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物流,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不少人就反映,自己的包裹其實還沒有拿到手,而物流信息頁面上就顯示已籤收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貨物沒收到 快遞已籤收?】
家住蘇州虎丘區某公寓的小袁最近碰到了怪事,雙十一網購的包裹陸續發貨了,東西自己還沒收到,物流信息卻顯示已完成送達了,快遞員只有一個電話通知他,東西就放在附近的天家福超市,叫他去自取;甚至有時候,只有一條簡訊。
小袁說,其實那個超市一直充當「快遞包裹代收點」的角色,而且是有償代收。有的快遞員就把包裹直接放到超市裡,收件人想要去拿包裹的話,得要付一塊錢!
在連雲港,一些快遞員乾脆將快遞放在小區的超市、飯店,然後通知市民去領取。對此,有市民就質疑,既然快遞都已經付過運費了,取包裹的時候再給錢,顯然是不合理的!
一些快遞員表示,選擇投放快遞箱或是把快遞放在小店裡,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快遞員說,很多收件人都是上班族,在派件的時候家裡根本沒人,快遞也沒法放。
但是也有消費者反映,收快遞應該是「先驗貨再籤收」,特別是一些價值較高,易損壞的物品,如果被快遞公司自己勾劃籤收了,一旦快件打開後出現問題,往往難以理賠。
【「以罰代管」 行業頻遇「用工荒」】
就在上周末,國家郵政局人士預測,「雙十一」快遞總量預計超10億件。在這背後,是快遞加盟商「撐不過去雙十一就是死」的窘境。層層傳導,快遞員面臨著名目煩多的扣罰壓力。從籤收率、時效、破損丟件,到實名率、貨單上傳時效,再到網點形象、業務員著裝,都成為快遞企業對加盟商罰款的依據。
在記者的暗訪中,有些快遞員就頗為無奈地吐槽:他們經常因為各種事項被罰款,有其是包裹沒有按時送到的情形。為了規避高額罰款,快遞員有時只好在包裹投遞到代收點或者還在運輸時,就點擊已籤收。而現實是,不少加盟商一直面臨「用工荒」的窘境。有快遞員表示,超長工作時間加上嚴苛的罰款,身邊不少同事已經跳槽去送外賣了。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周勤說,如果包裹沒有按時送到,快遞員被投訴了,那很可能就要被罰款。周勤還說,其實很多快遞員都是無底薪的,收入就是按件計酬;同時面臨著嚴厲的懲罰機制。所以物流公司實際上是把這種降低成本的壓力,轉嫁給了底層的員工。
【平臺渠道控制 利益再平衡勢在必行】
「雙十一」對於快遞企業總部而言,是一年最賺錢的時候,因為總部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網點的面單費、物料費和中轉費。對於快遞網點老闆來說,如果網點由於人員或車輛不足導致貨物積壓,也就是爆倉,將面臨來自總部的巨額罰款。有加盟商透露,網點每個月的各項成本中,運輸費佔30%、人工費佔30%、物料場地費佔20%,而總部的罰款就能佔20% 。每個月網點的淨利潤僅在1.5萬元左右。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周勤說,像淘寶這類電商平臺,對於其關聯方的利益均沾有沒有顧及到,這在過去多次被強調過。在很大程度上,現在電商平臺形成了壟斷,這個在業內被稱之為「渠道壟斷」或者是「渠道控制」。對於快遞加盟商本身而言,大量貨運來自於電商平臺所給予,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加盟商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證。(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許瑩 馮水清)
(本條新聞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