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看看這份來自德國的認知清單

2020-08-28 智慧少年宮

馬德在《允許自己虛度時光》中說:「我慢慢明白了為什麼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得深刻,寫一個故事期待被關注,參加一個活動期待換來充實豐富的經歷。」

馬德 著

木心寫到: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而如今的時代,什麼都快,發展快、節奏快,「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雞血口號,更是讓很多家長們也被迫變得忙碌和急功近利。

不知從何開始,我們的教育文化似乎有這樣一種趨勢,即在啟蒙教育的時候,就看重一些結果導向的、可以被量化的品質。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生活中的「快」同樣也投射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之中,比如:

需要小學生死記硬背幾百首古詩詞

低年級就掌握加減乘除的快速心算

為孩子超負荷搶報學前班

……

但另一方面,那些無法被公式化和量化的、以及注重內在感受與生活體驗的部分,也許在兒童教育中被悄悄忽略了。

7歲兒童的認知世界

德國教育研究部曾進行了一項教育項目的研究-------關於「7歲兒童的認知世界」。

內容涉及生活實際,情感體驗,美感感受以及社會經驗,但是這份認知清單裡卻沒有一條是要求孩子應該去記住多少單詞、背多少古詩,珠心算有多快……因為,它們根本不是重點。

一個7歲孩子應該了解的69件事,作為家長的你掌握了多少?今天象老師節選了十五條重要的內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其實很多成年後遇到的問題,早在童年時就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7歲,是孩子開始從零星學習邁向系統化學習的關鍵點,如何引導孩子分辨不同的情緒、認知自我和世界。看完這個清單,作為家長的你一定也有所收穫。


參考原作:

多納塔·艾申波茜(2017)。童年清單。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相關焦點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幼教、早教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有人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其實應該是父母的經濟情況。想贏在起跑線?實際上,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經歷:網友善解:有一次我坐地鐵,遇到的一對母子可以說是非常有教養了。
  • 德國才8千萬人,憑什麼拿下一半諾貝爾獎?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在我們國家,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比如,沒出生就進行胎教,學爬行也要報個班,沒上幼兒園就帶孩子去進行各種腦力開發,上學了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興趣班鋪天蓋地而來。似乎家長們都覺得,越早受教育對孩子越有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還在迷信贏在起跑線?真正的三條起跑線,爸媽做到了幾條
    其實,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每個爸爸媽媽都耳熟能詳了。孩子世界的競爭實在是激烈,如果不提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就更不可能在以後讓孩子上名校,到了社會上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一定可以贏早終點嗎?
  • 如何真正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國家長對孩子的早教問題越來越重視,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眾人中的佼佼者,因此關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可謂是在每位父母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生長。那麼,如何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自己的孩子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呢?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家長忽略的這一點,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並不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的物質條件,而是一個遇到困難能夠積極面對的心態。怎麼夠都拿不著,我家孩子當時就急哭了,開始找我:「媽媽,媽媽,有一個積木卡在了沙發底下。你快幫幫我,不然這就沒法繼續打下去了。」而我發現鄰居的孩子在一旁卻非常自如地找到了積木的替代品,並且非常樂觀,積木模型也比孩子要更成好。後來我和鄰居聊天了解到,從小就開始教孩子用樂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才養成了這種積極的心態。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重要,還是贏在終點重要……
    她自己也發現確實你自己跟別人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別的同齡孩子能夠當著一群大人的面,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大人進行交流,一點都不怯場,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還畏畏縮縮地躲在自己身邊,更不用說和別人交流了。什麼是贏在起跑線上?是剝奪孩子的童年和快樂嗎?什麼年齡段應該有什麼年齡段的生活。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培養這些是關鍵
    重點來了,以下四點建議,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做為一隻吞金獸,必須得有「吸金」的能力,啃老就不要想啦。孩子成年後,財商水平基本定型。 對孩子財商的啟蒙,重點是讓他們掌握駕馭金錢的智慧,培養財商認知、拓展財商思維,以提高孩子在實際生活中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財富觀。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但孩子僅為了幾年的輝煌,就失去了童年,得不償失。可見,你即使贏在起跑線上,也容易倒在中途。「贏在起跑線上」不僅是失去童年,更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跟不上同齡人。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難道是真正的教育學家提倡嗎?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時代,當前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而知識和技能在競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數學思維幼兒時期孩子開始認識數字,形成數量概念,開始掌握技術和數數、比較大小等重要技能。這些是我們看到的,而數學思維包括更加廣泛的內容,例如對形狀和空間的認知、按規則分類的思想,以及邏輯思維。數學思維能夠幫助兒童形成嚴密的邏輯,思考問題更加周全。4.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不進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是起跑線嗎?如果以此為基準,以學習數學、認字等技能培養的早教模式固然是最合適的。大部分家長的普遍心態:怕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孩子,是我們的家長。我曾經一直很困惑,很多想要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並沒有如他們所願,成為最後的贏家?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原來這是個偽命題?
    這雖然只是個笑話,但現實中很多父母的確是這麼想的有的父母讓孩子在入學前就上各種早教班、課外班,要做到語數外樣樣精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感覺讓自己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是人生的贏家。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長跑的馬拉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的認知有個致命錯誤,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麼做就對了!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大概是每個父母都會思考的問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外在的物質我們很難改變,其實孩子一生的健康,我們還是有希望改變的,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而且,我認為這個的贏比物質的贏更重要!
  • 贏在起跑線
    贏在起跑線 2017-02-27 13:14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9期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該如何避免
    (圖片來自網絡搜索)然則,還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更讓人防不勝防!拿學習英語舉例。尤其起初幾年,這些孩子對英語充滿興趣,口語對話背得有模有樣,慢慢也開始接觸分級讀物,絕對屬於「贏在起跑線」的。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TVB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相信有部分家長也都看過了,畢竟涉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完之後感覺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以前的孩子是無拘無束成長,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怕輸在了起跑線上。興趣班,階級教育,這些詞語,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呢?
  • 《父母的語言》:父母運用3T+T原則,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家長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孩子高考時能夠考上清華北大,或者其他名校。學區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共識。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是學區房、上培訓班、好老師,甚至是名校。卻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語言才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對孩子大腦生長具有塑造作用,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的語言」。