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真的能給我們自由嗎?現代獨立女性掌控自己人生的六點建議

2020-12-13 思賞成長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女人一直都是相夫教子的形象,她們從生下來起就開始織布紡花,圍著灶臺打轉,為成為一個賢妻良母時刻準備著。由於封建時期的中國長期繼承了儒家學說,重視家庭觀念,女人背負著家庭裡的巨大責任,受社會多方面的束縛,卻失去了主導自己人生的權力。在那時,女人自由一說是沒有可能的。

而在現代,女人逐漸走出家庭,進入社會,通過自主勞動,獲得獨立人格和物質自由已經見怪不怪。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進步,為女性爭取更多權力的呼聲越來越強烈。雖然女權主義在某些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可是單單靠一些人的努力就能在爭取權利的道路上暢行無阻了嗎?或者說,女人的自主權又真的是社會給的嗎?

前一段時間由於網絡紅人papi醬讓孩子跟爸爸姓引發了網友爭議,大有部分女權主義者批評papi醬,說她身為高收入獨立女性沒有做好榜樣。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女權主義者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兩方爭執不下,而這引發了我另一思考,難道女權對現代獨立女性提出這種要求就是給我們自由了嗎?我們為什麼想自主掌控人生,不就是擁有選擇的權利嗎,如果這都被剝奪了,所謂的「女權」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一定要清楚的是,自由不應該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通過努力換來的

也有些女人說:"非要爭取自由幹什麼,受累不討好,乖乖做別人的小公主不好嗎",那麼我問你,你憑什麼有資格做別人的」小公主「呢?如果你是某個人的小公主,你敢保證一輩子都被這樣寵著嗎?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新時代遵循的是物質法則,平等交換,如果你一直在被動的地位,說明了什麼?你沒有與別人平起平坐的資本,也就是沒有創造物質利益的價值。放棄自由是為了得到一個輕鬆點的人生,可是這種不費勁的人生真的經得起現實的拷打,時間的消磨嗎。

意識到這一點的女人不再滿足於現狀,開始向社會上那些「女人只要顧好家庭就好」的觀念發起抗議,要求爭取自主選擇的權力--選擇職業、選擇婚姻、選擇角色。於是脫下圍裙的女人換上襯衫,穿上高跟鞋走入職場,或成為經理、主管,或成為行業頂尖人士,哪怕更多的只是做了普普通通的員工,她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價值,真正感受到靠自己的能力吃飯的那種酣暢淋漓。她們是與男人平起平坐的「自由人」,能夠自主掌控人生,去體驗生活的莫大樂趣,而男人的愛不再是她們唯一的目的,她們把自己從一種不健康的索取與回報的關係中解放了出來。

女人不是天生的戰士,但柔弱的她們又該怎麼獲取自由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最重要的是自我保護。女人的身份就意味著她們必定處於弱勢群體,不管在哪裡都要警惕身邊的危險。無論是職場白領,還是青澀少女,都要著重培養自己的「氣場」,一個自帶強勢光環的女人不容易招惹壞人的欺負。

自由的前提是安全,我們不願把自己置於巨大的風險中。首先學會自己保護自己,才能談進一步提升。職場騷擾,公車鹹豬手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時時刻刻都有找上你我的危險。女生要學會站穩腳跟,表明立場,遇到侵害一定不能忍氣吞聲,堅決要站起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第二,學習期間主要是提升自己,不要過早陷入愛情的漩渦

大家都知道,男人談戀愛越多就會越成熟,因為每一段感情都能讓他們從中成長。而女人是感性的,也是脆弱的,一旦陷入愛情,她們很難拔出來,如果無果又很難從挫折中走出來。學習期間,主要的目的是獲取知識,獲得學歷,它很大程度上能決定你未來的走向。戀愛中的女人特別容易迷失自我,一味地圍著對方打轉會分散出很多自己的精力,如果分手了就是傷神又傷心。所以我建議大家不妨等到自己有能力了,時機到了,再自然而然地開始一段感情。

成年人的感情需要經營,只有配得上彼此的人,合適的人才能走到最後,牽手邁入婚姻的殿堂。如果只是想玩玩就不要太投入,最後反倒自己弄得一身傷。如果真的動情了,而那個人又不能與自己對等,就要做好克服種種困難的準備。愛情終究是美好的,只要不給自己留下太大遺憾就是值得。

第三,學會走出家庭,去到社會上磨練自己。一個女人的見識決定了她的格局,看過大世界的人比總窩在家裡收穫的實踐知識要多得多。有些東西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有深刻的感受。你想要進入哪個行業,想要進入多大的圈子,由你自己說了算,但是前提是你了解過,歷練過,知道自己是屬於那的,才能更加堅定地前進。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讓女孩子們認識到自己對自己的人生有絕對的掌控權。畢竟一路走來的磕磕碰碰,酸甜苦辣都是自己感受到的,沒有人能代替自己。家庭不是永遠的避風港灣,你要學會走出去,才能看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第四,與人交流談吐大方,不要靠撒嬌賣萌博取關注,在外人們看的還是你的能力。很多人說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堅強獨立的沒話說,可一到有人在自己身邊,就極容易示弱依靠別人。然而對自己的人生持主動權的人是落落大方,很少依賴別人的,你要清楚,當你把自己成長的機會讓給別人的時候,你的自由也在一點點喪失。

在人際交往的場合表現出超出常人的包容力、親和力的人能夠受到人們的欽佩,人緣也較好。現在的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不再是笑不漏齒、含羞掩面,內向的女孩要適當地完善自己,不能局限在自己的舒適圈內,要走向社會,與人打交道,最重要的還是開朗大方,自信得體。

第五,有個性的女孩很難被他人左右,這裡的個性不是與眾不同,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我有一個高中的女同學,大學時被調劑到偏僻冷門的物聯網專業,同期的學生叫苦不迭。父母告訴她有個文憑就好,畢業之後回家鄉考個公務員,拿個鐵飯碗。可是她卻在一點點的摸索中愛上了本專業,決定大四去考研,於是在別人隨波逐流虛度時光的時候,她付出了成倍的努力,最終她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考上研究生進入自己心儀的院校。她這樣一個大學裡不起眼的人就這樣走了一條自己選擇的路,並堅持不懈地奮鬥著,是因為她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往哪裡去,因此別人不管怎麼樣都影響不到她。

第六,精神世界要豐富。女人花錢可以買來化妝品、衣服,可是容顏會老去,流行的東西終有一天也會過時,比起這些表面上的東西,心靈上的智慧是千金難換的,陪你的時間也更久。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一個真正的自由人不會受外在條件的束縛的,因為他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當一個人看書的時候就像把源源不斷的乾柴投入到火爐之中,她能從中不斷汲取力量。

知識付費的時代,我們有很多學習的渠道。社會的更新變化要求我們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只有掌握硬本領才能有更多選擇空間,自由度也就越大。你買一套套化妝品的錢,放到投資理財上,放到學習各種軟體操作上,都比那一時的光鮮帶來的效果要更有升值空間。

最後,我想說,不是說成為女權主義者就能夠自主掌控人生了,也不是所有能掌控自己人生的都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我們不應該用女權綁架女性。 女性要的是自由,要的是平等,她們不是希望打敗誰,而是要求有人生的主動權,只要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實現哪怕一點對社會對國家的價值,這樣的生命就是值得尊重的。

相關焦點

  • 女權主義抬頭是否說明女性真正開始獨立?
    現代社會的經濟壓力,使更多的女性開始重新審視婚姻和自我價值,與此同時,女權主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那么女權主義的抬頭,是否意味著女性真正開始獨立,並且社會地位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由於體力和社會分工的不同,縱使在當今比較文明的現代社會,男女依舊無法實現真正平等。
  • papi醬的人設真的崩了嗎?網絡「女權」,請放過她
    真的無法想像這些人,自己身為女性,卻可以對另一個陌生女性罵出「婚驢」這樣惡毒的字眼。中文網際網路圈對女權主義存在著巨大的誤讀,對性別不平等的理解存在錯誤。誠然,現代社會中確實存在某些人和人之間權利的不平等,但是絕少有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有意的制度性不平等。反對者對這一論斷大概不會同意,他們會說,明明有很多群體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比如兒童,婦女,殘障人士。
  • 女權主義者真的自信嗎?
    關於《弟子規》的討論還引發出了「傳統文化該如何接地氣」的話題,12月18日,澎湃新聞發布曲阜師範大學教授楊春梅的文章——《以為代表的儒家教化,可以和現代社會貫通嗎?》。即便有些明顯違背現代生活價值觀念的東西,那麼修改掉好了,總之無甚大礙。楊教授也不擔心現代人讀四書五經會「精神自閉做回民國前某朝某代的子民」,因為「一個擁有自由理念、獨立人格的現代人,絕不會輕易被其中違背現代常識常理的東西所蠱惑,關鍵就看儒家教化和現代社會義理能否實現古今會通。」但沒有「獨立人格」的孩子咋辦呢?是用禁錮性的語言去規定他們做什麼不做什麼?還是順萬物之性發揮其天然?
  • 鄭州約500萬女性,有多少人正在「假裝」獨立?
    甚至一些女性同胞,被女性消費主義衝昏了頭,以為吃最好的,買最好的化妝品、衣服,用昂貴的物質來寵愛自己,甚至不惜加入「名媛群」拼單,就是精緻且獨立的人生。但實際上,在標榜自己是獨立女性的女人中,也許有一半都「帶著枷鎖」。
  • 女性實現生育自由真的很難嗎?
    我們通常用××自由來彰顯他人對於金錢自由掌控的優越感,比如最初的車釐子自由到後續衍生出來的香椿自由、西瓜自由、豬肉自由……,當然了,這只是很多網友用於自嘲玩樂的流行語而已,飲食自由大家普遍都能達到,但有些自由實現起來卻有著多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
  • 你自由嗎?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促使你反思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孩子天生對世界感到好奇,卻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表揚、聲望、金錢,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獎勵和成功標準真的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嗎?
  • 當我們在談女權時我們在談什麼
    無論是全職主婦的生活,還是哈佛大學的讀書生涯,都讓她感覺到男女權利規則的不平等,社會無意識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鎖和束縛,醒來的女性沒有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利,有的只是更深的孤獨。這是一本源於作者瑪麗蓮.弗倫奇人生經歷的自傳體性質的小說,書中的米拉的經歷基本就是作者本人的真實經歷。瑪麗蓮從小熱愛寫作,十歲變開始創作詩歌和短篇。1950年大學就讀期間結婚,然後兼職打工支持丈夫就讀法學院。
  • papi醬孩子隨父姓,怎麼就踩了「女權主義」的「雷」
    作為回應,papi醬置頂了自己以前拍攝的一條短視頻,說「網上和身邊永遠有一群『挑刺狂魔』,別人說什麼他們都能挑出刺,別人做什麼他們都覺得有問題,真不知道是能冒犯到他們的點太多,還是挑出別人的毛病能讓他們有優越感」。「冠姓權」是個被討論了幾十年的老問題了,就在上個月還有一「為孩子冠姓權而離婚」的爆款帖引發了輿論沸騰。
  • 「我被子宮綁架了」:中國女性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生育自由?
    01 多年以來「女權」與「生育自由」這些話題一直都在困擾著大部分的女性,我們女性仿佛都被禁錮在了生育的圍欄裡。 其實,任何女性都應該享有生育自由的權力! 女性不生育就是失敗嗎? 有子女也一樣可以失敗。
  • papi醬因孩子隨父姓被嘲笑,獨立女性被誤解?女權主義者錯了嗎
    papi醬被網友嘲笑獨立女性的人設崩塌。網絡日益發展的今天,女權主義者數量有了飛速的發展,但卻在網絡上對女權主義者的評價褒貶不一。而這是又因為什麼呢?在我看來,女權主義也有著真偽之分。而這些偽女權主義者是看不到他們觀點所帶的偏見的,她們普遍認為性別歧視是男性對女性做的事情,所以女性性別歧視通常不會存在。這是錯誤的價值觀。當然很多偽女權主義者總是說,她們反對的是父權制,而不是男性。那麼首先不能從真正平等的角度看待問題呢?
  • 關鍵詞 | 自由主義女權
    瑪麗甚至認為,理性和獨立的女性才能真正成為 「有教養的女兒」 「有愛心的姐妹」「忠誠的妻子」「講道理的母親」。這樣的女性才能為家庭和社會的福祉做貢獻。瑪麗一再強調理性,甚至把典型的男性氣質做為女性值得學習和模仿的目標。女性不應該是任何人的工具和玩物,女性應該是自己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主體。她不應該為了別人打扮,為了別人把自己弄得奇奇怪怪、亂七八糟。
  • 啥女權?餘歡水才是男權社會的獻祭品好嗎!
    花了六塊錢追完了《我是餘歡水》最後三集,已經是凌晨2點。當一干人被綁架,悍匪徐二炮讓眾人說出放過自己的理由時,劇中那個有吃性別紅利嫌疑的女性角色梁安妮說:「必須放我啊哥哥,我是女生,我是弱勢啊」。不同於某個自然人發表對女權(關於女權,偽女權,田園女權的定義本文不做特指)挖苦的言論,這次被針對的是一部影視作品中的一個虛構角色大反派劫匪的臺詞,且本劇的定位還是都市荒誕諷刺劇,本身沒有正劇那麼嚴格的邏輯跟合理性要求,很多角色都是工具人。我們看《大話西遊》的時候會在意唐僧突然開口飆英文歌嗎?
  • 擁有高階思維,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這三點是我們思維意識層面,揮之不去的桎梏。小時候總有人告訴我們要循規蹈矩,通過讀書突破階層壁壘,可是往往陰差陽錯,當我們終於攢夠了一筆錢鼓起勇氣追求自由的人生,一個選擇,卻再次讓人生際遇,走向不同軌跡。
  • 月薪三千,擇偶標準月薪三萬:「田園女權」為何成為了貶義詞?
    在這些女性身上,真正的大男子主義也未必敢造次。而我們所說的田園女權在哪裡呢?在子宮裡,在購物車裡,在商品化女性和矮化男性上面。」真正的強大,是不需要矮化別人來襯託的。同樣,也不需要用任何外在的東西來證明,真正的女權一定是女性擁有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
  • papi醬兒子「隨父姓」被罵上熱搜:「你憑什麼裝獨立女性.」
    在這些人的認知裡,獨立女性不能生孩子,不能當媽媽,如果真的有孩子了,孩子也不能隨爸爸姓...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不獨立了!這個邏輯就有點不是很明白。更可笑的是,那些在papi醬評論底下罵她的人,還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認為自己是在為「女權」發聲。但事實上這群人只是打著「女權」旗子的槓精罷了。
  • PaPi醬孩子和父性被群嘲,女權是平權不是權力的「權」
    如果你們特別在意這件事,那談戀愛前就和對方商量好,協商不成就別在一起,或者等孩子長大了讓他自己選擇跟誰姓。你們天天在網上逼叨叨逼叨叨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把女權變成了「女權」,原本女性追求的女權是平等,是公正,是享有與男性一般的權力,而不是母權下的女權。
  • papi醬孩子隨父姓 偽女權主義挑錯了刺
    緊接著網絡上出現大量攻擊性留言,有的吐槽其獨立女性人設崩塌,「此前還『標榜』獨立,轉眼不僅生了孩子,而且孩子還隨爸爸的姓。」還有網友出言不遜:「事業再成功的女性,只要有驢腦,就逃不出當驢的命運。讓孩子隨父姓就是男權病入膏肓。」讓孩子隨母親姓,自己就是獨立女性了?再往上延一輩,孩子不是還隨外公姓嗎?有哪個事業成功的女性是單獨靠自己奮鬥的?
  • 奈及利亞女作家阿迪契:一份包含15條建議的女權主義宣言
    你能想像嗎,如果他們的父親曾積極融入他們的童年時光,今天有多少人會更幸福,更穩定,成為對世界更有貢獻的人?也永遠別說楚迪是在「當保姆」——對於當保姆的人來說,孩子並不是首要責任。3.建議三:教育她「性別角色」是徹底的胡扯。
  • Papi孩子隨父姓被網暴辱罵,獨立女性不能結婚生娃?
    文丨胡恩 圖丨來源於網絡幾年前的Papi醬可能想過自己會爆紅,但絕對想不到自己會因為這件事而上熱搜吧。人生中的第一份母親節「禮物」,竟然如此重磅。我們暫且不談論女權的問題,就是用這些詞彙侮辱一個剛剛生育的女性,用「代孕」「驢」等字眼去物化女性,這難道不是更不尊重女性的表現嗎? 不盡如此,還有人拿「姜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來噎papi,用「心疼」等字眼,自以為居高臨下的對papi醬進行嘲諷。一時間,papi醬被推到風口浪尖。
  • 赫本的《小姑居處》塑造了典型獨立女性形象,卻反映出女權的困境
    文:宿夜花「女性電影」的經久不衰,自然在於其反映的兩性間的關係、女性的現實境遇,是具有十足的現實意義的。「女權」是對「女權主義」的簡稱與通俗說法,與「女性主義」互為同義詞,屬於英文單詞「Feminism」的不同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