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好的時候,公園裡的老人、孩子也多了起來,長輩們帶著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攀比,比誰家孩子長得高,誰家孩子長得胖,如果自家孫子最高最胖,那奶奶肯定是笑得合不攏嘴,認為自己是最大功臣,其他人也很納悶,自家寶寶吃得也不少,為什麼孩子瘦還長得慢,看起來比同齡人瘦小很多呢?究竟有什麼秘訣。
孩子瘦弱長得慢,體重不增反下降,到底是咋回事?
有的人認為孩子還處於生長發育期,長得太胖不好,瘦瘦的才健康。孩子太胖確實不好,但是太瘦了也成問題,不僅會影響孩子骨骼發育,還會造成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家長要多多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如果發現孩子長得慢,體型偏瘦,就要注意了。
1、孩子先天不足
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但是也會出現先天不足的情況,比如說早產兒、低重兒,他們的身體素質差,吸收能力弱,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總是會比同齡人慢一點,瘦一點,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家長也不要過多操心。
2、患有慢性疾病
比如說心臟病、心肌炎、哮喘等疾病,孩子經常發病,沒有食慾,或者是對某類食物異常抗拒,都會導致缺乏維生素或礦物質,導致身體瘦弱。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過分勉強孩子,應尋找其他替代食物,不能順其自然,要知道,營養不良也會導致病情加重。
3、父母都是瘦弱型
遺傳也會影響胖瘦,如果爸爸媽媽都是比較瘦的身材,那麼孩子也會偏瘦,只要孩子正常飲食,沒有不良飲食習慣,就不用太擔心,隨著年齡增長,體型會有所改善,不會一直又瘦又矮。若是由於挑食、偏食引起的偏瘦,家長就要及時糾正了,不能隨著孩子的心意來。
我家孩子身體健康,吃得也不少,為啥還是偏瘦,長得慢?
1、家長追著餵飯
在國外,家長奉行讓孩子自己抓著吃,雖然每次孩子都會把飯桌弄得一團混亂,但是帶來的好處卻很多。可以鍛鍊孩子對色香味的認知,鍛鍊手指精細能力,自己控制吃飯速度和飯量。中國的家庭,大多是奶奶和媽媽餵飯,大人餵一口,孩子吃一口,孩子一邊吃一邊玩,大人就端著碗跟在一邊喂。這樣的方法省時省力,但是卻阻礙了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很多孩子長大以後吃飯三心二意,吃兩口就不吃了,餓了就找零食吃,最後身體缺少營養,越來越瘦。要麼就是家長覺得孩子沒有吃飽,拼命強塞,最後導致孩子脾胃受損,出現積食。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到門診看病,諮詢兒科醫生,為什麼孩子愛積食,不長個,發育慢,這就是原因。
2、不停加餐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餓,害怕孩子吃不飽,於是不停加餐,下午加餐,晚上睡前加餐,光吃大魚大肉不夠,還要配合牛奶和雞蛋,導致孩子吃得太多,脾胃開始鬧脾氣,一會積食,一會腹痛,不是在兒科,就是在去兒科的路上。吃得過多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消化能力,就像小馬拉大車,腸胃蠕動能力帶不動大量的食物,就會出現變瘦、長得慢的情況。這種情況除了要及時幫孩子調理腸胃,還要控制飯量,記住一句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兒科醫生提醒各位父母,孩子的生長發育和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家長一定要掌控好,合理安排飲食,同時還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這樣孩子才能長得健康、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