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上市公司年年虧損幾十億,還不會倒閉?

2020-12-13 鯉行者

因為它虧損的只是帳面上的虧損,企業的實際資產是增值的,並沒有發生虧損。現實中對於一家企業而言,最後的淨利潤並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經營性現金淨流量,只要這個是正值,那麼就可以保證企業一直有持續不斷的現金流入,維持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舉個例子:以京東為例,京東可是連續虧損過十幾年的,但是京東當初的估值反而年年在升高,難道投資者都是傻子嗎?顯然不是,這是因為京東的經營性現金流非常好,京東之所以長期出現虧損,主要是其每年的投資太高所致(當初自建物流及倉庫,花費了太多的資金),也就說如果京東不對外投資其他的,那麼其實它的利潤是正值。

這麼說,或許還有人不了解,在更簡單的說明,比如你今年收入20萬元,你一年的支出大概為5萬元,那么正常而言,你一年的淨收入為15萬元,但是如果你今年購買了一套房子100萬元,那麼你今年的實際支出就是105萬元了。若是我們編制利潤表,那麼你今年的利潤就是-85萬元。雖然利潤是負數,但是你的個人資產實際並沒有減少,所以這種因投資產生的帳面上虧損並不會影響企業的經營。

經營性現金淨流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只要這個是正值,那麼企業實際就是源源不斷在賺錢的,財務上的虧損,很多只是為了避稅,到處投資而已,比如現在的美團、滴滴,就經常幹這種事。

如果說企業沒有其他特殊的原因,如上述的投資因素,如商譽減值因素導致的虧損,那麼這種情況肯定維持不了多久,最終都是破產倒閉的結局。比如你賣一單商品的生意收入10萬,但商品生產成本是8萬,加上交易過程中產生的2萬交通費、運輸費,再加上人員工資1萬。該單做下來就是虧了人工費1萬元,這導致的虧損就叫營業虧損。某一單生意虧損或某一年度虧損是容易碰到的,對企業的經營有影響,但只要淨資產為正,一般影響不大。如果連續幾年虧損,則有可能導致公司淨資產為負,最後可能就是公司破產倒閉。

總結

所以上市公司虧損幾億幾十億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市值,還不會倒閉,這是因為這只是財務上的虧損而已(特殊原因造成的),企業的實際經營並未虧損,企業的資產並未減值,反而一直在增值,所以說企業不會倒閉,因為它的整體運營是良好的。

相關焦點

  • 為何上市公司虧損超過自己的市值,還不倒閉呢?經營錢哪來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有很多上市公司基本上年年都虧損,甚至有一些公司虧損都超過了自己的市值,但是卻不會倒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年年虧損又從哪裡的錢去經營公司呢?首先,其實上市公司出現虧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最後的淨利潤,而是經營性現金淨流量。只要一個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淨流量是正值,那麼這個企業就可以有持續不斷的現金流入,可以維持正常的經營。其次,一個上市公司並不是說退市就可以退市,是需要達到一定條件才可以。
  • 中國郵政幾乎年年虧損,卻為什麼沒有倒閉?其原因就在這幾點……
    1.論安全:郵政會不會丟東西?偶爾會丟;2.論速度:郵政慢不慢?慢於順豐;3.論效益:郵政賺不賺錢?不太賺錢看到這很多人都會問,既然郵政快遞業幾乎年年虧損,怎麼不會倒閉呢?其他快遞公司不願送的地區,中國郵政還在送;一封信哪怕1.2元郵資跑幾十公裡走半天山路也給你送到,私人企業做嗎?其他快遞公司送不到的地區,中國郵政送得到;郵政無論是快遞,還是金融網點,都能做到最最偏遠的地方,這是一般企業做不到的,因為不賺錢。其他快遞公司不能送的東西,中國郵政就能送,比如國家絕密文件、高考錄取通知書、個人檔案、護照等重要包裹,只有郵政送才安全。郵政最大特點就是:安全和必到!
  • 分析:被吉利收購的smart,為何年虧損幾十億?錢賠在哪裡了?
    但是吉利通過自己的公司運作,擁有的技術已經不比奇瑞少了。只是,奇瑞自己研發,吉利則通過收購。當初,吉利作為全國都不看好的國產企業,竟然能一出手,就蛇吞象似的收購沃爾沃,給所有不看好自己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事隔多年,吉利又劇情重演,來收購奔馳旗下的smart。
  • 為什麼說華為不上市,就永遠不會倒閉?中興就是反面教材!
    為什麼說華為不上市,就永遠不會倒閉?中興就是反面教材!眾所周知,華為是我國的一家民營企業,也是我國科技巨頭公司之一。華為主要是做通信設備的,之後通過發展,手機才成為了華為業務之一。隨後華為的名氣便響徹全球。
  • 「中國郵政為什麼還沒倒閉?」
    了解了這些,如果你還問:中國郵政會不會倒閉? 那麼先說答案:不會。不僅不會倒閉,他甚至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大得多。 一代代郵人組成的中國郵政輻射了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支撐起信息傳送的最後一公裡。也許它有時候會慢一點,但穿行在山間水路裡的郵政綠,讓人覺得安心。他們的肩章和背包,承載了文明的重量。
  • 又一家上市公司倒閉!負債197億破產停工,20多家上市公司被牽連
    筆者今天就給大家聊聊,一個公司破產導致負債197億的事,它就是沃特瑪電池,公司位於深圳坪山竹坑工業區,也許有網友還曾在裡面上過班,甚至在它破產倒閉的時候還在裡面做事,沃特瑪的母公司是堅瑞沃能,是一家上市公司,因為沃特瑪的負債破產,已經讓母公司連續三年持續虧損。
  • 同樣都是嫁給澳門疊碼仔,安以軒賺了幾十億,吳佩慈卻欠了幾十億
    同樣都是嫁給澳門的疊碼仔,安以軒賺了幾十億,吳佩慈欠了幾十億 說到吳佩慈的老公相信大家近來都是很關注的,早在很久前的時候吳佩慈老公紀曉波欠錢的時候就曝光出來了,例如去年的時候紀曉波因為五百萬租金被起訴,還有旗下的上市公司負債幾十億被曝了出來等等,就連紀曉波當年送給吳佩慈的那棟豪宅也是被抵押了很多次的
  • 中國的高鐵年年虧損:目前負債,那票價會不會上漲呢?
    我國高鐵其實一直處虧損狀態,而且每年都出現虧損,據小編介紹中國高鐵已經負債5.3億元。許多小夥伴把意外的國內高鐵事業發展得這麼好為什麼會吃虧? 國內的高鐵事業發展很好,但成本高,運營和維護成本高,另外很多高鐵不能保證客流量,所以損失也很正常。最近,由於高鐵從國家定價改為市場定價,很多人擔心高鐵會不會漲價。
  • 最逗上市公司:連虧18年,名字換了10幾次,靠200間客房生存
    一、大東海遊客爆滿,但上市公司大東海卻連年虧損大東海A全稱是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雖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它只運營著三亞一家酒店,就是大東海景區的南中國大酒店,雖然叫大酒店,但只有200多個客房,叫招待所還差不多。2018年數據顯示,大東海A的77%營收來自客房業務,13%營收來自餐飲業務。可見,公司就靠這小酒店活著。
  • 一張保單,讓保險公司虧損800億
    開什麼玩笑,保險公司還會虧錢?保險公司在國內叱吒風雲數十年,我們看看2020年上半年保司的盈利情況。 朋友們,注意單位是億啊!這還僅僅是上半年的盈利! 相比大多上市公司全年只有幾億幾十億的淨利潤,保險公司的淨利潤十分可觀。
  • 「連年虧損、毫無業績支撐」——說說某社的那篇文章
    「連年虧損、毫無業績支撐」這兩個詞語並列,看起來沒什麼問題,讀起來也順口,但問題在於邏輯在哪裡?「連年虧損」是一個事實,可以證明或者證偽;「毫無業績支撐」這個不是一個「事實」,而是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明顯缺乏支撐。
  • 馬雲也不是「百投百中」,這家公司獲阿里巴巴投資後還虧損近億
    隨著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快遞業也如魚得水,發展勢頭也是迅猛無比,但快遞行業在我國發展的數年中,競爭十分猛烈,成立的公司很多,但虧損和倒閉的也不在少數。其中電商行業的翹楚阿里巴巴就在以前啟動了快遞整合計劃,建立起菜鳥聯盟物流組織,目的就是在競爭激烈的快遞行業獲得優勢地位。
  • 虧損62億 美圖秀秀為什麼還能上市?
    ­  蓋虹達­  一家「滲透」了全球11億終端設備的公司要赴港上市了。­  8月22日,香港交易所更新的信息顯示了美圖公司的上市申請資料,擬募資5億美元-10億美元,如果美圖公司於第四季度成功上市,這將成為繼騰訊之後,香港最大的網際網路企業IPO。
  • 2020上市公司倒閉欠款清償順序是怎樣
    一個公司經營不好就會面臨倒閉,公司倒閉之後,破產財產是需要清償欠款的。那麼2020上市公司倒閉欠款清償順序是怎樣?下面由李家有律師進行解答:一、2020上市公司倒閉欠款清償順序是怎樣  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 有些公司上市了,已經融到資金,為什麼還要質押股票?
    公司上市了,已經融到資金,為什麼還要去質押股票?因為從法律上講IPO融到的資金是屬於上市公司的,並不是股東的;而股票質押獲得的資金是股東可以自由支配的。第一、要弄清楚公司的錢和股東的錢的區別,很多人是沒有區分的,將公司的錢看著自己的錢,或者是錢袋子,上市公司相對規範很多,但是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上市公司當作是自己的錢袋子,這是違法的行為,上市公司的錢是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擁有的是股份,股東要想從上市公司獲得資金,那麼就只能通過分紅的方式,其他的方式基本都是違法的
  • 上市公司倒閉欠款,法律規定怎麼清償?
    無論是個人欠款還是公司欠款,都是需要償還債務的。如果公司破產或者解散無力償還債務的,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就有相關的清償順序的規定。那麼上市公司倒閉欠款,法律規定怎麼清償?  網友諮詢:  上市公司倒閉欠款,法律規定怎麼清償?
  • 油價上漲雪上加霜 公交虧損拖累上市公司
    至於漲價原因,司售人員的解釋是,這條線路長期虧損,公交公司早就不堪重負,現在油價漲得厲害,車票不漲不行了。「其他郊區線路也要漲價,但是公司說了,號碼線路暫時還不會漲,因為擔心市區線路漲價的影響比較大。公司希望用郊區線路稍微補貼一下市區線路」。  還有一個現象,從魯迅公園到中山公園的231路突然消失了,而各個車站連塊布告也沒有,弄得人摸不著頭腦。
  • 從即將倒閉到上市公司,究竟是誰拯救了它?
    實際上涪陵榨菜集團最初只是一個快要破產的小公司,如今涪陵榨菜集團每年能生產10萬噸左右的榨菜,一年可以賣出20億元,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大的榨菜生產基地,在中國也是行業內唯一一家上市的集團,它的公司名字叫涪陵榨菜,品牌叫烏江。從一家快要破產的小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上市集團,涪陵榨菜是如何做到的呢?
  • 為什麼4A廣告公司終將倒閉?
    從去年到現在已經WPP、電通等多家傳統4A廣告公司宣布倒閉或合併,傳統4A廣告行業已陷入倒閉潮。其實隨著倒閉潮與客戶的加速流失,奧美這類4A公司三五年工作經驗的職員,薪資實際上已經被砍到只有一個應屆畢業程式設計師的水平。
  • 對外號稱永不倒閉的信義集團,最後卻身陷債務泥潭,無奈申請破產
    有的人能夠客觀判斷,有舍有得,雖然也有謀取利益的心,但每一步都是穩紮穩打,思謀良久,但同時也有人過分自信,錯誤地估計現實的狀況和自己的能力,最後卻只能懊惱不已。正所謂商場如戰場,商場既是現實的,也是殘酷無情的,有人在這裡穩步向前,大獲成功,也有人把握不住自己的貪慾,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