股份轉讓協議,並支付轉讓款,轉讓資金來源於以代持公司及其他公司名義從恆豐銀行貸款或由代持公司墊付。

2007年6月姜喜運使用上述股份轉讓的部分資金及自辦公司股份分紅款共計1.69億餘元,清退了職工集資款。自2008年至2013年,姜喜運利用恆豐銀行股份高價轉讓、分紅送股等賺取的大量資金,將恆豐銀行委託其他公司代持所產生的貸款、墊資陸續歸還。

在歸還完前述墊資後,姜喜運將由其他公司代持的恆豐銀行股份轉至其朋友朱明亮實際控制的江蘇正陽置業有限公司、南京元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蘇陽光紫金投資有限公司,其女婿徐高翔註冊的北京匯金泰信投資有限公司、南京中金普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以及姜喜運以其親友及他人名義註冊成立的南京兌潤投資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名下代持。上述公司承接股份時籤訂了股份轉讓協議,並在恆豐銀行備案,但均未實際支付受讓資金,恆豐銀行也無人知曉股份具體情況。

根據姜喜運的辯解,之所以將股份轉移到江蘇正陽、南京元隆等公司名下,是因為之前代持股份的其他公司和恆豐銀行沒有任何關係,股份放在那些公司名下存在潛在的風險,比如可能被其他公司擅自拿去質押或者因其他公司捲入訴訟而被強制執行,因此,其成立公司是為了便於管理這些股份,規避潛在的風險。客觀事實顯示,姜喜運以其親友成立的公司並無其他個人業務,姜喜運個人或者親友也並未從中獲利或者支取資金。

2010年,姜喜運動員恆豐銀行高管聯繫買家,將由上海安新華誠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華天地房地產有限公司代持的源自山東九發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5000萬股恆豐銀行股份及分紅配送股全部對外轉讓,並將獲取的2.69億元轉讓資金轉到青島凱悅公司帳戶。

姜喜運在恆豐銀行高管會上宣稱本行自辦公司的1.5億股份已全部處理完畢。上述2.69億元資金部分用於恆豐銀行向職工發放獎金,剩餘2.3億元用於處置恆豐銀行福州分行不良資產。姜喜運於2012年在恆豐銀行高管會上宣布上述1.5億股份的轉讓資金全部花完,製造恆豐銀行委託其他公司代持的該行自辦公司1.5億股份已全部處置完畢、資金已入帳的假象,致使恆豐銀行無人知曉姜喜運還掌握大量帳外股份及資金的事實。

股份轉移後,2013年3月至4月,姜喜運將這些代持的股份以每股5.8元轉讓給上海國之傑公司,股份轉讓價款共計23億餘元,後將部分款項先後借給上海國之傑公司、山東大陸企業公司,獲取2.46億元利息。姜喜運使用該26億餘元的部分資金從其他公司購買恆豐銀行股份和借貸理財。


「背對背」交易賺價差


一審判決認定姜喜運貪汙的股份共計四項,分別源自於三家自辦公司的 1.5 億職工股、濟寧兩家公司的 3000 萬股、蓬達公司的 1000 萬股、漁業公司的 5000 萬破產股。

濟寧兩家公司分別為世通公司和中油公司,2002 年 12 月,兩家公司為恆豐銀行代持 2000 萬股和 1000 萬股股份,入股資金系恆豐銀行出具銀行承兌匯票,交由兩公司在濟寧市城市信用社貼現後支付。後根據原銀監會要求,恆豐銀行必須清理自持或者通過其他公司代持的股份,於是,為了應付原銀監會的檢查,2006 年 7 年,濟寧兩家公司代持的這 3000 萬股轉至煙臺潤華經貿公司名下代持;2007 年 7 月,這 3000 萬股又被轉至四川華立投資公司名下代持,經過歷年利潤分配增值 7605 萬股,2009年4月,姜喜運通過調配帳外賺取的資金將銀行承兌匯票解付資金及相關貸款全部還清。

2010 年12月,姜喜運從四川華立投資公司轉讓 3900萬股至南京餘融公司。剩餘股份經歷年利潤分配增至 4641.264萬股,於 2013 年2月被姜喜運轉至南京倍民公司,扣除配股 975 萬股以及該配股之後的送股,變為3420.144萬股。該3900萬股和3420.144萬股被一審判決認定為貪汙。

蓬達公司全名為蓬萊市蓬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蓬達公司曾出資 5000 萬元購買恆豐銀行 5000 萬股股份。2006 年,蓬達公司擬以1.6元/股的價格將所持有的 5000 萬股轉讓出去,但被姜喜運阻攔。姜喜運和蓬達公司蓋其東口頭協商,恆豐銀行可以每股 4.5 元轉讓蓬達公司持有的 5000 萬股,共計 2.25 億元。

之後,姜喜運將這5000萬股中的3000萬股,以每股7元的價格真實轉讓給煙臺廣信公司,收取購股款2.1億元;將另外2000萬股先轉至煙臺潤華公司名下代持,之後從中拿出1000萬股以每股7元的價格真實轉讓給上海天韋公司,收取購股款7000萬元。隨後,姜喜運將收取的 2.8 億購股款中,支付給蓬達公司2.25億元,將剩下的5500萬元轉至江陰恆新公司。

簡單來說,姜喜運通過和蓬達公司約定以4.5元每股將該公司持有的 5000萬股轉讓出去,實際上以7元每股的價格轉讓了4000萬股,進而賺取了5500萬元和 1000萬股的差價。

第四筆是漁業公司的 5000 萬破產股。中國水產煙臺海洋漁業公司司曾從恆豐銀行貸款購買了 5000 萬股恆豐銀行股份。2005 年,漁業公司瀕臨破產,但在恆豐銀行尚有大量貸款未還。於是,姜喜運和漁業公司協商約定:漁業公司所持 5000萬股交由恆豐銀行處置,由恆豐銀行找公司轉讓出去,收回的資金抵償煙臺漁業公司在恆豐銀行的貸款。當時,姜喜運和漁業公司董事長劉智義商量將這 5000 萬股以每股 1.21 元的價格轉讓出去,轉讓金額為 6050 萬元,其中 5000 萬元用於歸還在恆豐銀行的貸款,剩餘 1050萬元歸漁業公司使用,恆豐銀行將漁業公司所欠其餘貸款核銷。

之後,姜喜運安排青島新紀元公司代持 3000 萬股,由恆豐銀行自辦公司青島凱悅公司代持 2000 萬股。具體操作為,以青島兩家公司名義從恆豐銀行青島分行貸款共計6450 萬元,其中 6000 萬元用於支付購股款,450 萬元用於支付利息。

2008 年 4 月,姜喜運用江陰恆新公司帳戶資金歸還了貸款本息,並將青島凱悅代持的股份全部轉讓至青島新紀元公司名下代持,經送股共計 6500 萬股。2009 年 12 月,姜喜運將上述股份中 3500 萬股轉至南京中金普泰公司名下,另 3000 萬股轉至北京匯金泰信公司名下。


貪汙還是挪用之辯


2013年11月,姜喜運被免去恆豐銀行黨委書記、2014年1月被免去恆豐銀行董事長職務。

一審判決認定,姜喜運在離任後未向後任恆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國華匯報、交接個人掌控的上述恆豐銀行股份和資金。不僅如此,2014年2月至4月,姜喜運安排孫金光先後在杭州、上海註冊成立杭州誼勵公司、杭州科建公司、上海進鴻公司、上海慶勵公司並以上海進鴻、杭州科建公司名義購置了1套辦公樓和2套住宅樓。

2014年2月,煙臺市審計局受煙臺市委組織部委託對姜喜運進行離任退休審計,姜喜運未參與審計,也未提交述職報告,沒有向審計組報告其單獨掌握恆豐銀行股份、資金的事實。

一審判決認定,原由部分公司代持的恆豐銀行股份,實際上是屬於恆豐銀行的,由恆豐銀行委託其他公司代持。姜喜運利用控制、管理恆豐銀行股份變動的職務便利,在未實際支付對價的情況下,將這些公司代持的恆豐銀行股份,轉至姜喜運以其親友等人名義註冊的八家公司,予以隱匿,恆豐銀行無人知曉股份具體情況。

姜喜運始終辯稱,其將相關恆豐銀行股份轉至八家公司,只是更換代持股份的主體,並沒有佔為己有的主觀目的。在離任退休交接時,其曾三次向蔡國華提出交接。之所以不公開報告,是因為這些股份均系恆豐銀行違規操作,無法進行公開。

姜喜運代理律師認為,姜喜運運作這些股份的行為明顯違規,但該違規操作行為和為了保持煙臺市政府佔據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是緊密相關的,後續蔡國華也進行了同樣的違規操作,說明恆豐銀行內部治理存在重大問題。在此背景下,帳外資金的運作到底是為了恆豐銀行的違規操作,還是個人的挪用,亦或者是一審判決認定的貪汙,難以區分。且不管是本案的帳外資金,還是一審認定貪汙的帳外股份,都是姜運利用管理股份轉讓的職務便利,採取「中間商賺差價」的方式賺出來的。該差價的權屬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賺出來的這些錢都在公司的帳上,一審也全部輕易地就追繳到位。因此認為,一審以貪汙罪判處死緩、終身監禁,量刑過重。

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汙罪。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

一審法院認為,姜喜運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貪汙罪。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偉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法院之所以認定被告人姜喜運貪汙股權,主要基於如下理由:(1)這部分股權恆豐銀行不了解,既沒有體現在財物帳目上,也沒有體現在小金庫帳目上,公司高管都不掌握這些情況;(2)被告人實際控制這部分股權,股權登記在被告人自己及其親屬設立的公司裡。(3)案發前,無論是離任審計、職務交接還是監察談話,被告人沒有向恆豐轉交這部分股權的意思表示和行為。

不過李偉同時認為,目前的認定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一些銀行體外運轉的資金如何看待?為了運轉方便不一定讓很多人知曉,體外運轉過程中,被告人將銀行利益納入自己名下顯然可以認定為貪汙,本案用隱匿替代股權轉讓的完成是否可以認定為貪汙?畢竟目前的證據看,股權自始至終姜喜運只是控制,沒有明確登記到個人或他人名下,且整個股權交易經過登記可檢索。當然,可探討的是,名義上持有這些股權的公司是不是姜喜運犯罪的工具,被告人退出工作崗位後仍要為恆豐銀行保值增值做工作的辯解是否成立。

對於二審判決,本報將繼續跟進。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劍華 實習生:郭金文)

相關焦點

  • 代持「索命」:恆豐銀行「7億巨貪」姜喜運迎二審
    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封莉 北京報導一家銀行的兩任董事長皆落馬,並都被指控巨額貪汙。總部原址位於山東煙臺的恆豐銀行,以這樣一種不適當的方式,將自己寫入了中國金融反腐的歷史。《等深線》(ID:depthpaper)記者多方獲悉,恆豐銀行前董事長、黨委書記姜喜運案近日將迎來二審。
  • 等深線|代持「索命」:恆豐銀行「7億巨貪」姜喜運迎二審
    這源於對恆豐銀行2.83億餘股的折算。這些在恆豐銀行以外的體外股權,曾三次騰挪:因銀監會要求不得自持,先由山東省內公司代持,後又被移至山東省外公司代持,最終移至姜喜運的親友名下企業。一審時,姜喜運一方辯護認為,雖多次轉移,但這些股份始終係為恆豐銀行代持,且其離任時,還曾3次向繼任者交接。而繼任者的證言則稱,並無交接。
  • 貪7.5億的恆豐銀行原董事長案續:二審不開庭採用書面審理
    貪7.5億的恆豐銀行原董事長案續:二審不開庭採用書面審理備受社會關注的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案有了新進展。9月10日,上遊新聞記者從山東省高院人民法院獲悉,2019年年底一審宣判後,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上訴至山東省高院,該院已決定對其二審採用書面審理,目前正在進行中。
  • 貪7.5億被判終身監禁的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案續:二審不開庭採用書面審理
    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圖片來源/中國經營報因貪汙罪被判終身監禁的銀行董事長2019年12月26日,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等貪汙、受賄、違規出具金融票證、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案公開宣判。
  • 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貪7.5億被判終身監禁案,有新進展
    備受社會關注的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案有了新進展。9月10日,記者從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2019年年底一審宣判後,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上訴至山東省高院,該院已決定對其二審採用書面審理,目前正在進行中。記者還從姜喜運的辯護律師處了解到,此案進入二審後,律師已向山東省高院提交了新證據,申請開庭審理此案。
  • 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貪7.5億被判終身監禁案:二審不開庭採用書面審理
    備受社會關注的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案有了新進展。9月10日,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2019年年底一審宣判後,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上訴至山東省高院,該院已決定對其二審採用書面審理,目前正在進行中。
  • 如何認定是股權轉讓or股權代持?
    2017年3月21日,楊某通過銀行轉帳支付李某30萬元,並在匯款人附言中備註「A公司股權投資款」。2017年3月22日,李某又通過銀行轉帳,將30萬元支付給A公司。2017年8月14日,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李某變為王某,A公司的登記股東為王某、林某、吳某、李某。
  • 恆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被判死緩 其前任去年一審被判死緩
    中華網財經訊,11月6日,據東營中院微博消息,恆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犯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貪汙、挪用公款、受賄、違法發放貸款罪一案一審公開宣判。恆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法院經審理查明:2014年至2016年,被告人蔡國華在擔任恆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期間,濫用職權,違規在恆豐銀行發放核心員工獎勵薪酬,推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
  • 大數據:隱名股東的權益能否排除被代持股權上的強制執行
    股權代持可以讓股權的持有顯得隱秘,也可以規避一些不可為股東的情形,更可以避免股權轉讓所需支付的稅費。但是股權代持的風險也是巨大的。不僅有代持的股權被名義股東處分的風險,也有代持股權被名義股東的債權人強制執行的風險。本文就從代持股權被強制執行的角度出發,談談其救濟途徑。
  • 股權代持糾紛辦案指引
    本案以股權代持糾紛為例,簡要分享筆者在處理該類案件時的一些經驗和體會。股權代持糾紛通常會涉及到三個層次的問題:代持關係是否成立,代持關係是否合法有效,以及代持關係無法維繫時應如何返還。本文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總結梳理。
  • 王毓瑩:股權代持的權利架構
    「股權代持」一詞中,「股權」屬公司法上的概念,是指有限公司的股權,不包括股份公司的股份或股票;而「代持」系生活用語,其法律意義並不清晰。從既有研究看,學者們對作為法律概念的股權代持並未形成統一的術語體系。
  • 股權代持的18個法律要點(附股權協議代持書模版)
    因此,儘管當事人約定雙方之間的關係是股權代持關係,也不能據此認定雙方之間的關係屬股權代持關係,而應認定雙方之間系委託投資合同關係。10股權代持協議效力的司法實踐:公務員委託他人代持股權協議一般認定為有效:規避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禁止類」)的代持協議無效;為規避《公司法》關於股東人數限制的股權代持協議一般認定為有效;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權代持協議一般認定為無效。基於資產隔離、關聯交易、競業限制等目的安排股權代持的,一般認定為有效。
  • 【公司實務】股權代持的法律風險及防範措施
    代持保險公司的股權被認定為無效,相應可以推論,在銀行、證券、信託等其他金融領域,因為同樣涉及社會公共利益,股權代持也存在被認定為無效的法律風險。以往企圖通過私下代持等方式逃避監管的股東,未來不僅面臨嚴格的監管懲罰,由此產生代持糾紛,司法上也不能獲得支持。本判決有利於從源頭上杜絕金融機構股權代持的問題。
  • 投資人股權代持的法律建議及相關應對措施,附:股權代持協議模板
    三、股權代持協議效力的司法實踐:公務員委託他人代持股權協議一般認定為有效:規避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禁止類」)的代持協議無效;為規避《公司法》關於股東人數限制的股權代持協議一般認定為有效;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權代持協議一般認定為無效。
  • 基於股權代持中隱名股東排除執行權益的思考
    信賴利益保護和商事外觀主義的嚴守,代持合同相對性對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產生效力;2 . 實際出資人應承擔代持交易的固有商業風險;3 . 善意第三人的認定不應區分交易類型而有所限制;4 . 實際出資人的損害享有相應的法律救濟機制(即使名義股東代持的股權被法院強制執行,隱名股東依然可以依據其與名義股東之間的股權代持協議的約定以及信託、委託制度的基本原則,請求名義股東賠償自己遭受的損失);5 .
  • 保姆成某銀行大股東,監管整治銀行業股權亂象
    業內人士戲言,有些銀行股東們開始「顫抖」,特別是中小銀行。6月2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其中,「股權與公司治理」被列為銀行機構五大工作重點之一。而就在今日(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經濟日報》刊發署名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提出強化股東行為監管,對通過隱瞞關聯股東信息、股權代持等方式變相謀求銀行保險機構控制權的,責令轉讓股權或者限制股東權利。監管層密集提及銀行股權整治,可以看出此次整治的決心。
  • 股權代持的18個法律要點(附股權協議代持書模版)
    因此,儘管當事人約定雙方之間的關係是股權代持關係,也不能據此認定雙方之間的關係屬股權代持關係,而應認定雙方之間系委託投資合同關係。:規避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禁止類」)的代持協議無效;為規避《公司法》關於股東人數限制的股權代持協議一般認定為有效;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權代持協議一般認定為無效。
  • 恆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被判死緩 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6日訊 (記者 徐自立 馬先震) 今日上午,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東營中院」發布消息顯示,恆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犯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貪汙、挪用公款、受賄、違法發放貸款罪一案一審公開宣判。
  • 看看股權代持的那些事
    為什麼會出現「兒子告老子」的股權代持戲碼呢?筆者推測,這是俞渝利用此手段避免其與李國慶離婚後喪失當當網的控制權。而此種手段是否能夠達到目的,我們不在此討論,而且,關於噹噹股權代持事件的始末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在此就不贅述了。今天我們重點了解一下股權代持法律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